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2024-05-13

1. 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诺贝尔奖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创立的。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2. 诺贝尔奖是怎么设立的?

诺贝尔去世之后,由遗嘱执行人清理他的财产,建立诺贝尔的基金会,安排奖金分配中的一些复杂的细节问题,花了长达4年的时间才得到解决。至于如何设立科学奖金,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仅规定了总的获奖原则。为了使评选有科学的依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皇家卡罗琳外科医学院同诺贝尔的亲属花了5年时间才就评选的程序问题和正式章程取得一致意见,最后制定了评奖人应该遵循的细则。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根据世界上科学家的提名,在每年2月份就开始进入紧张的审查评选阶段。
每年在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每一个领奖人由基金会的成员陪同进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的授奖席位。领奖前,基金会主席以瑞典语将得奖人的伟大贡献作一简要介绍,而后每位得奖人被邀请以本国语言发表演说,接着步下台阶在瑞典国王面前接受荣誉证书和金质奖章,此时国王轻声地对得奖人致祝福词。
诺贝尔和平奖是由挪威国会的五人委员会评选的,所以该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

3. 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诺贝尔奖是艾尔弗雷德·诺贝尔创立的。

诺贝尔(1833〜1896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895年,诺贝尔在十分孤单、身患严重心脏病、体力越来越虚弱的情况下,1895年11月27日立下遗嘱,把自己遗产中的一部分约920万美元,献给瑞典科学院,作为基金,以其利息作为奖金,
分别设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诺贝尔奖”。这个奖的设立,为全世界的科学发展与和平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诺贝尔本人的名字也因此名垂千古。1896年12月10曰,诺贝尔因严重的心脏病而逝世。

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4. 诺贝尔奖在哪年设立

分类:  教育/科学 
   解析: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逝世后,在其遗嘱中提出,将自己的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
 
 遗嘱中的条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连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来了巨大的关注,并很快导致了对其的怀疑和批评。只有在经过几年的谈判、协商,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冲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之后,诺贝尔遗愿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诺贝尔基金会的成立而出现稳定的模式。
 
 今年诺贝尔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按照诺贝尔当初的意愿,较为理想的诺贝尔奖金额,应能保证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继续他的研究。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1901年的诺贝尔奖金数额为15.0872万瑞典克朗,即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20年的工资。此后,奖金数额不断缩水,1902年为14.1847万瑞典克朗,1903年为14.1358万瑞典克朗。直至1923年,诺贝尔奖金数额名义价值降到了历史最低,为11.4935万克朗。以后,诺贝尔奖金数额虽逐年扩大,但因瑞典克朗的数次贬值,一直到不了1901年的水平。1969年第一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奖金金额为37.5万瑞典克朗。
 
  1991年,诺贝尔奖达到600万瑞典克朗,才与诺贝尔奖自颁发以来首次超过1901年时的实际价值相当。那以后,诺贝尔奖金又连年上涨,1992年诺贝尔奖为650万瑞典克朗,1993年为670万瑞典克朗,2000年诺贝尔奖五大单项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达到了900万瑞典克朗(100万美元),远远超出了整个原始基金的名义价植,也大大超过了原始奖金的实际价值。2001年诺贝尔奖百年华诞时,诺贝尔奖金额达到1000万克朗,此后便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上。
 
  
 
  按照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遗愿,只有诺贝尔基金会的直接收益——利息和红利——才能用于诺贝尔奖金,从股份管理中得到的资本收益以前不能用于诺贝尔奖金,但从2000年1月1日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被批准可以将从资产售卖中所获得的资本收益用于诺贝尔奖金。根据这个新规则,从诺贝尔基金资产销售中得到的收益还可以用于授奖活动及支付各种开支,“直到不再需要它们来维持长期良好的授奖能力”。此外,诺贝尔基金会还可以对投资于股市的资产份额作出决定。长期来看,这意味着诺贝尔基金会可能会将更大比例的资产投资于股票,从而带来更大的整体收益,以及更丰厚的诺贝尔奖金。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得当,诺贝尔奖金还会涨。
 
  诺贝尔基金会是怎么挣钱的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于1896年12月10日逝世后,在其遗嘱中提出,将自己的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遗嘱中的条款及其“非同一般”的目的,连同其部分未完全的形式,引来了巨大的关注,并很快导致了对其的怀疑和批评。只有在经过几年的谈判、协商,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冲突,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之后,诺贝尔遗愿中的基本概念才得以以诺贝尔基金会的成立而出现稳定的模式。
 
  诺贝尔基金会是一家私立机构,其职责是受托保护诺贝尔遗嘱中指定的授奖机构的共同利益,并对外代表诺贝尔机构。这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通知信息活动以及与授奖有关的各种安排事宜,但是诺贝尔基金会本身却不参与诺贝尔奖得主的遴选过程和最后的选择。“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以一种能够保护奖项本身及评奖过程的财政基础的方式管理其资产”。
 
  因而,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政策很自然地要把保持和增加它的基金、从而增加奖金的金额作为头等重要的因素来制定。遗嘱本身曾指示执行人把剩余的财产投资到“安全的证券”方面。在1901年最初为董事会制定的投资规则中,“安全的证券”这个提法曾根据当时的情况,被解释为意味着金边证券,或者以这类证券或不动产为抵押的贷款,而这类证券和不动产,主要是在瑞典和挪威发行或存在的。
 
  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交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 *** 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负超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
 
  从此以后,关于是否该给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结果: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瑞典议会的这一决定,也感染了美国人,美国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基金会的投资开始从保守转向积极。1953年, *** 允许基金会可独立进行投资,可将钱投在股市和不动产方面。这是基金会投资规则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改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如以瑞典克朗计,诺贝尔基金数额的确增加了许多,但因瑞典克朗数次贬值,基金的实际价值并未增多。到了80年代,股市增长迅速,基金会的资产不断增值,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但在1985年,瑞典又提高了不动产税,使得基金会的收益大打折扣。两年后,基金会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将基金会拥有的所有不动产转到一家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这家公司有个有趣的名字叫“招募人”。后来,基金会将持有的“招募人”公司股票全部出售,这正好赶在1990年初瑞典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于是大大发了一笔。
 
  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理财有方,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设于1985年的日本两项大奖“日本奖”和“京都奖”,以奖金数额论,与诺贝尔奖属一个档次。他们就是根据诺奖的模式设立和操作的。为此,他们还为诺贝尔基金会捐了巨额资金。

5. 诺贝尔奖是如何设立的?

诺贝尔奖的开端

诺贝尔奖是当代文化的风景线,覆盖了人类文明很多领域,是这些领域中或大或小的里程碑。最初设立的奖项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后来加上经济学奖。

诺贝尔(Alfred Nobel)是瑞典化学家和实业家,也是一个大富翁。他为什么要设立诺贝尔奖?

我们先看诺贝尔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曾经对自己有个描述(笔者翻译):

“我不喜与人交往却十足地慈善,有好几方面不正常,却是个超理想主义者,我消化哲学比消化食物更有效。”

可见,诺贝尔是个富有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的人。

瑞典科学院历史科学中心主任认为,正是诺贝尔的理想主义驱使他将自己的财富留给通过科学、文学和推进和平而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

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签署了遗嘱,其中包括诺贝尔奖的设立。

次年12月10日,诺贝尔去世。2016年的颁奖日正好是他去世120周年。

诺贝尔奖与现代科学的发展同步

正当诺贝尔签署遗嘱时,德国维尔茨堡(Würzburg)的威廉•伦琴(Wilhelm Röntgen)正在确认他于11月8日的偶然发现:漆黑的房间里的被黑纸包裹的阴极射线管使荧光屏发光。

伦琴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发现。仔细核实7周后,伦琴确认了他的发现:X射线。

12月22日,他用X射线拍下夫人的手骨。12月28日发表文章。

1901年,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奖,也是第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伦琴。

x射线的发现打开了现代物理大门,并旋即应用于医学、材料检测。但是,它来源于伦琴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诺贝尔奖恰好设立于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开端,陪伴了现代物理学和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

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授予对拓扑相变与物质拓扑相作出理论发现的三位科学家,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以及引力波的观测作出决定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第一次和最近两次的物理诺奖成就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由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所驱动的。

诺贝尔科学奖的崇高地位

诺贝尔奖自从设立以来一直是,目前仍然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自然科学的最高地位的奖项。

目前,已经有不少其他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奖,比如中国香港的邵逸夫奖、Yuri Milner等国际富豪所设的突破奖、卡夫里基金会的卡夫里奖,中国的未来科学奖等等。有些奖,比如突破奖,奖金已经超过诺贝尔奖。但是这些奖的地位还是不能与诺贝尔奖相比。

我想,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诺贝尔奖有辉煌的历史。诺贝尔奖正好设立于现代科学革命的开端,陪伴了二十世纪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的那些伟大的名字,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字,多半也出现在诺贝尔奖得主名单里。所以,获得诺贝尔奖,就有幸与他们排列在一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

第二,诺贝尔奖的评奖比较慎重公正,尽量评选出在过去对本门学科做出最重要的贡献的科学家。虽然也有失误,有一些杰出的科学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绝大多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是实至名归的。

第三,奖金还是可观的,特别在过去相当长一段历史内,奖金数目是巨大的。

第四,诺贝尔奖委员会管理有方。他们能够设法使诺贝尔奖持续下去。事实上,他们也做投资,保证资金充足。

第五,瑞典这个国家一直以来对诺贝尔奖工作的高度重视。诺贝尔奖是瑞典的国家名片,每年都由瑞典国王授奖,颁奖典礼非常隆重。瑞典全国欢度盛大的诺贝尔节和诺贝尔周!。

诺贝尔奖是如何设立的?

6. 诺贝尔奖是谁创立的

诺贝尔奖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创立的。
诺贝尔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遗嘱中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的一切遗嘱中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7. 诺贝尔奖设立了哪五个奖项

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奖。
奖项设立主要与诺贝尔遗嘱有关,遗嘱如下: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度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扩展资料诺贝尔奖的发奖仪式都是下午举行,这是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为了纪念这位对人类进步和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在1901年第一次颁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
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必须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庄重的晚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意大利小镇圣莫雷(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而来。
奖金发放标准
看当年的投资收益情况,也跟诺贝尔当年的愿望有很大的关系。当初诺贝尔先生认为,一个科学家如此努力,为自己的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应该得到丰厚的奖金,于是将奖金设定为瑞典当时一位教授级别的研究者20年的薪水,能保证这位研究者即使20年拿不到薪水还能进行自己的研究。
参考资料:科普中国《诺贝尔奖始末》

诺贝尔奖设立了哪五个奖项

8. 诺贝尔奖是由谁来评选?

无疑,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界尤其是自然科学界最为重要的奖项之一。今天,我们从某种角度来看,诺奖的获得已经成为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学界尚未有人能够问鼎,大家在不停地发问:个中缘由何在?特别值得思考的是,自1901年诺奖开始颁发以来,华人学者共有杨振宁等6人先后获奖,但几乎全部为外籍(台湾的李远哲也是1994年放弃美籍返台)华人。因此,不妨分析一下这一现象,对中国学界也许具有某种启发。 

我以为,中国人一直无缘诺奖,实与咱们的科学体制、学界学风、硬件条件以及院校学科设置等问题直接相关。 

首先,从科学研究体制上来说,中国是举国体制,这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之故,在这样的体制之下,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有限投入得不到充分利用,因为那种“上级拨款”(常常撒胡椒面)式的经费配给绝没有市场引导得准确、到位、及时。另外,计划配置条件下,竞争、激励机制也远不及市场配置来得充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对业者来说没有多少太大差异。国外的知名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研究所,养着一批高端研发人员,且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既有市场的“牵引”,也有研发人员在科学研究上的个人情趣,出成果应该是迟早的事情。总之,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市场应该起到主渠道作用。 

其次,由于文化、历史、体制等复杂原因,国内学界的学风存在一定的不利或者消极因素。比如,文人相轻,老死不相往来,独立作战这样的现象人所共知。近些年来虽有些微改变,但历史仍然有它的惯性延续。直接后果就是意见交流不足,信息互动不够,一个人钻牛角尖,不闻不问走死胡同。创新精神不足更是我们的致命伤,直接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填鸭”,而不知道至少是不善于点播智慧的火花。另外,国人在很大程度上误读了科学本来的意义。一位诺贝尔奖评委曾这样说道,“其实,科学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重要的是做有趣的科学研究。诺贝尔奖得主们自己也许都没意识到今后会获奖,他们只是在研究上充满好奇心,执着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看看我们的学界可以发现,从事科学的情趣快乐,早已让位于复杂的个人欲望。学术的功利性太强,学术的诱惑太多。学者的内心失去了宁静,失去了科学最基本的追求。学术腐败不绝于耳,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几乎所有名牌大学都爆出过学术丑闻,以至于百名学者联名倡议抵制学术腐败。 

再次,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硬件条件的相对落后。很多学术课题、科研项目是需要试验和实验条件的。这一条也许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要不怎么华人一到美国就有好几个获奖呢。 

还有,中国受前苏联的影响,高等院校的院系、学科设置不很合理,典型的特点就是文理分家,壁垒分明。这种布局和结构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嫁接、融合,突出的表现是,学文的不懂理,更不懂工;学工的不了解文,更是艺术的门外汉。有人曾这样说过,人脑好比电脑的内存,所有的信息之间是可以互相访问的,正是信息之间的这种多元而又频密的“访问”,才会不断产生更加鲜活的意识、理念和创意。不过,这几年进行的新一轮的院系调整,相当部分的院校朝着综合性(理、工、管、文兼设)方向发展,相信上述弊端会与日俱减。 

诺奖颁发上百年,以华夏民族之聪颖,人才之众多,不能获奖应该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两弹一星”可以成功,“嫦娥奔月”也已圆梦,但愿本土科学家们早日出发瑞典,是为举国之盼。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