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祭祀流程

2024-05-13

1. 黄帝陵祭祀流程

祭天之配祭礼仪,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程序:
1、斋戒。
2、陈设。安置黄帝神主于上帝神主之左,在黄帝神主前,也陈牛、羊、豕三牲及其他祭器。准备相应祭品。
3、祭日晨。礼官请上帝神主至神坛时,也请黄帝神主。皇帝就祭坛。皇帝是上帝神、黄帝神主前上香,请神降临。并奠玉帛、进俎。
4、皇帝及众官俱跪读祝文,读祭文毕,皇帝再向上帝神和黄帝献爵。
5、行亚献礼。
6、行终献礼。
7、饮受福胙,撤馔。
8、送神,望燎。
黄帝作为始祖被祭祀,最重要的祭地就是祖庙。后世一般把陕西黄陵县的黄帝庙视为黄帝祖庙,从唐代宗大历七年以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多次对黄帝庙进行了整修、修葺。



祭祀用品
黄帝陵祭祀活动是一项庄严而神圣的祭祀活动,在祭祀中,非常注重具体礼仪程式,在祭祀物、供奉物品、仪仗、乐队、歌舞、傧相上要求相当严格。
1、祭祀器物。鼎一列9件、簋8件、豆8件、尊4件、壶4件、爵4件、小爵3件,烛台4件,香炉1件、承酒盘1件,编钟一套、编磬一套。
2、祭祀仪仗旗帜(50面):太常旗面杏黄色,绘青色日月星辰,升龙降龙,之朵和波涛,一口旒主。黄麾绛色帛制作,上有朱丝小盖,四角垂佩,下有横板作碾玉纹。
3、仪仗旗、门旗、龙旗、日月旗、金木水火土五星旗、风云雷雨旗、四渎旗、五岳旗、二十八宿旗、猛兽猛禽旗(熊、黑、貔、貅、虎、雕、鹰、鸢旗各一面)。
兵仗8对(16件:包括铖二、戚二、斋二、刀二、戈二、载二、予二、殳二)。

4、供奉物品(祭品)三牲(牛、羊、豕),花供(面花),谷物、瓜果、酒、香、玉帛、祝帐(祭文、木刻)花篮。

黄帝陵祭祀流程

2. 黄帝陵祭典的主要价值

天下第一陵。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

3. 黄帝陵祭典的主要内容

古代中国人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仪·郊特》),因而非常重视对祖先的祭祀,黄帝去世后,对黄帝的祭祀又逐渐显现出一种新的迹象,黄帝不但作为华夏族的始祖,还赢得其它部族的崇敬。随着历史的演变,黄帝陵祭祀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成为国家的盛典,形成了既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公(官)祭,民祭两种形式。公祭:远古对于祖先的祭祀主要是郊、祖、宗三大类,所谓郊,就是在祭祀上帝的时候同时还祭祀祖先。黄帝崩,当时人们自然要根据传统习惯祭祀黄帝。据马骕《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在古代,各部族祭祀的对象和内容都是互不统属的。《左传》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所以黄帝的祭典也可能在本族内部流行了相当长的时期,在当时祭祀始祖的禘礼中,黄帝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两汉至清未时期,黄帝祭典开始成为定制,只有个别细节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大致有三类内容。其一是作为天帝之一在郊祭天地的大典中得到附祭。其二是作为历代帝王之一在历代帝王庙中被祭祀。其三是作为帝王陵寝之一的黄帝陵受到祭祀。作为始祖的黄帝祭祀据《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和夏后氏都将黄帝视为自己的始祖加以祭祀。在古代,祭祀始祖的具体礼仪可分两类:一是在祭天之礼中配祭始祖;二是在宗庙举行的禘袷之礼和时享之礼中加以祭祀。祭天之配祭礼仪,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程序:其一、斋戒。其二、陈设。安置黄帝神主于上帝神主之左,在黄帝神主前,也陈牛、羊、豕三牲及其他祭器。准备相应祭品。其三、祭日晨。礼官请上帝神主至神坛时,也请黄帝神主。皇帝就祭坛。皇帝是上帝神、黄帝神主前上香,请神降临。并奠玉帛、进俎。其四、皇帝及众官俱跪读祝文,读祭文毕,皇帝再向上帝神和黄帝献爵。其五、行亚献礼。其六、行终献礼。其七、饮受福胙,撤馔。其八、送神,望燎。黄帝作为始祖被祭祀,最重要的祭地就是祖庙。后世一般把陕西黄陵县的黄帝庙视为黄帝祖庙,从唐代宗大历七年以至后来的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多次对黄帝庙进行了整修、修葺。祭文:唐代《大唐开元礼》规定,皇帝在向上帝(包括五方帝)恭读祭文:维某年多次目朔日,用致火香祀于皇天上帝,优惟庆流长发,德冠思文,对越昭升,永言配命,谨以制帛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侑神作主、尚享。作为天帝之一的黄帝祭祀在春秋战国时代,随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和发展,出现了六天说,而黄帝作为五方帝之一,在郊天之礼中得到附祭,有时还得到特祭。在天帝祭典中与黄帝之祭有较多关系的有圜丘祭天和“五郊”。中国社会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列强的侵略面前,为了救亡图存,有识之士大声呼唤改革中国社会。在这种民族、民主思潮的激荡之下,原有的种种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国家的象征决非一姓之私,它应该是全体国民共同认可的精神领袖,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核心。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这种象征,他们认为黄帝就是中国民族的“始祖公公”。黄帝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石:第一是黄帝创始了中国政治的民本精神,黄帝一心一意为民众谋利益,与民甘苦与共,急民之所急。据说他曾经在巾几上写有铭文:“予居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惕惕恐朝不至夕”(《黄帝巾几铭》)。黄帝作为历代帝王之一在中央的三皇五帝庙中得到祭祀,其祭时一般是春、秋两次祭祀。可以断定,在唐玄宗天宝六年,即已有比较固定的祭礼、祭器规定,而这些规定一直延续到清代,只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因为他把民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才有他的时代极其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同时,黄帝的民本政治思想还影响到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第二是黄帝创始了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黄帝奠定了中华民族在独立自尊的基础上吸收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它既信仰本族文化的生命力,又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三是黄帝创始了中国学术的经世精神。在黄帝时代,宗教、学术与政治融为一体,没有哪一种学术不是从实践中来,也没有离开实践的学术,正因为黄帝时代的学术重在经世,乃有黄帝时代实证性的学术成果。民祭:民国年间祭黄帝陵的仪式,据吴致勋(湖南湘潭人,民国31年为陕西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谒陵恭纪》记载:首先是祭陵场所的布置:陵前搭一棚为临时祭亭,棚中置一桌,陈设酒礼、果品、祭菜(十碗)、杯箸、香炉、烛台、面花(十余件,式样颜色,颇著匠心)、花圈(两个)。谒陵程序为:⑴全体肃立⑵奏乐(军乐队奏哀乐)⑶主祭者就位⑷参祭者就位⑸上香⑹献爵⑺献花⑻恭读祭文⑼各界代表就位⑽击鼓鸣钟⑾奏古乐⑿祭奠(敬献花篮、花圈,群众代表敬献三牲祭品,上香,烧纸,奠酒等)⒀行三鞠躬礼⒁恭读祭文⒂鸣放鞭炮、绕陵一周(由鼓乐队前导,主祭、陪祭人依次绕行)⒃祭陵留影⒄植纪念树民祭活动除保持了公祭活动中的一些内容外,更突出了民间性,增加了鼓乐队、唢呐队、仪仗队、三牲队。在祭陵仪式里还增加了新的内容。

黄帝陵祭典的主要内容

4. 黄帝陵祭典的介绍

黄帝陵祭典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格式和祀典礼仪,大致可分为官(公)祭、民祭两种形式。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被奉为中华民族始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延安市南端,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墓所在地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2006年5月20日,陕西省黄陵县申报的黄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32)1。

5. 黄帝陵祭典的文化特征

黄帝陵祭典: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祀典礼仪

黄帝陵祭典的文化特征

6. 祭祀黄帝

来向轩辕一放歌,心声跌宕响高坡。/皮肤未悔同黄土,动脉堪豪涌碧波。安得埙篪长奏乐,终教棠棣不操戈。诗人自愧升平世,荐血无多荐泪多。——上海杨逸明
  
 黄帝,姓公孙,少典之子,出生于陕北甘肃一代,后居住于姬水,改姓为姬。定居于河南新郑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祖先。黄帝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这位华夏民族的共主,在传说中莅临过金华山。
  
 自古以来,对黄帝的祭祀从未间断。
  
 《国语·鲁语》早记载了有虞氏、夏后氏祭祀黄帝。
  
  
 有虞氏: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名。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虞幕。虞幕是颛顼之子 ,是黄帝的曾孙,自幼喜欢歌唱,擅长制作乐器,常引百鸟和鸣,凤凰翔集。以此功德,黄帝就封此人于“虞”地。此人以封地为姓,号称有虞氏,舜为虞幕的后裔,当时是以孝悌闻名于世的圣贤。后来成为有虞氏部落首领,接受尧帝的禅让,成为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
  
 夏后氏,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君主的氏称,夏朝王族以国为氏,为夏后氏,简称夏。先秦时代姓、氏含义不同,夏后氏为姒姓。据史书记载,在“三皇五帝”之中,“五帝”的首位就是黄帝,所以,后人就把轩辕黄帝称作了华夏族的始祖。在轩辕之后,就出现了:帝喾、唐尧、夏禹等人。大禹是轩辕的嫡系,是夏后氏族部落的领袖。
  
  
 也就是说,在尧、舜、禹时代,黄帝就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崇敬。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观念,把黄帝视为远祖,并用祭祖之礼的最高规格对他加以祭祀。商周时代,由于父系制的高度发展,人们计算祖先祭祀系列时,更加关注直接的血缘关系,但黄帝作为华夏族的始祖,仍被商、周两代的子孙们祭祀着。
  
 《史记·封禅书》有载:秦灵公三年(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曾"作吴阳上时,专祭黄帝"。秦末,刘邦立为沛公时,也曾"祠黄帝"。刘邦称帝后,"极重祠而敬祭",颁下诏书说,祭上帝以下当奉祀者,各按定时,沿惯例进行。汉武帝刘彻时期,分领兵18万,巡视边防,途经桥山,曾在陵前筑台致祭,留下了现存的"汉武仙台",充分表现了一代天子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此后,祭祀黄帝的活动久传不衰。
  
 陈水河整理于2022年4.9日下午

7. 祭黄帝陵的先秦时期对黄帝的祭祀

尧舜禹时代和夏代,黄帝就受到人们的崇敬。《国语·鲁语上》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礼记·祭法》中说:“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也就是说,禘礼是一种追念远祖的大礼,古制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举行。由于黄帝开创性的业绩,有虞氏和夏后氏把黄帝作为远祖,并用祭祖之礼的最高规格祭祀,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黄帝浓厚的追根报祖之情。商周时期,人们仍把黄帝视为先祖,以祭祀远祖之礼来祭祀黄帝。从大量的史料中可以发现商周族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史记·三代世表》中将这种血缘关系记载得很明确:“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契,是为商祖” ,“黄帝生玄嚣,玄嚣生蟜极,蟜极生帝喾,帝喾生后稷,是为周祖”。作为商周始祖的黄帝在当时受到了隆重的祭祀。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初祖的诸姓后裔仍然按照传统习惯继续祭祀黄帝。战国时代初,人们在继续将黄帝作为华夏族祖先祭祀的同时,又将黄帝作为帝王和天帝祭祀。首先表现在“黄学”的出现,其主要思想是文武并用、刑德并行、以法为符、皆断于法、无处无执、无为而治、保民而王等。其次受五行学说的传播和影响,人们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解释历史的演变规则,认为黄帝代表土德。这样一来,代表五行之一的黄帝就具备了神格,被作为天神而享祀了。

祭黄帝陵的先秦时期对黄帝的祭祀

8. 黄帝陵祭典的历史源流

黄帝是中国远古时期的民族部落首领,是原始社会父系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以其文治武功统一了当时的各个氏族部落,成为中华民族最早的一位领袖人物,开创了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一系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因此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古代祭祀是国之大事,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黄帝陵祭祀在中国民族文化和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长期产生重大的影响,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其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建筑、艺术、教育、音乐的传统密切相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黄帝开创的中华民族文化及其民族精神,在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是全面的、深入的、无所不包的。之所以要祭祀黄帝,就是要弘扬黄帝文化,传承黄帝精神,继承祖先遗志,奋发图强,继往开来,进一步增强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激励爱国热情,为构建和谐家园,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工作。 后世子孙为了表达对黄帝的功绩的怀念与感戴,据马骕《绎史》引证《竹书纪年》及《博物志》:“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黄帝祭祀便从此开始,据《礼记》记载,虞、夏、商、周都祭祀黄帝。此后,历经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华民国直至当代,对黄帝的祭祀,上至王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论蒙古人当权的元朝,还是满人当政的清朝,历经千年而不衰,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先祖的“报功崇德”、“继志述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民族精神和情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五千年前战败榆罔,降服炎帝、诛杀蚩尤,结束了战争,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人类文明从此开始。轩辕黄帝造文字、制衣冠、做舟车、创医学、定算数、务蚕桑、搞纺织、烧陶器、筑房屋、赐姓氏、等上下、分贵贱、别男女、异雌雄、定嫁娶、入洞房、造坟地、育人才、定法制、约万民、日中为市、以物易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告别浑沌,开启文明奠定了基础。正是轩辕黄帝开历史之先河,创中华之文化,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绎史》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祭祀轩辕黄帝就从此开始,最早见诸史料的后世帝王祭祀是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汉武帝刘彻率十八万大军征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修祈仙台,遗挂甲柏。后世诸代祭祀也日渐完善,无论是蒙古人当权的元朝,还是满族人执政的清朝,都沿袭了祭祀黄帝的传统,而且祭祀规模、祭祀次数、祭祀规格也空前繁荣。进入近代,1911年孙中山先生率领同盟会,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就任临时大总统,专程派人赴黄帝陵祭祖,并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世界闻名,唯有我先”的诗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几度同祭黄帝陵,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祭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蒋中正先生亲笔题写“黄帝陵”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祭祀规模也日渐隆重,祭祀黄帝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华夏儿女,共谋祖国统一,开创美好生活的一项重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