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雪打油诗

2024-05-16

1. 关于小雪打油诗

1、打油诗一
哇,下雪了!大地白花花。

屋顶白花花,车顶白花花。

世界都是白花花啊!
2、打油诗二

双旦期间雪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公交何处有,站牌遥望向宇通。



3、打油诗三
昨夜西风白忙,
早上天气晴朗,
都说今日小雪,
小雪还在路上。
4、打油诗四
又是一年小雪,
时光大半蹉跎。
赶紧来首打油,
也算一点收获。
5、打油诗五
小雪也是过客,
去年已然来过。
不是贵人多忘,
岁月去日苦多。

关于小雪打油诗

2. 关于小雪打油诗

1、起床开窗伸脑袋,黑猫身上都是白。突如一夜天兵来,小雪大雪紧相随。
2、一场小雪飘飘来,全凭老天巧安排。人生如若是幅画,春秋着彩冬留白。
3、立冬小雪迎大雪, 依旧含苞践谁约。 池塘水浅叶枯尽, 未肯轻言与君绝。 

4、十一月初入冬天,立冬小雪紧相连。 人间仓满酒飘香,休养生息如备战。
5、小雪飘落运河岸,落地随即看不见。只见遍地泥泞路,不知变神还变仙。

3. 写一首打油诗

打油诗 
作者:牛永波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8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大发,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死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共产党。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写一首打油诗

4. 写一首打油诗

打油诗大全
  1、《雪诗》
  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2、《雪诗》
  张打油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3、《围城诗》
  张打油
  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4、《割肉诗》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
  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
  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
  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5、《瞒人汉》
  唐·寒山
  我看瞒人汉,如篮盛水走,
  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6、《登山》
  司马光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
  7、《睡丞》
  宋·陆游
  相对蒲团睡味长,主人与客两相忘。
  须臾客去主人觉,一半西窗无夕阳。
  8、《静坐》
  宋·苏轼
  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
  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
  9、《四菜一汤》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着实甜香。
  小葱豆腐,意义深长。
  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10、《夏鼐同志吓一跳》
  白夜
  夏鼎同志你可好?夏鼐同志吓一跳:
  偷我头上一个乃,还来同我打交道!
  11、《几何诗》
  人生在世能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
  12、《你姓胡来我姓章》
  你姓胡来我姓章,
  你讲什么新文学,
  我开口还是我的老腔。
  你不攻来我不驳,
  双双并坐,各有各的心肠。
  将来三五十年后,
  这个相片好作文学纪念看。
  哈哈,我写白话歪诗送把你,
  总算是俺老章投了降。
  13、《题李白墓诗》
  采石湾头一堆土,李白文章冠今古。
  来的去的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刀斧。
  14、《错认大汤团》
  水月最清寒,低头仔细看。
  鱼龙张嘴望,错认大汤团。
  15、《笑煞一群牛》
  明·解缙
  春雨滑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任选其一

5. 求打油诗一首

我恋佳人意绵绵,
爱似通灵蝶翩翩。
此情此景念超超,
心语难言夜无眠。
依人可解相思痛,
旧地守候盼相见。

该诗主要表达相思之情。前两句讲诉作者爱意满腹,由意生境仿似通灵。中间两句呼应一二句,情景相衬,念起伊人。心中的爱意不会表达,人显忧郁。唯有作诗一首述相思。
五句出境,是向她表白,只有一位女生可以解此忧愁。我愿等在老地方,如果接受我就来见我吧。。。。。  
藏“我爱超超此心依旧”之头。不似一般藏头,稍显“内涵”。

如果你还有其他要求请继续追问,如果没有,请及时采纳。谢谢。

求打油诗一首

6. 打油诗有么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杏然; 
口角儿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手机没事嘟嘟响,一看又是短信传。何人这样没教养,垃圾文字到处散。什么大哥问声好,远方相思美娇娘,尽是骗人鬼把戏,莫名其妙就上当。无论是否招惹它,强行收费你买单,欲上法院告一状,叫它没个好下场。可是区区几块钱,谁有精力陪它玩,费尽周折判了案,依法只将款双还。想来想去不划算,只得趴着任人斩,至今不晓怎么办,唯有独自把气叹!

一不小心自损一批,犯罪分子破坏一批,感情骗子诱骗一批,合法程序破产一批,看破红尘留守一批。(处女现状)

我真不该不知深浅,在你身上进入得那么深,搞得现在已经不能自拔,我想从你身上离开,可套得实在太深呀……股市

废话说得好,就是口才好。马屁拍得好,可以当领导。模样长得好,到处有人找。媳妇找得好,白头偕到老。乘车手放好,免得性骚扰!

一不小心混进单位,浪子回头已经白费;天天都是如此狼狈,穿着工装受着洋罪;屁大点事还得开会,吃个鸟饭还要排队;挣点破钱还要缴税,这他妈就是单位

官员下乡,祸害一方。小车一串,特别风光。说是抗旱,鸡狗遭秧。白天睡觉,晚上叫唱。吃得要好,十菜九汤。不懂装懂,屁话成章。大摇大摆,非常嚣张!

邮政时代:见信如面、此致敬礼!电话时代:你是哪位?他人不在!呼机时代:速回电话、生日快乐!手机时代:你在哪?打错了!网络时代:你是谁?!

7. 打油诗打油诗

打油诗,据说是唐代一个姓张的打油人最先创作的,有其相对固定的格式,典型的如“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后来泛指那些平仄、押韵不合“规矩”、比较口语化的诗歌。若从这意义上讲,打油诗的历史要悠久得多,也许历史上的第一首诗就是打油诗。而张打油,无非是其中最有名的代表罢了。 

不合律与口语化是构成打油诗的基本要件,两者缺一不可(这是我的观点,可以商榷)。因诗歌语言有其比较特殊的地方,有时是名词或现象堆集,有时是语序拆分或颠倒,典型的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我余因之梦吴越”,“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等,之所以这样,有的是为了平仄压韵,有的则是为了增强诗歌的感染力。所以,有些不合律的诗并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归为打油诗,而应该归为古风一类。杜甫从律最严,但有时也会下意识地作些古风一类体裁的诗歌。同样,有些看上去非常口语化的诗,因其合乎格律,所以也不能归为打油诗。所以,要判断是否打油诗,应当同时看它是不是合律和是不是口语化这两点。


打油诗

 打油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诗,尤其是近体诗,讲求格律,用语雅致委婉。 


打油诗趣话: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 
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 


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 

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 

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 

太老夫人不是人。 

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 

纪不慌不忙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 

养儿偏惯去为贼。 

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 

偷来幡桃敬母亲。 

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 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假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 

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打油诗打油诗

8. 求打油诗

  宋代打油诗
  宋代广东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逃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出口成诗,尤为得体。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这首打油诗前两句出自苏东坡之口,后两句为老妇人所言。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
  清代打油诗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开始大闹新房,欢声笑语,热浪阵阵,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这真是强人所难。新娘无奈,终于口占一首:“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是这一吟,非同小可,立刻产生轰动效应。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建国前打油诗
  打油诗到了现代,更成为许多人的拿手好戏和取乐讽刺的工具,而且在内容和题材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思想、要求和愿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打油诗的艺术风格没有改变。如1927年以后,蒋介石建立了蒋家王朝,收罗了各路诸侯,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各怀鬼胎。于是鲁迅先生写了四句《南京民谣》打油诗:“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揭露国民党的内部摩擦,对他们伪装正经的行为进行辛辣的讽刺。格调幽默风趣,语言通俗如话,生动形象。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有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也很有意思。诗云:“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幽默讽刺,反映国民党的经济危机和政治黑暗。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现代的打油诗是更具民间小调,和当地的风俗,人们脱口编出来的话,通过押韵的谐音来连接。有的是搞笑的,有的是歌谣还有的是讽刺性的等。生动形象描述时代的转变和一种社会现象。
  鲁迅还写过一首白话版的打油诗,模仿汉朝张衡的名作《四愁诗》,讽刺当时白话诗歌泛滥一时的失恋诗。
  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
  我的所爱在山腰
  想去寻她山太高,
  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
  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
  想去寻她人拥挤,
  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
  想去寻她河水深,
  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
  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
  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
  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
  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