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的风险规避

2024-05-13

1. 信用的风险规避

民间借贷是我国信用体系的一个非正规的信用模式,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管所以该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科学有效的来降低这种借贷风险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功课 :1、 一定要严格的审查市场准入机制,对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的资质进行审核,对具备一定的资金、可以依法经营的私人钱庄,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专为民间金融机构;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为了谋取高利贷的人一定要给予鲜明的打击与取缔,维护金融的良好秩序。2、 信贷的利率更加要透明化的管理,规范这种民间的借贷我们要充分的来考虑借贷的需求,还需要纳入我们的有效管理方式,可以根据放贷人的资质等级要求来进行上下的浮动,利用一些市场竞争推动借贷规范发展。3、 信贷引入实体经济,民间有很多的资本,哪里需要那里去。但是我们还需要进入实体产业的循环环节,这样才可以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仅仅的作为一些游离资本到处的游荡,最好是合法、规范的使用起来。4、 信贷的资金的流动更加需要加强,还要实施有效的管理。要设立一些专门的监管机构来对其借贷行为进行监管,对资金进行监测管理,要进口的建立完善、健全、科学统计的监测指标,对一些民间借贷的资金流向、投向等情况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引导,防止一些私人房贷到处有 。

信用的风险规避

2. 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风险有多种方法。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上。近年来,较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风险的资产。银行可以将贷款直接出售或将其证券化。银行还可以把有信用风险的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将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给其它投资者。当然,使用各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转移信用风险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风险降低。不过,这类方法并不完全满足信用风险的管理需要。贷款审查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风险的传统方法。贷款审查标准化就是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指标考察借款人或债券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例如:如果一家银行决定是否给一家公司贷款,首先银行要详细了解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然后,应当考虑借款公司的各种因素,如盈利情况,边际利润、负债状况和所要求的贷款数量等。若这些情况都符合贷款条件,则应考虑欲借款公司的行业情况,分析竞争对手、行业发展前景、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然后,银行就依据贷款的数量,与公司协商偿还方式等贷款合同条款。尽管共同基金与债券投资并不能确定投资期限,他们也是通过类似的信用风险分析来管理投资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贷款的分散化来降低信用风险。贷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风险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个停车场开的两个小卖部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卖冰淇淋,另一家则卖雨具。在晴天卖冰淇淋的生意好,卖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则情况相反。因为两家小卖部的收入的负相关性,其总收入波动性就会较小。银行也可利用这样的原理来构造自己的贷款组合和投资组合。在不同行业间贷款可以减少一定的信用风险。贷款审查标准化和投资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风险的初级的也是必须的步骤。而利用这两个步骤控制信用风险的能力往往会因为投资分散化机会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为商业银行规模较小,发放贷款的地区和行业往往是有限的。贷款发放地区的集中使银行贷款收益与当地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同样,贷款发放行业的集中也使银行贷款收益与行业情况紧密相关。而且,在贷款发放地区和行业集中的情况下,往往对贷款审查标准化所依赖的标准有所影响,不能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考虑贷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传统方法控制信用风险的效果是有限的。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近年来,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资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用风险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购买这样的证券也可以帮助调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减少风险。因为上述原因,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在美国市场,1984年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基本为0,而到1994年达到750亿美元。贷款出售则是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投资机构。通常,银行在给企业并购提供短期贷款后,往往会将其贷款出售给其它投资者。极少数时候,银行可以对某一单一并购提供大量贷款,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市场,贷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 20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亿美元。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均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不过,资产证券化只适合那些有稳定现金流或有类似特征的贷款项目,例如,房地产和汽车贷款。所以,最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

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快易贷向大家介绍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严格实行贷放分控
  
 银行要规范审批操作流程,明确贷款审批权限,实行身带分离和授权审批,确保贷款审批人员按照授权独立审批贷款。
   
 4、严格实行贷后管理
  
 个人贷款支付后,银行要采取有效方式对贷款资金使用、借款人的信用及担保情况变化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监控分析,确保贷款资产安全。
  
 3、严格实行支付管理
  
 采用贷款人受托支付的,银行应要求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时提出支付申请,并授权贷款人按合同约定方式支付贷款资金。
  
 4、严格审查贷款申请
  
 借款人提出贷款申请后,银行要严格审查申请内容及其证明材料,履行尽职调查职责,逐一核实,正确判断借款人的偿还能力、诚信状况、担保情况、质押比率、风险程度等。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4.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技巧方法

      导语:业信用风险管理技巧方法?企业信用管理,又称“赊销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制定企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客户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部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安全收回的管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技巧方法          “信用风险管理”能消除“赊销风险” 
         企业信用管理对企业赊销风险防范无疑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本旨不在于消除风险,因为那样只会把获得回报的机会浪费掉。应收坏账率为零的企业,并不见得是风险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如果我们能够预先建立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则风险就能成为一个有益的因素。风险管理所需要做的应该是对风险进行管理,主动选择那些能带来收益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事情” 
         企业建立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应该负责公司信用管理的日常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仅靠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员工就能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它是公司的重要战略之一,首先需要的是公司高层的重视和足够的认识,要不然,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其次,它需要公司各业务部门,特别是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商务部门、法务部门等配合,因为赊销风险贯彻于整个销售过程之中。
          “信用管理专员等同于应收会计” 
         很多企业,在没有设立专门的应收管理部门和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公司成立信用管理部门后,他们仍然把信用管理专员的工作当成应收会计来看,或者有些信用管理专员即使从会计岗位转为专门从事信用管理工作后,还是按以前应收会计的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应收会计偏重于核算,虽然在一些企业也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和分析,而信用管理专员则需要对企业赊销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管理,从客户开发、合同签署、到信用申请、额度评审、订单管理、货物的发送、风险转移直到后期的应收管理和逾期催收,是一个全程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信用管理专员需要主动地进行跟踪和管理。
          “企业只要没有坏账就行了,逾期一点没有多大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企业从风险管理来说,他们本身还是很重视,对客户的挑选和信用额度的发放也很严格,但对应收的管理特别是逾期后的处理就没那么严格;同时,他们从本身来说,还是不很重视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其实,逾期对企业的影响和坏账一样,同样很大。坏账直接表现的是对利润的影响,而应收的逾期对资金的使用和财务费用的影响则更直接。试想,如果一个企业每月有一个亿的应收平均逾期一个月,按年贷款利率6%计算,一年下来影响的财务费用就是600万元。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认为应收帐款逾期比坏账更可恶。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风险管理工作,也是企业运营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环。
          “信用等于诚信” 
         “信用就是诚信”,在现在,很多人都将“信用”跟国家和社会的“打假”和“防欺诈”联系在一起。其实,信用不仅是个诚信环境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企业里,赊销客户不付款,产生信用风险,不仅跟客户企业的品质有关系,更和客户的偿债能力、资金实力及担保因素、条件等相关,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评价企业资信的“5C”要素。同时,企业的信用风险不仅来源于外部环境和客户,那只是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于我们企业内部,来自于我们企业自身信用管理能力和对客户的把握。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技巧方法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培养信用管理人员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和组织才能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坏帐处理等。成立企业内部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对外树立企业信用形象,坚决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
         对内随时监控信用政策,并及时调整;
         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防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损失;
         信用部门的“红脸”角色和销售部门的“白脸”角色是收账的最佳方式。
          (二)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项业务既可以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以委托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完成。资信调查的渠道包括客户直接提供的资料、实地调研、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政府其它相关部门等。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历史背景、组织管理、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企业应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调查和评估方式,保证客户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
         客户资信评估的方法由于企业注重方面的不同,所以选择的评价内容也就不同,因而评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客户的资信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5C要素分析法(专家意见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来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质(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企业通过对客户进行以上5个方面的定性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断其信用情况。第二种方法是信用评分法,是指对评价内容的指标进行考核评定信用分数,按每一项目内容给定分数计分,最后得出总分,再按得到的.总分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三)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加强客户授信管理 
         客户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权衡应收账款的效益与成本,对处理客户的应收账款所制定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这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首要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客户资信评价的方法确定信用标准。
         信用额度是在信用条件下,企业授予客户的赊销限额。确定信用额度的途径有:(1)递增法:不论是否评估客户等级,均按规定逐步放宽信用标准;(2)信用评级法:将客户主要信用要素设置权重,综合评分后授信(信用评级法主要适用于新客户的评估);(3)动态评估法:通过对客户财务、付款、基本要素的评估,区分客户等级并授信(动态评估法主要适用于老客户的评价);(4)模型分析法:通过对几项主要财务数据的分析,推断客户破产概率和发展趋,如Z分析模型等。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赊销账款的最长期限,即延期收款期限。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提高企业商品的竞争能力,刺激销售增长,增加营业收入;但同时会使企业平均收款期限延长。企业在确定信用期限时,必须权衡延长信用期限的收益与费用。
         现金折扣是指给予提前付款的客户的优惠安排,包括两个要素:折扣期限和折扣率。折扣期限是提供优惠安排的有效期限,折扣率是提供优惠的程度。现金折扣的优点是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账款回收,减少坏帐,而缺点是利息损失巨大。
          (四)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和收回的时间;(2)充分估计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和风险;(3)及时组织安排到期和逾期的应收账款的催收。
         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分别建立:
         (1)应收账款预算与总量控制制度;
         (2)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
         (3)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
         (4)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制度;
         (5)债权管理制度;
         (6)收账政策等。
          (五)建立企业信用文化 
         信用风险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领导、财务人员与销售人员以及客户的通力配合与努力来实现。企业必须逐步建立信用文化,加强全员信用风险意识。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全员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5.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

  一、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培养信用管理人员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特定的部门和组织才能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应收账款管理和坏帐处理等。成立企业内部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优势表现在:
  对外树立企业信用形象,坚决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
  对内随时监控信用政策,并及时调整;
  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防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损失;
  信用部门的“红脸”角色和销售部门的“白脸”角色是收账的最佳方式。

  二、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
  建立客户资信调查和评估机制,就是要在交易前调查和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科学的信用决策。这项业务既可以由企业内部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以委托专门的资信调查机构完成。资信调查的渠道包括客户直接提供的资料、实地调研、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政府其它相关部门等。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概况、历史背景、组织管理、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发展前景等。企业应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调查和评估方式,保证客户信用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时性。
  客户资信评估的方法由于企业注重方面的不同,所以选择的评价内容也就不同,因而评价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对于客户的资信评估,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5C要素分析法(专家意见法),是指通过分析影响信用的5个方面来判断客户信用状况的一种方法。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品质(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企业通过对客户进行以上5个方面的定性分析,基本上可以判断其信用情况。第二种方法是信用评分法,是指对评价内容的指标进行考核评定信用分数,按每一项目内容给定分数计分,最后得出总分,再按得到的总分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

  三、制定客户信用政策,加强客户授信管理
  客户信用政策是指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权衡应收账款的效益与成本,对处理客户的应收账款所制定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标准是指企业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受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这是企业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首要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客户资信评价的方法确定信用标准。
  信用额度是在信用条件下,企业授予客户的赊销限额。确定信用额度的途径有:(1)递增法:不论是否评估客户等级,均按规定逐步放宽信用标准;(2)信用评级法:将客户主要信用要素设置权重,综合评分后授信(信用评级法主要适用于新客户的评估);(3)动态评估法:通过对客户财务、付款、基本要素的评估,区分客户等级并授信(动态评估法主要适用于老客户的评价);(4)模型分析法:通过对几项主要财务数据的分析,推断客户破产概率和发展趋,如Z分析模型等。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符合信用标准的客户赊销账款的最长期限,即延期收款期限。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提高企业商品的竞争能力,刺激销售增长,增加营业收入;但同时会使企业平均收款期限延长。企业在确定信用期限时,必须权衡延长信用期限的收益与费用。
  现金折扣是指给予提前付款的客户的优惠安排,包括两个要素:折扣期限和折扣率。折扣期限是提供优惠安排的有效期限,折扣率是提供优惠的程度。现金折扣的优点是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有利于账款回收,减少坏帐,而缺点是利息损失巨大。

  四、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
  应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就是在应收账款发生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监控账款,保障账款按时回收。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主要有:(1)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和收回的时间;(2)充分估计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和风险;(3)及时组织安排到期和逾期的应收账款的催收。
  企业应当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分别建立:(1)应收账款预算与总量控制制度;(2)销售分类账管理制度;(3)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度;(4)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制度;(5)债权管理制度;(6)收账政策等。

  五、建立企业信用文化
  信用风险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企业领导、财务人员与销售人员以及客户的通力配合与努力来实现。企业必须逐步建立信用文化,加强全员信用风险意识。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信用管理专业培训,提升全员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6. 信贷风险的应对对策

一、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二、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其次,对大额贷款和疑难问题贷款,应建立专门的贷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贷款审批决策问题。该委员会可以是一个非常设的机构,但应当由行政领导和业务专家组成,业务专家负责提供贷款申请人的基本信息、贷款风险分析报告及专家意见,贷款审批实行民主决策。第三,将贷款风险评估具体落实到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职能部门。贷款风险定期评估是监测贷款风险度的一项具体工作,需要独立、科学、客观地对每一笔贷款生命周期中的风险状况作出量化评估,达到一定风险水平的贷款,就需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转移风险。因此,为了保证贷款风险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时效性,这项工作需要一个独立于信贷业务部门的其他部门来独立完成。设立专门的信贷管理机构是为了防范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利用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在信贷权力分配中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但为了保证信息的流动性,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充分占有、共享收集到的借款人的资信信息,还应该建立信息在有关部门流动的制度,防止划地为牢、公共信息被一个部门私自占有的情况发生。三、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共享制度。上述两项措施旨在解决商业银行单个分支机构的信贷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单个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域仅限于某一地区,不可能全面掌握现有借款人,特别是未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因此,商业银行还应该在其系统内建立借款人信用信息系统,让其所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地方经济运行状况、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宏观或微观经济政策。借款人信用系统可以收集有钱不还、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或者企业运行状况较差、贷款风险度过高的借款人的信息,通过在系统内交流“不良借款人黑名单”的形式,禁止其分支机构向不良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收回旧贷款

7. 谈谈对信用风险的看法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在线解答关于【谈谈对信用风险的看法】问题做出以下回答: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摘要】
谈谈对信用风险的看法【提问】
亲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在线解答关于【谈谈对信用风险的看法】问题做出以下回答: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到期债务的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结算方式的不同,场内衍生交易和场外衍生交易各自所涉的信用风险也有所不同。【回答】
亲,您好,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即交易对手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风险。这种风险不只出现于贷款中,也发生在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等表内、表外业务中。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识别损失的资产,增加核销呆账的准备金,并在适当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银行就会面临严重的风险问题。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盈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例如:产品的质量诉讼。举一具体事例来说:当人们知道石棉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的事实时,所发生的产品的责任诉讼使Johns- Manville公司,一个著名的在石棉行业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公司破产并无法偿还其债务。【回答】

谈谈对信用风险的看法

8. 信用风险的特征

 1、不对称性:不对称性指的是当用户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时,用户的预计收益和损失是不对称的;
  2、累积性:累积性指的是信用风险会随着时间而不断累积,累积到一定数额之后就会爆发,从而产生金融危机;
  3、非系统性:非系统性指的是信用风险难以观测并且能够获得的数据很少,比起容易观测并且数据量较大的市场风险来说,具有非系统性;
  4、内源性:内源性指的是信用风险的产生并不只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还有许多主观因素,并且客观因素无法证实信用风险的产生。
  信用风险简介    
  信用风险又叫做违约风险,指的是个人或者集体、企业等因各种原因无法偿还债务,造成贷款机构财产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银行的信用风险不仅仅存在于与借贷相关的业务当中,其他的承兑业务、投资业务也存在着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