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才能“顿悟”?

2024-05-14

1. 何时才能“顿悟”?

对于一些调皮或迟钝一点的孩子,开明的老师和家长常常会说:“这孩子还没有开窍,慢慢就好了。”有时候家长急起来,也会骂孩子:“你什么时候脑子才开窍啊?”
有些学生,尤其是男孩,也有这样的体会,读小学、中学的时候浑浑噩噩,成绩不好也不坏,忽然到了高中,成绩一下子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大人们会说,这是“开窍”或者懂事了。
这个“开窍”,就跟前文的“顿悟”大有关系。在了解“顿悟”前,请先回答几个心理学的问题,猜猜谜语中所指的东西是什么?
①有一根蜡烛和一盒钉子,你将如何把蜡烛固定在墙上呢?(补充:没有火)
②能挪走巨大的木头,却搬不动一枚小小的铁钉,这是什么?
③因为布已经撕破,因此草垛变得很有用,这是什么?
④因为小棍子弯曲了,因此这个人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
(答案:①把钉子从盒子里倒出来,先用钉子把盒子钉到墙上,再把蜡烛放到盒子里。②河流③降落伞④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当你冥思苦想终于猜出问题的答案时,是否有种百思不得其解,然后突然又豁然开朗的感觉呢,其中的奥妙究竟何在,人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人类脑成像”大会上,我国心理学家罗跃嘉、罗劲等对“灵感”的发源地——大脑“扣带前回”的发现,为揭开“灵感”产生之谜奠定了基础。而文章前面的4个谜语,正是罗跃嘉领导的课题组用来解谜的实验材料。
“灵感”,在中国古代著作中经常用“天机”、“兴会”、“神来”、“顿悟”等指类似的思维现象。对于“灵感”的解释,罗教授认为,“灵感”实质上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当人们处在这种特殊状态时,大脑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振荡,涌现出鲜明的意象、清晰的概念和顺畅的推理,使长期紧张探索的某种关键环节突然得到了释放,灵感就此产生,但又会转瞬即去,因此它有突发性和短暂性的特点。
历史上,众多科学猜想、新思想都从“顿悟”中诞生。“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说这句话的是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他在泡澡时悟出了浮力原理。
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中脑袋后,想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也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出现的灵感现象作了精细的描绘。但是,“顿悟”过程产生的心理过程和脑机制,人们至今仍一无所知。
现代心理学认为,灵感的迸发有某些内在的原因和条件。人脑是个巨大的信息存储器,我们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其中一部分可以被人自觉感知,并且加以整理;而另一部分则成为我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事实上仍在活动,并不断进行新的排列、组合。
在必须条件下,一旦受到外界特定事物的触发,潜意识便会跃入到人的自觉意识中,当它的结果忽然呈现时,便给人一种思路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因如此,因此现代心理学家尝试用实验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罗教授说,人们通过学习会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形成思维定式,而一旦要处理一个从未遇见的难题,就需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另辟蹊径。而“脑成像”的实验条件就是确定这个时间点,以此作为记录的起点,并要求必要的“重复”。因此他们选择了传统谜语和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作为实验原料。这种谜语分两类,一类较容易,用通常计算性思维就能处理,比如“虽然它挡住了你的眼睛,但你看得更清楚了”(答案:眼镜)。而另一类谜语较难,就是“脑筋急转弯”,文章前面的4个谜语就是这种类型,这类谜语需要突破思维定式。
这两类问题实际上用的是大脑中两块不同的地方,前者不会产生“顿悟”,而后者可以使人形成“顿悟”。研究人员正是用后面的“难题”减去前面的“简单”,这样形成一个激活区域,这个区域就是“顿悟”产生的脑内活动区。
他们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和“脑电波”两种方式进行记录测试,前者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后者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二者的结合是目前脑研究技术的最佳组合。其中,磁共振测试在日本完成,脑电波实验在中国完成,两种测试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罗教授兴奋地说:“实验结果非常明显,人脑产生‘顿悟’时,大脑中‘扣带前回’区域的神经活动异常强烈。”
“顿悟”的发现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据英国媒体报道,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人类具有“灵魂细胞”,他声称人的意识,俗称的“灵魂”,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产生和控制的,这些神经元也许在“扣带前回”。罗教授的此次发现正为其理论提供了科学证据。
美国西北大学和德雷克塞尔大学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顿悟”实际上和大脑不同寻常的工作方式有关。科学家让18名实验对象玩一种字谜游戏,内容是找出一个单词,使它能与列出的其他3个不同英文单词搭配,分别组合成3个有意义的新词。
每名实验对象在解题过程中都要报告他们所经历过的“顿悟”时刻,研究人员可通过仪器做监测,当研究对象“顿悟”时,大脑右半球颞叶中的前上颞回区域活动明显增强,并在“顿悟”前0.3秒左右突然产生出高频脑电波。
他们认为,“顿悟”的产生有赖于大脑神经中枢独特的活动机制,这一机制为大脑“顿悟”的过程提供了支持。新研究是否与罗教授的发现有矛盾呢?罗教授评价说,二者矛盾并不大。因为“顿悟”体现的是人类智慧的火花,完全也许由更多的大脑区域协同完成。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彻底揭开“顿悟”之谜。

何时才能“顿悟”?

2. 如何达到顿悟?

顿是突然的,这里面没有时间,没有过程,是当下的,即时的,迅速的,直接的,就在这一刹那;渐是有次序的,有连续性的,强调过程,强调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顿是质变,渐是量变;顿是结果,渐是过程。顿悟是先知理,但是必须还要由理入事,理上要顿悟,事上要渐修。渐修是从事和过程入手,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知理。顿悟后的渐修是通过渐修来印证顿悟的理;渐修后的顿悟本身就是过程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对于永明禅师讲修行分为渐修顿悟,渐悟顿修,顿悟顿修,渐修渐悟四种。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都应该做到知行合一,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和结果并重。只有渐+顿才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顿悟以渐修为基础,没有过去的积累是不可能存在顿悟的,顿悟的基础是已有实践的积累,只是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没有去总结和思考,也可能没有他人的指点,但是实践的过程是有的,实践的过程这些事情能够推导什么道理可能并不清楚,也没有有意识的去总结。经过旁敲侧击的其它事,或他人的指点,或一句话,往往帮过去的经历贯彻起来得出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正是我们所说的经验,这个经验还可以知道后续的实践。
渐修自然会有渐悟,只要我们乐于去总结和思考,由于渐悟太小可能你并不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但是这些也是经验的积累,小的经验积累起来就是大的经验,渐悟的积累和顿悟一样的效果,跟个人的领悟能力有关。人一生中能够真正有顿悟感觉的时候太少了,渐修+渐悟才是最常见的,能够有幸遇到高人的指点产生顿悟往往还需要靠机缘。
顿悟后如果不加以渐修,则顿悟的道理就变成了空中楼阁,这个道理对你并不会产生太大的价值,也不会转化为你后续的生产力。道理能懂的人多,但是能够亲身实践去印证道理就不容易了。只有通过自身实践了的道理才能够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渐修如果不产生渐悟或顿悟,那么我们渐修就很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过程很重要,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仍然无意义。过程的重要是在于通过过程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总结了一些经验,能够更好的去指导后续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多注意自我反省和总结,往往就能产生渐悟和顿悟,这才是价值所在。
顿渐无分,顿渐合一即是知行合一,理事无分。顿悟顿修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渐修渐悟形成的不断的持续改进才是真正的学习成长之法。

3.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
  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 “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 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
  可见六祖认为自己和其师五祖均为已经顿悟之“佛”。
  实际上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带有突发性,因此凡创造性思维都可以称之为顿悟,比如灵感、直觉等等。然而距离六祖的唐代近千年,人类才开始全面关注和研究顿悟问题。
  首先,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天才灵感论”,但这种理论比六祖的顿悟理论低一个档次,因为这种理论认为灵感(顿悟)不是众生天生的本能或本性,而是天才人物的特性。
  不过不久,人们发现顿悟是创造性思维的普遍形态。现代心理学家用著名的黑猩猩学习用木箱为梯子登高摘香蕉的实验,论证了连高级众生也具有顿悟之本能。
  接下来,人类开始对顿悟思维内在的信息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快出现“格式塔理论”,揭示了顿悟是思维中的旧的格式塔(即旧的逻辑)被打破和新的格式塔(新的逻辑)被创建的过程。同时,格式塔理论还用实验明确指出,人的顿悟功能是普遍的、先天性的,即无师自通的。
  再接下来,现代心理学家们发现,任何顿悟必须有明确的思考问题为大前提,同时顿悟必然对此问题经过长期、认真、甚至艰苦的思考才可能出现。
  最后,顿悟的一系列特征被人们发现和验证。比如,顿悟有突发性、诱发性、偶然性、极度快乐或豁然开朗之特性等等。甚至,有不少现代心理学家还发现顿悟与人的非记忆性的潜意识有关。
  总之,现代科学不但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面地肯定了上千年前六祖提出顿悟概念或理论之非凡天才,而且真正将顿悟概念或理论从所谓“率先成佛”的宗教误区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类“不离世间觉”的卓有成效的有为法。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4. 人生总会瞬间的顿悟,你的顿悟是因为什么经历?

让我顿悟的经历是在我高二做完手术的那一个晚上,我彻底了解了我这辈子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也知道了我父母其实是爱我的。
一、第一次知道父母是爱我的。我的父母从小就非常忙,他们一直都把我放在爷爷奶奶家里,他们一个星期都不会去看我一次,给我最多的就是钱了。每次我想买什么东西,他们绝对不会犹豫的就会买给我,每次放下东西就会开始他们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理我。所以我从小对我父母的意见就很大,一直觉得我是他们捡来的孩子,他们根本就不爱我,但是在我高二的那一年暑假放假回家,突发阑尾炎手术那一天晚上住进了医院,我的父母非常着急。当他们把我送到手术室门口的时候,我心里还特别怨恨他们,总觉得他们一会就会离开我,这种感觉既让我憎恨他们,也让我觉得很恐惧。刚刚我从手术室出来的那一刻又觉得很温暖,因为我的父母都站在门口等我,父母一直在我的床边陪着我一直都在问我疼不疼,还问我的感觉,这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平时父母不关心我是因为我是健康的,当我真正生病的时候他们比谁都心疼我。
二、顿悟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原来是一个不惜命也不怕死的人,所以经常和朋友们喝酒到凌晨两三点,每次出去玩大半个月都在消耗自己的身体,熬夜喝酒对我来说就是我的日常。因为觉得我现在的年龄还小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体问题,但是在这次手术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行,只有身体是健康的,我们才能自由的活动,也能通过我们的行动去完成我们的梦想。
这虽然是一场小的手术,但是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这一次手术也让我长大了很多,我和我的父母关系越来越好,我也开始不再熬夜了。

5. 你有过哪些“顿悟”的经历?

去年老爸生病,家里边没有钱,于是我就向外去借,本以为平时相处的不错的亲戚朋友能借给我,没想到他们竟然将我置于门外,那一刻真的让我意识到,没有钱谁都不行这个道理。

你有过哪些“顿悟”的经历?

6.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

我们的知识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与点之间的“联结”组成。

你在知乎,在微博,或是看书等这都是在扩大你的知识点,将这些点整合起来起来,你能够自然而然的讲这些知识点随意的拿出一些来用,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这就是你的“联结”能力。

因而顿悟的本质其实是,联结。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所说的一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调动我们的联结能力。

你为什么能看到美女就能想到丰乳肥臀,为什么谈起《教父》你就能从演员、导演、故事结构等多个方面去解读,为什么你的室友天天想造火箭你会知道用强奸他来摧残他的梦想,这都是因为你有“联结”多个知识点的能力。


我们从思考某些问题到找到答案或得出结论的过程,这其实就是一个调动你已有的那些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联结起来去分析的过程。


现在我们在来看,什么是顿悟?


1.困扰了你很久的问题忽然在某一天你想通了。

2.并不是困扰你的问题,你可能在以前也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忽然在某些契机与机缘下你的出了一个结论,令你感到某种从未体会到的意境,令你忽然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层次去看到了事物的多面性。


第一种情况,与肚子疼没有纸就拿室友的毛巾用去上厕所,老同学聚会你想出20种装逼的方法,女朋友被歹徒绑架你想办法把她救了出来等并无实质的区别。
只不过是在时间上有些差别,一个是当时遇到了问题马上想到了解决方法,另一个是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

为什么过了很久才想到解决方法的问题会带给你兴奋,甚至会令你潜意识里抬高它,升华它,要用“顿悟”这种在语言逻辑上更高大上一点的词汇来形容和包装?

其实无非是因为越难得到的越珍贵罢了。一个是你见到她第一面就上床的女孩,另一个是你追了半年才答应做你女朋友的女孩,你会觉得那个更珍贵?

并且因为你产生了疑惑,但没有马上得到答案,所以潜意识里你推迟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所以当你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种大脑对你的奖励机制掺杂在里面,令你对于过了很久才解决的问题变得更兴奋。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你无法当时就想通?为什么无法当时就得到解决方案?

排除情况的紧急性,(比如你被放在50层的高楼顶上马上要掉下去歹徒要你要么死要么答应做歹徒母亲的男朋友)和你个人情绪的影响(连续来了三周的大姨妈心情暴躁),你无法在当时思考出问题的答案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你受到了当时情境、环境等给你的心理暗示的影响,令你的思维固化,无法有效的调动所有的知识点。(比如当你处在教堂的时候,就不容易想起你在妓院经历的知识点。)
所以在事后当你从那时的情境与环境的时候,别的知识点跳出了束缚,你就忽然把问题想通了。


二是你的知识点积累不够,知识面不够广博,以你的知识储备不管怎样联结就是无法解决那时的问题。
然后过了一阵子你学到了其他的知识点,知识面有所扩大,所以有时候当你看了一本书,见到屠夫杀猪,听到KTV某个中二青年唱摇滚,你会觉得,哎?明白了!一下子想通了!

7. 如何顿悟?

顿悟,字义上讲是指谓顿然领悟。佛教的顿悟,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禅宗内部又有南顿,北渐之说,南宗顿悟说以惠能为代表,北宗神秀则倡渐进。
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 "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 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

如何顿悟?

8. 什么是顿悟?为什么会有顿悟?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

昨天我来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顿悟?我们都学过一个成语,叫做醍醐灌顶,就是说一个人突然想明白了他的所有的事情。
我认为这种突然明白,其实就是顿悟,他并不是说你在一瞬间就明白了一些事情,而是说你在之前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却在某一天出来让你明白了,你在大脑里能够把这些知识连接在一起,因而顿悟的本质其实是。
为什么会有顿悟?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它并不是由我们的意识所控制的,我们不可能做到,想顿悟就顿悟,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倾向给所有的问题都找到答案这样我们才不会身处在未知里,会给予我们一种安全感。生活中每时每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新的事物的时候潜意识都会自动把这些新事物整合,与我们已有的知识点联结起来,以令我们能更好的把新的知识点记住。

为什么刚好在那一刻顿悟?这一刻同样也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你并不会知道那一刻是哪一刻?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个时间,就相当于你能够控制,所以说这个问题本身也是没有逻辑的,这个问题就像为什么陨石总是会落到坑里一样无厘头。当你得到了最后一个知识点,并产生了联结的时候,顿悟就在那一刻发生了。
顿悟是一种随机事件吗?我认为是的,因为这种体验并不会发生在世间的每一个人身上,即使你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但是这个机会可能永远也不会碰撞出一个几何倍数的成长的结果,你需要碰运气,等待接触到所欠缺的那个知识点,等待着产生联结的情况。
总结
其实我觉得过于去追求这种顿悟,你反而可能会得不到什么,因为他就是一个不能够控制的事情,它就是随机的,而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前期的知识积累,这样就可以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