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研究简述

2024-05-15

1.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研究简述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较强的知名度。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软件工程、数据库与web智能、数据库与智能网络、知识工程与知识科学、计算智能、智能工程、计算机图形学与数字媒体、计算机图像处理与虚拟现实、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协同工作技术、移动通信与网络系统、通信软件与协议工程、生物信息技术、生物信息识别与信息安全技术等。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110 项,科研总经费 6000 多万元。在上述项目支持下,取得了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多媒体玉米生产智能系统 MISMAP和智能系统开发平台、公钥基础设施研究、微机电系统建模、分布式系统与网络软件、符号计算及人像识别技术研究、ERP开发平台及应用等 8 项标志性成果。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研究简述

2.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介绍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属于吉林大学信息科学学部。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学术梯队结构合理,有国内一流的先进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科学的前研究领域多种研究方向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多年来始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相融合、与其他学科相交叉的学科状况和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基础坚实、学风严谨、独立从事学科状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3.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设置

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和物联网 3 个本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 4 个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生物信息学 4 个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后流动站。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设置

4.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现任领导

院长:魏晓辉 教授 党委书记:郑 爽副院长: 李文辉 教授 (研究生)副院长:欧阳继红 教授 (科研)副院长: 黄 岚 教授 (本科生)行政副院长:张达鑫  党委副书记: 杜天宝 (研究生)  党委副书记:白 江 (本科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魏晓辉 教授 (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梁艳春 教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刘大有 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 刘 磊 教授督学组长: 张长海 教授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 博 教授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魏晓辉 教授 (兼)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杨永健教授

5.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荣誉综述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电子部特等奖 1 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13 项,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项,长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 “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奖 1 项。发表学术论文、专著情况:发表学术论文 900 多篇,被SCI 收录 130 篇, EI 收录 212 篇,出版专著 24 部。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研荣誉综述

6.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

□ 1958年中科院院士王湘浩先生建立了“控制论”研究室;□ 1960年到1975年先后研制了6台计算机;□ 1974年完成“ALGOL60编译系统”;□ 1976年王湘浩院士创建了计算机科学系;□ 1977年王湘浩先生在国内率先开拓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完成了“NOVA机多用户BASIC”分析和TQ-6机“FORTRAN编译系统”;□ 1981年首批获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首批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87年计算机软件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专业;□ 1993年建立了国家教委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开放实验室;□ 1997年被批准建设符号、数值计算与知识工程“九五”211重点学科;□ 1998年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被批准建立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通信重点实验室;□ 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1年四个计算机系组建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1年被批准建设吉林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02年被批准建设计算与软件科学及信息处理“十五”211重点学科;□ 2002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2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被批准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2003年建立了吉林省通信软件产品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4年被批准建设计算与软件科学“985”二期科技创新平台。

7.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6年,由著名教育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湘浩教授创建。1958年,王湘浩院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率先认识到开拓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毅然从代数方向转向计算机科学方向,创建了控制论专业,开展了计算机理论研究,做出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计算机专业培养了骨干人才,使吉林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2001年5月,由原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原吉林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系、原长春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原长春邮电学院计算机系合并组成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早在1958年,中科院院士王湘浩先生建立了“控制论”研究室,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了研究。六十年代,在“多值逻辑”和“自动机理论”两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1960年到1975年,先后研制了 6 台计算机。1974年,完成了 “ALGOL60编译系统74”。 1977年,王湘浩先生在国内率先开拓了“人工智能”研究方向,有力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同年完成了“NOVA机多用户BASIC”分析和TQ- 6机“FORTRAN编译系统”。学院学科门类齐全,具有雄厚的科学研究实力,学术团队结构合理,有国内一流的先进仪器设备,具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专业办学优势。在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定理机器证明、智能规划与自动推理、知识工程与Agent系统、软件工程与软件自动化、分布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智能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果,一直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学院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与信息安全 2 个本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与信息安全 4 个硕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生物信息学 4 个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 1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个国家重点学科、 3 个吉林省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 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 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 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 个“211”重点学科、1 个“985”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学院现有 18 研究室和 6 个教学实验室。现有教师 199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27 人、教授 50 人、副教授 4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9 人。学院有双聘中科院院士 1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 人、吉林省高级专家 2 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6 人、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 人。学院在校本科生1979人,硕士生576人,博士生232人。多年来始终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门人才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计算机学科和数学学科相融合、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交叉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基础坚实、学风严谨、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院简介

8. 如何评价吉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总体来说很值得,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很多重点实验室,遇见的老师都很和蔼亲切,只要你肯问,老师都肯倾囊相受,学生多保研相对其他985容易一些。
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一直很受欢迎,不仅就业面广,而且毕业生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资。计算机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这注定了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难度,同时也说明了该专业就业的方向有很多。
软件开发是毕业生工作后最有可能的选择之一。进入软件公司从事编程,一方面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本身具备创新能力。
前者是很多毕业生都拥有的,所以凭借自己在学校内学习到的扎实知识找到一份软件编程工作是不难的。而后者创新能力就要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还要有勇气实践。

计算机专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设计、开发软件能力的软件人才,以满足软件开发、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等多层次的社会需要。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各类开发、研究、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合的工作有: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人员、大型控制系统的应用人员、企业级MIS/ERP建设人员、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多媒体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数字通讯领域各类应用人员、大中型企业及涉外企业IT部门的工作人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