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会计的介绍

2024-04-28

1. 实证会计的介绍

实证会计的中心思想是:根据经济学等有关理论,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事务因素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简单地讲,就是实证研究具体到会计领域,亦即把实证法用于会计研究。实证法是实证会计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即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

实证会计的介绍

2. 什么是实证会计?

实证会计(Positive Accounting) 实证会计的中心思想是:根据 经济学 等有关理论, 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事务因素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简单地讲, 就是实证研究具体到会计领域,亦即把实证法用于 会计研究 。 实证法是实证会计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 即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 准则和各种程序。

记得采纳啊

3. 什么是实证会计?

实证会计(Positive
Accounting)
实证会计的中心思想是:根据
经济学
等有关理论,
设立各种有关影响会计事务因素的假设,然后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
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以证明这些假设的现实性。简单地讲,
就是实证研究具体到会计领域,亦即把实证法用于
会计研究
。
实证法是实证会计理论构建的主要方法,
即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
准则和各种程序。
记得采纳啊

什么是实证会计?

4. 实证会计研究的介绍

实证会计研究是会计理论按照研究方法,可分为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也即传统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基本的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和指明最优化的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实务,规范实务

5. 实证会计的影响因素

很多学者曾经对实证会计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过概括。这些讨论多注重国外实证会计的发展。以下所述则侧重于我国的现实。 在理论基础上,早期实证会计的发展受到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的实证会计则与企业理论、契约理论、管制理论等关系密切。此外,作为计算方法,数理统计的发展大大早于实证会计,也早于实证经济理论。这提示我们,从事实证会计研究必须首先了解相关学科。如果不满足于“旧方法+新数据”式的研究,要有所创新,则需要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高的造诣,甚至突破。将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相比,可以发现一种现象。在中国和美国,会计理论中实证之风的兴起都晚于经济理论。通过简单的统计可知,我国《经济研究》近年刊载的实证论文(不限于会计领域)的比重多于《会计研究》。《经济研究》上发表的财务与会计方面的论文数,近三、四年明显多于以往,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论文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实证会计有无可能摆脱从属于、跟随于其他学科的阴影?(如,对于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在经济学界、金融学界以至管理学界都有人研究。尽管没有引起该论题的学科属性之争,但这种研究容易重复,不利于会计的发展。)换言之,是否存在以会计理论为基础的实证会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在盈余管理上的浓厚兴趣也许与此有关。亟待会计学界研究的论题应该更多的是本学科的问题。如,关于盈利预测、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问题的研究。 这两者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可归为一类。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原始数据的整理加工,尤其是各种复杂的计算。国内常用的软件有TSP、Excel、 SPSS等。各种软件各有优劣。TSP是基于DOS的小软件,略嫌陈旧;Excel是最流行的办公软件之一,容易找到;SPSS功能强大,专业性强。数据库业务是提供研究所需的原始数据。从笔者所看到的实证成果来看,多数研究者是从证券报刊上收集原始数据,可以想象其工作量之大、成本之高。少数有条件的研究者已开始运用电子版的数据,真可谓“羡煞旁人”。 如果有类似国外标准普尔(Standard-Poor)、穆迪公司(Moody)等的咨询机构专门从事信息服务,有Compustat Tape和Datastream International那样详细的数据可供研究之用,相信一定能推动实证会计的发展。最近,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2000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详见扩展阅读),年报摘要刊登在指定报纸上。上市公司可以在自己的网站或网页上披露年度报告,但披露时间不得早于指定网站。这一要求对于研究人员的数据收集将产生重大影响。此外,有关网站经常发布一些经初步整理的关于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数据,值得实证会计研究人员关注。 按照库恩的科学范式革命理论,新的理论范式是在旧范式发生危机之后诞生的。所谓理论危机,是指理论的供求关系失衡,尤其是供给短缺,包括总量短缺和结构短缺。六十年代前后,美国的规范会计理论在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上出现了危机,于是有了Ball和Brown(1968)、Beaver(1970)开创性的实证研究。我国是否存在会计理论危机?对于面临发展和体制转型双重任务的中国经济,对理论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在理论的供给方面,如果仅从发表论文的数量来讲,我国会计理论何其繁荣。但是,其中的泡沫现象实在太多。从形式上看,包括重复研究、抄袭、一稿多投等。从内容上看,有纠缠于概念、原则而无实质意义的“论文”,也有“新瓶装旧酒”式的“创新”,还有草率提出新概念、新理论的“弥补空白”。如何改变作为社会现象存在的学术泡沫,已不是本文主题所在。但透过这种现象,可以看到理论危机至少潜在地存在。近年,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会计理论滞后于改革实践的批评声,也是理论危机的一个佐证。我们相信,早日粉碎学术泡沫,将理论危机明朗化,将有利于学术的真正进步。按照经济学理论,一部分人由于预期到制度变迁的收益可能大于其负担的成本,就可能发起变迁,成为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Primary Action Group)。我国会计理论范式变革的发起者是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高校的会计研究者。他们的收益——更高的学术地位是非常明显的。一批有远见的研究者正在努力成为第二行动集团(Secondary Action Group)。 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远早于实证会计。而我国两者几乎是同步发展的。其原因是,资本市场是实证会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说国外最迟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计算机技术,而我国则是资本市场。实证会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可概括为:资本市场的会计规范需要会计理论的指导,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实证会计研究创造了条件(张为国和徐宗宇,1997)。在前一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会计研究中“10%现象”的发现对于证监会改变上市公司配股条件具有明显影响。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实证研究所需的原始数据上。我国理论研究人员直接与实务界接触的机会不多,而各种统计年鉴上可找到的数据大都属于宏观性的。因此,资本市场上公开披露的信息对于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相当突出的影响,较之国外不可同日而语。 八十年代末期,中国会计界兴起了一片“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强烈呼声,但当时实证会计发育的土壤尚未具备。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学术交流的增加,研究范式的转变逐步得到中国会计理论界的认同。其主要表现有:(1)一些理论精英为了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成果,不得不应用国外流行的研究范式——实证研究。(2)作为我国会计期刊中的权威,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会计研究》转变了办刊宗旨,日益推崇实证会计,无疑对会计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3)在一些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带来的成果多属实证性的,为我们进一步打开了眼界。(4)香港的部分会计学者先后受到大陆传统的规范式理论训练和西方的实证理论熏陶,他们曾对大陆的会计理论提出过善意的批评。这种批评很有说服力。同时也应看到,中外交流毕竟限于少数人,来自国际惯例的推动不足以使实证会计在理论界普及起来。综上所述,我国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必要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如果有足够的动力和正确的方法,研究者就可以深入了解相关学科和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辞劳苦地收集数据,针对规范资本市场的需要,从事实证会计研究。但是,问题在于,事物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具备必要条件。

实证会计的影响因素

6. 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美国,实证会计研究自1968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与美国的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比弗(Willian H. Beaver)认为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空前发展的原因在于:(1)财务学和经济学的发展;(2)证券市场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3)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了积极的监管,报告环境不断变化,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经常提出新的课题;(4)上市公司的股权比较分散,而且机构投资者占很大比重;(5)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的发展;(6)大学的晋升制度和学术刊物的影响。 和美国相比,在我国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条件还不是很好:(1)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和财务学理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不仅是实证会计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中国经济学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2)证券市场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很小,在1998年底我国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内总产值比例只有24.3%,其中还包括了大部分非流通股,流通股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7%(中国统计年鉴1999),截至2000年底这两个比例分别大约为50%和19%左右(全景网络),而美国在1996年底和2000年底股票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115.6%(国际统计年鉴98)和200%左右(全景网络)。并且我国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比较好的公司,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会有一定差距,而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进行的,但针对上市公司所得到的结论能够说明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吗?如果不能,那么结论的有用性就会大打折扣;(3)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备,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取得数据的成本还很高,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存在着重复劳动和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降低取得数据的成本,我们建议已发表文章的作者可以让其他人分享他们所收集的数据。仅就数据本身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建设可望在最近几年内有所成就,在以后的实证会计研究中取得数据将不再是一个主要的障碍,但学会运用数据可能更为重要;(4)机构投资者太少,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不注重会计信息,这会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影响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当然这并不是实证会计研究的问题而是证券市场本身的问题,只是说明在我国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求还没有像美国这样一些国家迫切;(5)大学的晋升制度还是以论资排辈为主,“能上不能下”的体制很难说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也主要以数量为主,而忽略了对质量的要求,而且评定周期相对过短(一年或两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研究出高水平的成果是很困难的,这也导致了学者们急功近利的倾向。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已经具备了做实证会计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出了很多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另一方面,正是中国的特殊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中国特有的研究课题,如中国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投资者结构等,我们要研究的一些问题是其他国家从来未曾遇到过的。 统计方法的学习是实证会计研究所必需的,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还都比较简单,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复杂的方法比简单的方法更有用,重要的是选择更合理的方法。在美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中统计方法的改进显得十分重要,而在我国还没有那么迫切,原因是我们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对统计方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7. 实证会计的其它相关

 从性质与内涵来看就规范会计研究来说,会计理论的性质是规范性的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的内涵是阐述会计应当是什么,从既定的目标和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依据一定的原则准则,评价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不断优化而至规范化。对于实证会计而言,其理论主要是运用实证法而形成,属实证性理论。实证会计理论的内涵正在于会计现在和将来“是什么”和“为什么”,它为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方法论特征来看规范会计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如下:第一,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特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第二,规范研究的结论带有主观性,无法用事实来验证,对同一会计现象的研究,可能会因研究者观点、意识的差异,而使结论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反;第三,会计理论科学性的判断标准不具有可证伪性,会计理论不必和会计活动的事实现象一一对应,并非一定要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从研究的过程和具体方法来看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与演绎法,两者相辅相成。归纳法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运用该法的前提是:对于某一类事物必须首先进行各个部分的研究,然后作出关于该类事物的概括性结论。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会计实务中归纳出某些结论,二是对已有的会计理论进行归纳。其基本步骤为:观察→分类→概括→验证。演绎法,亦称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性原理推导与一般性原理有关的个别事实(或结论)的逻辑方法。演绎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其推导程序为: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 具体问题。 作为实证会计的主要代表人,瓦茨和齐默尔曼 (Watts and Zimmerman)将实证会计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经验性理论和方法”(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葛家澍教授认为,“实证会计理论,确切地说是用经验——实证法为基础,以数学模型为工具所形成的一套新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现象和会计实务”(葛家澍,中译本序,1999)。为了明确讨论对象,需要澄清:实证会计是一种理论、还是一种方法众所周知,实证会计是规范会计的对称。如果它是一种理论,就应有自己的核心观点和比较固定的研究领域(就象会计目标理论、会计计量理论、收入实现理论等等)。显然,如果认定实证会计仅限于研究资本市场研究、会计选择研究等有限的领域,只会限制实证会计的发展。以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名著《实证会计理论》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来看,似乎实证会计是一种理论。这主要是由于在七、八十年代,实证会计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结论大大不同于以往,而且相对比较集中。其实,不同的方法既可用于建立新理论,也可用于反思旧理论。现在的实证会计论题有很多都可以用规范的方法来研究,规范性论题也有很多可以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因此,实证会计是一种以实证方法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理论。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者所提出的命题是否可以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即研究对象是否可以通过足够大的样本进行随机性的观察。过去不能实证的将来或许能,实证会计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既有的领域。明确实证会计是一种研究方法,并未降低其地位,相反将会有利于它的发展。在一些以会计理论体系为题的专著中,实证会计理论并未当成研究方法来论述,而被列为与其他会计理论并列的一部分(并且往往是最后一部分)。在研究生教学中也存在同样问题。这固然与实证会计的发展程度——尚未涉及会计理论的大多数领域有关,但是,如果认可实证会计是一种研究方法,就应当在详细展开研究之前予以讨论。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博士生导师吴水澎教授在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中,所构建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以方法论为最高层次的。明确实证会计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实证会计在中国的发展会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关键在于后者决定了会计命题的可实证性。实证会计和经验会计是什么关系一种观点认为狭义的实证会计可作为经验会计的一个分支(张为国和徐宗宇,1997;蔡春和邹宏,1999)。第二种观点认为,1968年由鲍尔和布朗 (Ball & Brown)发起的研究称为Empirical Accounting,而1978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发起的称为 Positive Accounting,二者合称实证会计(刘峰,2000)。据此,实证会计大于经验会计。区分二者的目的是为了给实证(经验)会计划分阶段。我们认为,“经验会计”一词在中国用得很少。为简便起见,即使只用“实证会计”,也完全可以区分其发展阶段。实证会计是否仅限于采用假设检验方法从目前国内的实证会计成果来看,所采用的方法绝大多数是假设检验。但是,这并不是实证会计的唯一方法。其一,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的主要方法,而描述性统计也可用于实证会计。其二,实证会计的数据来源可以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也可以是其他。如,调查问卷、模拟实验、直接观察等。从根本上讲,实证会计的特点是以观察到的经验事实为立论依据,但并不表示唯数学工具独尊。

实证会计的其它相关

8.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方向有哪些

目前‚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会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新会计实务不断涌现‚这些会计实务通过开展实证研究能够得出较为切合实际的科学评价‚同时基于实证会计研究的预测性‚又能对会计改革的方向提出指导性建议。因此‚我国可以进行实证会计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
1. 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选择行为的研究。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的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拥有较大的会计政策自主选择权。然而‚为了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规范‚就必须深入研究会计系统的运作过程、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会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协调等问题。研究选题可以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结果与准则制定者的预期是否一致问题;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如何进行会计选择问题;企业如何粉饰会计报表;会计选择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问题等。
2. 关于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关系的研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急需相关研究成果的支持‚因此研究选题可以关注:证券市场对内幕信息的有效性问题;特定财务指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关联性问题;各种会计信息的作用及其对股价的影响问题等。
3.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选题可以关注经营者选择机制、公司业绩与经营者选择的关系;上市公司治理中的政策选择‚如现金政策与公司业绩、各种股利政策的选择等问题;管理层持股情况、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中的股权分置和非流通股的流通等问题。
4. 关于审计实务的研究。如CPA的独立性问题;审计与会计准则关系问题; CPA怎样运用经验判断; CPA变更对盈利、CPA意见、股票价格的影响; CPA市场供求、被审计公司规模与审计质量对审计结论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