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社会救助机智

2024-05-14

1.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社会救助机智

(1)59249085000=5924908.5万;  (2)59249085000≈592亿;  故答案为:5924908.5,592.

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社会救助机智

2. 汶川地震时我国提供了哪些帮助

我国没有提供帮助,份内的事.有报道:政府的工作有一是政府信息保证了公众的知情权。阿坝州政府网站尽可能地客观、及时、全面、详细地发布关于地震的各类信息,使得全国,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都清楚的了解位于震中的汶川地区的真实受灾情况。同时,阿坝州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也介绍了州政府在地震发生侯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公布受灾地区,联络情况。这是一个负责任、透明政府所必需的态度。 二是政府信息给灾后救援工作提供足够的咨询保证。多一条政府信息,可能能给后续的救援部队带来。关于道路、通讯、天气、受灾情况,关于震中位置,死亡人数,灾害重点统计以及急需的救援物质等,每一条信息都与救援息息相关,为救援队伍制定救援方案,采取救援措施提供信息保证。一条政府信息,可以让更多在废墟里的受灾群众看到生命希望的灯光,让更多在废墟里的受灾群众早点被解救出来。 三是政府信息引导着正确,团结的舆论导向。阿坝州发布政府信息向我们介绍了阿坝州政府在应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时候的政府应急措施,缓解了人们对灾害的恐惧。同时,受灾地区源源不断传出的灾情信息,牵动这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全国人民发挥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的精神,团结一致,与时间赛跑,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捐钱,捐物,提供紧急救助,提供医疗救护等实际行动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凝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3. 查阅汶川大地震相关资料,列出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社会力量首先是明星 张曼玉和赵本山等多位一线明星和企业纷纷捐款各个省份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例如香港捐款12亿元等的,一切捐款保障了汶川工作中的物质保证【摘要】
查阅汶川大地震相关资料,列出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提问】
社会力量首先是明星 张曼玉和赵本山等多位一线明星和企业纷纷捐款各个省份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例如香港捐款12亿元等的,一切捐款保障了汶川工作中的物质保证【回答】
2008年,全国1500多名社会工作者自发投入到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标志着我国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开启了实践层面探索的先河,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救援,也包括帮助灾区群众抚慰心理创伤、恢复社会功能等非物质层面的救援。应急救灾领域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对于疏解灾后重建和社会融合中产生的矛盾问题,回应灾区群众个性化的心理社会服务需求,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全社会的温暖传递给灾区群众,促进灾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彰显了社会工作的独特价值。【回答】

查阅汶川大地震相关资料,列出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4. 针对于汶川地震我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灾害的预防,是指在地震前为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所做的预防工作,分为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大类。 
二、地震灾害应对措施  
科学做好城乡规划建设方案。
2.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和安全性评价  
3、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4、强化地震应急工作 

5. 针对于汶川地震我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地震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初探 作者:杨启荣     来源:名山县防震减灾局       一、地震灾害预防  地震灾害的预防,是指在地震前为避免和减轻地震灾害所做的预防工作,分为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两大类。  (一)工程性防御措施。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和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建筑物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对新建工程按抗震设防要求和《建筑物抗震设防规范》及各行业的有关规范或标准设计,进行施工;对已建未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物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采取的社会防御性活动。包括:建立健全防御地震的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防御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地震科研、预测预报;开展有关宣传教育;推进有关立法;制定应急预案,组建紧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救灾物资、资金;做好震灾预测,次生灾害防范;开展地震灾害保险等。  二、地震灾害应对措施  目前,名山县的地震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地震监测手段只有1台数字强震动台,整体防震减灾功能严重滞后。如何提高名山县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我县的实际,制定以下地震灾害应对措施:  (一)加强城乡抗震设防  1.科学做好城乡规划建设方案。县发展改革、城住、国土、水务等部门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项目和工程抗震设计的审批管理。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抗震设防。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重视地震安全性问题,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城乡建筑的影响(严禁在地震活动断层、软土层、沙土液化层上建筑),开展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为国土利用、城乡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开展城区震害预测研究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开展城市建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提出抗震性能意见,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进行督促其加固、改造,并建立工程建筑抗震设防档案数据库;以城乡探测结果为必要的科学依据,将探测结果应用到规划建设中,合理规范布局,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城乡综合抗震性能。  2.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和安全性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其抗震设防要求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其他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对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有关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审定。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工程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二)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加强地震宏观监测、地震速报、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建设,明确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三员”作用,巩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社区的示范效应,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五进活动,将地震科普知识纳入各种培训,使公众更多地了解地震、认识地震,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险知识,掌握一定的自救技能,从而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信心,消除对地震灾害的恐惧。  (三)强化地震应急工作  1.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学校、乡村、社区、重要企事业单位等基层地震应急预案,建立预案管理体系及数据库,加强预案监管,狠抓预案落实。重点发挥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单位的示范效应,开展学校和重要单位、场所、部位的演练工作。一要建立组织有力、决策科学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包括应急通讯系统、会议系统、信息报送和数据传输系统、手机短信发送平台、综合数据库等,要构建反应灵敏的地震速报信息平台,把各类灾害信息及时汇总上报,为科学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组织保证;二要强化政府部门间以及对外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为政府各部门地震应急联动搭建一个信息平台,互通信息,相互协助。将应急决策及时传达给部门,快速开展地震应急行动。  2.建立素质过硬的应急反应队伍  开展灾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建立专业救援队伍是关键,素质过硬、行动高效的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在震后及时开展救助工作,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应急志愿队伍是必要的补充,地震发生后(破坏性地震),应急志愿队伍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指导群众紧急疏散和开展自救互救。  3.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地震等应急避难场所及疏散通道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广场、公园、体育场馆,合理规划布局。配备必要的标志牌、线路图等设施和必要的生活用具库,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维护灾后社会稳定的目的。

针对于汶川地震我国都采取了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