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误,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流传了什么成语?

2024-05-14

1. 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误,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流传了什么成语?

在曹操占领了汉中之后,谋士们建议他去进攻蜀地,因为此时的刘备刚刚得到那块领地,人心还不稳,有很大的机会打下来。但是曹操说人不能太贪心,“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他的意思就是,刚刚得到了汉中,就不要再去打蜀地了。但是,如果当时攻打益州,刘备很有可能是守不住的,所以,曹操是错过了一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得陇望蜀”这个成语也流传至今,用来形容人很贪心。

人们常常以为,赤壁之战后,天下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了。其实不然,赤壁之战后,刘备的西边还有益州的刘璋,刘璋的北边还有汉中的张鲁。在赤壁之战的七年后,曹操征讨汉中,张鲁自知打不过,就投降了。曹操就轻易地得到了汉中这块战略要地,离益州很近。

当时,刘备也刚好夺取了同为宗室的刘璋的益州。但是,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曹操麾下的司马懿和刘晔就跟曹操说,现在非常适合乘胜追击,进攻益州。因为刘备刚刚夺取益州,人心不稳,根基不深,此去一战,很有可能再取得一个大的进展。

但是曹操认为这太过冒进,觉得人不能太贪心,就说了得陇望蜀的那句话,拒绝了谋士的建议。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认为,曹操这次做的决策出现了失误。如果他乘胜追击,就很有可能消灭刘备,再顺流而下清除了东吴,从而一统天下。

曹操一生最大的失误,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还流传了什么成语?

2. 让曹操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的,是他犯下的哪些错?

在三国乱世,群雄并起的时代,有很多的豪侠义士虽然出身低微,但是非常的有能力。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乱世之中慢慢的崛起,最成功的一位就是曹操了。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作为三国时期顶尖的诸侯,曹操在三国时期是最有可能平定乱世的,然而,其一生犯下了4件错误,让他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甚至险些失掉性命,给后代留下祸患。你知道这四个错误是什么吗?
放错1人:刘备
当年曹操与吕布为了争夺徐州时爆发的战争,由于曹操势力雄厚,刘备就顺势归降。结果曹操轻而易举地赢得了这场战争,刘备就暂时效力于曹操。
刘备此人表面上虽然看着老实忠厚,但实际上胸怀大略,曹操和旁人都可以看出来。曹操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刘备,而他的谋士们却各有各的想法。



程昱等人认为刘备表里不一,颇有野心,肯定不愿长久屈居人下,肯定会成为一大祸患,要尽快除掉。而郭嘉觉得刘备既然是主动来投奔的加上又有名望,就不能随随便便的杀掉他,只要不轻易放掉他,妥当安置就行了。
听了手下的话,曹操更不知该如何是好,就暂时把这事给放下了。然而,聪明如刘备,他已经察觉到危险,于是主动请求领兵阻拦袁术,趁机逃跑了。
曹操放走了刘备给自己留下了一个祸患,还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就像郭嘉说的,就算不杀刘备也不能轻易放他离开。
看错1人:于禁
魏国有位将军,曾在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懂水军,他就是于禁。曹操称赞他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忠勇双全,给予要职。
可是于禁辜负了他的信任,襄樊之战中,于禁投降关羽;关羽败亡后,于禁归降吴国;黄初二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他厚颜无耻地向曹丕要官。
曹操曾经懊悔地说:"于禁跟随了我三十多年,在危难时刻,他还不如庞德啊!"、



留错1人:司马懿
曹操知道司马懿才华横溢,同时也非常的有野心,所以他在世时很是提防司马懿,处处小心。虽然没有重用司马懿但他也没有任何的举动。
曹操当然知道,像司马懿这样颇具野心的人十分危险,对自己也是威胁极大,但是曹操很自负,他认为只要自己选择的继承人能够把控得住,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曹操在临死前只是嘱咐了曹丕千万不要对司马懿委以重任。
然而曹丕即位后却重用起司马懿,把江山都托付给了他,为司马懿后来的崛起作了铺垫和良机。虽然曹操深谋远虑,但是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子孙后代都是短命的人,三代下来都没能抵得上一个司马懿。



杀错1人:华佗
历史上记载曹操患有头风病,中年之后便愈加严重,曹操在进攻徐州之时,大开杀戒,杀了不少人,徐州是华佗的故乡,华佗对曹操在徐州的行径可谓是恨之入骨,后来曹操几次因头风病想要请华佗诊治,都被华佗拒绝,最终曹操大怒,命人将华佗杀害,之后不久,曹操因头风病而去世。



由此可见,曹操再老谋深算,也是一介凡人,想不到自己的失误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3. 没有实现天下一统的曹操,失败的关键是哪一个呢?

汉祚已倾、魏祚尚萌,天下还未形成统一的法统。豪族做强、地方做大,天下还没有形成强力中央。三分天下、博弈均衡,天下进入到一个分裂的纳什均衡。北方未定、南方正强,天下统一有赖北方整合。
这就是大势,曹操就是再强,也无法逆天改命,只能认命。
但是,曹孟德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他的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


01.天下没有统一的法统
法统,可以简单理解为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并不是现代政治学有了之后才有的。它一直存在,且一直在发挥着作用。简单说,法统就是一套共识系统,政治活动只有在这套共识系统下才能名正言顺,国家秩序或统一秩序才能建立。否则,即便拼命输出暴力,也建立不了秩序,国家还是立不起来、天下还是统一不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这个“名”,就是法统。


东汉末年,汉祚已倾。
当然大厦倾倒也不是轰然而塌,总是有一个过程的。豪族做强、地方做大,中央逐渐控制不了地方,甚至地方还要反噬中央。这时候,大汉江山就已经面临危机。为了遏制豪族、控制地方,皇帝和朝廷就要加强集权,也就逐渐形成了两支庞大的力量,一个是外戚集团、一个是宦官集团。这就是所谓的亲小人而远贤臣,掌握话语权的是豪族士大夫,这伙人自谓贤臣;而小人则肯定是那些太监和外戚了。但是,太监和外戚之所以能做大,没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所以,小人做大,是因为皇帝要权力。


但是,袁绍的一套骚操作,把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太监十常侍全都干掉了。这时候,老袁家自以为可以豪族贤臣们领政了。谁成想:大军阀董卓杀了进来,又是一顿操作猛如虎。然后,大汉这座大厦就只能轰然倒下了。
曹操挟天子了,但在曹操去挟天子之前,天下诸侯可没有一个去挟,更别想着谁去忠君了。诸侯们巴不得皇帝赶紧死,然后自己当山大王。所以,汉祚已倾,也就是大汉失鹿也失名。大汉不行了,曹操和曹魏就行了吗?


也不行。赤壁之战就是证明。刘备和孙权这伙南方势力,不仅不认大汉,也不认曹操。甚至,关中、凉州以及稍有点儿势力的诸侯,也是这种想法。因此,曹操时代,魏祚只能算萌芽。
02.天下进入分裂的均衡态
孙刘联合,然后刘备入川。刘备一连串的逆袭雷霆,又把汉中给占了。这时候,三分天下的形势已成,乱世进入博弈的均衡态。
这是一个纳什均衡,均衡的聚焦点是三分天下,然后三国的最优策略都是扩军备战,但谁也消灭不了谁。


曹操,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天下九州,曹得其六。曹操地盘最大、人口最多、人才最优,自己还是一个雄主。他怎么就不能改变这个博弈局面?一战灭刘备、再战灭孙权,然后一同天下,难道不可以吗?
之前已经证明的一个问题:汉祚已倾、魏祚尚萌,曹操没有统一的合法性,所以政治活动就只能是战争手段。也就是,曹操指望说服、招降等低成本的手段实现统一,根本不可能。孙权和刘备,都不答应。


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豪族做强。曹操要发动战争,就得集中资源。但是,在豪族当政的情况下,曹操无法实现资源的集中。这不仅是曹操的问题,也是孙权和刘备的问题。孙权坐拥二十万精锐,为什么在曹操死了、刘备死了,他也攻不到淮河。江东豪族就想窝在南方看山看水看风景,孙权有雄心、豪族无壮志,你还怎么搞北伐?曹操也是如此,他能把六州地盘整合好,让大家都认可他们曹家当老大,就已经不错了。

没有实现天下一统的曹操,失败的关键是哪一个呢?

4. 曹操有两次一统天下的机会,他是怎么错失机会的?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对于赤壁之战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此战,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人,与刘备军联合,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孙权、刘备的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焚其舟船。曹操遣人烧掉其余的船只,引兵撤退,其率领的大军更是损失惨重。



此战之后,孙、刘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尤其是刘备,因此获得了立足之地,这无疑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不会存在了,也即曹操不仅能顺利消灭孙权、刘备,还能在短时间内一统天下。不过,实际上,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有两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可惜都被他错过了!



一
首先,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还有两次一统天下的机会,一次是在公元215年平定汉中之后,第二次则是在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时。就第一次机会来说,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想要投降曹操。但张鲁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张鲁于是率军前往巴中。临行前,左右的人想将仓库里的宝物全部焚毁,张鲁说:“我已有归顺朝廷的意愿,一直未尝如愿。今天我们离开,不过是避开锋芒,并没有别的意图。宝货仓库,应归朝廷所有。”于是将宝物都妥善藏好才离去。



曹操到达南郑后,对张鲁的行为深加赞许,又因张鲁早有归顺之意,所以派人前去慰问。张鲁带着全家谒见曹操,后者上表汉献帝刘协,任命他为镇南将军,以客礼相待,封张鲁为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食邑一万户。因此,在公元215年,曹操比较顺利的降服了割据汉中数十年的张鲁,从而拿下了益州的门户——汉中郡。在此基础上,曹操完全可以将汉中作为平台,以此发动消灭益州刘备势力的战役。
二
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时刘备派建宁督邮李恢说降马超。马超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启用蜀中诸多人才。在曹操拿下汉中的时候,刘备占据益州,还不到一年时间。因此,刘备在益州的位置,不是非常稳固,如果有强大的外部压力,益州内部很可能因此分崩离析,甚至有不服刘备的文臣武将选择和曹操里应外合。况且,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和门户,在失去汉中之地后,益州的山川之险,无疑要大打折扣了,这同意增加了曹操进攻益州的胜算。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操因为担心后方不稳,加上江东孙权虎视眈眈,所以其放弃了攻打刘备的最佳时机,选择留下夏侯渊、张郃等人镇守汉中,然后自己率领大军回到了许昌。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没有趁势进攻益州,不仅让刘备获得了喘息之机,也给了刘备壮大自身势力提供了机会。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在此基础上,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并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三
另一方面,就第二次机会来说,则发生在关羽北伐襄樊之际。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长安。孙权又在围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刘备大将关羽趁着襄、樊兵力空虚之际,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在襄樊之战中,关羽率军包围了曹仁。对此,曹操不敢怠慢,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曹操又派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领兵去救樊城。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往益州,路上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曹操以诸侯之礼安葬之,襄樊战役结束。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襄樊之战的后期,曹操是完全有机会浑水摸鱼的。在关羽撤军的时候,曹操选择了按兵不动,这无疑是白白浪费了这一机会,更是眼睁睁看着吕蒙偷袭了荆州三郡,促使东吴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四
最后,在笔者看来,在关羽撤军的时候,曹操完全可以命令扬州一带将士向东吴发动进攻。因此,这会让东吴陷入两线作战的险境中,也即后者不仅要和撤退的关羽相较量,还需要在扬州一带抵挡曹操大军的进攻。如果战事一旦胶着的话,那么刘备也可能因为孙权背叛孙刘联盟,从而派兵攻打东吴。而这,从理论上来看,完全有可能让东吴走向灭亡。如果东吴被消灭的话,那么三国鼎立的格局自然会被打破,曹操也可以专心来对付刘备了,虽然曹操很可能还会在公元220年去世,但是,只要可以打破三国鼎立的平衡,接下来曹丕想要对付刘备,无疑会轻松不少。

5. 曹操最终没能一统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曹操个人的问题,他在统一北方之后并拿下荆州之后,头脑开始发热,在错误的时间里,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就是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就把目光转向了南方的荆州,这个没有错,当曹操到达荆州之后,荆州居然不战而降,这对曹操来说是巨大的胜利,同时曹操在长坂坡大败刘备,俘虏了刘备南下的十几万百姓,阻止了刘备可能占据江陵的企图,并率先到达江陵。

这个时候,荆州除了江夏郡之外,全部归属曹操,曹操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两个月后发动了赤壁之战,导致了被孙刘联军击败,并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南郡也被周瑜攻下,荆州占据了荆州六郡,只剩下南阳郡和襄樊地区了。
荆州七郡中最重要的就是南郡,南郡是中原嵌入江汉平原的一把利剑,生生地把长江切断为东西两段,只要控制了南郡,就控制了长江中段,把整个南方一分为二,导致益州和江东各自为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听从贾诩的建议,占据荆州后,休养生息,加强统治,让荆州六郡真正臣服,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统一江东之战。从蔡瑁、蒯越等人投降曹操的行为来看,荆州豪强还是支持曹操的,只要有他们的支持,再加上曹操强大的实力,孙刘联军即使主动进攻荆州,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有张有弛,但是到了荆州之后,完全失去了理智一般,在208年正冬天的12月发动了赤壁之战,曹操及其手下都是北方人,他以为依靠寒冷的冬天,北方人就能占据优势,但是曹操忘记了他发动的战争,可是水战,这是北方人不擅长的战场,最后的失败也在所难免。
赤壁之战失败了,接下来南郡之战又失败了,曹操势力退出了江汉平原,孙权与刘备占据了整个长江流域,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原本占据荆州等于撕开了长江防线,现在失去南郡,更没有机会攻破长江防线了,所以曹操浪费了唯一一次征服南方,打败刘备与孙权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赤壁之战的失败让曹操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连曹操后来的战略都发生了改变,曹操不再追求用军事实力统一天下,转而加快了政治篡位。
所以,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就是曹操犯了一个错误,选择了一个不合适的时间,用自己不擅长的水战,发动了一场不适合的战争,导致了失败。

曹操最终没能一统天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6. 为了实现一统天下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