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024-05-16

1.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贝尔斯登投靠摩根大通,财政部接管两房,然而,最后还是没有避免雷曼的破产。雷曼的破产让整个世界彻底陷入恐慌,金融危机,来了!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2. 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演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的

次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一些次级按揭贷款开始迅速恶化,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随着利率水平出现逆转,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后的偿还义务,只能选择违约,不良贷款迅速积累。于是,次贷危机浮出水面。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传导  1、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诱发危机。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率从6.5%下调至1%,并一直保持到2004年6月30日。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一些从事房屋信贷的机构,开始了降低贷款门槛的行动,不仅将贷款人的收入标准调低,甚至没有资产抵押也可以得到贷款买房,进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标准低的购房贷款。利率低到了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攀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  可是,次贷的收益建立在一个贷款人信用低的基础平台上,一旦贷款人无力如期付息还本,放贷机构将蒙受巨大损失,风险甚大。上个世纪末,景气的美国经济掩盖了这一风险。进入21世纪后,次贷风行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给消费市场的活跃推波助澜。美联储储蓄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巨大的诱惑驱使着次贷在美国的欣欣向荣。  而美国房地产不可能一直上升,利率也不可能持续保持超低水平。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贷款机构无法收回贷款,而房价又不断贬值,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新世纪金融公司首当其冲因频临破产被纽约证交所停牌。  2、金融创新、违规操作放大危机。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加大,全球范围利率长期下降、美元贬值、以及资产价格上升,使流动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激发追求高回报、忽视风险的金融品种和投资行为的流行。作为购买原始贷款人的按揭贷款、并转手卖给投资者的贷款打包证券化投资品种,次级房贷衍生产品客观上有着投资回报的空间。在一个低利率的环境中,它能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回报率,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不仅来自美国、而且来自欧亚其他地区的投资者,从而使得需求更加兴旺。面对巨大的投资需求,许多房贷机构降低了贷款条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级房贷产品。这在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事实上,不仅是美国,包括欧亚、乃至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均参与了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的投资,金额巨大,使得危机发生后影响波及全球金融系统。  部分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有关。在美国次级房贷的这一轮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历史上标准的房贷首付额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现了负首付。有的金融机构,还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静悄悄”地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突出的表现是在发行按揭证券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3、高杠杆运作将危机由虚转实。高杠杆率是当今资本市场金融交易的重要特点。所谓杠杆率是指金融机构的资产对其自有资本金的倍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均采用了杠杆经营模式,即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远高于自有资本规模。对于给定资本金,杠杆率越高,金融机构所能运作的资产越多,金融机构的盈利就越高。风险偏好高的金融机构倾向于保持较高杠杆率。对于给定的风险偏好,金融市场风险越低,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就越高。例如,过去5年间,雷曼兄弟的资产回报率不过微乎其微的0.76%,但是其股东权益回报率则高达20.39%,获得如此高收益的秘密就在于其杠杆比例高达26.83倍。  在实现高杠杆运作过程中,金融机构纷纷发行商业票据或者以持有的证券作为抵押向货币市场借贷资金,然后再将这些低利率获得的资金投向高收益的投资品种,从而获得两者之间的利差。然而高杠杆率也是把双刃剑,高收益的同时承受着高风险,次贷危机发生后,由于参与次贷的各个金融机构资产迅速缩水,有的清盘破产,有的紧缩银根,银行之间的拆借几乎不可能,虽然美国和各国政府国有化这些机构也罢,向银行机构注资也罢,虽然试图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增强人们对流动性的信心,但是由于担心还有漏洞未有揭开及对信用的严重担心,金融机构给实体企业的放贷大幅减少、甚至不予贷款,这就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起失业率增加,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次贷危机导致股市暴跌,人们资产不断缩水,失业率不断攀升,及大家对未来的信心直接影响到各国的消费,从而使世界的消费水平不断下降。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危机首先来自于欧美市场进口需求的放缓,而非银行体系的崩溃。美国的经济危机是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而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所要面临的考验,则很可能是实体经济不景气因而拖垮本国的金融部门。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启示  在此次浩劫过程中,中国也难幸免,美国次贷危机不仅对中国贸易,而且对中国金融也已经产生了实质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资本市场倍受冲击,股市大幅下滑。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一路走高,1月末上证指数只有2786点,到8月23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就突破5000点大关,10月15日又站上了6000点的历史高位,10月16日达到6124点,再创历史新高。但此后,股指一路走低,截止到2008年4月11日,上证指数为3493点,下跌2500多点,跌幅超过40%,是今年以来全球跌幅最大的证券市场。随着股指的大幅下挫,沪深股市总市值也急剧缩水。2007年11月5日,随着中国石油的上市,沪深股市总市值一度达到33.6万亿元,但随着股指一路下滑, 目前两市总市值约为23万亿元,缩水10万亿元,蒸发速度之快为世界罕见,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大陆资本市场的影响。  2、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在次贷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  3、进口物资价格剧升,成为推高物价的重要动力。石油、粮食、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增加了我国上游产业的生产成本,这必然会挤压本产业内部的利润,或者向下游产业转移成本。我们认为,发生向下游产业转移成本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引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生。根据最新数据,3月份CPI上涨8.3%,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PPI涨幅也达到6.9%,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虽然不能认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国内CPI和PPI的大幅上涨都是由次贷危机及相关规避措施引起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次贷危机及其美元贬值确实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增加了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了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此次次贷危机造成了全世界的恐慌,但从正面上看,美国这种金融创新还是分散了风险,对我国还是有启示意义的。于是,笔者认为应关注以下几点:  其一,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调控。中国房贷市场与美国次级贷市场有一些相似性:对客户真实收入情况缺乏分辨力和监控力;随着人民币进入加息通道,客户还款压力增大,“优质贷款”有变质的可能;房价已经涨了10多年,有可能出现“拐点”等等。这些情况,足以警示银行未雨绸缪,加强风险管理,防止出现所谓“类次贷危机”。  其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扩大内需,避免出口风险。次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美国高消费、低储蓄的发展模式。二是金融创新中存在问题。相比而言,前者更为根本和关键。正是由于美国的低储蓄、高消费,结果导致大量的透支消费和高负债,带来严重的风险。短期来看,美国政府救市对美国乃至世界都是有好处的,但是着眼长期,如果不改变高消费、低储蓄的发展模式,危机仍将再次发生。从短期来看,中国的出口导向难以很快改变。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必须加大产业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内需,改变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生产和消费、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关系。  其三,需要推动出口多元化,加强外汇储备管理,防范外部风险。中国出口依存度高,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到美国,为避免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要尽快推动出口多元化,分散风险。同时,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持有大量的包括美国国债、公司债等在内的金融资产,风险比较大,因此必须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加强与我国对外经济金融关联度高的国家的风险的跟踪监测,并采取切实措施防范与化解风险。  其四,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监控水平,建立早期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国际金融形势的分析监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美国这样市场机制相对发达的国家也不会没有危机的发生,而我们正在进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历史新时期,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面对自由市场机制下的持续发展,具前瞻性的风险调控与监管极为重要。次贷危机的教训之一就是金融稳定不能单纯依靠个别银行稳健就能达成,更要从宏观审慎角度着眼,审视可能影响整个体系层面的风险。不仅要关注单个银行的风险和监管,还应该深入到市场层面去关注银行的整体风险,关注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要认真搞好风险预警工作,尽快建立早期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监测,防止国际金融风险传导到国内产生系统性风险。  其五,支持金融创新的同时对各环节操作严格把关,杜绝违规风险。房屋抵押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会调动银行或次贷公司在重新获得现金流后扩大信贷规模的积极性,次贷不仅很快会被衍生出各种金融产品,并被分配到各种金融机构的投资产品组合中,而且与之相关的高财务杠杆工具会放大其风险,金融创新的杠杆效应就远离了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原则。因此,我们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很好地坚持审慎经营的基本原则

3.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次贷危机还真不是几百个字能说清楚的,我可以尝试下。
   美国在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之后,将利率降到低的不能再低的水平,同时放宽了大量抵押贷款限制,所以美国人又开始了大量贷款购物、购置房产。
   在美国,长期以来金融机构都在处于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的严密监管下,直到一种叫做CDO的金融衍生工具出现,这种衍生工具其实就是“债务证券化”,放贷人将钱贷给债务人之后,他们不再傻傻的等待债务人还款,因为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很乐于从他们手里购买这些债权,或则为这些放贷人提供CDO转化服务即将债权转华为像股票和不记名债券一样流动性极强可以自由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我先暂停,确定楼主还在,不然白打这么多字了,手机党不容易)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4.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06年之前美国的房价一直是攀升的,因而很多低收入人群向一些贷款机构(包括银行和一些中介机构)贷款买房,而06年美国政府宣布房价已经达到泡沫,宣布降低房价,因而很多人的房子挤压手中,还不起贷款,最终只能宣布破产,由银行来收购他们的资产;很多中小行中介机构,由于承担风险能力小,因此最后只能破产,之后房贷危机愈演愈烈,大型贷款机构纷纷倒闭,最终导致许多投资银行,房地产公司纷纷垮台,银行的破产你应该知道意味着什么,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说白了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房价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泡沫,也是他们实行自由贸易的一种结果(战争也导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加剧了国内的危机),个人以为应该主要从加强金融监管做起,增加底层民众的收入,更多的为广大百姓考虑,减少军费开支,才是正确之路。

5. 由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次级贷款贷出去呢?有几点原因。我只从银行高管上说说。西方银行高管的工资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加了业务奖金以及其他的资金,通过这样的贷款出去,银行的交易额会显著增加,那么高管们得到的就会更多。美国前段时间一银行的总裁被迫辞职时也得到了1000亿美元呢!从这个层面上说,就是他们那些高管不顾市场,自私导致的。
给你个最通俗的说法,那就是美国的次贷造成的,中国现在跟着感冒发烧了!
次贷,里面有个次,你也知道是信誉不好的人贷款,信誉不好怎么能贷款呢,
美国方面的贷款最主要还是表现在楼市,因为他们坚信,信誉不好的人,要是他们还不起贷款的话,可以把房子拿回来!但是那个天啊,有不测风云呀,楼市也是根据市场而定的,就像抛物线一样,有起有落,落的时候就成了人家还不起贷款,当他们收回房子,而房子已经不值钱了。那些以前大幅度发放的债券,现在已经完全是坏账了,导致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由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思考的介绍

本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翟晨曦编著制作,全书分为九个大章三十六个小节,系统讲解了危机的相关理论研究,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理论,国际货币制度与理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与思考等内容。

7.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启示

产生原因:
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始于美联储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利率的上升增加了投资的成本,降低了预期收益。
随之出现次级贷款及衍生证券重新估值,风险资产价值缩水,最后导致流动性收紧,金融资产市场大幅波动。
由此导致房地产投资需求减少,在刚性供给作用下,房地产价格开始下降,进而导致次级抵押贷款逾付率开始上升,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显现。
启示:
1、加强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监管
目前,中国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房地产贷款出现增长快、规模大的特点。并且在房地产信贷中存在着一些“零首付贷款”、“假按揭贷款”和“自我证明贷款”。一些创新类信贷产品如“加按揭”、“转按揭”、“循环贷”和房屋“净值”贷款等也不断面市。
2、加强个人按揭贷款资质审核
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抵押贷款公司为了追逐利润,向原本就信用等级比较低的贷款者提供零首付、零文件等限制条件更少的贷款,使得次级抵押信贷隐患由此潜伏下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
3、高度关注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潜在风险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对商业银行有两个教训:其一,在经济增长上行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增长下行阶段出现风险甚至是爆发危机;其二,必须重新高度重视金融衍生品风险。中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4、提高信贷稳健性,加强风险管理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由于在经济增长周期中的繁荣阶段增强,给其带来盈利性的提高,但是对风险的忽视,快速扩张的同时也给其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稳健步伐才是防患于未然的理性选择。

扩展资料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
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次贷危机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启示

8. 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的?

2008年夏末美国爆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被看做是次贷危机的“升级版”,那么,二者之间的关键联结点在哪里?为何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危机中深受诟病?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内的相关专家和学者。 
  危机本质:美国过度透支消费 
   “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是债务。”经济学家谢国忠这样形容美国的消费膨胀。 
   宏源证券(18.15,-2.02,-10.01%,吧)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宋鸿兵告诉本报记者,2006年美国的总负债还是48万亿,到今年已经达到53万亿。由于其每年GDP的增加值不抵债务增量,所以这个债务会一直增加下去。现在美国必须每天吸纳25亿美元的国外资本,才能维持自身的流动性,而且这一数字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而其储蓄率在近20年来却逐年下降,自2005年之后美国就一直处在负储蓄状态。 
   “全国都不储蓄,花的钱比挣的钱多,而且已经积累了很大的债务,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宋鸿兵说,美国以负债为代价,借外国人的储蓄来消费。但一直透支别的国家的储蓄,能透支多少年?真金白银越来越少,债务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当透支到不能再透支的时候,当负债足够沉重且没人借钱给你的时候,危机必然会爆发。 
   在透支消费的过程中,看起来美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实际上却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风险。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中国产能畸形庞大的问题。宋鸿兵认为,美国危机从源头上讲,是全球经济的严重不匹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经济结构失衡。从更深层次上讲,此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百姓违约 引发信贷危机 
   53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4到5倍,这个数字意味着平均每个居民都有20万美元负债。 
   资料显示,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和房价暴涨是诱致美国家庭过度负债的主要原因。美国家庭房产占名义GDP之比2005年达到顶峰,家庭债务与资产之比从2001年起急剧上升,过去7年家庭债务与收入之比超过之前39年的水平。但房价不能无限上涨、在债务系统撑不住之后,债务回归也将导致美国过度消费能力的回归。 
   专家指出,百姓是否违约主要是看收入情况。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当收入确实负担不了消费的时候,百姓的违约案件开始增多。其中信用最差的次级贷款也就最早出现了问题。 
   资料显示,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过程中,根据借款人不同等级的信用水平,分为次级贷款、次优贷款和优质贷款三个级别。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在针对次贷危机的调研报告中指出,与优级贷款发放机构不同,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大部分缺乏销售网点,大多以经纪人、客户代理为销售渠道,而且这些机构大多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而是依赖于贷款的二级市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来获得流动性。相关的代理机构缺乏类似于金融机构贷款审查和风险管理制度,他们在利益驱动下,盲目发展客户市场,忽视借款人风险,成为孕育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大型商业银行直接卷入次级贷款的不多,因此遭受的直接影响也不大。但是,一些商业银行投资于与次级贷款相关的各种证券化产品,则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刚刚过去的6、7、8月份中,由于利率大规模重设,百姓债务负担也迅速上升,导致了美国优质借款人也开始出现大规模违约。这个时候,美国危机就变得很不一样了。 
   美联储再调降利息已不管用了,因为货币政策调降只能对金融机构管用,它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但普通老百姓违不违约,则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2008年美国百姓的收入7年来出现的第一次下降,粮油消费品价格却在暴涨,生活成本在上升,加之面临调息高峰,几方面因素促成了包括优质借款人在内的大规模违约。 
   宋鸿兵说,房地美和房利美出问题就代表优质客户的违约大量出现,因为“两房”95%以上的贷款都是优级贷款,次优级和次级非常少。然而从2006年到目前“两房”的贷款违约率却涨了7倍。 
  信用衍生品, 
  将信贷危机引至金融领域 
   “华尔街的种种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沃伦·巴菲特2003年发出的这一警告,在刚刚过去的这个9月得以应验,华尔街第一次让全球领教了金融衍生品的杀伤力。 
   次贷危机本来是信贷市场的问题,但经过复杂衍生品,最后变成了证券市场的问题。MBS(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就是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因为无法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得资金,为获得流动性而把次级贷款组成“资产池”,通过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等技术发行的证券化产品。后来,以MBS为基础资产进一步发行ABS(资产支持证券),其中,又衍生出大量个性化的CDO(担保债务凭证),以及进一步衍生出“CDO平方”、“CDO立方”等等。持续上涨的房价以及较低的利率水平使风险溢价较低,于是,这些产品成为机构投资者不惜以高杠杆借贷进行投资的对象。 
   因为次级贷款是上述信用衍生产品最初的基础资产,所以次级贷款的运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决定着这些产品的市场运行。一旦次级贷款发生危机,上述产品的市场将很难幸免于难。 
   由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反复衍生和杠杆交易,实体经济的波动(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使这些信用衍生品市场及相关的金融市场产生更为剧烈的波动。 
  对赌违约事件, 
  大型金融机构梦断CDS 
   当优质借款人出现问题,“两房”危机显现时,拖垮包括贝尔斯登、雷曼、美林、AIG和“两房”的CDS(信用违约掉期)浮出水面。 
   据了解,CDS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创的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它可以被看做是一种金融资产的违约保险。其中,购买信用违约保险的一方被称为买家,承担风险的一方被称为卖家。双方约定如果金融资产没有出现违约情况,则买家向卖家定期支付“保险费”,而一旦发生违约,则卖方承担买方的资产损失。一般而言,买保险的主要是大量持有金融资产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而卖信用违约保险的是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也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从表面上看,信用违约掉期这种信用衍生品满足了持有金融资产方对违约风险的担心,同时也为愿意和有能力承担这种风险的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提供了一个新的利润来源。事实上,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膨胀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据统计,仅对冲基金就发行了31%的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至此,CDS早已不再是金融资产持有方为违约风险购买保险的保守范畴,它实际上已经异化为了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双方其实都可以与需要信用保险的金融资产毫无关系,他们赌的就是信用违约事件是否出现。 
   而当违约事件大规模出现的时候,凡是跟这些相对应的金融衍生品的大型金融机,如贝尔斯登、雷曼、美林、两美、AIG这些CDS“超级玩家”都接连倒台。 
   美国危机带给世界的另一个教训,是他们给予了市场过大的融资杠杆比例和过长的金融衍生品链条,过于复杂的衍生产品使监管变得非常困难,其中又涉及到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问题,更容易出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