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09:赤子

2024-05-16

1.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09:赤子

赤子
  
 《康诰》曰:“如保赤子。”《传》曰:“赤子未详何义。”或曰:“始生之儿,其色赤,故名。”虞兆漋《天香楼偶得》云:“赤、尺古通用,引《文献通考》‘深赤者十寸之赤也’以为证。曰赤子者,言始生小儿长仅一尺也。”其说颇为有据。
  
 
  
  
 〔试注〕
  
 1、赤子:意思是刚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也指纯洁善良的百姓。
  
 2、康诰:《尚书》中的一篇。《周书·康诰》,是西周时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
  
  
 3、如保赤子:全句为“若保赤子,惟民其康。”意思为要像护理孩子一样保护臣民。
  
  
 4、传:《尚书大传》。旧题西汉伏生撰。伏生又作伏胜,济南(今山东章丘)人,曾任秦博士,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文帝时,派晁错向他学《尚书》,因其为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故西汉的《尚书》学者,多出于他的门下,今本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即由他传授而存。此书虽题为伏氏所撰,实际上却可能出自其弟子,即张生和欧阳生诸人之手,伏生殁后,其同郡弟子张生又传千乘欧阳生,诸传弟子遂杂录所闻,加以已意,别作章句,纂辑而成。因其特撰大义,因经释文,故名为“大传”。全书除卷三《洪范五行传》首尾还算完备外,其余各卷皆仅存佚文。其于经文之外,多搜采遗文,并且还推衍旁义,不与经文相比附,《四库全书总目》评其:“或说《尚书》,或不说《尚书》,大抵如《诗外传》、《春秋繁录》与经义在离合之间”。有时甚至只是以经做引子,驰骋和经文毫不相干的事物,反映了汉代今文经学的空虚繁琐,并开汉代纬候之说的先河。虽然如此,但书中亦保存了较多古训旧典,对研究经学历史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5、虞兆漋:字虹升,嘉兴人。康熙初诸生。
  
  
 6、天香楼偶得:虞兆漋撰。是编乃其读书所得,随笔纂录,分类编次为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鸟兽、虫鱼、草木、典制、字学、人事、艺文十部。中多蹈袭旧文,其自为考证者不过十之一二。
  
 7、文献通考:简称《通考》,是宋元时代学者马端临编撰的一部典章制度史,共348卷。因“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曰《文献通考》”(《自序》)。记载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门类较杜佑《通典》分析为详,计有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帝糸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舆地考、四裔考等24门。除因袭《通典》外,兼采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及其他文献等,资料较《通典》丰富,于宋代典章制度尤称详备。其中刑考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可供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09:赤子

2.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41:二我

二我
  
 宋贾魏公为相日,有方士姓许,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见宋彭乘《墨客挥犀》。
  
 又史延寿,嘉兴人,以善相游京师,视贵贱如一辙,箕踞袒裼,从不称名,称我,时人呼为“史我”,乃知若辈亦无独有偶。
  
 
  
  
 〔试注〕
  
 1、宋贾魏公:贾似道,咸淳元年,南宋加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
  
 2、许我:《许姓方士》:贾魏公为相日,有方士姓许,对人未尝称名,无贵贱皆称“我”,时人谓之“许我”。言谈颇有可采。然傲诞,视公卿蔑如也。公欲见,使人邀召数四,卒不至。又使门人苦邀致之,许骑驴,径欲造丞相厅事。门吏止之,不可,吏曰:“此丞相厅门,虽丞郎亦须下。”许曰:“我无所求于丞相,丞相召我来,若如此,但须我去耳。”不下驴而去。门吏急追之,不还,以白丞相。魏公又使人谢而召之,终不至。
  
  
 〔按〕网上标注出处初中文言文大全。又有乱入梦溪笔谈的。
  
  
 3、彭乘:(985-1049),字利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进士,授汉阳军判官(《隆子集》卷一四)。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集贤校理知普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9)。宝元元年(1038年)同判刑部(同上书卷122),出知安州。后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翰林学士。庆历间为群牧使。皇佑元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298有传。著有《墨客挥犀》十卷,续十卷。
  
  
 4、《墨客挥犀》:笔记。十卷,又续编十卷。旧题宋代彭乘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有续集十卷,清初已佚,后复出佚文,题为《续墨客挥犀》。其所议论,大抵推重苏(轼)黄(庭坚)。所载人情风俗、趣闻轶事、品诗评词,不仅文章优美,且寓意深远。内容多记载宋代朝野轶事,记录诗话、文评,征引博洽。其中有数条与《冷斋夜话》相同。部分为笔记小说,如《郴连秀才》、《杜德》、《榜下择婿》等篇,文笔洒脱,叙述引人入胜。
  
  
 5、史延寿:《渑水燕谈录·卷四·高逸》:史延寿,嘉州人,以善相游京师,贵人争延之。视贵贱如一,坐辄箕踞称尔我,人号曰史不拘,又曰史我。吕文靖公尝邀之,延寿至,怒阍者不开门,叱之。阍者曰:“此相公宅,虽侍臣亦就客次。”延寿曰:“彼来者皆有求于相公,我无求,相公自欲见我耳。不开门,我竟还矣。”阍者走白公,公开门迎之。延寿挟术以游于世,无心于用舍,故能自重也如此。
  
  
 6、箕踞: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的姿态。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庄子·至乐》:“ 庄子妻死, 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成玄英疏:“箕踞者,垂两脚如簸箕形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高祖箕踞骂。” 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屈膝坐,其形如箕。” 宋·洪迈《夷坚甲志·叶若谷》:“一老妪自外至,手持钱箧,据胡床箕踞而坐,傍若无人。” 清·曹寅《夜坐限萤字》:“吾人常不袜,箕踞已忘形。” 王统照 《沉船》:“那好说笑的顾宝 ,却在草棚下面箕踞坐着吸那‘大富国’的纸烟。”
  
  
 7、袒裼:tǎn xī。①亦作“ 襢裼 ”。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礼记·内则》:“不有敬事,不敢袒裼。” 陈澔 集说:“袒与裼皆礼之敬,故非敬事不袒裼也。”
  
  
 ②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诗·郑风·大叔于田》:“襢裼暴虎,献于公所。” 毛传:“襢裼,肉袒也。” 陆德明释文:“襢,本又作袒。”《汉书·晁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 唐·刘禹锡《武夫词》:“酣歌高楼上,袒裼大道旁。”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有 陈生 ,读书神祠,夏夜袒裼睡庑下。”
  
 〔按〕文中与注义有所不同,文中应是指不礼貌。

3.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咏物诗

咏物诗
  
 近时诗家咏物,钩心斗角,有突过前人者。扬州张喆士《咏胭脂》云:“南朝有井君王辱,北地无山妇女愁。”长洲女士陶庆余《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皆合两典成一联,而雄浑独绝。胶州李霞裳进士《咏甘草》云:“历事五朝长乐老,未曾独将汉留侯。”题外使事,尤奇而确。仁和周南卿茂才《咏钱》云:“眼孔小于穷措大,面形团似富家翁。”尽相穷形,嬉笑怒骂皆有。钱唐卢小凫布衣《咏夹竹桃》云:“佳士性情原烂漫,美人消息总平安。”隽妙之思,令人意远。又相传有《咏新月》句云:“映水有钩鱼却钓,衔山无箭鸟惊弓。”可谓刻画入神。至吴江郭频伽明经《咏诗筒》云:“之子远行少鸿雁,美人赠我有琅玕。”则如羚羊香象,微妙不可思议矣。
  
 
  
  
 
  
  
 【试注】
  
 1、张喆士:?与姚世钰友。
  
 2、南朝井: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南侧、鸡鸣寺内,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又名辱井、景阳井。南朝陈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南下过江,攻占台城,陈后主闻兵至,与妃张丽华、孔贵嫔投此井。至夜,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隋唐以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
  
  
 北地山:焉支山,山中盛产一种紫红色的红蓝花,其汁液可用来做胭脂,因此也叫胭脂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
  
 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匈奴人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3、陶庆余:清溪吟社成员。《随园诗话》卷七:长洲女子陶庆余(字月溪,字善生),嫁大司马彭公孙希洛,年二十二而亡。有《琼楼吟》行世。咏《鹦鹉》云:“一梦唤回唐社稷,千秋留得汉文章。”《婢去》云;“院从汝去长青苔,小榻香消午梦回。不觉疏帘摇树影,风前误认摘花来。” 
  
  
 清溪吟社:清代著名女子诗社。张允滋“与同里张紫蘩芬、陆素窗瑛、李婉兮媺、席兰枝蕙文、朱翠娟宗淑、江碧岑(珠)、沈蕙孙纕、尤寄湘澹仙、沈皎如持玉结‘清溪吟社’,号‘吴中十子’,媲美西泠。嗣又选定诸作,刊《吴中女士诗钞》,附以词赋及骈体文。
  
 4、唐社稷、汉文章:
  
 “许远不忘唐社稷,苏卿犹著汉文章”。——《挽刘廉使楚奇》元末明初邓雅。
  
 许远,许远(709年-757年),字令威,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朝名臣,右仆射许敬宗玄孙。睢阳太守。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城破被执洛阳遇难。
  
 苏卿,苏武,字子卿。
  
 5、李霞裳:李世锡,字霞棠,山东省胶州市人。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出宰湖北嘉鱼县。晚而逃禅,种菊卖菊,人称卖菊翁,自号赵州庵主。善诗,康熙四十五年,在胶州与李若皋结成诗社。高凤翰(1683―1748)受业师。画不常作。所画花卉,清超拔俗,与陈淳为近。康熙五十三年去世。(部分据《重修嘉鱼县志》补充)
  
 6、“历事五朝长乐老,未曾独将汉留侯”:出句是指五代的冯道?汉留侯:张良。
  
 7、仁和:古县名,明清杭州府与钱塘、仁和两县县城同在杭州城内。
  
 8、周南卿:?淸·刘开《题周南卿品茶图》。
  
  
 刘开:1784—1824 清安徽桐城人,字方来,号孟涂。诸生。姚鼐弟子。为人落拓不羁,喜交游,与人谈论,辄罄肺腑。为文亦纵横多奇气。有《孟涂诗文集》、《论语补注》、《大学正旨》等。
  
  
 茂才: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9、卢小凫?
                                          
 此为汉君壶,亦名扁石、石扁,此壶最早为曼生壶系,所见此款应是玉成窑摹作,壶肩部以篆书铭「叔陶作壶其永宝用」,壶腹侧边行书铭「嘉庆乙亥秋九月桑连理馆制,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识。」
  
  
 底部楷书铭「江听香、钱叔美、钮非石、张老姜、卢小凫、朱理堂、张殅厓、施辛萝、高爽泉、释懒堂、高午庄、缪朗夫、孙仲疋、沈春萝、陆星卿同品定并记。」此壶把款「彭年」,底款「阿曼陀室」
  
 
                                          
 又有陈豫钟为其治印。
  
 陈豫钟(1762—1806)清代学者、书画篆刻家。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廪生。深于小学,工书篆籀,摹印尤精,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为浙派篆刻“西泠八大家”之一。画兰竹秀逸有致,亦工画山水,尝集古今画人为传,著《求是斋集》。
  
 10、郭频伽,名麐,吴江才人。尝以《水村图》索人题咏,同县女士汪玉轸题之云:“深闺未识诗人宅,昨夜分明梦水村,却与图中浑不似,万梅花拥一柴门。”
  
  
 11、琅玕:láng gān。古书上指美石,也指珠树。
  
 ①亦作“琅玕”。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传:“琅玕,石而似玉。” 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 三国·魏·曹植 《美女篇》诗:“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元·王旭 《离忧赋》:“佩琅玕而服明月兮,裁青霞以为裾;怀真符而欲献兮,顾君门而踌躇。” 清·孙枝蔚 《牛饥纪事二十二韵》:“兽医归部伍,柴药贵琅玕。”
  
 ②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山海经·海内西经》:“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 郭璞注:“琅玕子似珠。” 晋·葛洪 《抱朴子·袪惑》:“﹝ 昆仑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 唐·杜甫《玄都坛歌寄元逸人》:“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明·刘基 《江上曲》之四:“琅玕不是人间树,何处朝阳有凤凰。”
  
 ③指仙树之实。清·孙枝蔚 《寿李书云都谏》诗:“阿阁亘中天,其上巢凰凤。饱食惟琅玕,亮音闻高罔。”
  
 ④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佳肴。《文选·张衡<南都赋>》:“揖让而升,宴于兰堂,珍羞琅玕,充溢圆方。” 李周翰注:“羞,饮食也。琅玕,玉名,饮食比之。” 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序》:“列珍羞於绮席,珠翠琅玕;奏丝於绮管园, 秦筝赵瑟。”
  
 ⑤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唐·韩愈《龊龊》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明·杨珽《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说应难。”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七九:“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
  
 ⑥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唐·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新居栽竹》之二:“闻种琅玕向新第,翠光秋影上屏来。” 清·吴伟业《又题董君画扇》诗之二:“ 湘君浥泪染琅玕,骨细轻匀二八年。”
  
 ⑦喻冰凌。宋·周邦彦《红林檎近》词:“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 宋·范成大《雪后苦寒》诗:“旋融檐滴冻琅玕,风力如刀刮面寒。”
  
 ⑧犹阑干,纵横散乱貌。《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君臣流涕,道路琅玕。” 明·张煌言《感遇》诗:“多少雄心空对酒,能无清泪滴琅玕。”此形容泪珠。
  
 12、香象:①佛经中指诸象之一。其身青色,有香气。②菩萨名。③香药和象牙。
  
 13、羚羊香象:清末三首诗用到此词。
  
 ①夏孙桐
  
 摹本华亭最著称,此如北秀彼南能。
  
 羚羊香象寻神迹,禅悟期君最上乘。
  
 ②吴昌绶
  
 骈体文章沆瀣同,修辞未让昔贤工。
  
 羚羊香象言诠外,恨少惊飞蛱蝶风。
  
 ③梁鸿志
  
 儿时能熟带经堂,晚觉医诗别有方。
  
 数纸丛残自球璧,莫论香象与羚羊。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咏物诗

4.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67:集句

集句
  
 姚古芬尝集旧句云:“北方佳人,遗世而独立;东邻处子,窥臣者三年。”对仗天造地设。又山舟学士尝集《水经注》语云:“帛什理于是山,作金五千斤,救百姓;小夫人以两手,将乳五百道,向千儿。”其语甚奇。
  
 
  
  
 〔试注〕
  
 1、姚古芬:本书卷一72有小传。
  
 2、北方佳人,遗世而独立:集自汉 · 李延年《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3、东邻处子,窥臣者三年:集自先秦·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4、山舟学士:梁同书(1723-1825),字元颖,号山舟,又自署不翁、新吾长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详见卷一19注。
  
  
 5、水经注: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6、帛什理?

5.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9:杜撰

杜撰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司空表圣《诗品》句也。陈曼生司马集二句对云:“绿绮凤凰,梧桐庭院。”注云:“张子野词。”请曾伯祖山舟学士为书楹帖。学士爱其工丽,欣然书之。后遍查子野词,并无此二句,盖竟属司马杜撰也。才人好事,往往如此。
  
 
                                          
 
  
  
 【试注】
  
 1、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二十四诗品之十三·精神》句。
  
         欲反不尽,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满杯。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译〕人的精神难以全部反映,适当时刻就会显现出来。好诗如清水能够见底,又如同奇花即将绽开。 春光里鹦鹉正在歌唱,杨柳掩映着水中楼台 ,青山雅士飘然而至,共饮清酒慰我情怀。作品显出生气,毫不刻板滞呆。写得微妙达到与大自然同化,谁还能够加以指责评裁?
  
 2、司空表圣: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2、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别称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种榆仙客、种榆道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与人合制的紫砂壶“曼生壶”很有名。
  
  
 〔按〕为什么被称“司马”?陈曼生只当过溧阳县令,后改任河工。
  
 2、张子野:张先(990年-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人称“张安陆”。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著有《安陆集》,长调颇多。张先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
  
 〔按〕一树梨花压海棠主人公。
  
 3、山舟学士:梁同书(1723-1825),字元颖,号山舟,又自署不翁、新吾长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书法家。乾隆壬申年(1752)恩科进士,因为性情耿介又淡泊名利,父亲去世后便退隐。嘉庆时赏侍讲学士衔。擅长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兼采苏、米笔法,晚年有所变化,以苍劲著称闻名城外。又能诗,著有《频罗庵遗集》。   
  
 梁山舟书法在当时非常有名,一些国外(日本、朝鲜、琉球)的人都很欣赏,以得到一幅作品为荣。外国史臣常不惜重金购买其作品。梁山舟写字,只用许虚白的纸,夏歧山、潘 岳南的笔,而刻石必陈云杓、陈如冈、冯鸣和。以至于虚白斋的纸就非常流行,许氏也因此而发了财。夏歧山、潘岳南等也因此致富。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19:杜撰

6.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一42:因诗得赠

因诗得赠
  
 三山郑汝昂工诗,贫甚。一相知令广东,郑寄诗云:“三尺儿童事未谙,饥来强扯我襕衫。老妻牵住轻轻语,爷正修书去岭南。”其人得诗,因厚赠之。案《青琐集》载,张球献诗于吕许公云:“近日厨中乏短供,儿童啼哭饭箩空。内人低语向儿道,爷有新诗上相公。”郑诗盖本于此。
  
 
  
  
 【注读】
  
 1、三山郑汝昂:?《明诗话》评其诗,清婉可喜。三山或指镇江、福州?资料缺。
  
 2、襕衫: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
  
  
 3、青琐集:《青琐高议》北宋刘斧撰。刘斧大约生活在宋仁宗至宋神宗时期,其身世履历均不详。现存前集10卷,后集10卷,别集 7卷,共计146篇。署作者姓名的仅13篇,其余多系辑录前人著作,或经刘斧略加改写而成。它基本按题材分类编辑,后集较前集为明显。内容庞杂,除志怪、传奇外,还包括琐事、异闻、论议、纪传等,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其中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是传奇一类作品,鲁迅校录《唐宋传奇集》所收的宋人创作,有6篇即选自此书。
  
  
 4、张球:?
  
  
 5、吕许公:吕夷简(978-1044),字坦夫,淮南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宋朝名相之一。别称吕文靖(谥号文靖)、吕申公、吕许公(封爵申国公、许国公)。

7.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59:而已

而已
  
  
 宋洪俞因论台谏失职疏中,有“款所喜请者,不过谒景灵宫而已”,朝廷遂以为“而已”二字乃大不敬,因镌三官。洪有句云:“不得之乎成一事,却因而已失三官。”见《侯鲭录》。及阅《稗史》载云:“洪平斋新第后,上史卫王书,自宰相至州县,无不指摭其短。大略云:‘昔之宰相,端委庙堂,进退百官;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凡及一职,必如上式,末俱用‘而已’二字。时相怒之,十年不调。洪有桃符云:‘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闲。’”两说未知孰是。大约此公于此二字,用得手滑,即奏章亦不检点,以至终身蹭蹬于两虚字中也。
  
  
 
  
  
 〔试注〕
  
 1、而已:助词。表示仅止于此。犹罢了。
  
 《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 宋·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众或议尔以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红楼梦》第五五回:“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周恩来《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今天胜利局面已定,用战斗方式可以解决是毫无问题了,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2、洪俞:洪咨夔(kuí),(1176-1236年),南宋诗人,字舜俞,号平斋。临安(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元年(1201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累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文。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3、论台谏失职疏:?原文未找到。
  
  
 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谏疏:直言劝谏的奏章。疏,奏章。亦指上奏章。
  
  
 4、款所喜请者,不过谒景灵宫而已:拿钱去的人,不过就是去拜谒、祭祀景灵宫而已。
  
  
 宋真宗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轩辕”,以轩辕黄帝为赵姓始祖。儒、释、道三家并重之举,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下诏京城与曲阜寿丘各修建景灵宫,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神仙”,曲阜景灵宫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可见景灵宫在宋朝的地位之高!
  
  
 5、因镌三官:镌:降级,削职。三官:古代三种官的合称。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这里指高官。
  
  
 6、《侯鲭录》:宋赵令畤著。笔记体散文集,八卷。取汉娄护合制五侯鲭的典故,作为书名,以示其为杂俎一类。内容多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作者在元祐年间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对元稹《莺莺传》考辨甚详,并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以记其事,散语韵文相间,叙事抒情结合,有说有唱,对后来诸宫调《西厢记》和杂剧《西厢记》都有影响。故此书为研究宋元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明嘉靖本、《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通行于世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7、《稗史》:仇远《稗史》?
  
  
 8、史卫王:史弥远(1164-1233年 ),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奸臣、宰相,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
  
 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 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国来索主谋。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史弥远在韩侂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掌权宋宁宗朝17年。
  
 史弥远权势熏灼,太子赵竑心不能平,曾书字于几曰:“弥远当决配八千里”,又呼弥远为“新恩”,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新州或恩州。史弥远大惧,潜谋废立。从越州求得宗室子赵与莒,赐名贵诚,立为沂王后,亟力扶植。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驾崩,史弥远矫诏拥立贵诚,改名昀,是为宋理宗,封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竑未遂,史弥远派人逼赵竑自缢,诡称病死。自此又独相宋理宗朝九年。
  
 史弥远在两朝擅权共26年,一直得到宋宁宗﹑宋理宗的宠信,其亲信七人,被时人称为“四木三凶”。史弥远等对金采取屈服妥协,对南宋人民则疯狂掠夺。他招权纳贿,货赂公行。还大量印造新会子,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享年六十九岁。追封卫王,谥忠献。谥号与奸相秦桧同,寓意深远。
  
  
 9、指摭:犹指摘。宋·孔平仲《续世说·仇隙》:“德裕为相,指摭僧孺 ,欲加之深罪。”
  
  
 10、端委: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 杜预注:“端委,礼衣。” 孔颖达疏引 服虔 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问谢鲲 :‘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则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11、蹭蹬:困顿;失意。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59:而已

8.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188:毛西河

毛西河
  
 西河先生凡作诗文,必先罗书满前,考核精细,始伸纸疾书。其夫人陈氏,以先生有妾曼殊,心尝妒恨,辄詈于诸弟子之前曰:“君等以毛大可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须獭祭乃成。”先生曰:“凡动笔一次,展卷一回,则典故终身不忘,日积月累,自然博洽,后生小子,幸仿行之,妇言勿听也。”又尝僦居矮屋三间,左图右史,兼住夫人,中为会客之所。先生构思诗文,手不停缀。质问之士,环坐于旁,随问随答,井井无误。夫人室中詈骂,先生复还诟之,盖五官并用者。同时萧山包秉德、沈禹锡、蔡用光,皆淹贯博雅,故时有包、毛、沈、蔡之称。后三公皆以诸生老,而先生独名满天下,并三人姓名亦罕知者,亦有幸有不幸也。
  
 
  
  
 〔试注〕
  
 1、 毛西河 :毛奇龄(1623-1716年),又名甡,字大可、僧开、僧弥,号秋晴、晚晴等,学者称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幼聪慧过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充史馆纂修。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同考官,寻因病告归,居杭州,专事著述。奇龄淹贯群书,尤精经学,为清代前期著名学者。有《西河集》。
  
 〔按〕参阅·舞马长枪《清初有位奇人叫毛西河,负才纵横,天赋异禀,五官并用,过目不忘》。
  
  
 2、 辄 :zhé。文言副词。就;总是: 浅尝~止。 动~得咎。
  
  
  詈 :lì。骂。
  
 3、 渠 :他。《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渠会永无缘。又如:渠人(他人;其他人);渠伊(方言。他,他们);渠辈(他们);渠侬(方言。他,她)。
  
 4、 獭祭 :《礼记·月令》:“鱼上冰,獭祭鱼。” 獭食鱼时,常把鱼陈列水边,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后比喻写作时追求辞藻,罗列典故。
  
  
 5、 僦居 :jiù。租屋而居。
  
  
 6、 诟 :gòu。①耻辱:“~莫大于宫刑”。
  
  
 ②辱骂:~骂。~病(指责,辱骂)。~谇(辱骂指斥)。~厉。~詈。~辱。
  
 7、 包秉德 :清·李放《皇清书史》:包秉德,原名启桢,字饮和,号即山,萧山人,字类宣示帖波折不苟 。【 两浙輶轩录】。
  
  
 8、 沈禹锡 :《萧山县志》:沈禹锡,字子先,与蔡仲光、毛奇龄、包秉德为四友。禹锡居崇儒里,发毕生所好,书聚一楼,尝读廿一史,以板枯不能亡(?)购池(他?)本,乃手书其板,自朝迄夜漏下十馀刻不衰,师而竟以呕川(血?),卒年纬(?)一十有五。或怜其才,将辑其书于世。而其母哭不示,仅刻其寄友诗君于(若干)首。净医撰。
  
  
 9、 蔡用光 :或是蔡仲光(1609-1685),原名士京,字大敬,又字子伯,萧山城厢镇十字弄人。明末秀才,以博学著称,尤对《周易》、《诗经》、《尚书》、《论语》颇有研究,更长天文、地理,与同邑毛奇龄、包秉德、沈锡禹相友善,俱为一时知名人士,有“四友”之称。明亡后,与友人遁迹山林,不问世事,洁身自好,不慕荣利,悉心从事灾异、星象等自然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对地震,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加以解释,形成一套较系统的地震理论。清康熙七年(1668)著有《地震说》1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朝廷下诏征召天下隐逸之士,登门相邀,推辞不就,愿布衣终老。平时喜吟诗自乐,有《谦斋诗文集》行世。
  
  
 10、 淹贯 :①深通广晓。唐·杨炯《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明·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六经淹贯,诸史旁通。”《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有几个淹贯的文人,毕竟前生是个宿学悟性,绝不由人。”梁启超《致伍秩庸星使书》:“执事淹贯西学,又久处香港,为乡人所深知。”
  
 ②指深通广晓的人。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七:“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清·张廷玉等《上<明史>表》:“臣等才谢宏通,学惭淹贯。”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