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香港的资料吗?

2024-05-12

1. 有香港的资料吗?

全 港	2755.03 平 方 公 里	6,864,346
香 港 岛 ( 包 括 邻 近 岛 屿 )	80.48 平 方 公 里	1,268,112
九 龙	46.94 平 方 公 里	2,019,533
新 界	748.06 平 方 公 里	3,436,513
大 屿 山	147.16 平 方 公 里	137,122
离 岛	81.63 平 方 公 里
陆 地	1104.27 平 方 公 里	6,861,280
海 域	1650.76 平 方 公 里	3,066
 
各 区 资 料
离 岛	176.42 平 方 公 里	137,122
大 埔	148.18 平 方 公 里	293,542
元 朗	138.56 平 方 公 里	534,192
北 区	136.53 平 方 公 里	280,730
西 贡	136.32 平 方 公 里	406,442
屯 门	84.64 平 方 公 里	502,035
沙 田	69.27 平 方 公 里	607,544
荃 湾	62.62 平 方 公 里	288,728
南 区	39.40 平 方 公 里	275,162
葵 青	23.34 平 方 公 里	523,300
东 区	18.71 平 方 公 里	587,690
中 西 区	12.45 平 方 公 里	250,064
观 塘	11.27 平 方 公 里	587,423
九 龙 城	10.02 平 方 公 里	362,501
湾 仔	9.92 平 方 公 里	155,196
深 水 埗	9.36 平 方 公 里	365,540
黄 大 仙	9.30 平 方 公 里	423,521
油 尖 旺	6.99 平 方 公 里	280,548 香港的历史 香港历史资料 香港回归历史 关于香港的历史和现状

香港的由来

香港,顾名思意,就是芳香的海港。关于这一美丽名称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一般认为最可靠的说法,则是这里过去曾是运香、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时,香港及广东东莞、宝安、深圳一带盛产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颇受人们的喜爱,故而远销江浙,饮誉全国。由于当时贩香商人们一般都是在港岛北岸石排湾港将莞香船运往广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们将这个港口称为香港,意为贩香运香之港,将港口旁边的村庄,称为香港村。1841年英国侵略军在港岛南部赤柱登陆后,由一名叫陈群的当地居民带路向北走,经过香港村时,英军询问该处地名,陈群用当地土话答称"香港",英军即以陈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记之,并用以称呼全岛。在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香港作为全岛的名称被正式确定下来。1856年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和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之后,香港又进而成为整个地区的称谓。

香港的历史沿革

早在远古时代,香港地区就已经有人居住,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岭南地区,将之纳入秦朝的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并从中原迁移了50万商人和罪犯到这一地区进行守卫和开发。自秦始皇开始,香港地区就一直在中国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直到英国侵占香港以前,从未间断过。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因为岭南太远,鞭长莫及,对赵佗采取了安抚政策,封为南越王。刘邦死后,赵佗又闹独立,朝廷多次征伐无功,只好再派人去赏赐慰勉,赵佗才除去帝号,臣服于汉室。汉朝在这里设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个郡。香港地区划归南海郡博罗县管辖。此后,一直沿续到西晋时期。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肃宗至德二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又归东莞县管辖。明神宗万历元年,广东巡海道副使刘稳,奏准朝廷,将东莞县滨海地区划出另设一县,名为新安县。自此,香港地区改属新安县管辖。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廷战败,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咸丰十年即1860年,又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国强行租借,香港地区遂全部归英国人管理。

屈辱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这块肥肉,早已垂涎三尺。1773年,英国开始对华进行鸦片贸易,是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鸦片贩子源源不断地把鸦片输入中国,顿使中国陷入灾难深重的泥潭之中白银从中国滚滚流出,使清政府的财政发生严重危机,白银外流的结果更引起民不聊生。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鸦片烟毒已在中国泛滥,对此,当时爱国者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就愤怒地说;"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 
1839年虎门销烟 
由英国对华掠夺而酿成的鸦片浓烟滚滚,直接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这时,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严禁派"(禁烟派)挥起中华之剑,对英国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领导了震撼世界的禁烟运动。1839年3月,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查办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来到广州附近的虎门海滩,下令把已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的壮举受到世界上一切主持正义的人士的支持,如一位英国人在他所撰写的《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书中,就指责英国商人的"鸦片贸易给英国国旗带来了莫大的侮辱",而英国的鸦片贩子和工业资本家不甘失败,加紧活动,催促英国政府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6月,由540门大炮装备起来的48艘舰船,乘载着4000名士兵组成的"远征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于是,这场由英国资产阶级蓄谋已久的、目的在于打开中国门户,谋取英国在中国的最大得益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7月6日攻克舟山群岛的主要城市定海。再北犯大沽,道光皇帝派出怯弱无能的官僚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议和,并同时把林则徐职查办清政府的惊恐与无能,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1841年1月,英军以武力强占香港岛,2月攻占虎门,5月进犯广州。1842年,英国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淞、镇江。同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二、香港的割让

英国根据《南京条约》占领了我国领土香港岛。英国强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的目的是企图在军事上和经济控制中国。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火烧园明圆。清政府又被迫接受侵略者的全部要求,于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就这样,英国占领了九龙半岛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以及位于九龙半岛西部的一个大岛屿昂船洲。这使英国所取得的香港这一侵华基地得以进一步巩固与加强。 
英国侵占九龙半岛南部后,不久又图谋占领整个九龙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和水域。1898年6月9日,清政府总理与英国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根据该约,清政府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土地,以及附近岛屿,租给英国,租期99年。这块租给英国的土地后来被称为香港新界。致此,英国通过刺刀、洋枪与大炮的野蛮征服,实现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

三、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建立港英政府,是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一环1843年6月26日,英国利用《南京条约》换文生效的时机宣布香港为英国"直辖殖民地",派璞鼎查为首届香港总督。港英政府遂告成立。 
香港总督,又称港督,是港英政府中担负最高首长职责的人。按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英皇制诰》的规定,英皇是香港的最高统治者,香港总督是英皇的全权代表。港督之下设立四个系统,构成港英统治政权:(1)咨询性质的行政局和立法局,(2)以布政司为首的行政机构,(3)以首席按察司为首的司法机构,(4)受命于英国国防部的驻港英军。此外,还设立一个"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行政局和立法局是辅助港督行使职权的两个重要机构。港英政府中的主要官员,还包括:布政司、财政司和律政司等。驻港英军,是英国维护对香港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英国自强占香港以来,在香港一直保持着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军队,约有一万人,包括陆、海、空三个军种。源于英国的法律与司法体制,是英国对香港实施管治的重要手段。英国除了从政治上实行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外,还从经济上确保英资财团在香港的特权地位。英资财团是指以香港为基地的英国资本财团,主要有汇丰财团、太古财团、怡和财团等。英资财团大都创业早,长期插足香港经济,与港英政府关系密切,对港英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们依仗港府的支持,控制着香港的经济命脉。如英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拥有发行港币的特权;英国大东电报局通过它附属的香港大东电报和香港电话公司,独占了香港对外通讯和全市电话、电讯服务;英资的地产公司拥有香港大批地产物业等。这正如香港民间所说的:"实际统治香港的是马会、怡和、汇丰和港督府。"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整个香港社会充满着殖民主义的色彩。

四、二战时日本占领香港

沦陷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香港地区呈现出和平安闲的气氛。电影院场场满座,酒巴间坐满了客人,舞场里不断传出爵士音乐,年青人成群结队地到新界农村郊游。还不足三个星期,圣诞节就要到了。只是在前两、三天香港政府举行过几次开玩笑般的防空演习。谁知在第二天的早晨,竟听到了隆隆的飞机轰鸣声,猛烈的炸弹爆炸声和高射炮还击声。人们预想不到的香港战役开始了。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三十六架日军轻型轰炸机空袭了启德机场、九龙水上飞机停泊等处。机场附近的一些民房也被炸弹击中。就在同一天,日本还袭击了美国海空军事基地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12月8日,在空袭启德机场等地的同时,日本陆军兵分四路,越过深圳河进攻新界。在垃圾湾防线,大部分地段英军略作抵抗就纷纷后撤。仅在城门水塘西南的黄金山阵地战斗比较激烈,双方展开了肉搏战,英格兰步兵营营长阵启亡。终因双方力量众寡悬殊,英军司令马尔比少将决定放弃九龙,命令"半岛旅"撤回香港岛。九龙之战只进行了五天到12日夜晚,整个九龙半岛都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12日晚,英日双方隔着维多利亚港海面互相炮轰。第二天上午,一艘插着白旗的小艇,由九龙油麻地码头向香港岛驶来。艇上载有日军劝降使者多田中佐,还有被挟持的香港总督私人秘书李夫人等。英军拒绝了日军的招降。17日,日军再次派人乘两艘小艇过海劝降。香港总督扬慕琦再次拒绝,并且警告日方,如果再有"和平使者"过海,香港将不客气地开枪射击了。 
18日午夜,日军乘坐汽艇、橡皮舟等百余艘,对港岛北岸强行正面登陆。他们登陆。他们登陆后,曾在黄泥涌与英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日军若松大队长受重伤,英军西部旅司令约翰罗臣(加拿大大人)阵亡。结果英军败退,防守港岛的东部旅与西部旅,联系被切断。日军还占领了黄泥涌贮水池,切断了英军水源。英军曾在局部所剩无几英军司令认为再也无法继续抵抗,在与港督商议后,决定无条件投降。25日晚,东线、西线的英军相继挂起白旗。至此,历时十八天的香港战役,以日军占领整个香港地区英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12月25日是圣诞节。当天傍晚,一辆挂着白旗的汽车由中环开向跑马地日军司令部。香港总督扬慕琦与日军代表签订了"停战协定",他本人做了日军的阶下囚这天晚上,绝大部分香港居民都躲藏在黑暗的房屋或防空洞里。往日灯火辉煌的"不夜城"变成了血雨腥风的恐怖世界,整个香港地区完全陷入了日本侵略军的魔掌所以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的圣诞节"。

暴行

日军入城后,大肆抢掠,强奸妇女和杀害无辜居民的暴行屡屡发生。日军的安民布告上虚伪地宣称:"保护华人财产,香港战争是对付白种人的战争。"但仍然有许多华人的店铺被封了门,特别是那些大的铺店,如先施、永安、大新等国货公司、五金行、汽车行等。被查封的公司企业门口多半钉上写有"军搜集部管理"字样的木牌,银行、当铺门口则钉有"金融班管理"的木牌。大家都明白:"管理"只不过是攫取的别名。日军将香港的九十五万担存米,抢走八十万担充作军粮,造成香港严重的粮荒。 
《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一书曾记述了日军明火执杖进行抢劫的情景:"日本军队在海军船坞附近,他们正在整理一捆一捆的猎得物,那些都是用麻袋扎起来的,堆满了一个空地。在麻袋上面,有一个敌兵在结着小小的标签,上面写的是:'神户……'猎得物聚集了以后,卡车就将它带到西环的码头去,放入了大轮船里,这些轮船就一直驶回到日本。""我曾经在一个很大的单车行(自行车)门口,呆看了多时,一辆汽车放在门口,几个日本兵指挥着苦力,把簇新的单车,从里面一辆一辆地背出来,搬上了汽车,……又一刻,又是一辆卡车……于是簇新的单车,又从里面一辆一辆的搬出来。""老板也和我一样,作为一个旁观者闲着,似乎这些东西本来就不属于他一样,……"(唐海:《香港沦陷记----十八天的战争》第95-96页) 
除了抢劫财物,半夜里许多喝醉了酒的日本兵还经常四出寻找妇女。妇女们躲藏在各处。不少妇女遭到凌辱,甚至有被几个敌兵轮奸的。在日军举行"入城式"后的那些夜晚,许多妇女吓得在三、四层楼的房顶上乱跑,瓦片被踏得发出破裂的声响。当时有些妇女说,他们不怕炸弹和机关枪,因为碰上了它,干脆死掉就是了。他们最怕的是敌兵的电筒和使人胆寒敲门声。 
日本侵略军还滥杀无辜居民,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草芥。在离跑马地不远的蓝塘道,一户居民全家八口皆被杀害。在皇后大道西,一名老年妇女,因为听不民懂日语想通过岗哨东行,被日军当场开枪打死。在湾,一名青年不小心闯入了所谓军事区域,日本兵上来就是一刺刀,将他杀害。在深水元州街,一名妇女身上背小孩上街买菜,回来时赶上戒严,眼睁睁看着自己信的楼宇,无法走过去。她的长子约八、九岁,想横穿马路迎接妈妈。这名妇女,摇手示意,不让儿子过来。不料母子三人竟都被日军开枪杀害。……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三年多的时间内,香港广大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日本侵略军强迫居民使用军用手票。起初军票对港币的比率,定为一比二。到1942年10月,改为一比四。到1943年6月31日则宣布禁用港币,居民必须在限期内到台湾银行兑换军票,违者杀无赦。这是在进行公开的金融掠夺。在日本统治初期,居民每人每天只领到六两四钱配给米,仅能勉强糊口。到了战争中期,粮食发生恐慌,日本侵略者便改变配给制度,只配给为敌人服务的公务人员。结果造成米价飞涨,每斤由数无涨到二百多元,居民饿死者不计其数,饿殍道,目不忍睹。 
日军还随意拆毁古迹、拆迁民房。他们拆毁了九龙寨城的城墙,炸毁了象征民族精神的宋王台。1942年8月日军想在香港设立慰安所(军妓住所)五百家,地点选在湾仔大佛口附近的洛克道。日军六十八大队队长中川金光亲自出马,指挥大批士兵,突然封锁洛克道,西至军器厂街口起,东至勋宁道止,加上铁丝网。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配上刺刀,限令住户在三天之内,全数搬出,不得留下一人。居民们被迫在风雨之中扶老携幼搬往他处甚至露宿街头。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制造的洛克道事件。实际上慰安所用不了这么多房屋,日军便把这一地区变成了他们的娱乐区。除了慰安所,还设立了吃茶店、酒巴和菜馆。该处就是后来湾仔的酒巴区。 
在日本统治期间,香港百业凋零,唯有赌博、吸毒等罪恶的行业得到发展。从最热闹的皇后大道到最偏僻的角落都有赌场。臭名昭著的大赌场有"荣生公司"、"两利公司"等。赌场门口往往是一面日本旗,一条"发财请进"的标语,有人在摇铃,有的还有土娼招待。这就是日军带给香港的"新秩序"。开赌场的多半是与日军相勾结的亡命之徒,有的甚至标出他们过去秘密组织的堂号,如"十八子"、"粤成堂"等。1944年2月,南支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兼任香港总督以后,公开鼓励开赌,抽赌饷充军费,此后赌场林立,更加乌烟瘴气。此外,日军还鼓励吸毒。敌总督部设有贩毒机关---裕祯公司,用飞机从热河运来烟土,并开设售吸所,准许烟民领牌买烟。

光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各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互相支援,与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1945年8月月15日,日本天皇在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因为香港不属于蒙巴顿勋爵指挥下的东南亚战区,而是属于中国战区,是广东战区的一部分。驻港日军本应向中国军队投降。但英国以洗雪前耻为托词,坚持要由他们派舰队前往香港受降。为此,中英双方在日本投降前后,曾进行多次外交交涉。后来,蒋介石要求以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名义授权英方到香港受降。但英国政府依仗自己的军事实力,并得到美国的支持,连这点保留面子的要求也加以拒绝。在此期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香港后,被囚禁于赤柱集中营的香港政府辅政司詹逊,立即按照英国政府的指示,返回市区组织了临时政府,以防止香港的地位在战后发生变化。他手里没有武装力量,当时却让日军暂时维持秩序,等候英军到来。1945年8月30日,英国海军少将夏悫率领皇家海军特遣舰队,驶进维多利亚港,从日军手中接收了香港。那时蒋介石急于派兵北上和共产党夺战略要地,在英国答应他把香港作为运兵北上的转运站,并答应交出驻港日军的装备之后就默认了英国接收香港的事实。 
1945年9月16日,在中国代表潘国华少将、美国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国代表的陪同下,夏悫少将在总督府正式接受驻港日本陆军司令冈田梅吉少将和日本华南舰队指挥官藤田类太郎中将的投降。香港地区在沦陷三年零八个月之后,又重新回到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中英两国政府为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而举行的为期两年的正式会谈。中国政府一再表示,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在此情况下,中英两国政府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时英国政府提出的谈判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而中国政府则提出三个问题,即香港归还中国、未来香港实行的制度、香港过渡时期的安排。谈判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1983年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第二个阶段,从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双方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会谈,共22轮。其间争论颇多,本着以大局为重和友好合作的精神,经过慎重和耐心的谈判,至1984年9月18日,双方代表团就全部问题达成了协议,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会谈宣告结束。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也促进了澳门问题的解决,并且对解决台湾问题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性质不同,但是“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同样适用的。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国际上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新鲜经验。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曾指出:中英两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应该大力提倡,这恰恰是我们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非常需要的。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中英两国政府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问题达成的协议。这份协议包括一个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主体文件;还有三个附件。主要内容有: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除特别行政区有关外交事务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即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社会治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由当地人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的地位,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财政独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可用“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上述基本方针50年内不变。

过渡时期

指自中英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至1997年6月30日止的12年。该概念由中英联合声明确认。过渡的含义为,香港由英国统治转变为由中国管辖和治理。这一转变必须经过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内英国政府的职责是:负责香港的行政管理,以经护和保持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对此,中国政府将给予合作。这一时期内最基本的问题有二:一是经济上不要出现大的波折,二是政治上不要另搞一套。如果发生严重的波动,或者另设一套班子,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对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为实现平稳过渡,中英设立了联合联络小组和土地委员会协商有关事项;中国政府亦将根据香港局势的发展和要求,采取若干必要的行动措施。

后过渡期

香港12年的过渡时期可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两国政府为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独立关税地区保持其经济联系,特别是为确保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多种纤维协定及其他国际性安排所采取的行动;两国政府为确保同香港有关的国际权利与义务继续适用所需采取的行动;以及其他有关实施联合声明的事项。后半段即后过渡期,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为1997年顺利过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及为协助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联系,并就此类事项签订协议所需采取的行动。1990年4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通过后,中国政府逐步加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有关筹备工作,此即后过渡期的主要特征。

主权移交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行使自已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实现主权的移交,还有待于1997年7月1日香港人能顺利地接管香港政权,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国家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

治权移交

治权又称管治权。指一个国家管辖和治理自己对内对外事务的具体权力。管辖,涉及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除享受豁免权者外)、物和事件,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的管理权限;治理,通过行政管理和立法、司法等行为予有实现。主权与法治密切联系,主权决定法治,治权体现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份。主权的移交,意味着法治必须同时移交,英国想用主权来换取治权是行不通的。只有做到主权与治权同时移交,才算真正实现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

三个不变

指香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现行法律基本不变。其基本精神是,坚持“一国两制”,保证中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所阐明的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长期不变。依照“三个不变”的原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私有财产依法受到保护,由此维持了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第二.香港居民可以像过去一样生活,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依法得到保障。第三.香港的原有法律,指普通法、衡平法、条例、附属立法和习惯法,除了那些同香港基本法相抵触的例如属于殖民统治性质或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法律必须删除或修改,还有一些法律因实际情况变化而不再适用外,其他的法律均保持不变。“三个不变”并未涉及香港原有的政治体制,原有的体制有些是必须加以改革的,特别是将英人治港改为港人治港,将总督制改为行政长官负责制,等等。至于某些具体的制度和政策,根据基本法的规定和实际的需要,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使之发展。因此对“三个不变”的理解不能认为是对香港过去的所有制度、机构和具体做法原封不动、不能加以改变。

五十年不变

指中国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50年内不变。中国政府郑重承诺1997年以后50年不变是有科学根据的。其一,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共存与对立的关系将会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同时香港已同整个世界的经济连成一体,应从这种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来了解对香港的特殊政策。其二,中国大陆实现宏伟的发展战略,除在20世纪内的艰苦努力外,到21世纪还需要50年的继续奋斗,而香港的繁荣稳定对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发挥有益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7月1日起实施。由序言、9章共 160条组成。还包括三个附件:附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附件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主要内容有:序言部份,概括说明了香港问题的由来,制定基本法的指导思想、法律依据和目的。总则部份,从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原则,成为整部基本法各章条文的基础。此外,还规定基本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该基本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关系是: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按照香港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是符合宪法的。该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后实行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以该法为依据。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

香港特别行政区

实行特殊制度和高度自治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根据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决定,该特别行政区自1997年7月1日起设立;其区域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实行高度自治。第三,直辖于中央。第四,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统治,由港人自己治港,日趋民主。香港特别行政区独特的法律地位可以概括为:没有殖民主义,保留资本主义,直辖于中央,实行高度自治。“一国两制”的方针将造就一个新的、更加繁荣稳定的香港。

有香港的资料吗?

2. 请问关于香港的资料有哪些?

  香港 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它由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香港岛,与中国大陆连接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以及附近的235个小岛组成。东北部东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对岸就是广东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万山群岛。香港曾一直都是中国领土,但相继于1842年至1898年间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让及租借予英国,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根据中英两国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回归后50年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将不会在香港实施,香港享受除外交和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
  人口:1840年之前,香港只是一个人口仅5000人的小渔村,时至今日,香港的人口超过660万,每年访问香港的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1997年回归后有自己的香港区旗和香港区徽。
  名称由来:香港,意为“清香的海港”,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
  民族:华人占97%,大部分是广东籍;外籍占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语言:英语、粤语及普通话
  誉称:东方之珠、动感之都、购物天堂
  区花:紫荆花

  历史概览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6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租期9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国重新占领。
  1984年 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气候温度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2.8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222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气回暖潮湿,经常有雾和毛毛雨,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后是台风季节,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下午气温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间中有骤雨和雷暴,平均气温二十八度,湿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所以是抵港旅游旺季。平均温度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气最凉爽干燥,间中会有寒流从北面内陆吹来,届时温度可能会降至八度以下,至于冬季的平均温度是十七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喜庆节日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体现在众多的节日之中。这为香港人带来更多的热闹与欢乐,也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惊喜。中国的传统节日热闹、喜庆、吉利,当然不能错过;西方的节日新潮、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兴奋。
  农历新年(农历正月):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除了合家团圆、拜访亲友等必不可少的内容;
  香港的春节特色项目还有:
  年宵花市:农历新年前数天在多区举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最热闹,出售桃花、菊花、 水仙花等各种贺岁鲜花及其他商品。
  花车巡游:大年初一,在市内举行。每年的巡游表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车,以及显示不同地区文化和风情的巡游队伍,组合成多姿多采的大型表演,庆贺新一年繁荣丰盛。
  烟花汇演:大年初二 ,在维多利亚港海面举行。海港两岸和高层建筑临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圣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是香港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高大建筑,提前个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缤纷的灯饰,各商店也换上圣诞装饰,仅是这一风景,就引得不少游人赞叹不已。此时的香港,展现出最辉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对香港的繁华有兴趣,那么,最好的游览时间一定是圣诞。
  最热闹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圣的平安夜弥撒,一些酒店和商场还有唱诗班献唱圣诞歌,全港市民纷纷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滨花园长廊和临近大街更是人潮涌动。
  如果能在圣诞来香港,购物也是一大乐趣。这时各大商场都会实施大减价,可低至半价, 这已经成了香港的惯例,香港居民都会选择这个时候购买圣诞礼物,为至爱送上浓浓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天后诞(农历三月二十三)、佛诞(农历四月初八)、太平清醮(农历四月初八)、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万圣节(10月31日)。

  香港历史: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
  主条目:香港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屿山不少地方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聚居的遗址。唐朝开元廿四年,香港属于循州。设立屯门军镇[1],派员2000驻守来保护海上贸易。当时军队屯驻在今天的屯门,该区因而得名。及由于大步一带海面盛产珍珠,南汉刘氏遂于公元963年设官办珠场,称为媚川都,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后明令禁止官方采珠。至元朝曾复采官珠,但受到士绅反对,不久又再次停办。明清两朝采珠事业时禁时驰,但仍不能回复至五代十国时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沥源,大奚山沙螺湾的土壤适合牙香树生长,所以种香及产香也慢慢发展起来,据考证明朝时由东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树制品皆用木箱装好,经陆路运至尖沙头的香埗头(运香树制品码头)用小艇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至广州,再用陆路经南雄,越大庾岭,过赣江至九江市,再沿长江输往苏杭销售。公元1662年清朝为防犯沿海居民接济及明朝遗臣郑成功反攻,遂下迁海令,使种香及产香大受打击,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复界,亦难复旧观。

  香港海岸线漫长,故香港多处皆适宜兴建盐场公元971年北宋开宝四年于今日的九龙湾一带设立官富场并派盐官驻守,负责产盐及统筹各小型盐场。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盐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大奚山发生骚乱。南宋末年,两位小皇帝宋端宗赵是和宋帝昺赵昺被元朝军队逼迫逃到香港,据说曾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人称该处为宋王台。后来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军追赶,遂经浅湾循海路西渡前往新会。但当船只驶至今日广东新会崖门时,被元军赶到,陆秀夫于是背负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达并攻占屯门,遂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战争爆发,战役持续了四十天,葡军陷入苦战,但仍未肯撤退更于6月27日增派两艘军舰从马六甲赶来增援,仍无法挽回败局。最后,他们决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军舰上,准备突围。9月8日早上,三舰试图天黑突围,不幸遇上中国的战船,双方又发生了激战,葡军寡不敌众,陷入了绝境。不久,海上刮起了风暴,敌舰因船体大,乘风逃脱,狼狈返回马六甲。但葡军不甘心失败,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路上又增加了两艘,企图重新占领屯门,于7月10日进犯中国海区。8月,两军在大奚山茜草湾附近对峙。由于中国海防实力已大大加强,此战从茜草湾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国海军缴获敌舰两艘,生擒舰长于都卢等官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明军大获全胜。

  清代香港属新安县管辖。清廷为防沿海居民接济明朝遗臣郑成功,遂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迁海,沿海居民须向内陆迁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园尽失。加上实施海禁,香港本区受严重影响。迁海后渔盐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深受迁海之苦,广东巡抚王来任、广东总督周有德请求复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终允复界,本区居民陆续迁回。因此新界五族[3]于上水设立报德祠[4]恭奉两公该祠及邓族于岑田设立周王二公祠内设周王二公书院并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谢。

  英治时期

  早期统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条约。无奈国力不继,北伐的事情使国家政府无闲考虑取回香港的主权。但是,当时香港政府仍然开放中港边境,两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来往。当时不少香港人为了建设国家,除了捐钱回国以外,更身体力行的加入国民政府里工作。前国民政府外长伍廷芳就是当时香港的名流。

  抗日期间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在1938年登陆广东,并迅速占领与香港为邻的广州及附近地区并派间谍潜入香港调查英军的布防位置。香港的华人支持抗战,出钱出力,日本军政府为此表现不满,曾多次向英国的领事抗议。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数小时后,同时进攻马来亚及越过深圳河侵占香港。其间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军发生多场激烈战事。最后由于驻港英军战力不足,1941年12月25日,当时的港督杨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开始了香港3年零8个月的日治时期。期间,日本人为方便统治,多次将港人迁回中国大陆。

  

3. 香港的资料有哪些?

  香港 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它由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香港岛,与中国大陆连接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以及附近的235个小岛组成。东北部东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对岸就是广东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万山群岛。香港曾一直都是中国领土,但相继于1842年至1898年间被清朝政府分批割让及租借予英国,至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根据中英两国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回归后50年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将不会在香港实施,香港享受除外交和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
  人口:1840年之前,香港只是一个人口仅5000人的小渔村,时至今日,香港的人口超过660万,每年访问香港的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1997年回归后有自己的香港区旗和香港区徽。
  名称由来:香港,意为“清香的海港”,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
  民族:华人占97%,大部分是广东籍;外籍占3%
  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语言:英语、粤语及普通话
  誉称:东方之珠、动感之都、购物天堂
  区花:紫荆花

  历史概览
  1842年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 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1896年 英国强迫清政府再订条约,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租期9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占领。
  1945年 日本投降,又被英国重新占领。
  1984年 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气候温度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22.8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222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
  春季(3月至5月中旬): 天气回暖潮湿,经常有雾和毛毛雨,平均气温摄氏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八十二;
  夏季(5月下旨至9月中旬): 仲夏之后是台风季节,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下午气温可以升逾三十一度,间中有骤雨和雷暴,平均气温二十八度,湿度百分之八十;
  秋季((9月下旬至12月下旬): 天气晴朗,清凉干爽,所以是抵港旅游旺季。平均温度二十三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下旬): 天气最凉爽干燥,间中会有寒流从北面内陆吹来,届时温度可能会降至八度以下,至于冬季的平均温度是十七度,湿度百分之七十二。

  喜庆节日
  香港的多元文化,也体现在众多的节日之中。这为香港人带来更多的热闹与欢乐,也为旅客造就了更多的惊喜。中国的传统节日热闹、喜庆、吉利,当然不能错过;西方的节日新潮、刺激和有趣,更是令人兴奋。
  农历新年(农历正月):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除了合家团圆、拜访亲友等必不可少的内容;
  香港的春节特色项目还有:
  年宵花市:农历新年前数天在多区举行,其中一年一度的维多利亚公园年宵花市最热闹,出售桃花、菊花、 水仙花等各种贺岁鲜花及其他商品。
  花车巡游:大年初一,在市内举行。每年的巡游表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花车,以及显示不同地区文化和风情的巡游队伍,组合成多姿多采的大型表演,庆贺新一年繁荣丰盛。
  烟花汇演:大年初二 ,在维多利亚港海面举行。海港两岸和高层建筑临海的一面,都成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圣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是香港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高大建筑,提前个多月就布置上色彩缤纷的灯饰,各商店也换上圣诞装饰,仅是这一风景,就引得不少游人赞叹不已。此时的香港,展现出最辉煌的城市面貌,如果对香港的繁华有兴趣,那么,最好的游览时间一定是圣诞。
  最热闹的是平安夜,教堂里有神圣的平安夜弥撒,一些酒店和商场还有唱诗班献唱圣诞歌,全港市民纷纷涌到街上,其中,尖沙咀海滨花园长廊和临近大街更是人潮涌动。
  如果能在圣诞来香港,购物也是一大乐趣。这时各大商场都会实施大减价,可低至半价, 这已经成了香港的惯例,香港居民都会选择这个时候购买圣诞礼物,为至爱送上浓浓的暖意。
  元旦(1月1日)、情人节(2月14日)、天后诞(农历三月二十三)、佛诞(农历四月初八)、太平清醮(农历四月初八)、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盂兰节(农历七月十四)、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万圣节(10月31日)。

  香港历史: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
  主条目:香港历史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在香港居住。在新界和大屿山不少地方曾经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聚居的遗址。唐朝开元廿四年,香港属于循州。设立屯门军镇[1],派员2000驻守来保护海上贸易。当时军队屯驻在今天的屯门,该区因而得名。及由于大步一带海面盛产珍珠,南汉刘氏遂于公元963年设官办珠场,称为媚川都,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后明令禁止官方采珠。至元朝曾复采官珠,但受到士绅反对,不久又再次停办。明清两朝采珠事业时禁时驰,但仍不能回复至五代十国时的昌盛。

  香港自唐朝至清朝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止,香港的沥源,大奚山沙螺湾的土壤适合牙香树生长,所以种香及产香也慢慢发展起来,据考证明朝时由东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所有香树制品皆用木箱装好,经陆路运至尖沙头的香埗头(运香树制品码头)用小艇到石排湾,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至广州,再用陆路经南雄,越大庾岭,过赣江至九江市,再沿长江输往苏杭销售。公元1662年清朝为防犯沿海居民接济及明朝遗臣郑成功反攻,遂下迁海令,使种香及产香大受打击,即使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复界,亦难复旧观。

  香港海岸线漫长,故香港多处皆适宜兴建盐场公元971年北宋开宝四年于今日的九龙湾一带设立官富场并派盐官驻守,负责产盐及统筹各小型盐场。公元1183年(南宋孝宗淳熙10年5月29日)大奚山的私盐被禁引起公元1197年(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大奚山发生骚乱。南宋末年,两位小皇帝宋端宗赵是和宋帝昺赵昺被元朝军队逼迫逃到香港,据说曾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人称该处为宋王台。后来宋帝昺在梅蔚登基,因元军追赶,遂经浅湾循海路西渡前往新会。但当船只驶至今日广东新会崖门时,被元军赶到,陆秀夫于是背负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达并攻占屯门,遂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中葡战争爆发,战役持续了四十天,葡军陷入苦战,但仍未肯撤退更于6月27日增派两艘军舰从马六甲赶来增援,仍无法挽回败局。最后,他们决定把剩下的士兵集中到三艘军舰上,准备突围。9月8日早上,三舰试图天黑突围,不幸遇上中国的战船,双方又发生了激战,葡军寡不敌众,陷入了绝境。不久,海上刮起了风暴,敌舰因船体大,乘风逃脱,狼狈返回马六甲。但葡军不甘心失败,翌年四月,再派出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路上又增加了两艘,企图重新占领屯门,于7月10日进犯中国海区。8月,两军在大奚山茜草湾附近对峙。由于中国海防实力已大大加强,此战从茜草湾海面一直打到了哨州[2]海面,中国海军缴获敌舰两艘,生擒舰长于都卢等官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明军大获全胜。

  清代香港属新安县管辖。清廷为防沿海居民接济明朝遗臣郑成功,遂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下令迁海,沿海居民须向内陆迁徙五十里,使居民家园尽失。加上实施海禁,香港本区受严重影响。迁海后渔盐业废置、田园荒芜,沿海居民深受迁海之苦,广东巡抚王来任、广东总督周有德请求复界。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朝廷终允复界,本区居民陆续迁回。因此新界五族[3]于上水设立报德祠[4]恭奉两公该祠及邓族于岑田设立周王二公祠内设周王二公书院并每十年打醮一次以作答谢。

  英治时期

  早期统治
  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于翌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割让与英国。1860年清廷再败于英法联军,被逼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经常对香港岛扰乱治安的地区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割让给英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国通过与清廷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砦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国民政府有意取消不平等条约。无奈国力不继,北伐的事情使国家政府无闲考虑取回香港的主权。但是,当时香港政府仍然开放中港边境,两地市民依然可以自由来往。当时不少香港人为了建设国家,除了捐钱回国以外,更身体力行的加入国民政府里工作。前国民政府外长伍廷芳就是当时香港的名流。

  抗日期间
  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在1938年登陆广东,并迅速占领与香港为邻的广州及附近地区并派间谍潜入香港调查英军的布防位置。香港的华人支持抗战,出钱出力,日本军政府为此表现不满,曾多次向英国的领事抗议。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数小时后,同时进攻马来亚及越过深圳河侵占香港。其间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军发生多场激烈战事。最后由于驻港英军战力不足,1941年12月25日,当时的港督杨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开始了香港3年零8个月的日治时期。期间,日本人为方便统治,多次将港人迁回中国大陆。

  

香港的资料有哪些?

4.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中文名称: 香港
  外文名称: Hong Kong
  别名: 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行政区类别: 特别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
  政府驻地: 港岛中西区
  电话区号: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东南部
  面积: 约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万(2009年)
  方言: 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等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火车站: 红磡站、罗湖站等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中原指以陕西中部、河南西部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2年9月,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来由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 香" 为"康 " ,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现在仍有人把香港称作" 香江" " 香海" "香岛" "香州" 等。

  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会下降3厘米。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香港气候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极为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香港市区天气炎热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长。
  资源物产
  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 ,主要是红衫 、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占49.8% ,荒地占4.1% ,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 ,鱼塘占2% ,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行政区划
  香港粗略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部分,详细一点则可以分为18个区(和中国内地不同,这些区纯粹非政权性的区域)。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   新界东: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   新界西:元朗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离岛区。

  区旗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红色作底色,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荆花象征着香港的繁荣,红色的背景象征着香港永远背靠祖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区徽模仿香港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外圈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社会经济
  香港在回归后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作模式,香港有独立的司法制度,香港发行和流通自己的货币港元,独立发行邮票(邮票的标记是“中国香港”),在国际体育比赛上,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体坛的盛事。香港以独立的身份“中国香港”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和很多其他国际组织。香港运行自己成熟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香港。
  回归十年
  在2007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里香港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之珠”。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市民一起,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回归十年的时刻,香港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资额更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十年前,国际社会曾忧虑香港前途。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香港已死》的文章,预言香港在回归后将日渐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公开发表文章,坦诚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回归后的10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6年的3.5%。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行政长官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可简称特首,英语:Chief Executiv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长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职位成立于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以前香港总督的职务。每届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   历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他完成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部分任期。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届任期的情况下以健康理由辞职。按照《基本法》规定,由当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曾荫权     曾荫权
  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于2005年6月16日成为2005年行政长官补选中的唯一候选人,因此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自动当选,2005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长官,即日就任,并于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职。两年后,他在2007年3月25日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中以649票对123票击败对手梁家杰,连任成为新一届行政长官,并于4月2日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007年7月1日宣誓就职。
  编辑本段宗教民族
  人口结构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日发表数字显示,2009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02.64万人,与2008年底相比增加37500人,增长率为0.5%。   统计显示,以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计算,2008年底至2009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长为41900人。不过,同期香港居民人口净迁移人数(即移入减移出)为净移出4400人,从而抵消了部分人口增长。因此,香港的整体人口增加为37500人。   香港总人口680万(2009年年中),包括 香约21万名流动居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高达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大部分原籍广东,主要说广州话(粤语),但英语很流行,说潮州话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说客家话。近年普通话甚流行,一般机关和机构也鼓励应用。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有约517560人,人数最多的国籍首三位如下:菲律宾(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国(28360)。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能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从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数字多于男性居民,而且这个差距在继续拉开。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1990年代以后,每一千人中只有6至7个新生婴孩,每名香港妇女只出生0.91个婴孩,再加上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越趋老化。估计到了2033年,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有27%,相对2003年的11%,这是一个极高的人口老化增长率。这些发展影响到香港政府今后的城市发展规划。
  劳动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劳动人口360多万人,其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大部分就业人口(85.3%)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 。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 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编辑本段语言文字
  目前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广州话(俗称广东话或粤语)、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香港大部分居民都并非本地原居民,从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迁居的人,都会把自己故乡的语言带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响。因此,在香港所听所见的语文远不止广州话和英语。   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随着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交流日益频繁,香港人普遍认识常用的简体字。市面上也不难看见为外地旅客而制作的简体字标语和指示牌。部分学校容许学生在使用中文作答的功课及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作答。考评局也容许学生在公开考试中,使用合乎国家规范(即在1986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编辑本段经济金融
  经贸概况与国际地位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除了烟、烈酒和动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对其他进口物品征收关税。香港的经济素以自由贸易、低税率和少政府干预见称。香港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经济的典范。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集装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以铁路、小轮、公共汽车等组成的运输网,几乎伸展到港内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目前已与186 个国家和地区的472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条航线。香港也是进入内地经商和旅游的大门。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的次数约6270万人次,外地旅客经香港进入内地的次数共400 万人次。每日有128 班轮船、约100 班航机、超过400 班列车及40 200 架次的车辆穿梭香港和内地。   香港是国际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政府的政策是维持和发展完善的法律架构、监管制度、基础设施及行政体制,为参与市场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金融及货币体系稳定,使香港能有效地与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竞争。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外,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香港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主要经济数据
  本地生产总值:14,723亿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6.8%(2006年)   (购买力平价)   2897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币。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名义上)   2030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国行政区第2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8名)。      2952亿美元(购买力评价,2008年世界和地区排名第36名)   人均GDP29350(世界和国家排名第27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超越西欧的四个主要经济体系;按国际汇率则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次于卡塔尔、日本、阿联酋及新加坡。综观香港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 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
  香港的货币
  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香港流通的钞票的新净程度一向非常高,残破的旧钞回流后会被发钞银行收取和销毁。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流通钞票被认定为不再适合流通,并由新钞取代。     中国银行发行的1000元港币钞票
  香港的银行业十分发达,满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银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来形容香港大街上银行之多,意思是银行的数目比卖米的店铺还多。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有143间持牌银行、27间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8间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间外资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办事处,分行总数约1300间。这些外资银行来自37个国家,其中71间是属于全球最大的100间银行。香港的银行从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如接受存款、贸易融资、公司财务、财资活动、贵重金属买卖及证券经纪业务。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 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 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香港不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黄金市场尤为著名,作为全球四大金市之一的香港,是全球的第三大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所叫金银业贸易场。      以资本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挂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间,资本市值总额达94,110 亿元(12,065 亿美元)。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香港的债务市场已发展为亚太区内其中一个流通量最高的巿场。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1990 年设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为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提供结算和托管服务。   在2006 年9 月,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为363 亿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偿还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数额约为1,304 亿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数额共达1,120亿港元。
  与内地的商贸往来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香港饮用水和蔬菜、肉禽蛋的主要来源地。2009年,中港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6.5%。内地同时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主要来源地兼最大市场,香港有约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香港也是内地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的中心,特别是南中国,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例如银行和融资、保险、运输、会计,以及销售推广等。
  编辑本段政府架构
  香港实施行政主导的管治模式,并制定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领导的管治体制和代议政制架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产生。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行政长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荫权。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个决策局和61个部门和机构执行,日常执行的人就是为数约18万人的香港公务员队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5.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中文名称: 香港
  外文名称: Hong Kong
  别名: 东方之珠,购物天堂
  行政区类别: 特别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南
  下辖地区: 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
  政府驻地: 港岛中西区
  电话区号: +852
  地理位置: 珠江口东南部
  面积: 约1,104平方公里
  人口: 702.64万(2009年)
  方言: 粤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维多利亚港,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等
  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
  火车站: 红磡站、罗湖站等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中原指以陕西中部、河南西部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2年9月,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来由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 香" 为"康 " ,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现在仍有人把香港称作" 香江" " 香海" "香岛" "香州" 等。

  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此外,香港的地每年都会下降3厘米。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81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47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76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香港气候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全年的气温较高,年平均温度为22.8℃。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位处北半球亚热带,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此外,香港市区高楼集中而密布、人口极为稠密,所形成的微气候容易产生热岛效应,导致市区和郊区有明显的气温差别,高层大厦林立的市区让空气中的“悬浮粒子”较难吹散。香港市区天气炎热的日子变得越来越长。
  资源物产
  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香港食用淡水的60%以上依靠广东省供给。矿藏有少量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等。香港邻近大陆架,洋面广阔,岛屿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渔业生产的地理环境。香港有超过150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海鱼 ,主要是红衫 、九棍、大眼鱼、黄花鱼、黄肚和鱿鱼。香港土地资源有限,林地占总面积的20.5% ,草地和灌木地占49.8% ,荒地占4.1% ,沼泽和红树地占0.1%,耕地占6.7% ,鱼塘占2% ,城郊区建设发展土地占16.8%。农业主要经营少量的蔬菜、花卉 、水果和水稻,饲养猪、牛、家禽及淡水鱼,农副产品近半数需中国内地供应。

  行政区划
  香港粗略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部分,详细一点则可以分为18个区(和中国内地不同,这些区纯粹非政权性的区域)。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   新界东: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   新界西:元朗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离岛区。

  区旗区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以红色作底色,红白两色象征一国两制,中央有一朵五星花蕊的白色洋紫荆花图案,洋紫荆是香港的象征,盛放的洋紫荆花象征着香港的繁荣,红色的背景象征着香港永远背靠祖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是代表香港的徽章。区徽模仿香港区旗的设计,内圆有一朵白色洋紫荆花,红色底色。外圈为白底红字,写有繁体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及英文HONG KONG(香港)。

  社会经济
  香港在回归后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运作模式,香港有独立的司法制度,香港发行和流通自己的货币港元,独立发行邮票(邮票的标记是“中国香港”),在国际体育比赛上,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体坛的盛事。香港以独立的身份“中国香港”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和很多其他国际组织。香港运行自己成熟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签证进入香港。
  回归十年
  在2007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里香港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之珠”。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市民一起,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回归十年的时刻,香港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资额更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十年前,国际社会曾忧虑香港前途。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香港已死》的文章,预言香港在回归后将日渐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公开发表文章,坦诚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回归后的10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6年的3.5%。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行政长官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可简称特首,英语:Chief Executiv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长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职位成立于1997年7月1日,大致上代替以前香港总督的职务。每届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   历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他完成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部分任期。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届任期的情况下以健康理由辞职。按照《基本法》规定,由当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曾荫权     曾荫权
  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于2005年6月16日成为2005年行政长官补选中的唯一候选人,因此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自动当选,2005年6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行政长官,即日就任,并于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职。两年后,他在2007年3月25日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中以649票对123票击败对手梁家杰,连任成为新一届行政长官,并于4月2日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2007年7月1日宣誓就职。
  编辑本段宗教民族
  人口结构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11日发表数字显示,2009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02.64万人,与2008年底相比增加37500人,增长率为0.5%。   统计显示,以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计算,2008年底至2009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长为41900人。不过,同期香港居民人口净迁移人数(即移入减移出)为净移出4400人,从而抵消了部分人口增长。因此,香港的整体人口增加为37500人。   香港总人口680万(2009年年中),包括 香约21万名流动居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市区人口密度平均高达每平方公里21000人。香港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华人,大部分原籍广东,主要说广州话(粤语),但英语很流行,说潮州话和其他方言的人也不少。新界土著居民很多说客家话。近年普通话甚流行,一般机关和机构也鼓励应用。居于香港的外籍人士数目相当多,共有约517560人,人数最多的国籍首三位如下:菲律宾(130810)、印尼(114020)和泰国(28360)。大部分香港人都住在高楼大厦,因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能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   从1990年代中期至今,香港本地人口都是女多男少,女性居民的数字多于男性居民,而且这个差距在继续拉开。   香港的出生率在全世界225个国家及地区中是最低的,1990年代以后,每一千人中只有6至7个新生婴孩,每名香港妇女只出生0.91个婴孩,再加上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将越趋老化。估计到了2033年,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将有27%,相对2003年的11%,这是一个极高的人口老化增长率。这些发展影响到香港政府今后的城市发展规划。
  劳动人口
  截至2005年12月,全港劳动人口360多万人,其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大部分就业人口(85.3%)从事服务行业,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进口与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的占34.4%;运输、仓库及通讯业10.5%;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占1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26%;从事制造业的只占5.3%
  宗教信仰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 。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 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他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编辑本段语言文字
  目前香港的法定语言(不称作“官方语言”)是中文和英文,而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广州话(俗称广东话或粤语)、普通话和英语。香港华裔人口中主要使用广东话,而非华裔人口则多以英语作交际语。香港大部分居民都并非本地原居民,从中国内地、以至世界各地迁居的人,都会把自己故乡的语言带到香港。另外香港文化也受世界各地的潮流所影响。因此,在香港所听所见的语文远不止广州话和英语。   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随着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交流日益频繁,香港人普遍认识常用的简体字。市面上也不难看见为外地旅客而制作的简体字标语和指示牌。部分学校容许学生在使用中文作答的功课及考试中,使用简体字作答。考评局也容许学生在公开考试中,使用合乎国家规范(即在1986年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所颁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简化字。
  编辑本段经济金融
  经贸概况与国际地位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除了烟、烈酒和动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对其他进口物品征收关税。香港的经济素以自由贸易、低税率和少政府干预见称。香港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经济的典范。香港是亚太地区乃至国际的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地区贸易中心,拥有邻近很多国家和地区是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世界第11大贸易实体。以吞吐量计算,香港的货柜(集装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国际货物处理量计算,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对外银行交易量计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银行中心。以成交额计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亚洲第二大市场。   香港是亚太地区的交通、旅游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以铁路、小轮、公共汽车等组成的运输网,几乎伸展到港内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目前已与186 个国家和地区的472个港口有航运往来,形成了以香港为枢纽,航线通达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运输网络。从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8条航线。香港也是进入内地经商和旅游的大门。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的次数约6270万人次,外地旅客经香港进入内地的次数共400 万人次。每日有128 班轮船、约100 班航机、超过400 班列车及40 200 架次的车辆穿梭香港和内地。   香港是国际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机构和市场紧密联系。政府的政策是维持和发展完善的法律架构、监管制度、基础设施及行政体制,为参与市场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持金融及货币体系稳定,使香港能有效地与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竞争。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此外,资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项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场规模之大,在亚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香港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主要经济数据
  本地生产总值:14,723亿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产总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6.8%(2006年)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2897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币。中国行政区第1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6名)。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名义上)   2030亿美元(2007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国行政区第2名;世界国家和地区第28名)。   【城市国民生产总值】   2952亿美元(购买力评价,2008年世界和地区排名第36名)   人均GDP29350(世界和国家排名第27名)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2005年数据,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PPP)为34,111美元,全球排名第9,亚洲排名第1,超越西欧的四个主要经济体系;按国际汇率则为25,555美元,全球排名第26,亚洲排名第5,次于卡塔尔、日本、阿联酋及新加坡。综观香港各产业,以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最高,2005年数字为91%,当中进出口贸易业占GDP 22.5%,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占19.2%,金融及保险业则占12.7%。
  香港的货币
  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香港流通的钞票的新净程度一向非常高,残破的旧钞回流后会被发钞银行收取和销毁。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流通钞票被认定为不再适合流通,并由新钞取代。     中国银行发行的1000元港币钞票
  【银行业】   香港的银行业十分发达,满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银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来形容香港大街上银行之多,意思是银行的数目比卖米的店铺还多。截至2008年年底,香港有143间持牌银行、27间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8间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间外资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办事处,分行总数约1300间。这些外资银行来自37个国家,其中71间是属于全球最大的100间银行。香港的银行从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发银行业务,如接受存款、贸易融资、公司财务、财资活动、贵重金属买卖及证券经纪业务。   【外汇市场】   香港的外汇市场发展完善,买卖活跃,在全球外汇市场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香港与海外其他外汇市场均有联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 小时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根据国际结算银行在2004 年进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调查,香港外汇市场的成交额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黄金市场】   香港不仅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其黄金市场尤为著名,作为全球四大金市之一的香港,是全球的第三大黄金市场,其黄金交易所叫金银业贸易场。   【股票和债务市场】   以资本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场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挂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间,资本市值总额达94,110 亿元(12,065 亿美元)。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香港的债务市场已发展为亚太区内其中一个流通量最高的巿场。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于1990 年设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管理,为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提供结算和托管服务。   在2006 年9 月,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额为363 亿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偿还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数额约为1,304 亿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营机构发行的债务证券数额共达1,120亿港元。
  与内地的商贸往来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香港饮用水和蔬菜、肉禽蛋的主要来源地。2009年,中港贸易占香港整体贸易总值的46.5%。内地同时是香港转口货物的最主要来源地兼最大市场,香港有约90%的转口货物是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香港也是内地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的中心,特别是南中国,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业支援服务,例如银行和融资、保险、运输、会计,以及销售推广等。
  编辑本段政府架构
  香港实施行政主导的管治模式,并制定由行政长官和行政会议领导的管治体制和代议政制架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是行政长官,由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基本法》选举、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产生。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基本法》、签署法案和财政预算案、颁布法例、决定政府政策以及发布行政命令,并由行政会议协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长官是董建华,现任行政长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荫权。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个决策局和61个部门和机构执行,日常执行的人就是为数约18万人的香港公务员队伍。香港政府本身也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关于香港的资料

6.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国际商务中枢 
地理位置优越(中国的南大门) 
      香港地处中国东南端,同时也位于迅速发展的东亚地区的中心地带,位置优越。香港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由香港岛、一海之隔的九龙半岛及新界组成,其中郊区多集中在新界。香港的235个离岛也归入新界范围,最广人为知的是大屿山。大屿山既是香港新机场的所在地,也是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选址。在中心驾车或乘搭铁路,迅即便可直达,十分便捷。本港公司在亚洲区以至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而香港的企业家亦凭以业务触觉敏锐兼具备「生意头脑」而驰名海外。香港拥有一个深水港,人口达680万,秉承中国人刻苦耐劳的精神,与中国有不可分割的深厚关系。香港人处事灵活、教育程度高,而且富创业精神,正是香港能爆发惊人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原因。香港地理位置特殊,每当北美地区夜幕低垂,而欧洲各国晨曦初现时,香港则已日光照耀。换言之,只要跨国公司在北美与香港、或欧洲与香港同时设有办事处,实际上便可利用两地时差,全日廿四小时运作,处理不同项目。对于从事信息科技及金融服务行业的公司而言,无疑十分便利。 

全球服务中心 
      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GDP)中逾80%来自服务业。服务业的经营范围包罗万象,由遍及世界各地的海空运输以至承包生产、软件设计,无一不达国际先进水平。鉴于竞争激烈,本港不少服务项目的收费都是全球最低廉的。近年国际长途电话市场开放,本港长途电话收费亦随之显著下降,现时由香港致电美国的收费,比起美国州与州之间的电话费还要廉宜。

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 
      在一九九九年,共有880家公司以香港作为亚洲区总部。美国公司设于本港的地区总部数目最多(205),其次是日本(114)和英国(82)。此外,约有1,650个国家都选择香港为其地区办事处。这些地区总部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批发/零售、出入口贸易、其它商业服务(例如会计、广告、法律等行业)、金融财经、制造、运输及相关服务。
政府行政架构精简 
香港拥有一个架构精简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个人课税率低,而且易于计算。香港政府亦以效率出众、透明度高兼处事公正而知名,既乐于支持工商业的发展,却又极少干预市场运作。在过去连续六年,香港都获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列入「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

香港的投资
      香港信息开放,法治制度完备,政府开明廉洁,都是吸引企业选择来港经营的主要因素。根据工业署的《海外公司驻香港 地区代表调查1999》显示,本港的外商企业达2,400家,其中840家 为区域总部,另1,650家则为区域办事处。受访者表示,政府廉洁、信息开放、政治稳定、银行及财务设施优良、地理位置及税务制度等 ,都是他们作出投资决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 为香港信息发达,加上一流的银行及财务设施、低税率、简单的税制 、完善的基础建设,以及廉洁的政府,令香港获得很高的评价。 

      香港是进出中国内地经商及投资的大门,同时也为内地经济现代化提供所需的人才及资金。 目前约有半数出口货品仍然经香港转运内地,而香港在内地的投资额亦占当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约五成。 每天约有800班渡船、100班航机、35班列车及 27,000部车辆穿梭中港两地。 香港约有50,000家公司于华南地区自置生产设施 ,聘用员工约达500万名。目前本港约有10万人在内地工作,主要负责管理及培训职务。 

      另一方面,中国内地也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投资者, 国内约有2,000家企业在香港注册,资产总值接近2,000亿美元,是香港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者。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香港凭着本身的技术及与内地机构的联系,定能加强在世界贸易市场的地位,香港经济多个行业亦会有良好的前景。随着金融业的开放,有兴趣投资东亚地区的投资散户及机构投资者将会陆续增加投资,中小型外资企业亦有可望进一步增加直接投资,鉴于香港一直扮演中介的经纪角色,这项发展将令香港受惠。

      香港的电讯业亦可从中受惠,原因是企业及日见普及的互联网服务将于未来数年对电讯造成需求,而国内亦订立新例, 准许外资电讯供货商拥有50%股权的企业在国内经营。部分人士更预期,香港将会带头发展新互联网软件,研制特定软件及互联网素材, 迎合国内用户及世界各地华人社会的需求。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小型公司股票市场在香港及区内其它地区崛起,加上外国投资者及风险资金企业参与发展的途径越来越多,定必有助业务发展 。 

香港与外界的联系
      中港两地的联系许多专门论述在中国内地经商的著作都鼓励企业预先打通关系,才好应付内地复杂的营商环境。国内有不少举足轻重的人物可对公司的业务造成影响,因此,人际关系及声望往往是企业在国内洽谈商务时最重要的资产。 

      人际关系正是香港企业家的过人之处。香港代理商在内地交际广阔,认识当地厂房、供货商及散户买家,可以轻易物色到分销商,进行市场调查,并且熟悉不同地方掌管土地的机关,同时亦深谙与各省市政府打交道的窍门。与主要人物及机构建立关系,可令企业事半功倍。建立这些关系代价不菲,但香港代理商、顾问及企业家通常已掌握了一定关系。外商如有意到内地经商,不论是在内地销售产品或者在当地从事生产,都可与香港企业合作或 委托香港代理商经办,以节省起步时间,使业务发展更为顺利。香港总商会、本港各行业组织及管理顾问公司都可为您提供资料,物色具备国内营商经验的合作伙伴。 

香港的电信网络服务
      随着香港电话有限公司的本地电话服务专营权于一九九五年六月三十日届满,三间公司分别获发牌照以竞争形式营办固定电讯服务。 

      香港是首个拥有全面数码化电话网络的主要城市。亦是亚洲以至全球电话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每100人便有72具电话或55条电话线。 

      二○○○年,全港约有490万具电话。电话及其辅助器材均以具竞争力的价格供市民随意选购,并直接接驳本地电话网络。 

      此外,本港市民亦可享用各种各类的数据通讯服务。本港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巳引进来电显示服务。同时适用于本地和海外通话的公众收费电话多不胜数。本地电话收费只需港币1元,比很多主要城市的便宜。 

      截至二○○○年四月,全港的传真线达392,000条(每100 条商业电话线有24条传真线),增长速度维持在每月2000条左右。目前,香港有超过230万个互联网用户户口 。 

香港的旅游
      旅游业香港是一个旅游热点,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 。香港酒店林立,丰俭由人,各式餐厅食肆约共6,000家,旅游名胜多不胜数 。 

为香港带来的经济效益
      以目前价格计算,香港迪士尼乐园在未来的40年,预计将总共为香港带来约1,480亿元的增值经济得益,例如各行业的利润及雇员的收入 。香港迪士尼乐园首年预计会有超过500万人次进场参观。约在15年后,每年最高会递增至1000万人次。香港迪士尼乐园落成后第一年, 将可吸引约340万名外地游客(包括140万名额外游客)。 

      在15年后,预计游客数目将增至730万名(包括290万名 额外游客)。香港迪士尼乐园启用后第一年的游客额外消费预计约为83亿元; 而由第20年开始,每年的额外消费会增至168亿元 。 

香港的信息科技教育
      现时,在高等教育界,大约五分一的学生修读有关信息科技或工程系的课程。大约10%的研究拨款用于信息科技方面。另外,各高等教育院校致力提供及更新有关设备,改良教学及学习过程,务求使学生能多接触最新的信息科技,以应付大趋势下的新挑战。此外,网上课程亦是高等教育的新趋势。香港公开大学计划于未来两至三年提供某些主要以网上教学为基础的课程。香港公开大学现时亦拥有亚洲最大的电子图书馆。另外,教资会最近亦拨款5,100万元支持本港三所大学共同发展一个有关信息科技的项目,以发展信息科技成为香港的其中一个卓越领域。此外,政府亦大力施行各项主要措施,包括为中小学添置电脑、为所有学校接驳上网、透过信息科技教育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专业及技术支持等,另亦于部分中小学实施先导计划,藉以建立一套利用信息科技教与学的最佳方法。 

香港的基础建设
      香港现正进行多项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基建计划。各项大型基建计划往往能依时完成,甚少出现延误,亦毋须经过繁复的审批程序。本港近年建造的铁路、隧道及道路项目均能一一依时竣工。在未来五年,政府将耗资逾 2,350亿港元(300亿美元),进行多项大型铁路、道路、土地、港口建设工程 和众多较小型的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有助保持香港作为地区运输枢纽的地位, 亦可改善香港人的生活质素,并且将提供数以万计的职位,刺激本港经济增长 。
正在计划和实施六项铁路工程,将令本港现时长143公里的 铁路网络增加超过60公里,并且有助开发新界西北部作进一步发展。计划进行 的道路工程,包括改善及兴建约100公里长的策略性道路,这不但有助纾缓市 区道路挤塞的情况,而且将提供通往边界的重要新道路,连接本港与中国南部 及内地其它地区。计划进行的土地工程,将为九龙、港岛及新界开拓超过600 公顷新土地,以供兴建房屋,以及拨作商业、零售及康乐用途 。 

香港的文化
      香港融汇了古今中外的优良传统,这点最能从遍布全港的文 化博物馆及艺术馆反映出来。正因为文化根源深厚,本港的博物馆和艺术馆除了展出珍贵的中国历史文物外,还摆放了不少当代艺术杰作,堪称中西合璧, 一应俱全。香港的博物馆及艺术馆饶富教育意义,前往参观诚属赏心乐事,实 在不容错过。 

      香港科学馆的展品多属互动形式,益智又有趣味性;香港太空馆放映阔银幕的全天域电影及天象节目,引人入胜;而全港最大的博物馆—— 香港艺术馆,长期展览中国艺术品,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对茶艺有兴趣的人士 ,不应错过位于港岛区的茶具博物馆(FlagstaffHouseMuseumofTeaWare) ,重温华夏文化的茶道艺术及精萃。 

      在语言方面,香港通行多种语言,其中粤语(广东话)及英语同属香港的官方语言。广东话是华南地区的方言,也是香港最普遍的口语,香港有97%人懂广东话。不少人也能听、讲英语,而本港的政府部门及法庭亦使用英语。本港有部分人能操普通话(中国内地的官方语言),而一般人都能 听懂普通话。此外,另有部分人士使用中国其它方言,他们多属从华南地区及沿海省市来港的居民。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劳动人口适应力强,教育程度高 。 

香港的治安 
      香港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城市。罪案率与新加坡相若,实际上比东京还要低。相对伦敦以至美国各大城市,香港的罪案率还低得多。在香港 ,持有枪械属严重罪行。无论昼夜,任何人都可安心在街上行走。香港人口大多为华人,主要来自华南地区。在一九九九年年底,在港的外籍人口有495,200 人。此外亦有相当人口来自北美洲、东南亚、澳洲、英国及印度。  

香港的医疗 
      香港的医疗系统十分全面化,在亚洲区内数一数二;护理服 务可媲美全球最优秀的医院。所有医护人员均能操英语,香港亦有提供各项主要专科医疗服务。香港设有多家医院,各类房间收费不同。香港的医疗及保险费用较大多数西方国家为低,而且求医方便,质素极佳。

 
你也可以到www.so-quickly.com上面去仔细查找一些您想要的关于香港方面的资料!

7. 有关香港的资料

香港是亚洲繁华的大都市,地区及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条件优越的天然深水港,1842年至1997年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香港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主要产业包括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工贸服务业、社会和个人服务业。香港把华人的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香港粗略可分为香港岛、九龙、新界东、新界西四部分,详细一点则可以分为18个区(和中国内地不同,这些区纯粹非政权性的区域)。   香港岛:中西区、湾仔区、东区、南区。   九龙: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观塘区、黄大仙区、深水埗区。   新界东:北区、大埔区、沙田区、西贡区。   新界西:元朗区、屯门区、荃湾区、葵青区、离岛区。

有关香港的资料

8. 关于香港的资料

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地理概况:
  香港位于东经114°15′,北纬22°15′,地处华南沿岸,在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以东,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离岛)组成。香港北接广东省深圳市,南面是广东省珠海市万山群岛。香港与西边的澳门隔江相对61公里,北距广州130公里、距上海1200公里。
  香港三大部分的面积分别是,香港岛约78平方公里;九龙半岛约50平方公里;新界及262个离岛约共968平方公里,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市的六分之一,及仅大于全中国面积的万分之一,土地和水域的管辖总面积2755.03平方公里,水域率59.9%。香港的已发展土地少于25%,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多达40%。
 
      香港气候: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 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香港的货币:
  香港的货币是港元(HK$)。港元的纸币绝大部分是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监管下由三家发钞银行发行的。三家发钞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另有少部分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香港流通的钞票的新净程度一向非常高,残破的旧钞回流后会被发钞银行收取和销毁。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流通钞票被认定为不再适合流通,并由新钞取代。
 
       香港名人与文化:
  香港虽然只有数百万人口,却涌现不少让香港人自豪的名人。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容国团是一位出生在香港的地道的香港居民,他1950年代返回中国内地,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杯乒乓球锦标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是香港也是国家的光荣。在香港长洲出生和长大的香港运动员李丽珊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为香港夺得滑浪风帆的金牌,是另一位让香港市民振奋人心的体育名人,巧合的是,帆船是香港的象征之一,这面香港回归之前唯一的奥运金牌,让当代的香港人十分难忘。文化方面,香港作家金庸(查良镛)以其风靡全球华人读者的武侠小说系列,脍炙人口数十年,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誉为武侠小说作家的“泰山北斗”。香港作家李碧华,亦舒,林燕妮,梁凤仪,古龙,梁羽生,黄沾,倪匡等都是近代和当代在香港、亚洲乃至华人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
 
香油八景为:
旗山星火、仙桥雾锁、赤柱朝曦、鸭洲帆影、宋台怀古、扶林曲径、浪湾水软、鲤鱼夜月。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八景的景点已有3处完全改观,而其它一些景点也渐显陈旧。 
 
“旗山星火”,乃八景中之首景,它与历代八景中的“香江灯火”、“飞桥夜瞰”均指从太平山(扯旗山)顶观看夜色中的港岛如群星满天的万家灯火之瑰丽景色。 
 
“赤柱晨曦”,指每当晨曦初上,旭日东升之时,沐浴在万道霞光中的赤柱半岛,殷红如赤。此景又称“赤柱朝阳”、“赤柱朝曦”。 
 
“浅水丹花”,指碧水盈盈的浅水湾与万紫千红的杜鹃花交相辉映所构成的美丽春景。
 
“虎塔朗晖”,指虎豹别墅院内六角形的白塔在日出之时,迎着朝阳,披满彩霞的壮丽景观。 
 
“决活蹄声”,指快活谷的赛马盛况,马蹄声声牵动成千上万马迷之心。
 
“鲤门月夜”,指夜晚在鲤鱼门观赏月光照蛔下维多利亚港的美景。 
 
“残堞斜阳”,指九龙城寨的残垣断堞。在如血斜阳的余晖中,颇有悲凉之感。但由于近年九龙城寨已彻底清拆,这一景色也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园林整最。 
 
“宋台怀古”,指在香港启德国际机场附近的宋王台公园,它记载了宋购历史的最后一幕,人们到此怀古之心犹然而升。 
此外,夕阳西下青洲岛景色的“青洲落照”,风声浪涛交织的“石澳风涛“,汽车在港岛盘山公路上奔驰的“飞车绝壁“,春雨朦胧的“石排烟雨“等,也是今日香港美丽动人景色的写照。 
 
 
 
香港美食:
麦奀云吞面:
威灵顿街有多家著名食肆,东段有镛记酒家、翠华餐厅及麦奀云吞面世家;西段则有著名的旧式茶楼莲香楼。中外闻名的兰桂坊则位于威灵顿街东段。
九记:
香港一间以牛腩著名的食肆,位于上环歌赋街21号,已有90年历史,以清汤牛腩及咖哩牛腩闻名
镛记酒家:
香港是好的烧味店,那碟烧鹅是很多人魂萦梦牵、定要打包离港的,于是被戏称为“飞天烧鹅”。屹立在中环的镛记,店址位于中环威灵顿街,威灵顿街32-40号,中环地铁站D2出口。
莲香楼:
广东菜。位于中上环的莲香楼香港家庭大多以中国菜为家庭菜。他们大多保留了自己民族传统饮食特色。在华人社区内,以广府人、客家人(以新界的原居民尤甚)、潮汕人、蛋家人为主。因此广府菜、客家菜、潮州菜等都被视为本地菜色。

香港幸福楼海鲜酒家:
湾仔轩尼诗道73-85号(熙华大厦地下)湾仔地铁站B出口。茶楼里,年纪大的人偏多,得闲1个人来的,看着报纸,点两笼点心,真是懈意。
所谓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点,当然也有茶水。儃早茶,可以在路边的小摊,也可以上茶餐厅。烧卖、包子、云吞、面条,中式的点品种一应俱全,还有各色的小吃,如鸡翅、凤爪、牛肉丸、鱼蛋、海鲜等。 虾饺、干蒸、蒸排骨、香煎萝卜糕/芋头糕、蜜汁蛋散、黄金糕、云吞面、炒粉、皮蛋瘦肉粥、凤爪、肠粉

庙街:
入夜后,庙街有一些特色小菜,是典型的大众小吃。著名的港式小吃有云吞面、鱼蛋、牛杂、牛肉丸、牛腩粉等等。香港还有一些很具特色的熟食档,又名“大排档”,您可以在那儿品尝一些当地极具特色的咕噜肉、椒盐赖尿虾等。
 
请参考我在百度空间写的日志:《香港风情----深水埗》 《香港香港仔》 《香港美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