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2024-05-15

1.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形势简析
⑴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泡沫及经济的虚假繁荣;
2、 美国衍生工具和信用评级的金融监管不力,致使类似网络泡沫的经济重现,使世界各国深受其累;
3、 美国对次贷危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没能在早期及时纠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现在难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
1、 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2、 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⑶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
1、 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析
1、 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 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 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 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针对严重依赖出口的实体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资的金融机构。这部分损失目前还无法完全预计,最终的损失数字也将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出口型企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将在此次合骏集团的倒下后展开,更多的外向型企业死掉将是必然的;
3、 房地产业的冬天现在还是刚刚开始,房地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产业的资产证券化改革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避免了类似美国的次贷危机。
4、 钢铁行业受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表现在钢铁价格持续下跌,产能缩减。但是,就中国钢铁业来说,由于中国拉动内需的预期,势必将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时冒着再次陷入通胀的危险,***也将放松固定资产投资。对于钢铁及机械制造业来说中期看好,至少不会严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业的影响将是长期的,表现在能源价格将持续走低(由于需求降低),未来风险处于中等水平。也可能由于中国内需的快速启动致使能源价格不致下降过快,而且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冬季取暖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在未来半年内是稳定和持续的。
6、 黄金等贵金属、奢侈品行业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黄金价格已经在过去持续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对于黄金及其奢侈品行业来说冬天即将到来。更多的资金将撤出这个市场,消费者对实物的购买也将直线下降;
四、关于救市
1、 房地产业:现在针对房地产业的救市论甚嚣尘下,本人认为此时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费纳税人钱的变相利益输送。
⑴ 从此次房地产冬天的形成因素来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过程中房地产业的暴利是众所周知的,这部分利润必须在市场的调节下回吐;
⑵ 现在房价相对消费者的工资来说还是太高,特别是中小城市后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未明显下降,应该由市场来决定房地产业的未来;
⑶ 房地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需求的不足,但这正是房价过高造成的。中国百姓有严重的“买房情节”,潜在购买力是巨大的,只是因为房价过高,一旦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大量的购买力将使房地产业自然复苏,所以无需救市。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2. 如何看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美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消费,中国生产,从另一个角度讲可以说美国不生产,中国不消费。当然并不是这么绝对的,而是说相对于美国的消费完而言,其生产无法支撑其国内消费;中国的生产远远超过其国内消费。在美国不生产中国不消费的情况下,国际贸易是“有偿”的,中国凭什么去“白送”贸易品给美国人?这当然不可能发生。美国当期的生产没有东西可以跟中国贸易品交换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动用储备,即过去积累的财富。苏联解体前的几年用黄金储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就是“经典之作”。但美国没有走这条路,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向未来借钱,即通过其本国的强大的金融市场,透支其将来的收入。通俗的讲即打白条。所以对于美国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是:破坏美国的信用,进而破坏美国的金融,进而降低美国向未来借钱的能力,进而使得之前美国能做的事情因为没有钱做不了。而美国这些“想做的事情”就包括从中国进口贸易品以提升国内民众的社会福利。但是现在做不到了,即美国国内购买力下降。
  接下来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相当不发达,所以从信用的层面来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是上面提到美国的国内购买力降低了,那么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来说相当于需求降低了。但是产能还在,那中国的产能就会被搁置,于是沿海的工厂会大量的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基本面受到影响以后造成经济萧条,影响股市和楼市,导致银行坏账的增加。

3. 求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在美国 金融 危机蔓延、全球 经济 动荡的背景下,我国出口 企业 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如何抵御风险,度过难关是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 入手, 分析 了金融危机给出口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提出了企业有效地规避、防范、抵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企业 影响 对策 

在美国金融危机向更深层次、向全球演进的背景下, 中国 经济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我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拉动经济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降低它们对我国的进口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整体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二是间接影响,即金融危机可能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中国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其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1.金融危机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金融危机引发美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指数不断下降,失业率上升,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据统计,美国2007年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曾经下降到76.1,创下自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7年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4.6%,2008年3月达到5.1%,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出口大国,美国的经济萧条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大幅减少。 

  金融危机还通过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经济贸易产生影响,进一步减弱中国对欧盟、日本的出口增长。由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 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 目前 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趋淡,日本经济再度陷于停滞,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 

  据统计,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我国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回落了12.7%;对欧盟出口1月~7月累计增速27.1%,8月份增长22%,9月份增长20.8%。 

 2.金融危机严重地冲击了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由于受到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出口增长3.7%,服装出口增长1.8%,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13.1%、16.3%。和21.2%。例如在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大大削弱了购买力,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在,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金融危机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滑,无疑给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带来了“重创”。

求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4. 高分求一篇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的毕业论文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与应对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增大,中国经
济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已经并将进一
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金融危
机如何积极应对,作出举措,是中国
企业的当务之急。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1.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将面临更
多的贸易保护壁垒。今年上半年,珠
三角等地有些中小企业倒闭;10月份
更有大型企业何俊集团旗下工厂倒
闭。就行业来看,最先受到冲击的是
玩具行业,接下来是纺织服装出口行
业。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陷入倒闭困
境中的主要是加工贸易企业。9月份,
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29.7%,增幅
扩大3.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同
比增长11.1%,增幅回落8.9个百分
点。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累计同
比增长26.9%,同比回落5.1个百分
点;加工贸易出口累计同比增长
15.6%,同比回落5.9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说明,近期加工贸易企业受到的
冲击远甚于一般贸易企业;一般贸易
企业的出口增幅虽有滑落,但仍然远
高于加工贸易企业。从出口企业的性
质来看,前三季度,国有企业出口累
计同比增长18.9%,仅回落0.6个百
分点;外资企业同比增长19.9%,回落
4.4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同比增长
30.7%,回落达10.7个百分点。应该指
出,出口增速的下滑和出口企业的倒
闭不能完全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冲击,
而是与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经营成
本的上升、技术水平落后、经济结构
不合理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受到冲击
的出口企业往往属于劳动密集型行
业,且多数是私营企业。在本轮经济
结构调整中,这些企业被列为调整的
对象,只是金融危机的来临使此类企
业面临的压力增大,或者说是调整提
前来临了。对其他企业而言,受到金
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依据经验,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
国在经济增长放慢的时候,国内贸易
保护主义势力会抬头。未来一个时期,
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
出台更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2.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
成本上升。受东道国经济增长放缓影
响,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的业绩不容乐
观。东道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
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
相应增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
管制,境外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
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
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将导致美元、
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
受损失。此外,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放
慢相伴生的往往有合同违约率上升、
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中国境
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
企业的原料成本下降。前几年,由于美
元贬值、投机盛行、需求旺盛等因素,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次贷危
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
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随着
危机的加剧,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
的前景日益呈悲观态度,从而预期对
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下跌。国
际原油价格从14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
下跌到目前的约50美元;国际铁矿石
价格终止了上涨势头,正在向下回调。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买
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
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压力。
中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1.出口企业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
虽然次贷危机已演化为全球性的金
融危机,而且美国经济的放慢会拖累
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但是中国企
业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仍有可能扩
大出口。首先,人民币在过去几年对
美元升值,但对欧元、加元、澳元等是
贬值的,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对这些
地区出口;其次,中东、非洲、拉美地
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虽然
也会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是仍有增
长,应该作为中国出口企业的目标市
场;第三,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低
档商品。收入减少时,需求下降的首
先是高档商品,其次是低档商品,因
此在各国企业都受到冲击的情况下,
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相对来
说并不大,中国企业应致力于市场多
元化以保证出口量的增长。
2.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升级
转型。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外部基
本是隔离的,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建康
增长,虽然出现了下行趋势,但增长
速度仍将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长
期的高速增长中,中国经济已经成长
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国民收入不断提
高,内部需求旺盛。因此,在外部市场
深陷金融危机的时候,内需市场应该
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出口
企业除致力于扩大出口额外,还应该
积极拓展内销市场,以国内市场的增
长弥补外部市场的下降。鉴于中国经
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势,宏观政策将力
促投资和消费增长,政府支出的规模
也将扩大,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庞
大的内需市场将使中国企业免受或
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
中国企业应将危机作为升级转型的
良机,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质量,
加强管理,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
3.谨慎实施海外“抄底”。在金融
危机的冲击下,众多的国际金融机构
陷入流动性危机,资产价值大幅下
跌;原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的价
格回调。许多人认为目前是中国企业
走出去实施“抄底”的良机,但我们应
该牢记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赴美
国“抄底”的教训。首先,陷入困境的
金融机构资产状况不透明,泡沫是否
完全被挤出不得而知,“抄底”可能抄
在“腰”上。其次,基于国家利益、股东
利益的考虑,美国等国家是否会把优
良资产卖给中国企业。第三,中国企
业是否能够成功地经营国际金融机
构。第四,外国政府很可能对中国大
规模的对外投资实施限制。
(

5.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一系列影响

中国经济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难 
金融海啸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登陆,面对可能到来的经济衰退,全球正在采取救市措施。在我国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走向如何?我想谈几点看法。 
经济下行难以逆转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以此来推算,三季度GDP增速仅为9%。因此许多人对中国经济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势表示担忧。 
实际上,经济下滑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电量增速已经滑落至3%,1~9月用电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经验值,这个用电量水平对应的经济增速应该至少在9%以下。 主要问题在于出口和投资贡献下降,其中出口贡献下降了0.9个点。 现在看来,经济下行加剧正在进行中,很难判断何时见底,因为未来中国经济有硬着陆的风险。一旦发生,底可能是一个很长时期。 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个很困难的时期。 
四大因素影响通胀压力 
国内9月份CPI上涨4.6%,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PPI与CPI双降之后,四季度及2009年的 

通胀形势如何? 
其实,CPI回落主要是翘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国际商品市场近期大幅下跌。当前国内通胀压力减轻,四季度通胀有望继续回落,但2009年通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回答属◇蓶чī℡ 版权,谢绝粘贴} 
西方国家兜底式规模空前的救援计划,始终是未来中长期内引发通货膨胀的潜在源头。就国内来看,几个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会否震荡后返身向上。因为市场流动性疏缓后,资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国经济没有出现新的产业亮点的话,只可能有三个去向,消费信贷、新兴市场和能源等资源市场。如此一来,商品市场反弹,从而对PPI产生新的推力。 2、财政能力的减弱将迫使政府放松价格管制,从而使积压已久的通胀压力释放出来。 3、制造业大量企业倒闭后,制造品的供给层面将产生新的通胀压力。 4、不得不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从货币供应层面推动物价上涨。 
企业最大压力是外需骤降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1.4%。这一数据反映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加剧,增速回到个位数是大概率事件。 企业面临四大压力:汇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外需骤降。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致命的。 
现在看来,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稳,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而1~9月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从市场明显扩散至实体经济层面,美国经济还维持2%的增长。但是9月份后期,雷曼事件后,感觉明显不一样了,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防火墙被冲垮,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 
明年人民币贬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214亿美元,远低于当月29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总的看来,7、8、9这三个月资本流入下降很厉害。金融海啸过后,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撤离应该是一个趋势,而且正在发生。 美国经济去杠杆,消费信贷会大幅萎缩,与之对应的新兴市场出口模式的经济前景悲观。同时,变卖资产大量资本撤离去回补母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满足去杠杆的财务调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趋势延续下去,不排除中国外储2009年中期后出现下降的月份。 事实上,2007年,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既有经济模式的尽头,劳动生产率的进步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在中国新的模式出现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空间已经耗尽。 这一点,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了明显贴水。2009年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 
全球经济放缓对中国制造业影响有多大呢? 在我看来,这是灾难性的。因为中国制造业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 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要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 
中国是否存在新的增长点支撑经济呢?对于这个问题,要伤筋动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宏观上看,主要是调节投资和消费的结构,通过加快资源性产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力度,通过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坚定地转向内需消费主导的经济体。 微观层面上,企业所谓转型也好,升级也好,都不准确,并不是把我们劳动密集型赶走,内迁,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是处于价值分配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问题关键是做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只有向两头延伸,如原材料采购、研发、物流、仓储、销售网络、品牌等,才能创造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从而也就达成了与宏观目标的一致。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的一系列影响

6. 谁能帮我浅析一下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凭个人理解:

对中国:
1. 重新检讨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外汇储备战略;
2. 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革和升级;
3. 延缓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并加大对其的监管;
4. 推动国民收入再分配改革;
5.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6. 加大对经济过热产业的调控力度(房地产等),挤压泡沫。

对世界:
1. 美国通过对外稀释危机,快速摆脱困境,并进入又一个上升通道;
2. 各国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放弃原教旨的自由市场观念;
3. 欧盟加强对成员国的财政监管和干涉,将使欧盟成为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前提是这种改革能成功);
4.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动;
5. 日本政府负债为GDP的2倍,因此,如果美国有需要,日本将成为又一个希腊。

目前就能想到这些了,个人意见,不做参考。

7.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业迅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伴随着金融业高速发展而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也引起人们日益密切的关注。2007 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 特别是2008 年9 月雷曼兄弟公司陷入严重财务危机,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后,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急剧萎缩。
  基于此,本文在注重可行性和操作性的指导思想下,收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查阅我国现行的金融危机管理的主要著作,并通过各类专业杂志及相关网站获取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中国目前在金融危机防范上的问题和国际上金融危机防范经验,提出中国金融危机风险防范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es)最简单的定义是指突发的、覆盖几乎全部金融领域的金融状况恶化。金融危机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具有三层含义: ①金融危机是金融状况的恶化;②这种恶化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金融领域;③这种恶化具有突发性质,是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总结起来,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主要有以下影响:
  1.影响我国的外贸出口
  我国的对外贸易最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已经出现衰退,中国的出口商品竞争力较大幅度地减弱,对外经贸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外贸出口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出口商品结构颇为雷同,出口市场结构也非常相似,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产品种类均主要是电子、化纤、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性产品,市场也均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将削弱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由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近1/4,尤其是出口已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因此,贸易顺差减少,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同时,由于我国的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己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因此,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
    2.影响我国企业引进外资
  此次金融危机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产生了普遍影响。部分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致使引进资金、技术等借助外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和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项目引进势头减弱。出于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担忧,部分生产企业对国际经济走势难以预料把握,多数企业处于观望状态,经济增长放缓及企业投资削减会逐渐凸显,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未来工业引进外资增资扩能。
  二、对中国防范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应该顺应不同时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金融制度的特征而适时主动调整。中国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决定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型的。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 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发挥汇率作为金融危机缓冲器的作用。汇率双向波动也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同时,保持适度的外汇市场干预。货币当局应动态和准确地把握市场汇率相对于均衡水平的状况,遵从汇率目标区调控原则,采取“目标区内相机干预”和“边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逐渐扩大目标区宽度,保持渐进性与合理性,避免超调现象发生,使汇率水平能在自由浮动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稳定的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
  资本自由流动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包藏着巨大风险。发达国家的资本自由流动是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完善程度和金融监管水平相适应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如果在条件不具备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当国际游资流入时,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 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引起大量资金外流,本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汇率弹性增大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逐步推进,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再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对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和随后可能发生的流向逆转保持高度警惕。首先要夯实市场基础和完善市场规范,同时在开放中的动态博弈中逐步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有步骤地有计划地实现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调整,从而更加安全地融入全球资本市场。
  3.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
  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只有国内资本市场越活跃,中国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才会越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新的融资市场的步伐。在发展国内融资市场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证券、债券和保险市场的发展,使它们成为中国国内基金的一个稳定来源的重要补充,特别是保证耗资巨大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 减少对外国资本尤其是对短期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当然,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十分成熟,要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运行规则,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扩大市场流通总规模,提高市场内在价值;提高市场透明度、全面公布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风险做出正确评估,提高投资者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4.对外开放要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对外国开放资本市场要慎之又慎
  泰国政府在1992 年取消了过去几十年所采取的保护本国资本高达市场的一系列措施和做法,一下子全面向外资开放国内市场。但同时国内金融政策却没有相应配套改革,继续维持原先泰株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由此造成自由开放的国内资本市场与不自由的外汇管制混为一体, 助长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使全球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能否经受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关键看经济是否健全,企业制度是否健全,金融制度是否稳定,中央银行是否有足够的监管能力。有的国家能免受危机影响,就是这个原因。对于中国来说,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是加快改革。但在加快改革步伐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协调配套,特别是在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的过程中更要慎之又慎。只有在已经具备开放资本市场的条件,包括已经建立有效的金融政策和相应的金融监管调控机制,建立了完整的法律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宏观控制政策的情况下才能开放资本市场,决不能头脑发热,一哄而起。
  5.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 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大量涌入的确弥补了国内资金缺口,也支持了重点项目或大型项目的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我国的外资和债务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课题。首先,我国必须将外债规模确定并维持在一个适度或合理的水平上,即借用外债既要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对外债偿付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不能盲目大量向外举债。此外,还必须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特别是要合理安排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比例,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最后,尽管中国外债规模一直控制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但应加快清理那些实际对外负债、又脱离政府监管的“隐性外债”,把“隐性外债”纳入外债监管范围之内,提高外债规范管理的有效性。
  6.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说, 是一场国际收支危机和债务危机。片面追求高的经济增长率,进口需求超过出口能力,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使外汇储备减少,削弱了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总额连年增长,对外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又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针对长期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工业带来不利于出口的倾向,我们已对进口许可证制度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做,都必须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既不能为出口而牺牲进口,更不能为进口而牺牲出口。在大量吸引外资的现阶段,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鼓励制成品尤其是工业制成口的出口,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持良好充足的外汇储备,以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的措施

8. 论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在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整个的金融资产、盈利水平以及盈利能力可以说都是相当好的。另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在我国整个金融业总资产中的比重相当低,不到5%。所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中国的整体金融体系不会构成太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银行,如中行、工行、建行等局部的一些海外业务牵涉到了这次的次贷和金融危机之中,但是这一部分的资金规模比较小。因此这些中资银行的海外业务,对国内整个银行的业务也不会构成太大的消极影响。“整个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健的,所以从金融层面上来讲,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其次,这次金融危机对外贸领域的影响会显现得更直接一些,而对国内的内需和投资的影响并不太大。1到9月份的数据显示,我国整体出口一直维持在20%以上的增长水平,而进口相对来说速度快一些,在29%左右。整体来看,整个外贸出口的增长包括贸易顺差情况都是比较好的。所以即使最后的这三个月,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也不可能从前9个月的20%的出口增长一下子降到负增长。即使出现所谓的低速增长,相信也不会低于10%以上。“我觉得整体全年出口增长的平均速度可能会在18%左右。所以从今年外贸的出口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来看,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会太大。”

    第三,中国的宏观经济特别是资本项目并没有实现所谓的对外开放,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因此可以说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其实对自己设立了一道防火墙,这也恰恰是没有大量的游资进入或者大量的游资很短时间内流入或者流出中国资本市场的现象发生。所以对我国企业本身的发展以及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目前我们国内的证券股票市场所出现的低迷或者说波动,实际上是与这次的金融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更多的是我们国内的投资者对国内证券机构和证券监管机构以及证券市场发展本身的一些问题的认识而已。

    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张汉林教授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体现在进出口贸易,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本国的金融机构金融体系的影响;另一个是在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影响。因为在2005年,我国才根据WTO的规定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本币业务。而实际上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人民币本币业务的开展规模和数量上,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小的。而且他们在中国都是盈利的。所以,“我相信全球欧美几个大的银行投资机构包括证券公司等,虽然在欧美发达地区可能是亏损的,但是它们在中国地区乃至大中华区都是盈利的,这个得益于中国的影响。从这一点来看,它们不会在短期内过多过块地全面停止或者收缩中国区的业务,因为在中国区是赚钱的,而目前在其它地区不赚钱。我相信它不会把这个资金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