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有哪些手段调节货币供给?有何区别?

2024-05-14

1. 中央银行有哪些手段调节货币供给?有何区别?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局限性: ① 法定存款准备率调整的效果比较强烈,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② 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 
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中央银行有哪些手段调节货币供给?有何区别?

2.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政策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法定准备金率。这在我国使用比较多,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第三,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
第四,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

3.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政策手段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法定准备金率。这在我国使用比较多,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第三,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
第四,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4.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其调整过程是什么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称“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当准备金制度普遍实行,中央银行拥有调整法定准备率的权力之后,就成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且是最猛烈的工具。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
◇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5.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1、公开市场业务,这是发的国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减少获增加市场流动性的目的;2、若流动性过剩,那么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收回现金,这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若流动性不足,则在公开市场买进有价证券,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操作上的主动性,也称作扩张性货币政策;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银行收到一笔存款所需要存入中央银行的比例。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创造乘数直接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创作乘数越小,起到收拢资金的作用,反之则反是;4、银行贴现率,银行贴现率事实上就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利率,提高贴现率,银行借款成本增加,流动性减少;贴现率降低,银行借款成本下降,流动性增加,这都是理论上的说法,在现实中,商业银行很少向中央银行借款,因为这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如果商业银行资金非常紧缺,必须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利率再高也是要借的,因此贴现率对货币的控制作用并不明显;5、道德劝说,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警示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6. 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如何调控?

1、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率。(被动且作用有限)
提高,借款费用高,减少货币供给量

2、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灵活,易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可逆)
买进债券,相当于在市场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

3、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存款货币银行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简单但作用猛烈)
提高,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减少货币供给量

道义劝告: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7.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调控基础货币的途径有哪些?

(1)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而中央银行在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时,都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中的准备金而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它们在其他情况不变时可动用的基础货币量相应减少,信贷规模减少,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减少了货币供应量,造成通货紧缩,抑制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若在公开市场上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买进证券,便向市场投放了基础货币,虽然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但可动用的基础货币较之增加更大,信贷规模增大,从而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促进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⑵ 再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效果: ① 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改变货币供给总量; ② 对再贴现资格条件的规定可以起到抑制或扶持的作用,并能够改变资金流向。局限性: ① 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 ② 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③ 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效果:①主动性强,它可以按照政策目的主动进行操作; ②灵活性高,买卖数量、方向可以灵活控制;③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④影响范围广。局限性:①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②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市场上证券种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③必须有其它政策工具的配合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主动调控基础货币的途径有哪些?

8. 中央银行运用哪些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到存款之后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具体说来,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2、再贴现率。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实际上就是向中央银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支付的利息比率就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3、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