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的难点应该如何写

2024-05-16

1.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的难点应该如何写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的难点应该,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是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特殊,这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对风险管理一般原则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基本。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早期的银行业务以提供货币兑换或向那些需要流动资金的商人贴现商业票据以赚取手续费为主。银行的资金来自于自有资本或从殷实的大客户获取存款。即便这种现在看似简单的业务在当时也由于客户大部分为远洋的商人而具有较大的风险。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的难点应该如何写

2.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导语:文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指出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几点意见,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具体而言,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银行在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风险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表现为多个层面。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言,面临的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如下三类: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它是现代经济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经济中,信用风险无处不在,其特征主要为损失与收益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和累积性特征。对于银行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是与信贷业务相生相随的,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目前,我国已实行上线封顶的浮动利率,银行可以针对自身实际,在浮动范围内,执行自己的利率。然而中央银行对于利率的调整不像经济社会,可以对其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分析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就难以针对利率的调整做出及时的应对,更不能根据中央银行利率政策的变动走势适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进而致使资产负债结构严重失衡,在利率调整时遭受损失。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主要原因包括内外部欺诈行为、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失误、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失误或低效、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以及意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除此之外,如非事件类型信息失真、决策者素质低下,内部控制失效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
          二、强化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目标的明确,即要做到对风险的识别、衡量、监督、控制和调整收益。简单地说,就是准确把握业务流程上的.每个风险点,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根据信息反馈,利用金融工具,讲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然后制定治理标准和解决方法。同时,对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加强监督,充分、及时、全面、有效的反映和披露可能造成的风险,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当然,面对风险,我们不能一味被动的防范,应该主动的调节和预防,以求得风险资本的最佳配置。如信贷资产组合的收益、损失情况,就需要银行通过政策调整,业务流程管理和限额管制来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建议建立起联网的信用评价体系。尤其是针对更为广泛的大众而建立起完善的资金流通监控制度,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每个经济个体的信用状态。对贷款信用的考证,应当从平时开始,包括现金的流转以及信用卡的结算等方面,而不应当从贷款申请的时候才开始对信用展开考评。
          (二)健全经济趋势预测 
          1.完善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是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人才培养。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文化中增强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此外,应着手培养一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机构,严格执行风险管理程序。针对目前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职能分散、专业性不强和机构设置不恰当的状况,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成立专门的职能机构。三是提高商业银行缺口管理水平,改善资产负债失衡状况。银行要提高缺口管理能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和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2.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一是准确市场定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商业银行应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同中求异”,不断满足多层次潜在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做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理性选择。二是加强资本管理,优化盈利结构。银行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资本的科学管理,加快运用EVA等风险调整收益的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此外,由于商业银行能够直接接触到社会生活中第一手的各种数据资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最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因此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以及经济行为模拟模型,其对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分析辅助作用必将意义重大。
          3.规范操作行为 
         操作风险,不仅仅对于商业银行系统,对于各种组织都有存在,然而却因为商业银行中诸多业务办理流程繁琐,标准规则众多,从而导致操作风险更胜于其他行业。
         首先应当建立起必要的信息闭环,因为很多规则缺陷都会暴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而很多改进意见也常常会来源于一线工作人员甚至是银行体系的服务对象,因此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反馈闭环对于改进操作规范至关重要,而规范的完善对于提升银行体系风险抵御能力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次还应当落实各种规范,以自动化办公为辅助,尽最大可能服务业务办理流程和工作流程,一方面为工作过程留下可以参考的数据,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规避风险。

3. 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  1.风险识别 ①专家调查列举法 ②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 ③情景分析法 ④分解分析法 ⑤失误树分析方法    
 2.风险计量    
3.风险监测 ①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②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
 4.风险控制

简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

4. 风险管理问题 1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 2 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风险管理现状。

国内银行业急需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离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巨额存款失窃案曝光一年后,同属于中行黑龙江分行的中行四马路支行再曝巨额资金失窃案。该案至今尚有4亿多元人民币不知去向。据报道,自2003年3月起,集贤县富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全先后以各种名义,从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96张,滚动金额达9.146亿元,其中56张贴现后、兑付期之前以现金偿还;其余汇票贴现金额达4.325亿元。也就是说,至今尚有4亿多元人民币不知去向。 
    一般来说,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企业出票人签发的、委托银行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承兑汇票被盗后,持票人即可在其他银行贴现窃取资金,而开出汇票的承兑行必须承担承兑义务。因此在银行系统内部,银行承兑汇票向来视同现金管理,其出票、贴现和承兑,在一家银行内部和银行之间都有着严格的监管和复核系统。然而,四马路支行先后开出的96张承兑汇票却如隐形一般,从容摆脱了内外监管,安然无恙地体外循环长达两年之久。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所有参与这一巨案策划组织的,均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银行基层支行负责人和私营业主 
    而从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的大案来看,一方面说明,目前国有银行的改革与重组正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长期隐藏于监管死角的罪犯们已无所遁形。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以往的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较为受到重视,也有相应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但金融机构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与管理却相当不足,也没有引起银行业及监管当局足够的重视。 
    所谓的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包括对银行业务运作中各个操作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对这些政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事故调查、危机处理等相应的管理和保障措施。巴塞尔委员会曾发布了管理与监督操作风险的指导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基本方法。 
    而四马路支行盗用承兑汇票的大案也就是一项严重的操作风险大案。国内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仅复杂程度不高,而且业务流程都有严格规则与程序,但是由于国内银行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所面临的操作风险却很大,一些表面上是其他风险造成的损失,从根本上是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造成。四马路支行的事件就是如此。 
    比如,按照现行国内使用承兑汇票的规定,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在分行一级进行保管,像中国银行四马路支行这样的基层行,只能根据使用量到分行去申领,且申领必须填报要求出票的客户情况以及使用目的。同时,针对前来贴现的汇票,贴现行必须仔细查询,与出票行确认其真实性;针对大面额汇票(100万元以上者),还需要到出票行实地复核。经过层层设防,虚假或盗用银行汇票的情形很容易被拆穿。但是,在四马路支行案中,这一系列监控措施一一被绕过,这当然与银行内部人士的合谋有关。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与管理还处于十分低级的水平,国内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措施与监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健全的风险文化和有效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有效监管得以进行。 
    因此,从四马路支行案件的来看,要减少国内银行业诸如此类的操作风险,就得先从完善落实风险文化,提高内部监管能力,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道德水平入手。特别应在建立便捷、完善、能控制风险的信息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模式,加强内外审计,把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并应该把现代操作风险管理技术量化,建立风险指标体系,用来表征某些业务操作风险的大小,从而为进行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国内银行改革任重而道远,如何来防范操作风险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5. 论述题: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加强投资银行的风险监管

  金融危机中暴露的政府对投资银行的几个监管问题:
  (一)次贷危机中投资银行扮演的身份多样性暴露了政府监管的软肋
  (二)金融机构巧妙绕过监管,暴露了立法的不完善
  (三)信息不对称助长了投资银行逃避监管的能力
  (四))政府对内部控制中的道德风险监管乏力措施:
  1、为投资银行创设良好的运行环境金融创新能够保持投资银行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或者放大风险。投资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利益链条拉伸越长,需要政府监管的对象就越多。政府监管的不到位、不适当或者越位,都只能为投资银行提供毒化的运行环境。
  以次贷为例:投资银行为了加强资产的流动性及转嫁风险,将大量的次级债打包并证券化后向资本市场出售,就衍生出了以次级债为基础的风险链:最终借款人→发放按揭贷款的银行或专业的按揭公司→按揭贷款衍生债券之投资者(主要是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 →购买按揭贷款债券之投资者(主要是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个人投资者) 。由此可以发现,只要链条终端的借款人无力如期偿还债务,整个链条就会随之断裂,作为这个次级债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金融机构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信用危机或破产倒闭。
  2、创建良好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制度信息披露是政府对投资银行有效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收集决定着投资银行经营成败,信息披露又激励并约束着投资银行。
  一方面,投资银行将各级证券管理者、交易机构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投资者,另一方面,它按照证券申报制度将企业财务报告及时向投资者公布,从而使投资者拥有尽可能多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误导,保证信息效率和信息公平。政府的职责之一就是依法确定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使投资银行的经营置于阳光之下,约束资银行的高风险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信息披露包括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和投资银行依法向公众披露信息。
  3、将投资银行的业务风险全面纳入监管:
  a. 把好市场准入和退出关口投资银行的市场准入,从法律上讲,是指投资银行依法获准设立,实际取得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可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的行为。市场准入是防范整个市场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它保证进入市场的每一个交易主体都达到交易最低要求,这是保证金融业健全稳定发展的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b. 针对投资银行的业务链条设计风险监管制度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包为上市公司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对企业重组兼并提供咨询,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包括证券交易、投资咨询等,从佣金、买卖差价和管理服务费中获得利润。从市场整体观之,投资银行的金融创新,可以分散和转移风险,但不能消灭风险。投资银行遭遇风险常常是金融风暴的导火索,这是由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高杠杆率、高关联度、高不对称性的特性所决定的。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即包括投资银行亏损倒闭累及社会,也包括投资银行利用自己的优势在业务活动中损害投资者及其他人的利益,当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创新”出有毒金融产品。
  4、重视对投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证券市场的全球化,融资的国际化、证券化,意味着金融机构的跨国化和金融信息的全球化。全球化背景下,势必导致许多无序的金融活动和金融资源的过度开发,形成许多监控的盲点和误区,这种矛盾的加剧还将特别引发出各种投机性、避税性、洗钱性金融活动的负效应。
  金融全球化创造了危机迅速传染的条件和环境。一个国家因监管或管制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在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当前的金融市场是全球范围的,因此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监管是必要的,以促进区域和全球国际金融的稳定

论述题: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加强投资银行的风险监管

6.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的第五章 风险管理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将金融创新活动的风险管理纳入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将金融创新活动的风险和其他传统业务的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制定恰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控制措施,清楚地界定各业务条线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风险限额,确保各类金融创新活动能与本行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相适应。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架构,充分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类金融创新活动带来的风险。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与各类金融创新业务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独立的内部和外部审计检查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对计划开展的金融创新活动进行严格的合规性审查,准确界定其所包含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可能涉及的法律、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切实防范合规风险。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应结合政策调整和市场环境变化,针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定期对关键模型、假设条件和模型参数进行验证和修正,制定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预案。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应负责制定业务应急性计划和连续性计划。

7.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作者简介

马海英,1974年出生,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博士,讲师,现执教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要从事金融风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各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部分论文被EI、ISTP检索。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作者简介

8. 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论文

定义
概念
各个步骤
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在全面了解各种风险的基础上,才能够预测危险可能造成的危害,从而选择处理风险的有效手段。
风险识别方法很多,常见的方法有:
2.1.1◆生产流程分析法
2.1.2◆财务表格分析法
2.1.3保险调查法
风险的预测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