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消费观的对比

2024-05-15

1. 中西方消费观的对比

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之30年代有了根本的不同,所以抗风险的能力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尽管美国现在出现了金融危机,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毋庸置疑。美国的经济总量仍然雄踞世界31%的绝对地位,足以解决目前的金融不良贷款的问题。其次造成经济危机的主要表象是经济衰退,虽然他们现在开始有了经济发展放缓的迹象,但是基本上还是保持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发展水平。

  回头来看,之所以产生次贷风波的问题,表面上是刺激消费,刺激房地产开放的速度。因此对于一些根本没有固定职业,固定收入,信用度极低的低收入家庭,发放风险极大的贷款,使房地产开发的商人大捞其财,似乎解决了大量空置房产的问题,看起来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了福利性住房,如果正常的话,消费者提前消费,开发者提前赚钱,也不失为好事,可是,因此形成的不良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危机开始爆发。贷款者无力还款,银行被迫收回房产拍卖,经济的不景气,房价下跌,银行到期受不会应收的贷款,造成坏账增加,到了银行无法承受的地步,只能宣布破产。由于银行之间的拆解关系,形成了破产传递,危机感染,引起了链锁反应。

  我想,中国的房地产开发,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一个问题是西方人的消费方式和习惯,也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一个方面。

  中国人乃至亚洲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与他们截然不同。我们接受的思想是儒家的勤俭之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经成为了老幼皆知,共同认可的理念,一茶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古训深入人心。虽然改革开放以后,80,90 的年轻人消费观念有趋向西方的倾向,大都是讲享乐,不懂得积累的“月光族”,但是大多数国民还是秉承着勤俭持家的态度,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将无时当有时。所以在经济学家们来看,亚洲乃至中国居高不下的银行存款是一个骄傲,也是可怕的信号和不可琢磨的危险,唯恐意想不到的冲击整个经济体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消费上量入为出,按照我们一般的消费惯例,比如说某个家庭购买了一辆汽车,那么大家的想象,他的家庭积累基本上是与支出等同的,中国人一般(仅仅是一般,不排除个别人),不会为了某一项消费而倾囊,特别是不是生活必须的消费,如果是住房当然另当别论。在在中国人眼里,这即是固定资产投资,也是收益性投资,尤其是在现在。买房买地这是几千年中国人的治家之道。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曾经对西方的消费观感到惊奇,羡慕。初期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主流媒体,宣传单位也曾经大力宣传,倡导过这一新的所谓消费理念。比如说美国是最大的债务国,仍然不影响成为一个经济巨人,贷款投资是今后的方向等等。西方人似乎没有存钱的习惯,首先是及其强烈的自我享受需要,疯狂的挣钱然后疯狂的享乐。成为我们一些人效法的榜样。寅吃卯梁,在国人来看这简直就是败家子的逻辑,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是那时候是作为先进思想来推广。当然这主要是想通过刺激和扩大消费来促进生产的不断增长,想法是不错的,其实这只是站在广大商人的利益上的道理,对于消费者还是要不断的掏光自己的口袋。在具有一定经常性,稳定的收入家庭或者个人说自然还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作为中低收入者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所谓的灵活就业,就是说没有工作保证的人说,简直就是自杀。超前消费,贷款消费的结果是个人债台高筑,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犯罪问题。

  凭良心说,这只是个人的问题。其他人不应该乱加指责。至于说是应该超前还是滞后的消费观,不应该笼统的一概而论。一般说消费性的支出还是应该实行节俭,当然作为钱多到发愁地步的一些人是例外的。最主要的是生产,经营性的投资,不管是贷款还是利用自有资金,首先还是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市场的正确评估,风险的预料,如果是投资方向正确,效果好,无论是什么渠道的融资,对各方都是好事。

中西方消费观的对比

2. 东西方消费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主要表现
1.价值主流.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个人主义是一切行为的准则,自我实现是人生的最高需求和目的,独立是实现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实现自我的保障.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崇尚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主张亲仁善邻,协和万邦.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与人为
善的民族.
2.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认为人生的价值就是在现世的作为之中,一个人在社会越有作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义.在专制社会中权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为最大者莫过于实现从政的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千百万中国文人碌碌无为的一生.受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的影响,多数人不愿问津自然科学,致使科学被困于萌芽状态.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权术上,创造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变幻莫测而实质又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这种特殊的模式中,产生了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当官不成求当圣人;报国不得则退做隐士,或吟诗饮酒自得风浪.于是道教、佛教随之兴起,贪生
的自去修道,厌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价值呈多元化,从政也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经商也被认为相当有价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职业莫过于律师、医生.
3.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西方文化特点是强调

3. 中西思维方式在消费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西方在消费方面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毕竟一个是老了之后毫无保障的国度,一个是社保极其健全的社会。
西方:
他们很乐意提前消费,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方面很乐意花钱;
公司对员工的福利极其好,很少需要加班,所以剩余那么多时间,你自己不去消费要去干嘛;
由于社会福利极其健全,所以对东西的评价就从物美价廉转变为自己喜欢。
中国:
花一分钱都要计较半天;
喜欢储蓄,不喜欢花钱;
能够节省下来就节省下来,除非特别需要,否则是不会消费的。

中西思维方式在消费方面的差异

4. 中国人消费观改变的原因


5. 中国人消费观改变的原因

现在年轻人消费普遍比之前大了,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简单的原因如下:
一、钱不值钱了,害怕哪天醒来,昨天还能买一部新手机的钱,今天连台二手的都不够了,早用早心安。
二、现在的计划生育,家庭负担没那么重了,自然年轻人的金钱观念也没那么强烈了。不少还是家里的独苗,家里父母赚的钱基本都是留给ta花了,平时还会想着存钱?
三、心里变化原因,现在的年轻人不少老搞个什么迷茫忧郁之类的,整天心情不爽,哪还有心思存钱啊
四、享乐主义盛行。就连还没有正式收入的大学生也恋爱花钱如流水,普遍的年轻人花钱就更厉害了。现在不少年轻人崇尚的是自由主义,享受主义,既然要享受,钱是自然不能省的
五、习惯问题。平时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想叫他/她省着点,难啊
其实中国人消费是件好事,怕的就是过去类似“守财奴“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为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我们应该鼓励消费

中国人消费观改变的原因

6.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消费者行为方面的表现有哪些?

文化是一个社会在漫长的时间发展过程中,关于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方面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精神。而中西方因为诞生的地理位置不同,以及社会生产方式不同,最终形成了不一样的中西方文化。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又引起了两个国家消费观念的不同。中国崇尚儒学,也将儒学中勤俭持家的观念贯彻到底,而西方国家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启蒙,所以生活态度篇自由乐观,因而会提前消费。
一、儒学中的勤俭持家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流传了2000多年,已经成为人类潜移默化认可的思想观念。而儒学中勤俭持家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思想观念反映了人们保守理性的消费行为。根据自己的实际购买力去消费,不要大手大脚随意花钱。因为人的一生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如果把钱提前消费了,遇到特殊情况就没有经济来源了。所以中国人购买商品之前总会反复衡量,多方比较才会去买。
二、西方的超前消费西方社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宗教的严格控制,思想发展压抑。最终导致爆发文艺复兴,所以西方人更喜欢追求自由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享受当下不惧未来。而这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面就是超前消费,他们花钱的时候不会考虑未来日子怎么样,而是考虑当下想不想要,心里开不开心。所以西方人消费比较随意,看心情为主。不会考虑把钱花了未来日子没有钱用该怎么解决,而且他们坚信未来只会更好。
三、文化引发不同中西方消费行为的不同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文化不同。但是我更倾向于中国保守的消费观,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观念肯定是正确的。就像疫情期间,很多提前消费的人因为没有工作而被迫负债导致信用危机,是非常不可取的。

7.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问题

乘过来就是商品一的改变量乘以商品一的价格
等于商品二的改变量乘以商品二的价格啊
这就是说消费者可以用购买商品一的变化量的总价钱去购买商品二的变化量。这就是一种均衡。这意味着消费者不想再通过改变商品一或商品二的销售量改变这种均衡了,也就是说这时候消费者的效用最大了。如果消费者用购买商品一的变化量的总价钱可以购买比商品二的变化量多的商品二的话。消费者会认为只要减小一单位商品一的购买就能购买到大于一单位的商品二。这样消费者为了满足效用最大就会不停的减少商品一的购买而去购买商品二。这样慢慢的消费者所拥有的就全部都是商品二。这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的导师左大培的经典解释就是:谁会因为少买一点猪肉就能多买很多大米而只吃大米不吃猪肉呢?所以均衡状态是存在的。

西方经济学中消费者均衡问题

8. 西方经济学有关消费者均衡的问题,急

提供500元食物相当于把约束曲线向右平移500,成为红色的那条约束曲线。
补贴500现金相当于约束曲线向右平移500到达蓝色的位置,两者不同在于蓝色有ME'段。
横轴为食物消费金额,纵轴为其他消费金额,绿线为效用曲线。
若食物为正常品,则约束曲线移动移动之后与效用曲线的切点在A点右下方,若食物为低档品,则切点在A点左上方。两种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若事物为低档品,且为十分过分的低档品,则切点可能出现在ME'段,此时两种政策导致的消费组合将不同。
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假如说是在北京,5000元的收入决定食物应该为正常品,且2000元的食物消费也应该能使人民吃饱,所以新的切点C应该在AB段,此时食物与其他消费均增加,两种政策效果一样,食物消费依然达不到250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