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对此你怎么看?

2024-05-16

1.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对此你怎么看?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十大进展分别为:
进展一、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毒株,迅速研发出新冠核酸诊断试剂,建立方舱医院和大规模核酸检测等科学防控方案。
进展二、"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的圆满收官。是中国航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进展三、"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深度纪录。
进展四、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为理解免疫细胞激活以及癌症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进展五、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实现了高压电性和高透光性,突破了长期以来,二者无法共存的国际难题。
进展六、2020珠峰高程测定。中国科学家团队获取了第一个珠峰峰顶的重力测量结果。历史上首次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
进展七、古基因组揭示了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揭示了中国距今9500万面前的南北分化格局。
进展八、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好精确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
进展九、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加深了人们对器官衰老异质性和复杂性的理解,为建立针对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科学应对策略奠定了基础。
进展十、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揭示了该反应在较低能量处,量子几何相位效应仍然存在,并且可以观测到。
从最初的抗击新冠肺炎到最后的量子干涉,这整整一年的时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科学家们付出了太多的汗水才换来今天的成就。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让世界都重新认识中国,让世界重新定义中国的地位,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中国。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对此你怎么看?

2. 202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这些科学进展有多重要?

根据得票高低,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
1.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
2.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

3.“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4.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5.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
6.2020珠峰高程测定
7.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
8.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
9.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
10.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

这些科学进展到底有多重要?那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嫦娥五号首次完成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表面起飞、首次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首次月地入射并携带月球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重大技术突破,最终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圆满收官,是中国航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是我国“十三五”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的重大攻关任务,于2016年立项启动。2020年6月,“奋斗者”号完成总装集成与水池试验。2020年7月,“奋斗者”号完成第一阶段海试,共计下潜17次,最大下潜深度4548米。2020年10月10日,“奋斗者”号启航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第二阶段海试,期间共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11人24人次参与了8个超过万米深度的深潜试验。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深度纪录。 

弛豫铁电单晶[Pb(Mg1/3Nb2/3)O3-PbTiO3, PMN-PT]具有优异的压电效应,已广泛应用于超声成像、声呐装备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领域。然而,自其发现20多年以来,压电性能就再没有新的突破,并且由于铁电畴壁的存在,导致其透光率低,无法满足当前压电器件多功能、高灵敏度的发展需求,急需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 

3. 202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具体情况如何?

据2月27日的报道,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的“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成果揭晓。入选的10项重大科学进展分别为: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学支撑、为深化人类对月球的科学认知做贡献、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深度纪录……入选的项目成果,反映出过去一年科技工作者在深空、深海和生命科学等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关键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了解,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共获286项推荐,31项进入终选。终选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等3200余名专家学者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进展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6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202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具体情况如何?

4.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了?

是的,2月27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其中,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位列前三。完整榜单如下:  
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  
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  
“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  
2020珠峰高程测定;  
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  
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  
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  
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  

扩展资料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此后,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月面采样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入射、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飞行阶段,历时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首次完成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表面起飞、首次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首次月地入射并携带月球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重大技术突破,最终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圆满收官,是中国航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202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5.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什么?

2月2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取得突出进展、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2020珠峰高程测定;
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
1、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取得突出进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国科学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领导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下,团结协作,争分夺秒,取得了一系列突出进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新冠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基础;阐明了新冠病毒入侵细胞的关键机制;持续深化病毒传播途径研究,为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科技支撑;定量评估了我国防控措施的效果。
在检测试剂研发和动物模型方面,在疫情之初迅速研发了新冠核酸诊断试剂,并研发了免疫检测试剂,为病原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构建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模型,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以及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支撑。
在药物和临床救治方面,揭示了新冠临床特征,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解析了新冠病毒及关键蛋白质的结构,揭示了一批中西药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建立方舱医院、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等科学防控方案,提高了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
在疫苗和中和性抗体研发方面,同时开展了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的研发,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1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3期临床试验,并获批附条件上市;鉴定并创制靶向新冠刺突蛋白S和受体结合域RBD的一系列中和单克隆抗体,形成抗病毒“鸡尾酒”中国抗体组合方案。
我国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通过严谨高效的科研工作,为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强大科学支撑。
2、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月面采样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月地入射、月地转移和再入回收等飞行阶段,历时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首次完成了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首次地外天体表面起飞、首次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首次月地入射并携带月球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等我国航天史上多个重大技术突破,最终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月面自动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圆满收官,是中国航天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做出贡献。
3、“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是我国“十三五”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领域的重大攻关任务,于2016年立项启动。2020年6月,“奋斗者”号完成总装集成与水池试验。2020年7月,“奋斗者”号完成第一阶段海试,共计下潜17次,最大下潜深度4548米。

2020年10月10日,“奋斗者”号启航赴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第二阶段海试,期间共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11人24人次参与了8个超过万米深度的深潜试验。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深度纪录。
”奋斗者”号作为当前国际唯一能同时携带3人多次往返全海深作业的载人深潜装备,其研制及海试的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自主创新水平,使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是我国深海科技探索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4、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
DNA复制是人类遗传物质在细胞之间得以精确传递的基础,人们对高等生物中识别DNA复制起始位点的具体过程并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人们对癌症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团队及其合作者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研究发现,组蛋白变体H2A.Z能够通过结合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SUV420H1,促进组蛋白H4的第二十位氨基酸发生二甲基化修饰。而带有二甲基化修饰的H2A.Z核小体能进一步招募复制起始位点识别蛋白,从而帮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被H2A.Z-SUV420H1-H4K20me2通路调控的复制起始位点具有很强的复制活性,并偏向在复制期早期被激活使用。在癌细胞中破坏该调控机制后,癌细胞的DNA复制和细胞生长都受到了抑制。在T细胞中破坏该调控机制后,T细胞的免疫激活也受到了抑制。
该研究阐述了一个新颖的由H2A.Z介导的DNA复制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理解高等生物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解决长期存在的真核细胞DNA复制起始点选择启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5、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
弛豫铁电单晶[Pb(Mg1/3Nb2/3)O3-PbTiO3, PMN-PT](注:数字均为下标)具有优异的压电效应,已广泛应用于超声成像、声呐装备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等领域。然而,自其发现20多年以来,压电性能就再没有新的突破,并且由于铁电畴壁的存在,导致其透光率低,无法满足当前压电器件多功能、高灵敏度的发展需求,急需新的理论和设计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徐卓教授研究团队揭示了弛豫铁电单晶高压电效应的起源,研发出了钐掺杂的PMN-PT单晶,其压电性能超过4000 pC/N,相比未掺杂单晶提高了一倍。
在此基础上,利用电畴结构调控,消除了单晶中对光起散射作用的铁电畴壁,首次在PMN-PT单晶中同时获得了高压电性和高透光性,突破了长期以来二者难以共存的国际难题。其压电系数比现有的透明压电单晶LiNbO3(注:3为下标)提高了100倍,电光系数最大可提高40倍,同时还具有更高的抗光损伤阈值和非线性光学效应。
这种透明铁电单晶可大幅提升光声成像系统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血液疾病诊断中的成像分辨率,也为研制高性能电光调制器、光学相控阵和量子光学器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关键材料。这种具有优异电光、声光和声-光-电耦合效应的单晶材料,有望进一步开辟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6、2020珠峰高程测定
珠峰高度长期以来受到全世界关注,精确测定珠峰高度并向全世界公布,彰显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2020珠峰高程测量,中国科学家团队综合运用多种现代测绘技术,实现多个重大技术创新突破,获取了历史上最高精度的珠峰高程成果。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和国产测量装备首次全面担纲主力,国产测量装备应用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完成了峰顶地面重力测量,获取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珠峰峰顶的重力测量结果,有助于提升珠峰高程测量精度。科学家团队克服珠峰地区极端气象和恶劣环境,首次实现珠峰峰顶及周边区域1.27万平方千米的航空重力、光学和激光遥感测量的历史性突破,填补了珠峰地区重力资料空白,大幅提升了珠峰高程测量的精度。
与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相比,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度提升幅度达300%。中国和尼泊尔科学家团队开展科技合作,首次建立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历史上首次共同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峰雪面高程8848.86米。
除此之外,珠峰测量获取的丰富观测数据成果,将为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自然资源管理、地质研究与调查、地壳运动监测、气候变化和冰川冻土研究等领域提供宝贵、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7、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
在国际古基因组学领域,有关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非常匮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团队首次针对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展开时间跨度最大、规模性、系统性的古基因组研究,通过前沿实验方法成功获取我国南北方11个遗址25个9500-4200年前的个体和1个300年前个体的基因组,揭示中国人群自9500年以来的南北分化格局、主体连续性与迁徙融合史。

研究发现中国南北方主体人群9500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连续的,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来人群的影响,迁徙互动主要发生在东亚区域内各人群间;此外明确以台湾岛原住民为代表、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且可追溯至8400年前。该项成果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地区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的重要信息缺环,为阐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及修正东亚南方人群演化模式做出重要科学贡献。
8、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之一。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99%以上已经灭绝,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是认识当今生物多样性现状与未来趋势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的时间分辨率低、生物分类粗,无法精确识别突发性重大生物演变事件,也不能为近代地球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南京大学沈树忠、樊隽轩团队联合国内外专家创建国际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算取得突破,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曲线,时间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400多倍。
新曲线精准刻画出地球生物多样性演变过程中的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复苏和辐射事件,揭示了当时生物多样性变化与大气CO2(注:2为下标)含量以及全球性气候剧变的协同关系。该研究将推动整个演化古生物学研究的变革。
9、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深入研究衰老、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等核心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曲静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研究组,同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联合攻关,利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在系统水平上揭示了哺乳动物多器官衰老的新型生物学标记物和可调控靶标。

在衰老机制解析方面,发现氧化还原通路稳态失衡是灵长类卵巢衰老的主要分子特征,为评价卵巢衰老及女性生殖力下降提供了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也为寻找延缓卵巢衰老的措施及开发相关疾病的干预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在衰老干预方面,阐明热量限制(“七分饱”)可通过调节机体各组织的免疫炎症通路,延缓多器官衰老的新型分子机制,揭示了代谢干预、免疫反应与健康寿命之间的科学联系。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人们对器官衰老异质性和复杂性的理解,为建立针对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科学应对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10、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
化学反应的进程伴随着复杂的量子力学现象,但其通常难以被直接观测到,因而化学反应的本质亦难以得到透彻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院士、张东辉院士、孙志刚和肖春雷研究团队提供了一个研究范例。他们研究发现,在H + HD→H2 + D反应中,在碰撞能量为1.9~2.2电子伏的范围内,产物H2(v'= 2,j'= 3)的后向散射呈现显著的振荡(其中v'是振动量子数,j'是转动量子数)。
通过拓扑理论分析,发现该反应存在两条迥然不同的反应路径,振荡是由这两条路径之间的量子力学干涉所产生的。该研究揭示了该反应在较低能量处,量子几何相位效应仍然存在,并可以被观测到。这非常类似于众所周知的Aharonov-Bohm效应,清晰地揭示了化学反应的量子性。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什么?

6. 2020疫情给中国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2020疫情给中国带来的正面影响总结如下:
1、考验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虽然前期有些手忙脚乱,但及时止损,痛定思痛,最终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值得肯定。中国最先抓到一副烂牌,孤立无援,年初部分国家迅速从武汉撤侨,采取断航等过度反应措施。
2、多方联动让疫情迅速被控制。军委立刻派出军医军机,卫健委派出专家组,各省市派出医疗队、志愿者和民工,各企业捐赠物资,调整生产线,加快生产口罩,遇到“三不知”官员,立刻成立调查组,普通百姓,按照要求统一居家隔离。
3、中国人民的团结得以体现。2020年的这两个月,14亿中国人民都没有闲着,都在为这个国家默默付出,做贡献,做努力,从上到下,各司其职,捏成一股绳。两个月,疫情控制住了。虽然平时我们对这个国家有抱怨,有不满,但关键时刻,我们团结一致,共域外敌,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

4、民族形象崛起。大环境下,欧美国家应对疫情时的不作为,不负责,会倒逼欧美国家改革、反省,无疑让中国形象崛起,而这种崛起是建立于普通民众心中。
5、体现了大国风范。中国主动参与,主动帮助,为西方国家捐赠医疗物资,派遣专家组,出谋划策,主动承担救援任务,宣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大国担当,人道主义,这也是成为一个大国强国的根本与核心力量。
6、长远影响。这些参与、这些帮助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有利,在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吸引外资、引进人才,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中国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加强联系。平易近民,民必归之。这次疫情,我们算是亮了底牌,让世界各族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与人民的团结。

7. 如何评价疫情下的2020年?

2020年,
注定是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的新年,我们沉默着过;
这一年的开端,我们明白许多。
一场疫情,
让我们有了太多的感悟。




2020年,
感悟最深的一句话:
这个世上,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除了生命,都是琐事。

人活着,
最难求的就是永生,
最难久的就是生命。




人生短短几十年,
如流星瞬间划落,
生命消亡,不能复生!
 
我们能活着,
就是上天的褒奖,
就是最大的幸运。
有多少人,
因为天灾人祸病痛,
生命在瞬间嘎然而止,
不能白发苍苍,安然终老。




逝去的人不会重生,
活着的人铭记心中。
能活着,就是幸运的,
还活着,就是幸福的。

不要把钱财物质看得太重,
人死了,留钱做什么,
命没了,要钱有何用。




我们只有一次人生,
也只有一次短暂的生命。
不要斤斤计较,生闷气,
不要胡思乱想,找烦恼,
能开开心心,就别伤心,
能快快乐乐,就别烦躁,
生而为人,仅此一回,
尽量开心活,轻松过。




人的生命有限,
一定要把珍贵的时间,
留给懂得珍惜的人。
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知道感恩,才有援手。

这个世上,
再大的事,大不过生死,
再好的宝,好不过活着。
人,经历一次生死后,
才能真切的领悟到,
活着是有多幸福,
生命究竟多重要!




父母深爱我们,别对他们说狠话;
爱人陪伴我们,别对他们发脾气。
我们今生能成为家人,
只有这一次机会,
错过便不再,来世没可能!




看过别人的生死,
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那些逝去的人,
在我们耳边敲响了警钟,
关爱自己,珍惜生命,
好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平安终老,便是最后的强者。




一场疫情,清醒你我!
一场疫情,明白所有!
这个世界总有无奈,
人生旅途总有坎坷。

我们不知道,
明天和意外究竟谁先来,
唯有好好珍惜眼前,
唯有善待身边挚爱,
才不至于在失去,徒留遗憾;
也不至于在分开,悔之晚矣!

如何评价疫情下的2020年?

8. 2020年的疫情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2020年新年的开端病毒席卷而来,全国人民闭门不出。看着电视上城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 繁华,冷清,凄凉,仿佛这个城市已经死去或者睡着了还没醒来……那一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吧,但内心还是充满着一线希望。觉得这场浩劫很快就会过去,但2020年已经过去了, 病毒并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销声匿迹……  而且最可悲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结束  。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未可知是最让人难受的,最让人紧张的,也是最让人恐惧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这种情况会让我们变的焦灼  ,这次病毒是不是应该让我们清醒一下,让我们反思一下了?反正我想了很多……
   第一,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想一想, 这次的病毒是偶然发生的吗? 不是我们人类肆无忌惮地去利用,破坏自然造成的吗?以为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地球现在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地球已经是在超负荷的运转。 据研究随着地球变暖,冰川的融化,一些被冰封了几千万年的古老病毒被释放出来。  也许以后抵抗各种各样的病毒,细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日常   。 对于像我们这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小到大都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痛,也没有经历过天灾给我们带来的创伤。我们眼里看到的都是随着 科技 高速发展带给我们的红利,让我们轻易的就相信。人类是地球上最强大的,人类是战无不胜的,人的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可是这次病毒突然让我意识到: 病毒的肆虐,让我看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渺小,人类是多么的沮丧,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全世界都感觉那样的无力……我们真是应当爱护,保护大自然。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命, 我们应该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收敛一点了 。 
   第二,  凡是可以谈判的事情都是小事 。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思想: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但通过这次疫情,我认为它总结的还不够全面。其实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应现在人的一个价值观:基本就金钱就是万能的。但是今年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多少个家庭面对生了病的亲人选择了不离不弃,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尽心尽力地伺候。 这种时候金钱算个屁!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不是自己挚爱的人,你的钱就是废纸一张!擦屁股都嫌它硬。 像是生意啊,人际关系,甚至于是战争等等,只要可以坐下来沟通交流就都不是问题,因为只要一方或者双方都可以妥协,做出让步。这个事情就可以控制,就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心里就有底气。 其实人们恐惧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不可知,不可控,不知道它会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它会什么时候走?什么都不知道。  就拿疫情来说吧。我们人类就好像是林子里的小鸟,而病毒就是藏在大树后面的猎人,我们整天都在紧张着什么时候给放了冷枪,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病毒已经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的事了。我想我们全人类都应该携起手来,去共同抗击,打赢人类这一仗! 
   第三,  我们的事业或者是工作不应该再是单一的 。突发的疫情使得很多行业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所有的从业人员一下无所适从,不知道回头朝哪了?不会了,不会工作了,不会协调了,不会做事了。有的只是茫然,和无可奈何地等待,期望,等待疫情结束,期望国家或者大的企业想出办法创出新路子。我一直奉行做事情,要把一件事情做透,做精。不要轻易的去调换行业。但是疫情过后,我突然转换思维了:如果你一直从事一个单一的行业,在大的灾难来临时,抗击打的能力太弱了。 今年就充分的感受到那种无力,眼睁睁地无力,没有办法。你哭都没有人来安慰你,因为别人也想哭。  但是哭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我们终究还是得想办法往前走 。 不能说我在哪儿摔倒了,我就躺那儿不起来了,你愿意,人家后面的人还嫌你挡住人家前进的步伐了呢。 活人岂能让尿憋死!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以后都是要在有自己一个主业的同时也要发展第二职业。把主业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抽出时间寻找另外一个适合自己的副业。我更偏向于实体和网络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主业是实体,副业是虚拟,抑或是反过来也可以。 在当前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真的应该未雨绸缪了。 
   第四,  我们的消费观念是不是应该发生一些倾斜,而不再是意味的提前透支。  在疫情的冲击下,我相信今年很多行业的发展速度都降了下来或者是停滞不前。相信很多人已经开始吃自己的老本了。我们最近这些年一直都在推崇超前消费,把自己的未来提前预支出来。有很多有房贷,车贷压力的小伙伴们,今年是不是感觉更焦虑了,更畏手畏脚了。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一年多的疫情了,病毒好像并没有退去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熟虑一下我们的消费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计划一下,好好规划一下? 不能像以前似的,只顾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 。  因为以前我们面前一直是阳光大道,到处都是路,所以闭着眼也一直是走在路上;而现在不一样,现在你的前方有可能是沼泽地,进去之后,如果没人帮你,你会越陷越深,最后消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