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2024-05-13

1. 6.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正确答案:A
2008年应该确认的利息费用=194.65×6%=11.68(万元),2009年年初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194.65+(11.68-200×5%)=196.33(万元),2009年应确认的利息费用=196.33×6%=11.78(万元)。

6.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2. 6.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A:解析2012期末摊余成本=194.65+194.65*6%-200*5%=196.33;2013年利息费用=196.33*6%=11.78

3. 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 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该债券2008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为11.68万元.计算方式:194.68×6%=11.68企业发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其计提依据是债券面值和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公式为:每期应计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时间1.债券部分首先要明确是以发行者为计量对象还是以持有者为计量对象,如果是发行者,确认为负债,如果是持有者确认为金融资产。2.要明确债券发行是折价发行还是溢价发行,这会影响到利息调整的借贷方向。利息调整就是实际收到款项与票面面值的差(如果是可转债,实际收到款项还包含权益成分,因此可转债利息调整为可转债公允价值与票面面值差),所谓的摊余,就是将这部分总的利息调整分摊在各个结算期间内。3.如果溢价发行,发行方以高于票面价值收到款项,为什么要用期末摊余成本乘实际利率呢,因为第一期收到或者支出的款项已经确认为了负债,该负债乘实际利率就是在这次款项市场(也可以理解为银行)条件下可以获得的利息。在利息结算日将该部分利息确认为了财务费用,实际支出的利息为票面金额乘票面利率,由于票面利率高,应付利息>财务费用,多的这一部分为第一期利息调整,冲减了发行时的溢价部分,到了第二期,负债减少了第一期的利息调整数额(已摊销额),然后继续用第一期期末摊余成本(剩余负债)×实际利率。(例如负债1200,最后支付1000,多付的部分冲减负债,利息调整x,计提利息后负债变成1200-x)对于持有方来说将实际支出款项确认为资产,第一期收到的利息>在市场条件下收到的利息,因为多收了x,以后收取现金就减少了x,收取现金的权利就是资产,因此资产减少了x,以利息调整反映。发行方付债券利息时(票面×票面i),多付冲减负债,少付积累在负债中;持有方多收冲减资产,少收积累在资产里4.折价发行,发行方实际支付利息<在市场条件下应付利息,因此少付的这部分积累在负债中(比如收到1000,最终还1200,少付的部分积累在1000里变成1000+x,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为x,最终积累到1200),对于持有方来说,市场条件下应收>实际收到利息,少收的部分使得以后收取的现金流增加,因此资产增加,积累在资产里。

某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1 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为200万元,

4.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10 000 000元,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

这道题的最后不是有“*尾数调整”吗?因此最后的利息费用505062.94不是按照10094937.06*0.05
算出来的,而是根据最后未摊销的利息算出来的,计算过程如下:
10 430 700-10 000 000=430 700
已经摊销的利息=78 365 +82 283.35+ 86 397.41+90717.28=337 762.94
未摊销的利息=430 700-337 762.94=94 937.06这就是最后一年应摊销的利息,
则最后一年的利息费用就是600 000-94 937.06=505 062.94
题中这样调整是为了5年的摊销利息正好是债券的溢价,否则由于有小数点或者计量上的差别导致最后的利息摊销并不等于溢价,这样的话,也就与题中债券的实际发行机价格不符了。

5. 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是500万

486×(1+6%)-500×5%=490.16
490.16×6%=29.4096

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是500万

6. 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了3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该公司

(3083+12)*4%=123.8
3000*5%=150
3083+12-150+123.8=3068.8
帐面余额3068.8

7. 乙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

2011年1月1日摊余成本=313347-120+150=313377万元,
2011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313377+313377×4%-300000×5%=310912.08万元,
2012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310912.08+310912.08×4%-300000×5%=308348.56万元,
2013年12月31日摊余成本=308348.56+308348.56×4%-300000×5%=305682.50万元,
2014年应确认的利息费用=300000×5%-305682.5×4%=2772.7万元,

乙公司于2011年1月1日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公司债券,每年12月31日支付

8. 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发行3年期,每年1月1日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的公司债券,债券面值是500万

该债券2011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是28.9104元。2016年利息=486×6%=29.16(元),2017年的账面价值=486+(29.16_500×5%)=481.84(元),所以2011年度确认的利息费用是481.84×6%=28.9104(元)。利息是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费,指货币持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发生的利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利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拓展资料:利息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企业行为的功能利息作为企业的资金占用成本已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企业为降低成本、增进效益,就要千方百计减少资金占压量,同时在筹资过程中对各种资金筹集方式进行成本比较。全社会的企业若将利息支出的节约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模式,那么,经济成长的效率也肯定会提高。2、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功能在中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比率日益加大的条件下,出现了资产选择行为,金融工具的增多为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提供了客观基础,而利息收入则是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主要诱因。居民部门重视利息收入并自发地产生资产选择行为,无论对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对微观基础的重新构造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中国目 前的情况看,高储蓄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这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而居民在利息收入诱因下做出的种种资产选择行为又为实现各项宏观调控做出了贡献。3、影响政府行为的功能由于利息收入与全社会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运行实施调节。例如:中央银行若采取降低利率的措施,货币就会更多地流向资本市场,当提高利率时,货币就会从资本市场流出。如果政府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可以用高于银行同期限存款利率来发行国债,将民间的货币资金吸收到政府手中,用于各项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