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论打仗一般,论治国也一般,为何却排名凌烟阁首位?

2024-05-15

1. 长孙无忌论打仗一般,论治国也一般,为何却排名凌烟阁首位?

在唐代的开国功臣之中,长孙无忌并不算其中的佼佼者,论打仗他不如尉迟恭、李靖;论治国不如房玄龄、杜如晦;论直言敢谏,不如魏征、王?。但是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那么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如此眷顾于他呢?
或许有人会说,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年纪相仿,从小就是好朋友,而且他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受到如此待遇无可厚非。如果要是这样想,怕是有点肤浅了。
李世民是用人高手,他知道用人并不是才能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要放在什么位置上,而其中的关键点就是要让自己用着放心。毫无疑问,长孙无忌是最让李世民放心的。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监督大小臣工的“监工”和“总管”,又是将来辅佐太子的“保姆”和“师傅”,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一个皇帝敢于将身后之事托付一个才干超凡绝伦的臣子。
相比较而言,能力略逊一筹的长孙无忌李世民用起来最顺手也最放心,把最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即便是有点私心,也绝翻不了天,捅不出大娄子。李世民挑选长孙无忌来执行他的政治安排,可谓风险系数最小。
长孙无忌本身也是一个聪明人,他对李世民给他的定位心领神会。所以虽然顶着功臣贵戚的身份,而他在朝廷中表现却无比低调,后来李世民曾赠送给长孙无忌四个字的评语:善避嫌疑。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只要一有机会便会树立长孙无忌的威信。
要知道,在当时没有辉煌的战功是一个硬伤,许多人嘴上碍于李世民的面子不好直说,但对于长孙无忌心中必然不服。李世民刚即位的时候,在举行大祭的时候曾在面子上邀请裴寂同车而行,而且还顺便搭上了长孙无忌。
裴寂是武德年间最为尊贵的元老重臣,尽管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并不待见他,但表面上他还是朝廷的最高官员,这一次李世民拉着长孙无忌与他同车,一方面是借着裴寂的威望来提高长孙无忌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释放一个重要信号,新老班子的权力交接即将开始。
随后,长孙无忌便被提拔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齐国公。不久,李世民又准备任命他为宰相。然而,就在这时,长孙皇后却极力反对,她不希望自己的哥哥把持朝政,希望李世民吸取汉朝吕氏、霍氏家族专权的教训。
不过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不是吕后,长孙无忌更做不了霍光,但是在妹妹的影响下,长孙无忌也多次主动表示谦退之意,要辞掉自己担任的右仆射一职,从此后,长孙无忌开始了长期的赋闲生活,他顶着一大堆荣誉虚衔,作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最有资格继承皇储的只有两人,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同样是两个亲外甥,长孙无忌却更看好相对柔弱的李治,因为恃才傲物的李泰眼中并没有长孙无忌等一干元老重臣的存在,所以李泰一旦继位,舅舅长孙无忌将彻底终结。
同样,李世民也希望太子稳重,而不是英武,他不想重蹈隋炀帝的覆辙,而如果立李泰,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李世民也需要借助长孙无忌的力量来扶持李治上马,再送上一程。而且完全不用担心长孙无忌会架空李治而取而代之。
说到底,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唐天下长治久安,在帝王眼中,信任才是考量人才的最重要标准,长孙无忌虽能力平平,却是李世民唯一可托付后事的人选。

长孙无忌论打仗一般,论治国也一般,为何却排名凌烟阁首位?

2. 长孙无忌论打仗一般论治国一般,为何却排名凌烟阁首位?

长孙无忌位列凌霄阁二十四功臣的首位,他的才能照比其他二十几位功臣并不算突出,但是他却能排在首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是出名的贤后,不仅帮助唐太宗治理后宫,还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所以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的大舅子自然是很受李世民的信任。



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能让长孙无忌位列第一功臣的是他不仅辅佐李世民征战隋唐,不断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最主要的是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事变”,帮助李世民成功取得皇位,正是由于他参与了李世民夺得天下的过程,给予了李世民很大的帮助,并且长孙无忌这个人及其的聪明,深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最终长孙无忌能位列凌霄阁第一功臣。

3. 长孙无忌没有带兵打仗,为何还能位列凌烟阁第一位?

淮生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就是从长孙无忌对大唐的贡献来说,他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参与者,李世民也曾经说过,之所以能够坐稳江山多亏了长孙无忌;其二就要从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来看,首先两个人是发小,并且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再加上李世民深爱长孙皇后,所以爱屋及乌对长孙无忌也相当的倚重;
李世民亲自说过长孙无忌“雅有武略”,也就是说明长孙无忌带兵打仗不太成。但是很有可能李世民的参照对象是自己,毕竟李世民这个人用兵如神,所以他觉得长孙无极带兵打仗不太好也情有所原。不过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是舅舅高士廉带大的,而高士廉是个文人,所以长孙无忌在带兵打仗方面略有缺憾也实属正常。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长孙无忌就追随他东奔西跑,两个人绝对算得上是布衣之交。后来也是长孙无忌多次劝李世民要早点展开行动,不然一定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正是因为长孙无忌多次劝阻,所以李世民才下定决心要开展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正是如此,所以长孙无忌,这个凌烟阁功臣第一的位置实至名归。后来长孙无忌的官职越来越大,视长孙无忌为眼中钉和肉中刺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不断的有人给李世民写奏折就是为了参长孙无极,但是李世民也在朝堂上说过长孙无忌是他最信任的人,所以那些写奏折的人说什么话他都不会相信。再加上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私交特别好,毕竟两个人是布衣之交,而且又带着亲戚关系,所以长孙无忌这个凌烟阁功臣第一的位置其实是实至名归。

长孙无忌没有带兵打仗,为何还能位列凌烟阁第一位?

4. 为什么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首位?

首先,长孙无忌的资历是非常老的,和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等半道加入李世民阵营的人而言,长孙无忌一开始就直奔李世民而去了。此后他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还直接参与了决定李世民命运和唐朝命运走向的玄武门之变。
其次,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有莫大亲戚关系的,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皇后。凌烟阁是在公元643年建起来的,当时的唐朝太子还是长孙皇后的长子,长孙无忌的外甥李承乾,包括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李泰都是他的亲外甥。
第三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可谓是忠心耿耿,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该立李治为皇太子,并且把长孙无忌封为太子太师,这可以说是对他的巨大信任,李世民早年间还曾把长孙无忌和黄帝的力牧,齐桓公的管仲。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而被废除,而剩下的太子人选则就落在了长孙皇后的另外两个儿子身上,也就是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当然长孙无忌则极力推崇立晋王李治了为太子。因为他知道李治生性懦弱,没有一点强势,而他也就会继续保障自己的地位。唐太宗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他希望贞观政治在他死后能仍然持续下去,于是在临终之际,立李治为太子,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被提升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执掌门下省事。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唐高宗欲立武昭仪为后,而长孙无忌则坚决反对。显庆四年,有人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武昭仪的心腹之臣许敬宗负责追查此事。
韦季方被迫自杀,而许敬宗则借机诬陷长孙无忌,唐高宗免去了长孙无忌的职务,而他的家人则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都说伴君如伴虎,无官一身轻。
"废王立武"的皇后之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真相仍然是权力斗争。长孙无忌满以为李治还是当年那个小孩,不敢干什么出格的事儿。可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李治敢把和他同级别的顾命大臣褚遂良给贬出去。直到褚遂良被贬谪,他才知道自己的权力有多脆弱。
其实长孙无忌的权力一直都是来源于李治,因为皇上是他亲外甥,所以大家都怕他,可是他错把这个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直到最后他才发现,皇帝要办他,只需要薄薄的一纸诏书而已。
褚遂良一走,长孙无忌的阵营就开始崩溃。加上一群妄图上位的如许敬宗,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来源)等人的补枪,长孙一党很快就被消灭了。

5. 长孙无忌为什么凌烟阁第一位?

首先,长孙无忌的资历是非常老的,和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等半道加入李世民阵营的人而言,长孙无忌一开始就直奔李世民而去了。此后他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他还直接参与了决定李世民命运和唐朝命运走向的玄武门之变。
其次,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有莫大亲戚关系的,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皇后。凌烟阁是在公元643年建起来的,当时的唐朝太子还是长孙皇后的长子,长孙无忌的外甥李承乾,包括后来的唐高宗李治,李世民最爱的儿子李泰都是他的亲外甥。
第三点也非常关键,那就是长孙无忌对李世民可谓是忠心耿耿,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唐太宗该立李治为皇太子,并且把长孙无忌封为太子太师,这可以说是对他的巨大信任,李世民早年间还曾把长孙无忌和黄帝的力牧,齐桓公的管仲。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谋反而被废除,而剩下的太子人选则就落在了长孙皇后的另外两个儿子身上,也就是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当然长孙无忌则极力推崇立晋王李治了为太子。因为他知道李治生性懦弱,没有一点强势,而他也就会继续保障自己的地位。唐太宗知道长孙无忌的心思,他希望贞观政治在他死后能仍然持续下去,于是在临终之际,立李治为太子,是为唐高宗。
李治即位后,长孙无忌被提升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执掌门下省事。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唐高宗欲立武昭仪为后,而长孙无忌则坚决反对。显庆四年,有人状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等人谋反,武昭仪的心腹之臣许敬宗负责追查此事。
韦季方被迫自杀,而许敬宗则借机诬陷长孙无忌,唐高宗免去了长孙无忌的职务,而他的家人则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都说伴君如伴虎,无官一身轻。
"废王立武"的皇后之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真相仍然是权力斗争。长孙无忌满以为李治还是当年那个小孩,不敢干什么出格的事儿。可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李治敢把和他同级别的顾命大臣褚遂良给贬出去。直到褚遂良被贬谪,他才知道自己的权力有多脆弱。
其实长孙无忌的权力一直都是来源于李治,因为皇上是他亲外甥,所以大家都怕他,可是他错把这个权力当成了自己的。直到最后他才发现,皇帝要办他,只需要薄薄的一纸诏书而已。
褚遂良一走,长孙无忌的阵营就开始崩溃。加上一群妄图上位的如许敬宗,李义府(笑里藏刀的典故来源)等人的补枪,长孙一党很快就被消灭了。

长孙无忌为什么凌烟阁第一位?

6. 长孙无忌究竟有何功绩,能居凌烟阁二十四臣之首?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犒赏和自己打拼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烟阁,一共有二十四位大臣被选入,而长孙无忌被列为之首。不能说长孙无忌是完全凭借关系上来的,但是他的政治能力超强,尽管如此他的身份和关系也有很大的原因,因为他的妹妹长孙皇后嫁给了李世民,也就是说他属于皇亲国戚。

比长孙无忌能力强的人有很多,更何况长孙无忌这个人严重瘸腿――军事能力不行。但恰恰是长孙无忌策划了玄武门之变,他是李世民最坚定的拥护者,并且长孙无忌只是希望唐代皇帝的位置是自己的亲外甥,李承乾、李泰、李治都可以,只要保住他宰相之首的利益就可以了,皇帝外甥自己的事,除非涉及到切身利益,其他一概不管。

这也使得帝王能够消除外戚一家独大甚至出现叛变自立为王的现状。因此唐太和长孙皇后生的大女儿长乐公主就被许配给长孙无忌的大儿子赵国公,长乐公主是唐太宗最疼爱的女儿。长孙家族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杰出被朝廷看重的人物,而且长孙兄妹俩曾经被家人赶出家门,正是因为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看重且感情深厚,长孙家族才能有如此的前程。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排序是按照官职品级来的,二十四个大臣中只有长孙无忌一个人是正一品,官职是司徒,其他虽然也是正一品,但是官职都是司空之类的,他的官职排序最靠前。

7. 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首位,他究竟有何过人的本事?

因为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开始,再到李世民的玄武门,最后李治顺利继位,都有着长孙无忌的才智和谋略。 
长孙无忌的本事不可小瞧,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那个朝代,长孙无忌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大唐第一功臣,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李治皇帝的亲舅舅,初唐时期有名的宰相,屹立大唐政坛许多年,三朝元老,但不想最后落了个抄家身死的下场。

在盛世大唐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委以重任,而长孙无忌对李世民鞠躬尽瘁,兢兢业业。结果就是和李世民捆扎在一块的长孙无忌勤勤恳恳的为秦王李世民的政权在不断争取利益最大化。唐朝时期,三清殿旁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人称“凌烟阁”,来记录着那些为唐朝做出贡献的功臣们。

当发动玄武门战变时,长孙无忌帮助李世民夺得皇位,他是李世民最为重要的支持者,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功劳位居第一。凌烟阁这栋小楼没有住人,而是陈列着画像,他们都是功勋卓著的人,李世民是一个怀旧的人,就是随着这些功臣的离世,他越是怀念一起并肩作战的那些金戈铁马的日子。

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鞍前马后,才智无双,长孙无忌把自己的毕生献给了大唐,他能被排在凌烟阁的首位,是毋庸置疑的。
 

长孙无忌排在凌烟阁首位,他究竟有何过人的本事?

8. 长孙无忌为何能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李世民到底怎么想的?

因为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绝对拥护者,李世民打心眼里相信他,自然就会给他很高的地位和评价。纵观李世民在位时那些大臣的表现,长孙无忌最多算一个中规中矩的,怎么说他都越不过房玄龄去。但是奈何在李世民心里,长孙无忌就是最好的呢?毕竟那时候皇权至上,李世民这么说也没人敢反驳,除非是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

当李世民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成为皇帝并且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之后,他的年纪也大了。人老了就爱伤春悲秋,怀念过往,他就想起了帮助自己夺取政权的人,他们太优秀了,一定要让后人都知道,所以他就命人修建了凌烟阁,里面是他在位时功劳最大的二十四个人。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长孙无忌从很小的时候就和李世民关系非常好了,两个人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所以当李世民想做什么的时候,长孙无忌都是无条件支持他。之后长孙无忌还和李世民一起战斗过,这种社会主义兄弟情我想大家都能懂。而且李世民还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当皇后,除了是兄弟,还是大舅子,这背景够厉害了。



长孙无忌这个人,一直非常谦虚、非常低调。当他的妹妹嫁给李世民之后,他怕别人说闲话,就想要辞官回家种地。结果李世民一听,断然拒绝。虽然不知道长孙无忌是不是真心的,但是在李世民心里,他肯定是一个知进退的人了。最后李世民去世的时候,还对长孙无忌托孤,李世民实在是太看重长孙无忌了,所以他就是功臣之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