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兼顾盈利、发展和社会责任?

2024-05-16

1. . 你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兼顾盈利、发展和社会责任?

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特定的财务环境中产生的,是财务人员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应该达到的目标。在一些文献,许多学者把企业财务目标等同于企业目标。严格的说,企业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有差异的,尽管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层次不同。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目标取决于企业目标。社会经济体制、经济模式和企业所采取的的组织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取向。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具备四个基本特征: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根据财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财务目标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是利润达到最大化。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主体,利润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而且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和对社会贡献的多少。同时,利润是企业补充资本、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为追逐利润,资本只会流向利润最大的行业和企业。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确实有一定道理。
但是,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项目效益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将来值的总额,还要受取得效益的时间的制约。其次,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充分考虑风险问题。追逐利润最大化可能会牺牲大量的经济资源,给企业带来风险,因而利润最大化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对比。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技术水平、生活福利设施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了追求经营效益,管理者可能在账面上做手脚,蒙骗各方利益相关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每股收益最大化
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其投资的目标是取得资本收益,具体表现为税后净利润或股份数的对比关系。这种观点的优点是用每股资本收益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目标,反映了所得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 你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如何兼顾盈利、发展和社会责任?

2.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3.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当然,履行社会责任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与环境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负社会与环境责任,不仅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利益冲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最终会影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就缺乏了适宜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盲目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的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最终企业会倒闭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由以上分析可知,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中,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它与社会责任理论的结合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4.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同。其中以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代表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与企业存在和运营密切相关的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即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等都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对社区、国家、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盈利过程中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为了保障企业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必须给予企业经营活动一定的限制,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致企业与利益关系人利益之均衡。
        (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对与企业有关的相关者利益充分考虑,从长期的角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凡是主体利益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群体与个人,其利益都应该纳入企业考虑的范围。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不忽略股东的利益,而是认为应该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经营者在为股东谋求财富、追求可持续发展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使股东利益受损。只有使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当然,履行社会责任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与环境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负社会与环境责任,不仅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利益冲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最终会影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就缺乏了适宜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盲目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的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最终企业会倒闭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由以上分析可知,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中,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它与社会责任理论的结合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分析
        
        在社会责任理论下,公司并非只是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如股东、债权人、经理、职工等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所有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专有性资产;同时,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主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社会各方面息息相关。因此,众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得以实现,企业就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并进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可行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难以保证公司目标的单一
        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了单一目标函数,它对公司目标做出了完整性描述,并能指引人们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的管理者服务于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它为公司提供的是一个多重函数,没有实质性内容,同时也缺乏单一目标函数所提供任务的清晰表述,选择该理论将会使得公司管理混乱、无效,甚至竞争失败,因为在同一阶段内在一个以上的方向上实现最大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选择将导致管理者无法确定目标,无法作出合理决策,反而会损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造成公司理财混乱
        在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公司管理层可对科学与非科学的理财行为进行区分,在公司日常运营及投融资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且会在预测与目标实现之间提供良好的指导与监督。因此,价值最大化目标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出发点与落脚点,成为其基本的行动准则。同时,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能够让经济系统中的每个公司对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用一定阶段的价值创造和毁灭来衡量公司管理层成功与否。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业绩的衡量来决定对其支付的报酬,实现了管理人员创造公司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使得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决策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反的,如果公司采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导致的多重目标,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就会受到破坏,决策制定者不可能作出理性的选择,也就不会有科学的理财行为。同时,由于利益相关者概念没有原则性规定,也就赋予了管理者更多的权力,约束仅被外部力量强加给公司,例如金融市场,这种约束一旦失败,将对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该目标导致董事会必须以某种方式平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并没有就决策制定与利益权衡问题给予董事会任何原则性标准。这不但会影响股东投资积极性,还会导致代理成本上升,因为董事会根本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人负责,还为管理者辩解自己的决策失败提供了更多的借口。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绩效的合理评价,利益相关者理论免除了管理者对公司资源管理的责任。他们会最大程度地使用社会资源来追求自己的利益,以毁灭公司的长期价值为代价,达到个人短期利益的最大满足。
        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较好的遵循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价值特别是长期价值得到增加。但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
        
        社会责任理论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由上文分析可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价值创造具有促进作用,但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可否定。所以,社会责任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在坚持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能够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的价值,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融合。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体现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恰当关系的新的公司目标即“进步的价值最大化”来指导企业的财务行为。该目标认为公司高于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公司总的长期市场价值,它既保持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特性,同时也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集中注意力满足公司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样,就给管理者提供了思考并权衡公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明确方法,避免了公司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多重目标的出现。
        对该目标的把握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金融市场可能不会理解公司政策的全部含义,也就会不可避免地忽略很多管理行为与机会,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除非提供长期的现金流量情况。所以,管理者必须向投资者传达政策对价值的预期影响,并且等待市场实现并确认其决策的真正价值,所以该目标讲的是“长期市场价值”;二是利益相关者更为科学的称谓应该是“竞争性利益集团”。无论企业的价值有多大,也不能保证某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虽然投资人并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殊者,但是长期股票价值却是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价值创造为管理者提供了在各竞争的相关者之间必须作出权衡的评估方法,并且允许原则性决策的制定独立于管理者的个人业绩。
        进步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证明了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生命力,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合理结合,使企业进入了如下良性循环:设定价值最大化—企业良好的经营—企业价值的创造—合理的价值分配—企业信誉的提高—更高的企业价值创造。
 结论        综上所述,进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确立,充分确立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并囊括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将利益相关者放到“竞争性利益集团”的合理位置。该理论的落脚点是,只有企业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其更好的发展了现有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将企业经营的主线设定为实现企业长期价值的最大化,既确立了企业经营目标,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也较好的兼顾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该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清楚的认识到了企业不可能让全部利益相关者都得到满足,而公司的长期市场价值却是利益相关者最为重视的,因此,公司管理者可据此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做出权衡,并将原则性决策与管理者个人业绩相分离。
        可见,进步的价值最大化理论有效的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并为公司如何在苛刻的社会要求下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正飞.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建英.论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J].现代商业,2008,24
        3.矫丽会,屈学书.略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 
        4.王宏伟.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分析[J].财会研究,2006,5
        5.汪平,张建华.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融合—兼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生命力[J].理财研究,2005(2)

5. 如何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一)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其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同。其中以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代表性。

(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争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社会的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利益应履行的义务。与企业存在和运营密切相关的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即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等都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承担对社区、国家、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源于企业盈利过程中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与摩擦的调整,为了保障企业活动过程中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必须给予企业经营活动一定的限制,使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致企业与利益关系人利益之均衡。

(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以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目标的前提下,对与企业有关的相关者利益充分考虑,从长期的角度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是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凡是主体利益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并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群体与个人,其利益都应该纳入企业考虑的范围。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不忽略股东的利益,而是认为应该兼顾包括股东在内的各方相关者的利益。企业经营者在为股东谋求财富、追求可持续发展时,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否则将会使股东利益受损。只有使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系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当然,履行社会责任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与环境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负社会与环境责任,不仅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利益冲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最终会影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就缺乏了适宜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盲目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的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最终企业会倒闭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由以上分析可知,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中,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它与社会责任理论的结合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及其可行性分析

在社会责任理论下,公司并非只是股东所有,而是由不同利益主体如股东、债权人、经理、职工等通过契约形成的一个契约联合体,所有这些主体都对公司投入了专有性资产;同时,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主体,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社会各方面息息相关。因此,众多研究认为,公司在进行决策时,其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从股东转向更广泛的不同利益主体,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提出,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了理论支持,一旦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得以实现,企业就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并进入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但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可行性,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难以保证公司目标的单一

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了单一目标函数,它对公司目标做出了完整性描述,并能指引人们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的管理者服务于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它为公司提供的是一个多重函数,没有实质性内容,同时也缺乏单一目标函数所提供任务的清晰表述,选择该理论将会使得公司管理混乱、无效,甚至竞争失败,因为在同一阶段内在一个以上的方向上实现最大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选择将导致管理者无法确定目标,无法作出合理决策,反而会损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造成公司理财混乱

在价值最大化目标下,公司管理层可对科学与非科学的理财行为进行区分,在公司日常运营及投融资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且会在预测与目标实现之间提供良好的指导与监督。因此,价值最大化目标为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出发点与落脚点,成为其基本的行动准则。同时,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能够让经济系统中的每个公司对自身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用一定阶段的价值创造和毁灭来衡量公司管理层成功与否。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业绩的衡量来决定对其支付的报酬,实现了管理人员创造公司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使得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决策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反的,如果公司采用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导致的多重目标,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就会受到破坏,决策制定者不可能作出理性的选择,也就不会有科学的理财行为。同时,由于利益相关者概念没有原则性规定,也就赋予了管理者更多的权力,约束仅被外部力量强加给公司,例如金融市场,这种约束一旦失败,将对公司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该目标导致董事会必须以某种方式平衡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并没有就决策制定与利益权衡问题给予董事会任何原则性标准。这不但会影响股东投资积极性,还会导致代理成本上升,因为董事会根本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人负责,还为管理者辩解自己的决策失败提供了更多的借口。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绩效的合理评价,利益相关者理论免除了管理者对公司资源管理的责任。他们会最大程度地使用社会资源来追求自己的利益,以毁灭公司的长期价值为代价,达到个人短期利益的最大满足。

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较好的遵循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价值特别是长期价值得到增加。但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难以为公司经营提供准确的财务目标,会造成公司理财混乱,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

社会责任理论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由上文分析可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价值创造具有促进作用,但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可否定。所以,社会责任理论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在坚持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能够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分配的价值,实现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融合。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体现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理论恰当关系的新的公司目标即“进步的价值最大化”来指导企业的财务行为。该目标认为公司高于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公司总的长期市场价值,它既保持了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特性,同时也运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集中注意力满足公司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样,就给管理者提供了思考并权衡公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明确方法,避免了公司传统利益相关者理论中多重目标的出现。

对该目标的把握应该注意两点:一是金融市场可能不会理解公司政策的全部含义,也就会不可避免地忽略很多管理行为与机会,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除非提供长期的现金流量情况。所以,管理者必须向投资者传达政策对价值的预期影响,并且等待市场实现并确认其决策的真正价值,所以该目标讲的是“长期市场价值”;二是利益相关者更为科学的称谓应该是“竞争性利益集团”。无论企业的价值有多大,也不能保证某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因此,虽然投资人并不是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殊者,但是长期股票价值却是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价值创造为管理者提供了在各竞争的相关者之间必须作出权衡的评估方法,并且允许原则性决策的制定独立于管理者的个人业绩。

进步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证明了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生命力,实现了价值最大化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合理结合,使企业进入了如下良性循环:设定价值最大化—企业良好的经营—企业价值的创造—合理的价值分配—企业信誉的提高—更高的企业价值创造。

 结论综上所述,进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确立,充分确立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并囊括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将利益相关者放到“竞争性利益集团”的合理位置。该理论的落脚点是,只有企业实现了价值最大化,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同时,其更好的发展了现有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将企业经营的主线设定为实现企业长期价值的最大化,既确立了企业经营目标,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也较好的兼顾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该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清楚的认识到了企业不可能让全部利益相关者都得到满足,而公司的长期市场价值却是利益相关者最为重视的,因此,公司管理者可据此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做出权衡,并将原则性决策与管理者个人业绩相分离。

可见,进步的价值最大化理论有效的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要求,并为公司如何在苛刻的社会要求下追求价值最大化目标指明了方向。

来源网络

如何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6. 如何处理好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间矛盾

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考虑社会利益,并不意味着就由此否定了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相反,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社会责任的履行必须以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而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乃至全社会必将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信誉等的重要指标。
当然,履行社会责任也会给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味追求利润而忽视社会与环境责任给企业带来的消极影响。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利润,而不负社会与环境责任,不仅使企业员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社会利益冲突,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对立,最终会影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发展就缺乏了适宜的经营环境。另一方面,不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盲目承担社会与环境责任会危及企业的生存。过分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把对利润的追求放在次要位置,企业会一步一步的失去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最终企业会倒闭而给社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由以上分析可知,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全局和长远的发展战略中,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企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而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它与社会责任理论的结合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7. 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本着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财务管理工作目前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与前些年仅注重记好账不同,目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蓬勃众生的私营企业,都对财务部门寄予了更高的管理期望。可以说,作为一个财务人,管理的职能现在变得更为突出了,而会计核算职能慢慢淡化成一个合规性的基础工作了。
一、 财务负责人,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取得公司老板的支持,就财务工作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与工作规划做好充分的沟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基本上就不要再往下看了。
现在大多数企业是私营企业,有的老板对财务的认识就是一个可以随时支取的“钱匣子”,认识很不全面;有的老板对财务的认识仅停留在记好账上,对财务工作所辐射出来的管理色彩不以为然,认识不够深入。适当向老板阐述好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是很应该的。财务管理在准确核算、资金融通、财务成本与经营成本降低、规范手续降低经营风险方面是很有作为的。这些应该向老板说明,并经常用实例向老板展示。现在已经不是埋头傻干的年代了。财务管理工作好了,能成为经营的重要支柱,甚至是老板的左膀右臂,非常得其所在。
二、 处理好与其他公司内、外部部门的业务关系,做好外围工作。
处理好老板那一关,再来处理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外其他部门的关系。其实不光是财务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的过程。韩非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财务部门需要重点处理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关系。现在信息社会,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经常指导,很多政策是没法完全、及时掌握的。银行部门能够给企业传递信贷政策信息以及本行的投放趋向;税务部门能够给企业提供重要的新政策,经常交流有助于企业准确处理税务事宜;财政部门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信息。涉及到外贸部门的还要多和外汇管理局和出口退税管理局多打交道,这可是实打实的业务部门,有任何疑问找他们完全放心。
再说企业内部。人都是感情动物,没有交流就谈不上合作。很多时候,财务部门已经有了好的制度与流程,但实施起来磕磕碰碰,其实就是部门协调的问题。这个问题相当普遍。但是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应该能够发现,所谓矛盾,大多是工作上的矛盾,是出于程序执行方面的纠纷。有了这个认识,处理起来比较有的放矢了。合情合理、有根有据地与各部门处理好业务,能够从外围上保障财务工作正常进行,特别是准确性和及时性上。当然,这个前提是有一套成型的财务和业务流程。
三、 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为财务和经营工作保驾护航。
1、 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财务和业务)流程并时常巩固之。
有一个流传较广的故事说,某人在家中屋角下放了一堆柴火。有个好心的邻居提醒说,此处不宜堆放,容易引起火灾。主人觉得是在家中存放,不以为然。结果,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放鞭炮,还真把柴火给点燃了。周围的邻居帮忙来救,扑灭了这场可能发生的大火。事后,主人把救火的邻居约来聚餐酬谢,惟独没有请当时提醒过他的那位。有明白人就点拨主人,说你更应该感谢那位建议的,如果当初你听了他的话,就不会发生这场火灾了。主人感忙去请那位邻居,大家欢聚一堂,颇有感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中经常存在的一个误区。象上例一样,有时候,救火队员比保卫人员更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而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
不光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时候,我们能够看到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特别善于解决问题,也特别善于引起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而那些在后台默默制定和保障流程运行的人,反而不容易引起重视。
对于做好财务工作来讲,一套完整的、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流程是必须的,它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的最重要保障。这些财务制度包括起码的账务处理流程、发货和应收款管理流程、应付款入账和核对流程、资产盘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等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流程。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延伸到业务流程,都是一个公司需要逐步完善并坚持讲施行的。有了这些流程,遇到问题就不会慌张,而且遇到问题的机率会明显降低。最重要的是,这些成型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可以预防出现差错,大大降低经营中出现风险的概率。只有遵守好这些财务制度,才能既防明火,又防暗火,让整个经营工作有序地、良好地进行。
2、有一套好的处理系统和工作考核办法,从效率上体现。
财务工作,在很多部门的人来看,好像是一门很轻松的后勤工作。整理整理单据、制作一下凭证、对对账,很简单嘛。这也是很多单位对财务的地位认可不高的普遍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目前财务工作的性质确实主要是和单据打交道,给人们造成了财务工作较简单、较轻松的假象;一个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门槛很低,入门较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以为只要有点点文化基础,再实践几天,就能上道。其实,看看目前的财务大军,真正能够称得上财务骨干的并不多。而财务工作之所以被忽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财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对工作质量和细节的要求是相当严谨的。会计工作,可以说,在谨慎之余,还来不得半点差错。琐碎的单据和工作之下,其实体现更多的是严格的质量要求。可以说,会计也是一门技术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财务工作水平,有两个常用的方法:一是使用一套有效核算的电算化处理系统,首先是帮助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是解放财务人员的劳动力,将其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数据管理上来;二是制定一套良好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的考核方法,如“日清日结”、“分值考核与奖金挂钩”等等工作方法都被证明是很有效的。
3、 对资金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
为什么要单独说到资金呢?目前,在很多单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较上规模的单位,财务部门无论从外在的形式上,或者是在实质上,都有可能划分为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两大部门,部分考核更细的单位,还有可能成立单独的成本核算部门。划分为核算和资金两大部门的方式是比较普遍的。核算和资金两个部门,在工作内容上,一个更注重内在的财务处理,一个更倾向于外在的资金融通。两个部门如果摆不正位置,还有可能形成局部抵触和配合上的不流畅。
其实,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真的谈不上谁更重要,当然更谈不上谁不重要。两个职能部门都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效益较好的企业,资金一般比较宽松,贷款业务少,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出纳工作,当然比较轻松;而在效益长期较差或者企业扩展规模时,资金工作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为现金的流动。没有了现金的通畅流动,昨天还红红火火的企业突然陷入停产乃至破产,也不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很多会计部门的人员,往往经常猜疑,资金人员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是不是又出去吃饭喝酒了。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误读。
因此,管理好财务工作,还需要有一套成熟的资金管理办法。包括对企业在金融系统的营销,对融资渠道的创建与维护,对融资政策的把握,都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良好或陷入暂时困难时需要十分重视的。
4、抓好几个基本点:发货与应收款的管理、采购与应付款的管理、资产的动态管理、财务和经营风险管理。
最后说几个点上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代表了目前比较典型的财务工作重点:
(1) 发货与应收款管理: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销售是最重要
的经营活动。相应地,发货与应收款的管理就变得相当重要。企业应该从财务角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严防市场经营出现风险,更要严防市场销售和整个公司的经营被个别销售人员把持。这样惨痛的例子在现实中是经常发生的,并给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 采购与应付款管理:对外说完销售,对内就要说说采购。一套有效的采购和应付款管理制度也是必须的。目前,经营良好的企业大多在采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在市场中,大家面临共同的形势,不同的竞争优势,无非就体现在下内功、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了。抓好采购,防止出现高价采购,就是最直接的降成本方式。
(3) 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资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现在企业拥有的资产种类非常广泛,除了常规的固定资产以外,土地、商标等无形资产,正在开展的项目建设以及货币资金、应收、其他应收款项,都是企业需要经常定期盘点的。而这首先就需要一套动态管理制度。制度施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资产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完全达到这个目的。
(4) 财务风险管理:目前企业经营除了搞好内功以外,还要每时每刻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风险,包括员工团队不稳定的风险、市场发生变化的风险、资金组织不畅的风险、对外担保产生的或有风险、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带来的管理风险等等。而这些风险能够全部或局部从财务角度体现出来。作为财务负责人,就有必要及时发现和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为公司经营保驾护航。
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要做好财务工作,首先要从认识上取得老板的支持,其次要和公司内外部门做好协调工作,然后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基本工作,一是建立一套好的财务管理流程,二是有一套好的财务处理系统和考核办法,三是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四是做好发货与应收款管理、采购与应付款管理、资产动态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这几个点的工作。说得有点多,反而都说不细了。希望广大同行不吝指教。权当是抛砖引玉吧。

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本着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8. 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哪几种观点

 以下为与财务管理目标相关的-财务管理各种目标的基本观点以及优缺点评价
  1.利润最大化
  基本观点: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缺点:第一是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价值因素,如今年的100万和明年的100万显然不在一个时间点上难以做出正确的判 断,第二是没有考虑所获得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用5000万元投入资本赚取的100万元利润与用6000万元投入资本赚取的100万元利润相比,如果单单看利润的话这两个对企业的贡献是一样的,但是如果考虑了投入就显然不太一样了,第三是没有考虑所获取的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比如,同样投入100万元,本年获利10万元,一个企业是全部转化为现金,另一个企业则全部是应收账款,并可能发生坏账损失收不回的情况,这两个的风险显然不相同
  2.每股盈余最大化
  基本观点: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虑,用每股盈余来概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从而来避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其中一个缺陷   缺点:本目标仍然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价值因素,另外,仍然没有考虑风险   优点:解决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中所获取利润和资本投入的缺陷
  3.企业财富(价值)最大化
  基本观点:增加股东财富是财务管理的目标   优点:本目标解决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中的所有三个缺陷   缺点:难以计量
  4.相关利益最大化
  基本观点:不仅考虑债权人、股东等相关方的利益,也考虑企业员工、顾客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因素,力求使各方利益达到最大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