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范文

2024-05-16

1. 1。课题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范文

《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概况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等动物有很多系统,包括血液、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在正常条件下,上述各个系统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调节和控制等问题是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只有了解在正常条件下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的规律,才有可能了解在疾病条件下哪些功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药物或其它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因此,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人体生理学》有理论课和实验课。只有将理论课和实验课结合起来,才是一门完整的生理学课程。课程的安排,一般是先学习总论,了解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再分系统学习各系统的内容。实验课可以和理论课并进,也可以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它们受到哪些因素的调节和控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本课程为5学分。
二、教学资源及内容简介
(一)文字教材
1.《人体生理学》
于吉人和张大成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本书依据高等医学专科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系统体现了人体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全书共12章。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三章 血液、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五章 呼吸、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九章 神经系统、第十章 感觉器官、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十二章 生殖
2.《人体生理学学习指导》
朱文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与《人体生理学》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用书。全书12章,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总结、归纳了各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另一部分是给出了大量的多种题型的练习题。本书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方法,强化学过的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3.《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
人体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应认真完成实验。《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提供了14个基本实验:
实验一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二  肌肉的阈收缩、阈上收缩及最大收缩
实验三  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示教)
实验四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实验五  血型的鉴定  
实验六  心脏的期外收缩及代偿间歇
实验七  影响心脏的体液因素
实验八  哺乳动物动脉血压的调节
实验九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实验十  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征
实验十一  影响兔尿生成的一些因素
实验十二  小白鼠胰岛素休克
实验十三  反射、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十四  兔大脑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示教)
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其中应选择4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作为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实验报告附在人体生理学作业之后。《人体生理学实验指导》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医科统设课实验指导汇编》教材中,吕证宝等主编,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二)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27学时,由北京大学医学部范少光、朱文玉教授主讲。本录像较系统的讲授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其中,第1一2讲 绪论;第3-4讲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5-6讲  血液;第7-13讲  血液循环;第14-15讲  呼吸;第16-17讲  消化和吸收;第18讲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19-20讲  肾脏的排泄功能;第21-22讲  内分泌;第23讲  生殖;第24-27讲  神经系统。
(三)网上辅导
每2周一次。由于学习指导教材详细总结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网上辅导不再重复文字教材的内容,主要归纳学习要点、提示学习要求、指导学习方法、解答学习中的问题。第一次辅导第1-3章;第二次辅导第4章;第三次辅导第5章;第4次辅导第6、7章;第5次辅导第8章;第六次辅导第9章;第七次辅导第9、10章;第八次辅导第11、12章。
三、教学安排建议
建议学习时间为16周,用2-3周的时间系统复习,牢固掌握知识。本教学内容及媒体配合学习时间表供参考。
周	主教材	指导教材	录像教材	网上辅导	实验	作业本
1	第一章	第一章	1-2讲	


第1次		一、1-3题
2	第二章	第二章	3-4讲		实验
1-3	二、1-4题
3	第三章	第三章	5-6讲		实验
4-5	三、1-2题
4	第四章	第四章	7-13讲	第2次	实验
6-8	四、1-3题
5	第四章	第四章				四、4-6题
6	第五章	第五章	14-15讲	第3次	实验9	五、1-3题
7	第五章	第五章				五、4-6题
8	第六章	第六章	16-17讲	第4次	实验10	六、1-2题
9	第六章	第六章				六、3-4题
10	第七章	第七章	18讲			七、1-3题
11	第八章	第八章	19-20讲	第5次	实验11	八、1-3题
12	第八章	第八章				
13	第九章	第九章	24-27讲	第6、7次	实验
13-14	九、1-2题
14	第九章	第九章				九、3-4题
15	第十章	第十章				十、1-2题
16	第十一、二章	第十一、二章	21-23讲	第8次	实验12	十一、1题
十二、1题
17	复习	人体生理学考核说明、人体生理学主教材、学习指导教材、期末复习提要
18	复习	

四、教学媒体播出及使用信息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网页 (www.open.edu.cn)将提供该课程的电视课播出表和网上辅导时间。2002春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每周日13:46~14:36及单周14:38~15:28播出。
农医部电子邮箱是:lyx@crtvu.edu.cn
课程主持教师:尹志英email:lyx@crtvu.edu.cn
五、教学环节与建议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特点之一,学习者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文字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总论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为各论的学习打好基础。配合学习的媒体有学习指导教材、录象、网上辅导,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媒体。每学完一章的内容,应完成相应的作业。提倡小组讨论,但应独立完成作业。特别强调要重视实验课,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理论,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进度可参考教学安排表,也可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进程,选择学习时间。
2.辅导:网上教学辅导分8 次。教学点的辅导可以集中或分次进行,不提倡系统讲授,建议辅导教师帮助学员分析教材的内容,提供学习思路和方法,以解答问题为主,指导学生自学。
3.平时作业
本课程安排作业4次,涉及教材12章的内容,以作业本的形式下发。要求全部完成,教师认真批改。每次作业计3分,四次作业共计12分,即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2%。中央电大将不定期地抽查学生作业,检查作业的完成及批改情况。
4. 实验:各教学点可根据当地实际条件选做至少4个实验,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8%。
5.教学研讨:本学期网上将安排一次专业研讨会和一次人体生理学课程研讨,具体时间届时在网上发布。
六、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点的辅导教师应参考本教学实施方案,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确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指导他们自主学习,学会选择相应的媒体,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倡组成学习小组,研讨问题,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教学点应尽力安排实验,根据学习进度,指导学生做相应的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点的辅导可以集中或分次进行。不提倡系统讲授,建议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答疑式的教学,注意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的时间不宜超过总学时的1/3。
    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应尽量通过电话、传真、多媒体自学中心、学习小组、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答疑)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以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
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或可在辅导时集中讨论、批改。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的正确率判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存在普遍未正确掌握的基本知识,可提出集中辅导。

1。课题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范文

2.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能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能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2017校本教研实施方案1】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迎接新课标实施,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和目标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校本教研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研实践,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具体政策方案提供指导意见。
     三、校本教研的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教科处负责组织,由教研组负责具体实施,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校本教研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名单: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交流合作、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协作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和个人教研学习的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交流合作。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或专家来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五、校本教研的制度要求
     学校校本教研在具体操作上实行三级责任制:
     一级——校长、处室主任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及中层相关部门干部应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5节,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4、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5、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6、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部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7.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发挥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相关工作。
     1、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有记录、有存档、有反馈、有检查。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等理论,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核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
     5、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所面临的突出实际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5~6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记录和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
     8、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各学科信息员要主动且经常性的做好教学资源库的整理、充入工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9、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平时勤检查,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三级——备课组、学科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本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本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做好学科的复习、命题、考试、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工作。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6、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7、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写教学反思,保证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节数。
     8、把握好大纲、考纲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课标,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具体实施计划
     校本教研要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1、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每月每位教师要进行1次常规教学自我评价,1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由教学检查组进行检查评价。
     2、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交谈、讨论:每组利用周教研活动,每周集体备课,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务处每周检查做好记录评价。
     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3、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小至典型案例)推向社会,
     4、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①、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篇教学案例分析。
     ②、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举行1次研讨交流。
     ③、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年学校进行两次面对全校教师的业务讲座,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备课组要进行教学反思;利用校园网采集前沿性信息等各种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④、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会基本技能,会制作课件,用于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兴趣。
     5、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①、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或教改论文。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听课调查,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②、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重点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定期举办学校优秀教研成果报告会并于适当时机出版论文集。
     6、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我校资源和学生实际,每个学科组开发1~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领导小组负责审批,予以实施。将传统的学校兴趣活动和活动课,通过提升,成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我们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任务,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017校本教研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以“质量、教研” 为一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局教研室的教研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2)

二、教学研究工作目标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研骨干;
  
 3、依托现代教学资源,提高教研成效;
  
 4、抓实课题实施过程,丰富教研成果
  
 5、拓宽教研途径,实践教研成果。
  
 三、教研机构
  
 四、校本教研形式
  
 1、基本方式:以“理论学习、引入经验、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实践成果”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2、主题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通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4、组内分低、中、高年级安排三人分别上一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本期着重培养老师的评课技巧,按教导处安排先由主评教师先评,再由其他听课教师点评,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五、活动原则:
  
 1、理论学习制度化。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报刊、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教学研究普遍化。充分利用教研时间深入探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心得、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领导指导随机化。学校领导坚持推门听课制度,校长带领教研组随时推门听课,听课后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交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4、课堂展示常态化。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以各学校教研组为活动阵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5、学习形式多元化。采取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邀请专家讲座或者外出取经等多元化学习途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观看相关学科的教学录像,看后交流心得、收获。
  
 6、推进策略层次化。针对师资力量整体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学校确定了以分层培养为策略,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力争尽快有效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7、激励措施人文化。学校制定人文化奖励措施,每个月都进行一轮优质课评比工作,每月底进行一次优秀课颁奖,把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情况、教科研成果全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具体措施: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狠抓“教学常规”,把工作做细做实,向“常规要质量”、“向常规要效益”。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严格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认真按照教学常规要求把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健全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效果,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石湖中心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石湖中心小学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以及《十佳备课、十佳作业评比办法》。坚持平时检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管理。
  
 3、加强教学质量学业调研。本学期加大了调研测试的力度,检测结束后,及时开会总结,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使教师能够知道自己的所处的位置,同时,让教师根据调研的成绩进行反思,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的效益进行反思,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得到提高。
  
 4、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性。平时对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考核,使教研组、备课组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培训学习。在形式上采取基地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骨干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内容上有: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法规、师德师风、教育心理、教学常规、教育科研方法和新课程理念等,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骨干引领。骨干教师培训是我校教师培训的重点。几年来,我校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积极探索高质量培训骨干教师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了各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和带头号作用。
  
 3、请进走出。依托市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邀请市县专家指导课改工作,学校也多次派出教师外地取经。外出学习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大省市,前不久刚刚组织到山东学习全国课改名校乐陵实验小学课改先进经验。
  
 4、竞赛活动。对刚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师还要求他们上好达标课,过关课。对已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则要求他们上好优质课,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竞赛课。对于能够为学校争光,拿回奖励的教师学校还另予奖励。
  
 (三)明确学科教研阵地,规范教研活动过程
  
 1、突出重点,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1)每月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教研时间深入探讨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从如何导入、如何设计、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处理应发事件、如何组织学生等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们畅所欲言,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看法、谈建议、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开展常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以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骨干示范每月一次,每人汇报课“达标课”每周一节(没有课的老师参加听课学习并至少指出课堂的3个优点,2项不足),教干随机听课指导。每课必议,发现不足的老师连续上,直到达标为止。
  
 2、抓好落实,建立校本研修制度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校本研修能否有效开展的保证。如教研活动制度、教学评比制度、教师自学制度、互助交流制度、师徒结对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做到制度落实,方案具体,工作有布置,过程有检查,有评价,有奖惩。学校要坚持人本化管理,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位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如保障教师的学习时间,参加学习讲课的权利,外出学习培训的权利,申辩解释的权利,涉及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都必须通过教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老师们的意见。
  
 (四)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丰富教学研讨内容
  
 1、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利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服务教学。本学期重点倡导教师在教育科研领域发贴与跟帖,与时俱进地推动教育科研方式的创新;鼓励教师将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断、课堂设计、教学随笔、最新教科研信息等挂于校园网、各教科研网页上,增进交流与学习。
  
 2、要求每位老师建立连云港博客空间,每人每周至少上传300字/篇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博客里进行互动交流(每人每周至少评价他人博客3次以上字数不限)
  
 (五)落实课题研究制度,促进科研能力提高
  
 1、 学校领导的以身作则,深入到教科研的第一线 布置落实学校省级课题《“3+2”高效课堂的构建》的相关研究工作,对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如何围绕学校的总课题来确定各部门的子课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与搞科研的其他老师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推广取得的成果,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由教导处、教科室牵头,组织课题承担者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定期召开各课题成员会议,重温课题实施方案,要求各课题组从较小的方面切入,对照要求,踏踏实实开展实验研究,期中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及资料收集情况,期末对阶段性成果进行交流总结。学校将参与指导课题实施全过程,严格执行课题台帐制度,记录好课题组工作手册。
  
 (六)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推进高校课堂构建
  
 1、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课改学习培训活动。
  
 学校统一编印了“3+2”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笔记,坚持业务学习与校本培训工作相结合,对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培训。特别注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课堂教学。坚持每两周一次集中教师学习课改理论,采取聘请专家名师举办讲座、观看课程改革音像资料、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讲座等方式,教师做好笔记;引导教师开通教育博客,要求教师至少每两周发一篇教学博客。
  
 2、落实集体备课,重点突出有序阶梯式推进。积极改革备课形式,在寒假前各备课组制定出指导性的活动计划及活动安排表。每学期利用假期完成中心发言人的主备工作,在开学正常运行时,分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积极搭建各级互动平台,为课改工作助力。结合当前的课改热点和我校的课改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来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的眼界。同时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活动,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或写学习心得,或上示范课,或作专题讲座,或报课改提案,切实提高学习的成效。另外,我们也组织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加强横向教学研究和交流,同时提高学校骨干教师的知名度。
  
 4、逐层深入开展专题研讨。由学校或教研组确定课改专题,教师分头探索、实践、研究,然后集中讨论形成共识。要严格按照研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跟课等环节进行,要全员参与,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课改研讨活动,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形成校内教师间自主研课的新氛围。
  
 5、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有相关制度进行约束,我们研究制订了课改学习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全校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改的洪流。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经常深入教师课堂,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的症结所在,研讨教法和学法的改进办法,进行实实在在的课改实践探索。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不断地学习,提高了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坚实平台。
  
 “有的人把教科研写在纸上,有的人把教科研踩在脚下。写在纸上,飘逸潇洒;踩在脚下,醇厚实在”。确实,教科研靠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而不是靠笔写出来的,正如鲁迅说过:“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理由相信,从事学校教科研的人多了,去做了,教科研之路会越走越宽,那么, 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更 会越走越坚实!

校本教研实施方案(2)

4. 校本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一: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流程:下发课题申报通知→课题选题→网上填写课题申报书→单位初一→统一报送→专家评审→公示→立项。

二:课题立项。
课题组织单位确定了最终立项名单后,会给对应单位下发课题立项通知书。签发课题立项证书,要求课题组在3个月内开题。


三:课题开题。
课题立项3个月内,就要正式开题。开题时邀请相关专家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道,对课题的整体设计多进一步的可行性论证。

四:课题实施。
课题实施就是根据前期对课题的研究以及所做的研究计划逐次开展研究。将停留在纸面上的研究任务,落实到实际研究中。

步骤五:课题结题。
课题结题是课题研究最后一个环节了,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里需要准备好课题结题材料,经过课题结题流程,完成课题结题。

5. 校本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校级课题研究五个步骤分别是: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开题——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接下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步骤一:课题申报。
课题申报流程:下发课题申报通知→课题选题→网上填写课题申报书→单位初一→统一报送→专家评审→公示→立项。
步骤二:课题立项。
课题组织单位确定了最终立项名单后,会给对应单位下发课题立项通知书。签发课题立项证书,要求课题组在3个月内开题。
步骤三:课题开题。
课题立项3个月内,就要正式开题。开题时邀请相关专家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道,对课题的整体设计多进一步的可行性论证,借助集体的智慧和专家的学识,进一步完成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具体分工,安排好研究进度,充实调整好研究队伍,启动课题研究工作。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做的事情:课题开题论证,召开开题报告会,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步骤四:课题实施。
课题实施就是根据前期对课题的研究以及所做的研究计划逐次开展研究。将停留在纸面上的研究任务,落实到实际研究中。研究过程进行到半程时,需要作者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步骤五:课题结题。
课题结题是课题研究最后一个环节了,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里需要准备好课题结题材料,经过课题结题流程,完成课题结题。

校本课题研究的五个步骤

6.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活动所制定的,包括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活动方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年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
     (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
     (3)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参加案例评比活动;
     3、教学检查。
     十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十一月份:
     1、学习有关教学新理念的文章;
     2、组织写字比赛活动;
     3、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
     十二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手抄报评比活动;
     3、每月教学检查。
     一月份:
     1、观看教学录相;
     2、期末教学检查;
     3、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期中考试过后,我们发现,每个班总有少数语文学习困难生,他们不太喜欢上语文课,也不喜欢阅读,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想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寻找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来激发这些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切实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其终身发展有所帮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让学困生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确立了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的课题。
      二、介绍我们眼中学困生的有关情况 
     (1)本期前几次考试成绩。成绩长期在50分以下;在语文学科中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确定为学困生
     (2)平时作业阅读题基本不做或错误率较高;
     (3)阅读题基本不得分。
      三、我们组确定的帮助措施 
     1、上课前督促其进行预习,可通过读课文、写生词、圈画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加以理解,使学困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以便课堂更好地阅读。
     2、上课时要加倍关注学困生,时刻关注其课堂情况,尽量与其形成互动,教授其听课、记笔记、作注释的方法。
     3、课外多多关注学困生,教授其阅读的方法,帮助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使自主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段落,教师应条分理析地讲解,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容易背诵;要督促学困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如《唐诗》、《宋词》、《上下五千年》、《寓言故事》、《成语词典》等,以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基本的文学素养。
     4、针对学困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发现其点滴进步。
      四、具体安排 
     时间:双周二下午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四-六年级组语文老师
     主持人:
     中心发言人:
     记录人:
     主持词:
     首先感谢大家参与我们高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众所周知,我们迁安的小学数学课改经教研室大力推进了一个半学年,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为了让大家对教研室推进的课改新教学模式有了大致的感受,我们特意录制了z老师做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下面先请朱老师为大家展示一下这节录相课。
     感谢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堂精彩的录相课,下面请各位老师结合这节课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各位教师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请我们各位特邀嘉宾各抒已见吧。(领导谈想法)
     刚才各位领导、老师说得都非常好,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才使我们的研讨活动如此生动,才使我们本次教研活动有很大的收获。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在课改的道路上都不断探索,构建出快乐而高效的数学课堂。
     活动安排
     一、主持人主持,活动开始
     二、朱老师播放视频
     三、各位老师谈想法
     四、与会领导做指导意见
     五、主持人做总结,活动结束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3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
     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以教学的信息化带动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教学信息的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过程。
     4、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三、教研目的 
     1、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
     2、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四、活动形式、制度保障 
     活动形式:建立以“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谈,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2.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学习,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决策。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
     3.同伴互助:以教研组为互助的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帮带扶”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生成的问题为内容,将问题带入年级组开展研究。
     制度保障: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确定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2、组织教师学习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平定等环节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学校课题确定教研组、个人学期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
     4、组织每周1—2次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提出解决问题地具体措施、方法,每次活动有记录。
     5、充分发挥骨教师的带头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全组教师,每月两次听、评课活动。
     6、作好资料积累,总结经验。
      五、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1、如何指导低年级看图写话
     2、研究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周中心工作安排,本周主题为“教学研讨沙龙”。此次教学研讨,旨在促使教师深度交流,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同事进行深层次研讨,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让教师畅谈自己教学教研心得、感想和困惑,分享他人的收获、体会和经验,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讨主题: 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扎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研讨时间: 
      四、研讨地点: 集体办公室
      五、参加人员: 语外组成员
      六、研讨内容 
     1、分析教材特点,学生学情。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同时又有变化。因此,在教师分析教材时,其他教师也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忽略的联系点,明确新知和复习。
     2、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所有教师,一直在努力寻找着适合我们教师,适合我们学生的的教育之路。但在探索的道路上有点滴收获,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困惑。只要我们提出困惑,敢于挑战、勤于实践探索,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那我们就一定能在困惑中成长起来!
     3、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教学质量年”的活动不断深化,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语文教师面临的艰难挑战。语文成绩要提高举步维艰,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分享收获,启迪各位教师灵感。扎实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七、研讨口号: 碰撞思维的火花,伸展智慧的翅膀。
      八、活动后续: 再思考、再总结、再实践。
     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要求,促进教育目标均衡发展;加强初三毕业班语文学科的教学教研,积极推动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扎实开展学科教研,发挥语文学科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活动目的: 
     1、研讨初三毕业班语文教学,明确总复习的方向和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2、传递中考信息,研究中考命题方向,提高初中语文复习的针对性。
      三、活动形式: 专题培训
      四、主讲教师: 李增伟
      五、活动时间: 第十五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
      六、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七、活动步骤: 
     1、由李增伟老师专题发言,题为《内江市xx级毕业班语文中考复习》,传递中考信息。
     2、由陈春桥、罗敦发老师结合班级实际谈谈如何抓住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以及复习中的困惑。
     3、其余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中考复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7. 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是推进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欢迎大家阅读!
     【2017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1】     为了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的教研新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作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中心,以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校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深化我校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标任务:
     1、通过校本教研,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
     2、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探究适合我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升学校品味,再塑学校新形象。
     3、通过校本教研,建立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把我校建设成为有浓郁学习风气和教研氛围的学习化组织,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达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创新,全面促进新课程改革。
     三、校本教研总体思路和活动形式: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必须放在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突破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教师专业自我提升上,推进新课程实验。
     校本教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教师间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教学指导、教学研讨观摩、教学开放日等基本形式,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以“发现问题——建立课题——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校本教研实体和中心,要通过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校本教研的实施与具体措施:
     (一)建立校本教研运行机制,保障校本教研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校本教研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李宝敬为组长,乔振礼、石晓敏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的督导;制定发展规划和学期校本教研计划。另设校本教研指导组,由李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和全体教研组长为成员。负责校本教研的指导;与校外教研人员的协调;过程管理与措施落实,保证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
     2、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确立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教研网络。设六个教研组,17个备课组。由教研组长、各年级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
     逐步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管理体系,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管理。以教导处为中心,逐级推进,层层落实,为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保证。学校领导要实行包级包组责任制,深入教学第一线,参加教研活动,发现并解决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研活动,保证校本教研扎实有效地开展。
     实行校本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每月一次会议,各教研组、备课组每月采取书面形式集中或分散汇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进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各方面情况。学科间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教研工作不断进步。
     3、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为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有效推进校本教研。
     修订原有的教研制度,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教学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课例研究制度、对话交流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等。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为子使校本教研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走向课程改革的快车道。完善校本教研考评细则,教导处要加强检查与考评力度,把校本教研纳入对教研组、备课组考评,并作为评选先进教研组、备课组的重要条件之一。凡在校本教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评先、评优、晋级等方面优先。每学年评选校本教研先进集体和个人,召开校本教研表先大会。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全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让教师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更新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加大对平时学习情况检查力度计入期末考评,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要完成500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学校每学期要进行一次业务理论测试,纳入期末考评。
     1、重视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要狠抓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教研意识、团队意识”。开展“爱岗敬业、爱生爱校、乐于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教师“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感。并作为一个经常性工作来抓,努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团结协作、勇争一流的教师队伍。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学习内容: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调节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洋思”经验、学法与心理指导方面的理论等,另外,我们组织编写了校本培训课程《走进新课程》、《走进校本教研》,安排教师进行学习,提高对新课改和校本教研的认识,并运用于教学中。倡导每位教师在本学期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或专业书籍。同时学校要继续印发有关校本教研、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学习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进行学习、写心得和交流。
     学习形式分两种学习形式:①集体学习。一是学校组织,利用例会时间学习;二是教研组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学习校本教研开展的形式、研讨的内容、提高教研效果。②分散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并撰写教学心得。
     为了切实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要做到三个必须和四个结合。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新理念下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四个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
     3、加强新课标、新教材、中招试题等的学习与培训,尤其是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
     狠抓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仍然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方法进行学习。要求每位教师继续自主学习新课标、新教材,认真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知能情教学的目标,了解新课改中考试题和中考试题动向,使每位教师都能最快地准确地把握新课标,熟练地驾驭新教材。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全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能力。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活动,从先进或发达地区吸取教学智慧,获得灵感,解决我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每学年,至少邀请一位专家、教研员来校讲座、讲学,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究会议、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通过学习与培训,树立教师教研“三观”,培训教师“六种能力”。校本教研“三观”即:正确的教研观、融洽的合作观、科学的发展观;教师“六种能力”即: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活动课指导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自我完善与专业化发展能力。
     (三)强化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提高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1、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在教导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正常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各教研组要根据市教研室教学教研计划并结合我校实际,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责和目标,制定本学科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交流教学经验、教学心得,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期末要有总结。
     2、完善集体备课制度,继续实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每学科有包组领导带领,在固定地点进行教研。其程序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修订教学方案。一个课时内容要由一位教师中心发言,其他同志补充完善,要有详细记录。实行提前两周集体教研,然后分头备课,提前一周对分头备课的内容再进行研究。最后成为合格教案。提倡“大教研”和随时随地“小教研”,每周不少于2小时的集体备课。
     为了把集体教研和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要求各组做到四个保证和六个统一: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深度保证;统一研究课标、统一研究教材(重点、难点、疑点、易混点、易错点、关键点),统一研究教法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布置分层作业内容、统一反馈检测。教导处定期组织检查,计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工作考评。
     (四)认真开展课例研究工作,实现课堂教学的同伴互助、交流互动。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同伴互助、激发思考的校本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以随堂课、研讨课为主要范例开展课例研究,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和原有的“学、述、上、说、评”的微格教研模式,扎实开展微格教研活动。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要突出新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校本教研的效果上注重实效性。
     各备课组每周要开展1-2次课例研究活动,做好记录,定期向教导处上交材料。教师每月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教师个体、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的作用和智慧,逐步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汇报课或公开课或课题研究课,让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活动情况纳入期末备课组和教师的工作考评。
     (五)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的自我提升。
     1、每位教师要做好教前、教中、教后三个反思,认真记好教案后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把教师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进行有机的结合;把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之后,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学反思工作的重点。这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并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重建。
     2、要求教师每学期有自录自评课、小组互评课等自我反思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便更好地改进。每位教师每两周要写一篇专题型的教学反思。
     3、积极开展日常教学反思、教学研究阶段反思、查找教学问题的专题反思和教学研讨课后的案例分析反思等多种形式的反思活动,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的反思,努力提高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4、完善教师成长记录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把教师成长记录的实施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成长记录袋,真正成为教师前进的“加油站”、发展的“推进器”、个性的“生长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成长。
     (六)开展教师对话和“帮带”制,实现同伴互助,促进全体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1、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的智慧,把团体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实行资源共享。通过自我反思的对话与交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建立“校本教研日”制度。学校每周要确定一天为“校本教研日”,以大教研组或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总结、反思、交流教学教研中经验与存在问题,重点进行问题会诊,通过教师与教师对话形式,得到问题解决,实现经验共享。
     3、推行教师“帮带”制,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以“教学标兵、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基本骨干,在校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帮扶作用,开展“牵手”活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由师德高尚、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从教学研究、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课题研究等方面耐心指导,给予悉心帮助,缩小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上的差距。实行责任制,结对双方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三个一两心两不”,即:每周一次教学问题研讨;每周一次相互听课活动,学习与指导并举;每次检测或抽考,进行一次分析;帮者热心而不保守,被帮者虚心而不自封。每学期末根据帮扶效果对帮者进行奖惩。
     (七)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研,开发校本课程,实现资源共享。
     积极创造条件建设校园网络,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积极探索网络教研的有效形式,为我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交流与合作开辟新的空间。要求教师及时上交教学反思、研究论文、教学案例,以便于教师间的互助交流,资源共享。
     重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要根据我校师资情况和学生情况,研究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以推动我校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拟在学生“自主”管理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
     (八)开展新课堂教改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1、学习“洋思中学经验”,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和步骤。
     以课堂教学达标晋级、达标评优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洋思”经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延伸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六个基本步骤,实现我校“低起点、小步子、低台阶、分层教、真理解、强训练、勤检测、快矫正”的课堂教学要求。
     开展教师“备课组--教研组—校级”三级层层赛课活动。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赛课,人人参与;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赛课;最后推出优秀者进行校级赛课。对于课堂教学不符合格的教师,期末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2、积极开展各学科课型化(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
     在学校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基本步骤基础上,各学科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继续进行课型化、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各组在上学期实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实验方案,每周一节研究课,开展实验探索。为推进这一活动,要发挥优秀教师的典型引路作用,争取探索一条我校教学改革特色之路,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以教学问题为出发点,开展专题研究。
     1、各备课组要把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课题”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只有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每位教师在本学期要写一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2、加强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教学研究与阅读活动开展。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在有计划地向学生开放图书室之外,语文、英语教研组要开展阅读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活动实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提高语文和英语阅读能力和语文写作水平。
     3、开展学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各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要开展学科学法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科教师要通过课堂渗透、讲座、第二课堂辅导活动开展学法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每位教师在每学年要写一篇学法指导或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材料或论文。
     五、学校校本教研课题研究规划:
     主要开展课程与教材研究、教学方式与手段研究、学习方式与心理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特长生培养模式与策略的研究等。
     (一)具体内容为:
     1、课堂教学课型化、专题化的研究;
     2、因材施教、分层递进、面向全体、发展特长的研究;
     3、新课改实验中、新教材中疑难问题的研究;
     4、整合开发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
     5、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
     6、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研究。
     (二)课题研究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制订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全体教师学习方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第二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实施校本教研,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围绕研究课题,开展教学研究,组织交流讨论,以自欺欺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落实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阶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不断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形成经验性材料。
     第四阶段:深化完善阶段:形成理论性较强、有推广价值的有形成果,争创省、市级校本教研名校。
     (三)预期成果:
     1、校本教研各项研究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形成教学科研浓厚氛围。
     2、研究课题取得明显成效,汇编优秀教学教研论文集;形成各学科课型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模式。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程资源整合,编写校本课程。
     4、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5、改变教研模式,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优秀校本教研个案、案例、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汇编。
     【2017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在区教研室的组织指导下,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发挥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学校统一的校本教研计划安排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把校本教研随时随地渗透到自己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学校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最终解决我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教学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学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8. 学校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总

   学校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总)         一、课题的提出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七、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八、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刘少玲 女 43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负责人        总策划、监督        朱世文 男 34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织实施        (组长)        策划、监督        李醒群 女 39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李泳锋 男 33 小学高级教师 英语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林小红 女 40 小学高级教师 中文专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黎素清 女 31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数学科)        谭炳深 男 32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语文科)        李桂源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英语科)        吴小勇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自然教育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负责科学科)        欧阳伯祥 男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徐小燕 女 28 小学一级教师 小教英语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欧阳志莺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陈丽君 女 25 员级 小教数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李丽霞 女 24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席润娟 女 25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学校总课题在2005年11月向从化室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申报课题立项,并于 2006年2月被确定为从化市第二批教育科研课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