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巴菲特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文版?

2024-05-16

1. 谁有巴菲特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文版?

巴菲特书籍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3P3ydaZakIOzs4kUUJWgQ
?pwd=2D72 提取码:2D72 
链接主要包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巴菲特如是说》、《滚雪球》、《巴菲特之道》、《聪明的投资者》等(其中《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可以看作是他写的书。

谁有巴菲特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文版?

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目录

译者序导言开场白第1章公司治理第1节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第2节 完整且公平的披露第3节 董事会与经理第4节 关闭工厂的焦虑第5节 基于所有者的公司捐赠方法第6节 酬报主管人员的原则第2章 公司财务与投资第1节 市场先生第2节 套利第3节 戳穿教条第4节 “价值”投资:多余第5节 聪明的投资第6节 雪茄烟蒂与习惯的需要第3章 普通股的替代品第1节 垃圾债券第2节 零息债券第3节 优先股第4节 非常规的投资第4章 普通股第1节 交易的祸根:交易成本第2节 吸引正确的投资者第3节 分红政策与股票回购第4节 拆股与交易活动第5节 股东的策略第6节 伯克希尔的资本结构调整第5章兼并与收购第1节 错误的动机和昂贵的价格第2节 合理的投票回购与反收购第3节 杠杆收购第4节 稳定的收购政策第5节 关于出售的一个人的企业第6节 收购的优势第6章 会计与估值第1节 对会计把戏的讽刺第2节 透明盈利第3节 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第4节 所有者收益和现金流的谬误第5节 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第6节伊索与失效灌术丛理论第7章 会计政策与纳税问题第1节 盘购——联营争论第2节 股票期权第3节 “重组”费用第4节 分部的数据与会计合并第5节 递延税第6节 退休福利第7节 公司税负的分配第8节 税制与投资哲学结束语词汇表配置表后记与致谢

3.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 | 2003年:和赢家一起共事

巴菲特有一个优良传统,他非常乐意和股东们进行充分直接的沟通。因此,从1957开始,每年一度的股东信,几乎浓缩了他对投资最重要的思考。通过读巴菲特的股东信,可以让你明白两件事:一是,什么才是好的投资,也就是标准;二是,怎样才能把投资做好,也就是方法。 
  
  
 股东信的原文很长,且为英文版。为方便阅读,了解和掌握信中的精华内容。小达计划给大家推送系列相关文章,以发布时间排序,每篇都有简短的导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系列文章第一篇,关于2003年的股东信:
  
 我们印象中的投资人通常极其理性,追求量化。但投资大师巴菲特却常说,只投资他喜欢的人。
  
 这种说法放在现代商业社会,听起来似乎有点任性而且过于人情化。但事实上,和喜欢的人一起共事,这正是巴菲特摸索出来的一条成功捷径。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封2003年股东信里,巴菲特用一个球童的故事解释了这个道理。球童艾迪很清楚地知道他如何拎球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为最当红的明星拎球棒。正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艾迪用四天的时间就能挣到别的球童一年的收入。
  
 2003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回顾过去的一年。尽管外界环境低迷,但对伯克希尔来说却是丰收的一年。伯克希尔又收购了几家新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各自领域是数一数二的领头羊,而且也都拥有优秀的管理者。
  
 巴菲特说,这两点正是他决定买入的关键点。你不难看出,巴菲特投资逻辑其实和球童艾迪的职业选择一样,都是要找到最强者。
  
 在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始终看重对人的选择。只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合作,这也是巴菲特的硬性投资标准。这里补充一下,巴菲特的硬性投资标准一共有四条,分别是:1)我们懂的生意;2)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3)由德才兼备的人士经营;4)非常吸引人的价格。
  
 你可以发现,巴菲特特别强调管理者的品德和才能。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每做一笔投资,都预期要和这个公司的管理者在一起相处长达几十年。所以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必须要像选择结婚对象那样谨慎。
  
 在多年前的一封股东信里,巴菲特就曾写到,“我们将遵循这种只与我们喜欢并崇敬的人合作的准则,这个处事准则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还可以让我们享受愉快的时光。
  
 如果仅仅为了多赚一点钱,而成天和那些让你反胃的家伙在一起,这就和为了钱结婚一样。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坏主意。如果你本来就很有钱还要这样做,那你一定是疯了。” 我特别理解巴菲特的原则,这就是投资选择上的“品味”。
  
 以下是2003年巴菲特股东信节选,我们一起来听听球童艾迪的故事:
  
 
  
 伯克希尔旗下一直有一大群杰出的经理人为我们打拼着,且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可以不必再为这份薪水工作,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38年来还没有任何一位经理人离开伯克希尔跳槽到他处上班。
  
 包含查理在内,目前我们共有6位经理人的年龄超过75岁,预期4年后还会再增加2名,那就是鲍勃·肖跟我本人,我们现年都是72岁。
  
 我们的观念是,“实在是很难教新狗老把戏!”伯克希尔的所有经理人都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并把公司当做是自己的事业一样在经营,至于我的任务其实相当简单,那就是站在旁边默默鼓励,尽量不要碍着他们,并好好地运用他们所赚来的大笔资金。
  
 在管理模式上,我个人的偶像是一个叫艾迪·贝内特的球童。1919年,年仅19岁的艾迪在芝加哥白袜队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同年,白袜队就打进了世界联赛。次年,艾迪跳槽到布鲁克林道奇队。
  
 结果,布鲁克林道奇队赢得了联赛冠军。之后不久,我们这位英雄人物发觉苗头不对,在1921年转到了洋基队。洋基队不久就赢得了队史上第一座冠军。基于对未来的敏锐洞见,艾迪终于安顿下来。
  
 在接下来的七年里,洋基队赢得五次美国联赛冠军。那么,这和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非常简单。你要成为一个赢家,就必须和赢家一起奋斗。举例来说,1927年,洋基队打进世界联赛决赛,当年的棒球界传奇球星贝比鲁斯和卢·格里克也在列。因此,艾迪获得了700美元的奖金。
  
 要知道,艾迪只干了四天的活儿就拿到的这笔收入,这相当于其他球童干一整年的收入。
  
 艾迪心知肚明:他怎么拎球棒压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在球场上为当红球星工作。
  
 这就是我从艾迪身上学到的。在伯克希尔,我就经常给美国商业界里最重量级的击球手拎球棒。
  
 【完】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 | 2003年:和赢家一起共事

4.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书笔记1999

伯克希尔哈撒韦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账面净值均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即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收益率约为24%
  
 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他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
  
 伯克希尔未来十年内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标普500指数同期的表现
  
 1999年内在价值
  
 1999年我们每股投资金额变化不大但是每股营业利益却因为几个重大的负面因素而大幅滑落其中许多事业包含水牛城晚报与喜诗糖果的内在价值大概是挣账面价值的15到20倍之间不过我们目标是继续让子公司扩大这样的差距
  
 投资
  
 1999年我们只做了些许的变动去年几家我们拥有的重大投资部分的投资公司经营状况令人不甚满意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这些公司拥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对科技股的理解
  
 我不懂高科技一点都不会让我感到沮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 本来就有很多产业是查理跟我自认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举例来说专利权评估工厂制程与地区发展前景等我们都一窍不通所以我们从来不会想要在这些领域妄下评论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聚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而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去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很明显已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做类似的预测切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作为正则我们一点也不羡慕
  
 如果要在股价令人满意但有问题的公司与股价有问题但令人满意的公司做选择我们宁愿选择后者当然真正会引起我们兴趣的是那种公司令人满意同时股价也令人满意的标的
  
 回购股票
  
 在一定条件下公司买回自己的股份才有意义首先公司在扣除短期周转所需之外还拥有多余的资金其次股价必须远低于其内在价值关于这点我还有一点补充股东必须还有足够信息来对公司进行评价否则的话公司内部人极有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占普通股东的便宜以偏低的价格买到公司的股份
  
 现在买回自家股份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我认为大部分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令人鄙夷的动机那就是为了要拉台或支撑公司股价
  
 时至今日查理跟我承认我们对于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点自信但这也只限于一个价值区间而绝非一个准确的数字

5.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你好!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2014年)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本·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话作为这封信的开场白是合适的,因为我很感激能从他那了解到关于投资的想法。我在后面会谈到本,甚至很快会谈到普通股,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过的两个小小的非股票投资。尽管它们都没有明显地改变我的净值,但还是能带来些启发的。

  这故事始于1973至1981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些投资的基础原则:

  · 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 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 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 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 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当我听到电视评论员油嘴滑舌地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评论:“你都不知道这游戏有多简单,直到你走进那个演播厅。”)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在我的两个小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有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股票会让你知道所持股份的实时定价,而我却从没见过对我农场或纽约房地产的报价。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持股有宽幅波动的估值。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确实如此。毕竟,如果一个穆迪的朋友,每天围着我的财产对我喊出报价,愿意以此报价来买我的农场,或将他的农场卖给我,并且这些报价会根据他的精神状态,在短期内剧烈变化,我到底该怎样利用他这种不规律的行为来获利?如果他的日报价令人可笑地低,并且我有闲钱,我就会买下他的农场。如果他喊出的报价荒谬地高,我要么就卖给他,或是继续耕种。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无常和不理性所影响,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为市场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经济状况、利率、股票的价格等等。一些投资者认为听权威人士的意见很重要,更糟糕的是,还认为参考他们的评论来投资很重要。

  那些拥有农场或房子的人,能够默默持有资产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加上评论员总在暗示“别一直坐着,来买卖吧!”,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本来是可以拥有的绝对优势,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诅咒。

  一个闪电崩盘或是其他极端的市场震荡,对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比一个古怪且爱说话的邻居对我农场投资的伤害来得大。事实上,下跌的市场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果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他手里还有钱可用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恐惧的氛围是你的朋友;一个欢快的世界却是你的敌人。

  在2008年底发生的,严重的金融恐慌期间,即使一个严峻衰退正在明显地形成,我也从未想过要卖出我的农场或是纽约房地产。如果我100%拥有一项具良好长期前景的稳固生意,对我来说,哪怕是稍微考虑要抛售它,都会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小部分,那为什么要卖出呢?准确的说,每一小部分或许最后会让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一定能做好。难道有人真的相信,地球会吞没美国惊人的生产性资产和无限的人类创造性?

  当查理·芒格和我买股票时,我们会把它当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与买下整个生意时所思考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一开始会判断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计出,资产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处于与我们估算底线相对应的合理价格内,我们就会购买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估算出未来的收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简单地继续前行,继续寻找下一个潜在标的。在我们一起合作的54年里,我们从未因宏观或政治环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具有吸引力的收购。事实上,当我们做决定时,这类因素想都没想过。

  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错误。但它们发生时都不是灾难型的,例如在一个长期上升的市场中,基于预期价格行为和欲望导致了购买。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商业前景研究当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够明智的话,他们会知道自己对具体生意的了解不足,并不能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获利能力。

  我给这些非专业人士带来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资者并不需要这些技巧。总的来说,美国的商业一直做得很好,以后也会继续好下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不可预测的忽冷忽热出现)。在20世纪,道琼斯工业指数从66上涨到11497,不断上升的股利支付推动了市场的发展。21世纪,将可以看到更多的盈利,几乎必然会有大量的收获。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不应是挑选出大牛股,他或他的外援都是办不到的,但应该持有各种生意的一部分,总的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表现。一个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就能满足这个目标。

  这是对非专业人士说的“投资是什么”。“什么时候投资”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或新手的投资者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入场,然后看到账面亏损了才醒悟。(想起巴顿·比格斯最近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的感觉最好。”)投资者解决这类错时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长时间内积攒股份,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多样化投资,还能保持成本最小化,这几乎就能确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相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但连自身弱点都看不清的专业投资者,一个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短处的纯朴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如果“投资者”疯狂买卖彼此的农地,产量和农作物的价格都不会增长。这些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由于农场拥有者寻求建议和转换资产属性而导致的大量的成本,会使总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从提供建议或产生交易中获利的人,一直在催促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要变得积极。这导致的摩擦成本变得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体是全无好处的。所以,忽视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资那些股票就像投资你愿意投资的农场一样。

  我该补充一下,我的财富就在我嘴里:我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本质上与我在遗嘱里列出的一些指令是相同的。通过一个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我建议是先锋基金VFINX)。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现在说回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买了本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并通过书中的投资探讨,学到了他大部分的想法。我的金融生涯随着买到的这本书而改变了。

  在读本的书之前,我仍在投资的环境外徘徊,鲸吞着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面资料。我阅读的大多数内容都使我着迷:我尝试过亲手画图,用市场标记来预测股票走势。我坐在经纪公司的办公室,看着股票报价带卷动,我还听评论员的讲解。这些都是有趣的,但我并不为之颤抖,因为我还什么都不懂。

  相反地,本的想法能用简练易懂的平凡文字,有逻辑地去阐明(没有希腊字母或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关键点就是最新版第八章和第二十章的内容,这些观点引导着我今日的投资决策。

  关于这本书的几个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个附录,里面描述了一个未被提及的投资,是关于本的幸运投资的。本在1948年,当他写第一版书的时候进行了收购,注意了,这个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如果本当时没有看出还处于初创期的Geico的特质,我的未来和伯克希尔都将会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1949年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个铁路股,当时卖17美元,每股盈利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量使用当前的例子,如果说错了就会让自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低估值是由于当时的会计准则造成的,那时候并不要求铁路公司在账面盈余中体现出子公司的大量盈余。

  被推荐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这些铁路现在是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伯克希尔现今完全拥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现在它的继承者每四天就能赚这么多了。

  我已记不起当时花了多少钱来买《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版。无论花了多少钱,都可以强调出本的格言:价格是你支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获得的。我做过的所有投资当中,买本的书就是最好的投资(我买的那两本结婚证除外)。


望采纳!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6.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86)

1986年,伯克希尔公司账面净值增加了26.1%,大约是4.9亿美元,在过去的22年里,年复合成长率达到23.3%。
  
  我个人非常喜欢巴菲特每年对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公司予以描述的文字,绝大部分都是夸耀和自豪的,有点凡尔赛的感觉,但考虑受众的角色,一切都是那么合理,这其中水牛城报社、内布拉斯加家具店93高龄但依然神采奕奕的B太太(不知道今年是否在世)、喜诗糖果等等,每一次听他娓娓道来,感觉如数家珍,这些优秀的公司支撑着每年漂亮的投资数据,果然,实业还是靠谱! 
  
 回到这一年最初的文字,巴菲特做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只要找到好球员,任何球队经理人都可以做的不错,就像是奥美广告创办人大卫奥美曾说:“若我们雇用比我们矮小的人,那么我们会变成一群侏儒,相反地若我们能找到一群比我们更高大的人,我们就是一群巨人。这也解释为何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能如此成功的原因。又一次的,在致股东的信中,继续讲述了收购企业的六个标准,如果符合,那正是伯克希尔公司所垂涎的,今年的案例是费区海默公司。
  
  又聊到保险事业部门,这是每年我最发憷阅读的部分,比如这一年的表现不错,但他会表述:“保险商品的订价行为与一般商品的订价模式几乎一模一样,唯有在供给短缺时价格才会上来,但偏偏这种光景维持不了多久,当获利旭日东升时,马上就有人会进来泼冷水,增加 投入资金抢食大饼,结果当然会埋下不少后遗症,供给增加,代表价格下跌,跟着获利剧减”。听起来并不是一个容易赚钱的行当,但是他后面陈述永久投资组合的三部分里面,竟然还是有盖可保险。虽然我明白后面他提到然后他同时又表述盖可保险是全世界保险公司中最好的,甚至比伯克希尔本身都还要好,也表达了为何盖可保险能如此成功,在于从头到脚彻底的精简营运成本。很想摊手,真的,这个行业太难懂了。
  
  有意思的是,其他事项中巴菲特提到新添购了一架飞机,显然费用昂贵,不近费用 不菲还要花大钱保养,折旧也不是一笔小数目。言语中对于这一决定,他不置可否,坚持者应该是“主席”。

7.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1972年的信并不长,但开篇提振人心:“197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业利润令人兴奋的达到了年初股东权益的19.8%”。其中最大的利润贡献来自保险承保利润。老生常谈是巴菲特对下一年的收益预言希望大家控制预期,稍后很快就会读到。
  
 巴老复盘近年来从金融和人力方面他们做得好的三个收购表现,总结:①创始人是主要卖方②创始人拿到了现金③创始人仍在经营且热情与想象力不减。这令资本被更有效地运用。
  
 五大主要业绩的表现:
  
 1. 纺织业务:建立了出色的销售团队,产品适度调整,并受惠于行业复苏,产品结构大大提高,预言73年前景可期。
  
 2. 保险承销:1972年,国民保险公司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保费利润增长巨大,从而导致大量的竞争对手的出现,他们早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再保险业务。长远来看,会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这一年的业绩还得益于没有大的灾难发生。
  
 3. 保险投资:保费收入高从而受惠了,大部分基金投资在了免税债券。
  
 4. 银行业务:在盈利水平上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存款工具中定期存款占到50%,保持了强劲的资产流动性并避免了货币市场借款,最后贷款产生的坏账率水平只有商业银行平均值的5%。
  
 5. 金融:银行与保险信托公司对客户非常负责。在这些业务中,基金保持资本实力远远高于行业标准,而且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2)

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1979)

1979年,按照原有的衡量标准,经营利益达到期初精致的18.6%,巴菲特再次严明判断一家公司经营好坏的依据主要取决于其股东权益报酬率,而非股盈余数字。这与美国1978年调整的会计原则新要求有些冲突,但反而做到了他们内部衡量收益的一致性。使得股东对投资有一个以一贯之的标尺。
  
     长效来看,巴菲特经营伯克希尔的15年间,股净值由19.46涨至335.85,年复合成长率达20.5%,去年9月进去股市以来,我也曾一度有过这样的数字,可惜持续了不足3个月,可叹巴菲特在投资运营中的步步为营。但他却在信中要求更严格的自我检视,因为过往15年美国的通胀因素使得投资变成侵蚀而非增加投资人购买力的工具。巴菲特提出了一个名词叫“投资人痛苦指数”,指通货膨胀率及股东在将每年公司获利放入口袋之前必须支付的所得税率的双重通感(颇有当下我们所处的经济时代的感觉)。
  
 纺织业及零售业业绩中,虽然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收购过一家纺织厂,但是经过多次惨痛的教训,巴菲特得出结论是: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廉价的烂公司,不如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资质好的企业。保险核保业务中,国民保险公司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再保险部门也成绩一如既往优秀,劳保退休金表现远优于预期。
  
 保险业投资,巴菲特认为1980年的股票市场将会是近几年来投资组合头一次表现不如市场大盘,巴菲特非常认可目前主要持股的公司,但同时也会再未来的几年内计划调整目前的投资组合。今年的信中,他还提到债券投资,基本逻辑是在通货膨胀高涨时代,长期的债券是目前唯一还存在的长期固定价格合约。然后最近这几年,他们的保险公司几乎为增加一般长期债券方面的部位,更惨的是,未能适时忍痛卖掉,而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的价值日益缩水。他总结了一句话“不要做一个短期的借钱者,也不要当长期的借款人”。这一段的内容对我们的启发一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应择机适当选择一些不是非常长期的理财产品,其次是明确了不要偿还目前房屋商业贷款,毕竟当前还是要珍惜长线的借款资格。
  
 银行业业务,鉴于银行控股公司法的要求,巴菲特他们需要再1980年前处理掉伊利诺斯国民银行的的股份,可喜的是这家银行今年的获利打破了历年来的记录,资产报酬率高达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