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2024-05-14

1. 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太空中的“八卦炉”:综合材料实验装置
这套实验装置由“材料实验炉”、“材料电控箱”和“材料样品工具袋”三个单机构成。整个装置共约27.6公斤重,最大功耗不到200瓦(一般电水壶1000~1800瓦,这套装置只用了电水壶功耗的1/9~1/5,相当于2个100瓦的白炽灯),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摄氏度的炉膛温度!

航天员将在这个炉子里“炼制”复合材料、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晶体材料等各种新型材料。比如将要制备的闪烁晶体可以帮助人类探索、认识和利用肉眼无法识别的射线、高能粒子,将其转化为可识别、可控制的信号(例如可见光)。如果运用在医疗成像领域,就像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让肿瘤无所遁形。打个比方,以现在的诊疗检测手段,某位病人的某处肿瘤需要长到1毫米量级才能被发现,而安装了经过太空实验得到的闪烁晶体的CT,可能在肿瘤1微米时就能被精确定位,真正做到“上医治未病”。


天宫八卦炉”综合材料实验装置,宇航员可以用这套系统“炼制”新型材料。图片来源:news.eastday.com
伴随卫星,天宫“守护者”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功能密度的设计,使卫星结构小、重量轻,却实现了高功能密度的设计结果。
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伴飞以及多平台空间协同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进行多项新技术的试验,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在未来,未来的伴随卫星是航天员可以操纵的机器人,搭载VR相机,可以实现更加复杂的空间操作任务。甚至可以个人化,将社交网络搬到太空。利用伴星和主星,或者释放多颗伴星组网,还可以实现多星协同工作,完成一颗卫星单独无法实施的应用任务,提高主星应用效率,扩大应用领域,促进空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将协同天宫二号进行实验。图片来源:jiangsu.china.com.cn
“百变金刚”液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在太空中,水未必能往低处流。这就是太空中,微重力的神奇所在。它颠覆了地面上的一些常识,航天员到了空间站里就喜欢上了淘气地“玩水”游戏。“神舟10号”里,王亚平在太空授课,变魔术一般地给我们展示了不可思议的大液膜和大水球。这次,在天宫二号里,科学家们将要首次开展“液桥”热毛细对流的空间流体物理实验!
液桥是什么?通俗地讲,液桥就是固体间的小液柱。之所以称之为液桥,是因为“桥”字有连接两地的含义,液桥就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
地面上,由于重力作用,不能建立大尺寸液桥,但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可以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利用大尺寸液桥,就可以开展微重力热毛细流动的科学实验。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康琦研究员的话说:“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就要科学控制单晶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浮力对流和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环境将使科学家深入剖析热毛细对流的真实过程。”

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2. 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功能密度的设计,使卫星结构小、重量轻,却实现了高功能密度的设计结果。


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伴飞以及多平台空间协同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进行多项新技术的试验,拓展空间技术应用。地面上,由于重力作用,不能建立大尺寸液桥,但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可以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利用大尺寸液桥,就可以开展微重力热毛细流动的科学实验。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康琦研究员的话说:“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就要科学控制单晶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浮力对流和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环境将使科学家深入剖析热毛细对流的真实过程。”


“天极”也不是普通的伽玛射线望远镜,它可是探测伽玛暴所发出的伽玛射线的偏振的神器。那么什么是伽玛射线、伽玛暴和偏振呢?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又可爱的“天极”望远镜到底怎么回事呢?具体信息请移步这里观看。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空间生命生态支撑系统,实现粮食和果蔬种植,不仅是空间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空间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在空间已经进行了多次植物生长试验,但是,要在太空条件下成功地实现粮食与蔬菜的生产,为宇航员长期空间生活提供食物来源,还需要解决包括微重力在内的极端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等诸多问题。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箱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植物。然而此次培养过程与以往不同,它将开展我国首次为期6个月的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并且全程直播。

3. 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天宫二号伴随卫星是一颗微纳卫星,是天宫二号试验任务的一部分。伴随卫星采用了小型化、轻量化、功能密度的设计,使卫星结构小、重量轻,却实现了高功能密度的设计结果。
伴随卫星将在在轨任务期间开展对空间组合体的伴飞以及多平台空间协同等试验,为主航天器的技术试验提供支持,并进行多项新技术的试验,拓展空间技术应用。

地面上,由于重力作用,不能建立大尺寸液桥,但是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下,可以建立起很大尺寸的液桥。利用大尺寸液桥,就可以开展微重力热毛细流动的科学实验。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康琦研究员的话说:“为生产出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就要科学控制单晶硅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浮力对流和热毛细对流的影响,而太空特有的微重力环境将使科学家深入剖析热毛细对流的真实过程。”

“天极”也不是普通的伽玛射线望远镜,它可是探测伽玛暴所发出的伽玛射线的偏振的神器。那么什么是伽玛射线、伽玛暴和偏振呢?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又可爱的“天极”望远镜到底怎么回事呢?具体信息请移步这里观看。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空间生命生态支撑系统,实现粮食和果蔬种植,不仅是空间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空间的重要保障。尽管目前在空间已经进行了多次植物生长试验,但是,要在太空条件下成功地实现粮食与蔬菜的生产,为宇航员长期空间生活提供食物来源,还需要解决包括微重力在内的极端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等诸多问题。

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箱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植物。然而此次培养过程与以往不同,它将开展我国首次为期6个月的植物“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并且全程直播。

上天的“天宫二号”都带了哪些“法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