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年龄阶段如何分

2024-05-17

1. 我国儿童年龄阶段如何分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

我国儿童年龄阶段如何分

2.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0到6岁儿童什么的变化

吸收性

婴儿出生后虽然不像其它动物那样马上会走会爬,但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另一项宝贵的本领——学习特质。婴儿具有一种不自知的巨大的力量,只要醒着,就会一刻不停地活动,如果将他们强行从正在进行的玩耍中拉出来,他们就会强烈地抗拒。许多成人都说孩子精力太旺盛了,怎么老是动啊,老也玩不够,觉得孩子玩一玩就行了,应该有个节制。大人们常常为孩子们对玩耍的这种疯狂的需要感到恐慌。有妈妈焦虑地咨询,她的宝宝从早晨一直到晚上都不停地在动,中午看到宝宝都累得不行了,在玩耍的间歇,眼睛要闭上很久才能睁开,有时累得大发脾气,但是让他去睡,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上床。妈妈以为孩子得了什么睡眠恐惧怔,但仔细想一想,家人并没有在睡觉的问题上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那他为什么这么害怕睡觉呢?

孩子的身体里蕴藏着需要学习的巨大动力,我们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孩子的行为,他这种废寝忘食的玩耍实际上就是学习,目的是一刻不停地发展自己。由于他的生命状态具有吸收性的特质,所以玩的过程就是吸收的过程,吸收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学习方式,就会认为他们发自本能的玩耍是毫无意义的。带着这样的误解,成人会经常打断孩子们正在做的事情,让他们按照成人的方式学习成人觉得有用的内容。这样做就等于破坏了大自然。儿童就是大自然,尊重儿童也就是尊重大自然。

儿童在玩耍中能够无意识地吸收环境中的一切来形成自己,不同于成人的学习,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一切从零开始,在我们看来,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对儿童来说会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成人经常对儿童的一些行为感到不可理解。这有点像一个享受普通生活的人不能理解一名生物学家发现一种不起眼的昆虫时的激动一样。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全领域的探索者。他们对某一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探索不是由于以往生活经验和文化的熏陶,更不是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身边的一个物体,要废寝忘食地研究它,研究之后,会有什么好处。他们就这样不自觉地从环境中吸收一切,在吸收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自己的肢体,大脑、感官,所以肢体操作能力增强了,大脑思考能力提高了,感受能力丰富了,这一切使他们的心理逐渐成熟,最终使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器官的发育合而为一,发展出人的精神部分。这之后,他们才能逐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够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行为过程,评价这个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这样,有意识的历程开始慢慢觉醒了,儿童以这样的方式建构自己的心智,一点一滴地组成记忆、理解力及思考的能力。

敏感性

婴儿具有另一项伟大的特质——我们将这一特质叫做敏感性。儿童对事物的敏感实质上是对这个世界无限强大的热爱。婴儿在什么时间热爱什么样的事物,完全由内在的精神计划决定,这种热爱使他完全忘我地探索在环境中注意到的一切事物,这种爱会使儿童将内在的力量和注意集中到所热爱的事物上去,只有这样,儿童才能专注于一项事物进行探索和研究,不会见异思迁,把注意和力量分散在若干事物上去。从而能够掌握事物的特性,使其表象遗留在大脑中,与大脑一起成熟。所以儿童先天就是专注的。只有专注才能使他们深入地探索世界上的每一项事物,专注的力量来自于先天的敏感性

3. 0~6岁的孩子各个年龄阶段怎样划分?

 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
                    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儿童发育领域的专家会把人的成长过程分成几个不同的阶段,那么你们知道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1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
  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7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
  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6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
  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4、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 
  学龄前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教给宝宝一些常识性知识。比如与宝宝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告诉宝宝老鹰是什么?小鸡是什么?玩过家家的游戏告诉宝宝爸爸妈妈都非常地爱他。
  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2   宝宝的年龄分段是: 
  新生儿0~1个月
  婴儿期1~12个月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3~6岁
  少儿期:幼升小,一~六年级,小升初 婴儿--(习惯中认为是哺乳期的儿童) 是指1周岁以内的孩子。
    
  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
  儿童--(儿童的定义是包含婴儿的) 眼下按照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2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给出的定义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其中“少年”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是0-18岁,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规定是0-18岁,医学界以0~14岁的儿童为儿科的研究对象,中国的儿童组织少先队的队员年龄在14岁以下,而共青团员的入团年龄为14岁以上
  0~6岁儿童各个年龄段划分3   儿童年龄范围是多少 
   1、儿童权利公约标准 
  儿童权利公约标准:0~17周岁的孩子称之为儿童。
   2、法律上儿童的年龄范围 
  中国法律标准:0~14周岁的孩子称之为儿童。
   3、医学上儿童的年龄范围 
  医学界标准:0~14周岁的孩子称之为儿童。
   4、国际上儿童的年龄范围 
  国际标准:18岁以内都称之为儿童。
   注: 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
   中国儿童年龄界定 
  我国儿童年龄划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84年3月31日《关于当前办理拐卖人口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划分进行了明确。应以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
  还有一种解释为“14周岁以下为少年儿童,0-6岁为学龄前儿童。
    
   儿童年龄范围的不同说法 
  1、在儿童心理学里,儿童的年龄段很长,从初生至十七八岁都属于儿童,而且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
  2、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
  3、从关于拐卖小孩的儿童年龄问题说:关于婴儿、幼儿、儿童的年龄划分,应以不满一岁的为婴儿,一岁以上不满六岁的为幼儿,六岁以上不满十四岁的为儿童。
  4、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这是依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是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

0~6岁的孩子各个年龄阶段怎样划分?

4. 0至6岁的阶段称为

 0至6岁的阶段称为
                      0至6岁的阶段称为,对于很多3-6岁孩子的妈妈说并不陌生,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内心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规则,以下了解0至6岁的阶段称为
    0至6岁的阶段称为1     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7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一定时期内,学龄前儿童的统计信息,是国家发展幼托事业和安排保健机构的重要依据。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发展特征,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例如,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为其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使孩子们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进行学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据学龄前儿童情感不稳定的特点,家长和幼儿教师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坚定的态度,引导儿童进行大量的社会学习和实践。总之,学龄前儿童的变化是飞速的,并且是有规律的。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孩子的发展作好相应的准备。
    
     1、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2、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
    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6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
    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3、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虽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过程中均体现了对周围成人活动的模仿,而且这些活动能为孩子提供许多与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机会。
    儿童在2岁时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刚刚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据人格塞尔报道,他们虽然喜欢与别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与他人一道玩耍,独来独往,自得其乐,还缺乏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总是抢先占取他们想要的东西。
    3岁时儿童开始结交朋友,开始获得起码的社交能力。他们喜欢讨大人高兴,对成年人在社交行为方面的适当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应。4岁的儿童确实乐意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亲密、愉快。富有创造力并相互影响。
     4、学龄前儿童的育儿教育 
    学龄前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科学家发现,学龄前儿童大脑里的神经系统是由无数个突触组成的,儿童在学龄前见到的事物越多,突触就越发达。这些事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特征对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0至6岁的阶段称为2     儿童早期年龄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不同年龄儿童教育方法 
     挨近1岁大的孩子 
    特色:好奇、好动,并且精力充沛。此刻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究周围的国际。
    
    典型行为:开端认知言语,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方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 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立刻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候简直是太困难的工作了。他们没有行为和心情操控的才能。
    爸爸妈妈怎么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能够给孩子做演示,通知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可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必定做到。成人说话的口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理解教诲的最好方法。说话的心情是坚决的,可是反响不要过于激烈。
     2岁大的孩子 
    特色:他们的'生活被自己心情的巨大动摇和起伏所占有。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心情。典型行为: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测验,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响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知道和传达自己激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心情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操控; 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频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教育方法:将与孩子反抗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希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才能,只给他一些简略的挑选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能够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爸爸妈妈协作而不是对立。爸爸妈妈必定要认识到这个年纪的孩子的主要“作业”就是不停地打听你。
     3岁大的孩子 
    特色:这个年纪的孩子的自立方法是经过固执来体现的。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操控他们的心情。
    典型行为:在爸爸妈妈的要求中,孩子们有才能做到的工作,他们也情愿去按爸爸妈妈说的做,比方睡觉前要洗漱。可是,爸爸妈妈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协作;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成果这个概念了; 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常常发作。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许哭哭啼啼地诉苦。不过,他能够渐渐地更好地应付波折了。
     4岁大的孩子 
    特色:这个年纪的孩子的社交才能不断开展,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协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到达均衡。
    典型行为:愈加专心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许中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由于他们愈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愈加激烈的方法来诉苦;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本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诈骗,是过错的行为。
    父母教育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时刻去完毕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工作。对孩子的哭闹置之脑后。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重视,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平常的反响。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诈骗行为。处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由于他做了什么或许没有做什么就降低他,使他发生惭愧感。
     5岁大的孩子 
    特色:他们能够体会爸爸妈妈详细的要求和规矩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根据自己懵懂的品德认识去做事。
    典型行为:开端学习站在他人的态度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触;现已能够懂得遵守规矩,也能做一些简略的家务事。可是,他会逾越边界打听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响;虽然间隔抱负的方针还很远,可是与曾经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操控住自己的激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许大哭一场了。
    父母教育方法:拓展孩子的视角。能够问孩子:“你喜爱他人这样对你吗?”然后通知孩子他这种行为给他人形成的结果是什么,向孩子解说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0至6岁的阶段称为3     0到6岁幼儿的特征 
    1-2岁儿童告别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孩子体格发育的速度减慢了,但他们的神经心理发育却变得迅速了,尤其是语言,幼儿期是孩子最初掌握语言时期,1-2岁的幼儿全身动作,独立行动迅速发展。
    从学会走路到随意行走;能上下台阶;逐渐掌握蹲,跑,跳,踢,钻爬,攀登,平横等基本动作;小肌肉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准确性也相应得到发展,幼儿注意力集中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3岁儿童开始淘气,常伺机逃避父母的保护,挣脱成人的约束,有了自己的想法,做出自己的举动,并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父母要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要明了你的小孩不可能永远你的呵护下成长,否则只会泄气和灰心。
    
    3-4岁是儿童最惹人疼爱的阶段,被称为完成期,既活泼敏锐,又不至于淘气过分,由于开始生成文化认知,于是开始将所有最原始的本性隐藏起来,可把这个阶段视为儿童成长的一个分水岭。幼儿园成为家庭之外对儿童发生重要影响的场所。
    4-5岁的儿童开始进入精力旺盛的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发展,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野,变得不温顺,任何事都想尝试、模仿、爱追究、逐渐退出3-4岁这一最吸引人的幼儿阶段,进入一般父母感到最令他们头痛和手足无措的年龄。
    5-6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5-6岁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从即时模仿发展到延时模仿,有自己的想象,能够自己推理,这一阶段最为关键的是在健全知性基础上,加深爱的教育,形成良好习惯,学会与人沟通,能够安静专注。

5.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对于很多3-6岁孩子的妈妈说并不陌生,孩子的性格和思想受家庭的影响很大,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内心会慢慢形成自己的独有的规则,以下了解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1    3-6岁儿童属于学前儿童的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阶段
     3到6岁的孩子怎么教?这4个方面家长要关注,做好了事半功倍! 
     促进大脑发育 
    3-6岁是儿童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脑细胞的活动与成年人几乎相同,但活动速度几乎是成年人的两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思考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父母应抓住机会发展孩子的大脑。在这个时期,发展大脑的最好方法不是阅读,而是启蒙的游戏,因此父母最好使用益智玩具来培养孩子的大脑。
     提高社交能力 
    在中国,大多数宝宝在3岁左右就上幼儿园。这时,同龄儿童开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能够在幼儿园结识朋友,不仅有利于他们养成各种生活习惯,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此期间,父母应集中精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应该首先让他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注意他整洁的衣服和发型。其次,父母可以教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例如教他们问一些友好的问题:“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和“你想和我一起玩游戏吗?”
    此外,父母应注意教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交冲突。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请勿使用肢体暴力;当你伤害他人时,你应该真诚地向另一方道歉;当朋友向自己道歉时,应该要学会原谅自己的朋友,逐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养自尊和自信 
    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3-6岁的孩子会在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否被别人喜欢,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将逐渐建立,这将使他在未来更加平稳地成长。
    在此期间,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当一个孩子做一件成功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及时肯定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当孩子犯错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直接破口大骂,以避免孩子的自我评价变得很低,使得孩子自尊心和自信不足。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种能力的充分发展的话,有利于建立他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可以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游泳,跳舞等是培养孩子运动能力的好方法,但父母应注意要为婴儿准备专业的运动器材,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明确规则的界限 
    对于3-6岁的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忽视,就是为孩子“制定规则”。在这一时期,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规则,他们经常遵循自己的方式。但是,他们在此期间有会尊重成年人的权威。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明确规则界限的好时机。
    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应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例如随意发脾气,使用暴力,撒谎等。另一方面,还应主动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例如何时睡觉,一次可以吃多少甜食,以及在玩耍后应将玩具收起来。
    此外,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应主动与孩子讨论,并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不仅使他更容易遵守规则,而且使他感到重要和独特,这也有利于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2     儿童早期年龄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不同年龄儿童教育方法 
     挨近1岁大的孩子 
    特色:好奇、好动,并且精力充沛。此刻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究周围的国际。
    
    典型行为:开端认知言语,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方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 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立刻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候简直是太困难的工作了。他们没有行为和心情操控的才能。
    爸爸妈妈怎么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能够给孩子做演示,通知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可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必定做到。成人说话的口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理解教诲的最好方法。说话的心情是坚决的,可是反响不要过于激烈。
     2岁大的孩子 
    特色:他们的生活被自己心情的巨大动摇和起伏所占有。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心情。典型行为: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测验,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响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知道和传达自己激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心情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操控; 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频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教育方法:将与孩子反抗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希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才能,只给他一些简略的挑选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能够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爸爸妈妈协作而不是对立。爸爸妈妈必定要认识到这个年纪的孩子的主要“作业”就是不停地打听你。
     3岁大的孩子 
    特色:这个年纪的孩子的自立方法是经过固执来体现的。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操控他们的心情。
    典型行为:在爸爸妈妈的要求中,孩子们有才能做到的工作,他们也情愿去按爸爸妈妈说的做,比方睡觉前要洗漱。可是,爸爸妈妈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协作;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成果这个概念了; 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常常发作。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许哭哭啼啼地诉苦。不过,他能够渐渐地更好地应付波折了。
     4岁大的孩子 
    特色:这个年纪的孩子的社交才能不断开展,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协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到达均衡。
    典型行为:愈加专心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许中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由于他们愈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愈加激烈的方法来诉苦;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本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诈骗,是过错的行为。
    父母教育方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时刻去完毕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工作。对孩子的哭闹置之脑后。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重视,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平常的反响。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诈骗行为。处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由于他做了什么或许没有做什么就降低他,使他发生惭愧感。
     5岁大的孩子 
    特色:他们能够体会爸爸妈妈详细的要求和规矩了。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根据自己懵懂的品德认识去做事。
    典型行为:开端学习站在他人的态度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触;现已能够懂得遵守规矩,也能做一些简略的家务事。可是,他会逾越边界打听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响;虽然间隔抱负的方针还很远,可是与曾经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操控住自己的激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许大哭一场了。
    父母教育方法:拓展孩子的视角。能够问孩子:“你喜爱他人这样对你吗?”然后通知孩子他这种行为给他人形成的结果是什么,向孩子解说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3     1、儿童3岁的时候 
    儿童3岁的时候是一个心理生长过渡期,3岁之前儿童属于无条件接受期,但在3岁之后儿童逐渐有了判断观念和选择性,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和潜意识,因此一旦到了3岁,儿童逐渐表现出逆反心理,出现和家长对着干的的表现,这是正常的,需要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和儿童沟通。
     2、儿童4-5岁的时候 
    儿童到4-5岁的时候这种叛逆心理会尤为突出,这个时候儿童好奇心会变得很重,而且经过3岁那一年的认知和思维转换,在4-5岁的时候,很多事情会首先自己拿主意,而不是寻求父母的意见或是听父母的安排。而且因为行为能力的增强,导致心里的还会生出模仿的意愿。
    情绪起伏也变得很大,会有兴奋、安静、害怕、紧张和愤怒等多种情绪交替。家长此时要做好正确的引导,避免儿童性格偏执,出现极端表现。
    
     3、儿童6岁的时候 
    6岁相比较4-5岁的时候,儿童具有一定的是非观判断,而且逆反心理会相较的减少。有了2年的叛逆,儿童已经知道自己家庭、幼儿园和生活中的运转规律,对一些事物和人也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逆反心理会小很多。但同时接触的事物更多,所以好奇心会加重,而且还会变的依赖性很强,也会变的很固执,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十分抗拒,很容易情绪化。
    所以家长要注意引导,6岁也是儿童即将面对上学的年龄,所以家长此时要有耐心,也要开始培养儿童学会自己控制情绪,开始培养儿童的耐性。

3-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6.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对于很多3-6岁孩子的妈妈说并不陌生。特别是九月份刚入园的小朋友,这个时候是有很多问题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1  3-6岁儿童属于学前儿童的幼儿园的小班中班大班阶段
   3到6岁的孩子怎么教?这4个方面家长要关注,做好了事半功倍! 
   促进大脑发育 
  3-6岁是儿童大脑快速发展的时期,此时,脑细胞的活动与成年人几乎相同,但活动速度几乎是成年人的两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思考的速度非常快,因此,父母应抓住机会发展孩子的大脑。在这个时期,发展大脑的最好方法不是阅读,而是启蒙的游戏,因此父母最好使用益智玩具来培养孩子的大脑。
   提高社交能力 
  在中国,大多数宝宝在3岁左右就上幼儿园。这时,同龄儿童开始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孩子能够在幼儿园结识朋友,不仅有利于他们养成各种生活习惯,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此期间,父母应集中精力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应该首先让他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注意他整洁的衣服和发型。其次,父母可以教孩子简单的社交技巧,例如教他们问一些友好的问题:“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和“你想和我一起玩游戏吗?”
  此外,父母应注意教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社交冲突。与他人发生争执时,请勿使用肢体暴力;当你伤害他人时,你应该真诚地向另一方道歉;当朋友向自己道歉时,应该要学会原谅自己的朋友,逐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养自尊和自信 
  由于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3-6岁的孩子会在特别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是什么样的。他们是否被别人喜欢,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将逐渐建立,这将使他在未来更加平稳地成长。
  在此期间,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当一个孩子做一件成功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及时肯定孩子,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当孩子犯错时,作为父母的我们不应该直接破口大骂,以避免孩子的自我评价变得很低,使得孩子自尊心和自信不足。
  另外,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来完成一定的动作,这种能力的充分发展的话,有利于建立他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可以培养宝宝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游泳,跳舞等是培养孩子运动能力的好方法,但父母应注意要为婴儿准备专业的运动器材,以免造成身体伤害。
   明确规则的界限 
  对于3-6岁的孩子的教育,父母不能忽视,就是为孩子“制定规则”。在这一时期,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规则,他们经常遵循自己的'方式。但是,他们在此期间有会尊重成年人的权威。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孩子明确规则界限的好时机。
  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一方面,父母应及时纠正他们的行为,例如随意发脾气,使用暴力,撒谎等。另一方面,还应主动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例如何时睡觉,一次可以吃多少甜食,以及在玩耍后应将玩具收起来。
  此外,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父母应主动与孩子讨论,并让他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不仅使他更容易遵守规则,而且使他感到重要和独特,这也有利于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2   3-6岁孩子的分离焦虑怎么办 
  1、 3到6岁的孩子正是上幼儿园年龄,而很多孩子都因为有分离焦虑症而哭闹着不肯上学,这时候,我就要想方设法的帮孩子克服这种焦虑症。
  2、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鼓励孩子走进充满生气的幼儿园,比如临分别前,轻轻的搂抱一下孩子,跟他说:“快去吧,小朋友都在那里等你一起玩呢!”“在幼儿园里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晚上回来跟妈妈讲故事,好不好?”
    
  3、 在接送孩子回家的时候,我们可以推迟回家的时间,带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区里玩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又有妈妈陪着一般都会很开心,这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明天还在这里玩好不好,孩子都会很高兴答应的,孩子因为对父母的承诺有了期待,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幼儿园的生活。
  4、 至于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短些,一周就好,有些则可能时间长些,甚至长达两个多月,但如果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做好工作,首先从自身做出改变,其实焦虑很快就会过去。
  3到6岁属于学前儿童的哪个阶段3   孩子叛逆四步法 
   1、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当您想发火时,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上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责孩子:上课时候去什么厕所?唯心角度出发,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杀,所以我的课堂,孩子去厕所,一定要去,咱不憋着。
  家长们,上课前,提醒孩子喝适当水,同时一定要求他去遍厕所,上课时孩子还会去厕所?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觉中将他面前的石头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觉,都帮搬走是溺爱)
    
   2、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断挑战规则,又不断追求规则。如果规则混乱,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并坚守:
  坚守: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
  慎重科学:不制定超过儿童能力的规则,例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坚决say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动,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应当因为大人嫌麻烦而禁止孩子做。】
  大人无底线,孩子不好管,分清规则与爱的界限,原则问题不妥协,莫让爱成了溺爱。
   3、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对策大致分七类,请灵活运用:
   对策1:激将法,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吃饭,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将法并不有效。
   对策2:冷处理,装作没看见。 
  【示例】: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把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示例】:孩子吃苹果是故意乱扔苹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苹果吃完,装作才看见的样子,大吃一惊问孩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多半会主动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问是谁弄得乱七八糟。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处乱写乱画,把墙壁弄的一团糟。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画画要在画板上。
  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乱画。
   对策5:拉三角关系,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园玩沙,就是不走。这时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你快去幼儿园,孩子会立刻起身离开。
   对策6:运动发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越强,通过运动游玩,使孩子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看电视,到处搞破坏,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或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戏。
   对策7: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示例】:孩子爱打人,打过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过。这种情况下,父母若用“打”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老师建议:这7个方法是给大家的“下三路”招数,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术活,育儿,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术结合,太理念,容易忽视教育中的细节;太细节,又容易忽视孩子感受。运用下三路,切记应景。

7.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
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8. 儿童的年龄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其特点是什么?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儿童时期生理、心理发育很快,不同的月龄和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胜利与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将儿童时期划分为以下各年龄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龄期的开始年龄,多数国家划在6周岁。我国解放前儿童7周岁入学,而目前满6周岁即可入学。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是少年期,也称“过渡期”,有人把过渡期的学龄界限划为12~18周岁,而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本书的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咨询的问题讨论重点上真正的儿童期,即从出生到学龄初期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