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皆有可能

2024-05-13

1. 一切皆有可能

从前,有一位数学天才,一直以来称霸着数学界,根本没有人能超过他。
  
   这次,数学天才又要去参加数学竞赛。于是,他便努力地去攻克他认为很难的题目。而在全国比赛时,出得却是他曾经最拿手的题目。但由于长时间没有系统复习,好几题都出现了失误,最终排名第四,憾失世界总决赛。
  
   还有一位数学爱好者,尽管她知道自己可能比不过数学天才,但她觉得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努力去拼就行了。于是,她向各类题型发起冲击。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在全国比赛时获得了第一,闯进了世界总决赛。
  
   其他国家的.选手本来就觉得只要有数学天才在,自己就没什么希望,这下又突然冒出了一个比数学天才还要厉害的人。他们精神压力陡增,于是,纷纷退赛。于是,原本只是努力去拼的这位数学爱好者便取得了世界第一。
  
   所以,以后不管面对多强劲的对手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你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2. 一切皆有可能

我的工作坊的学员和教练客户会常常问我,“看你做职业教练有着持久的热情,什么使你这么执着地喜欢做教练和培训?”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眼前有很多画面出现,最显著的画面是:当我们把自己从向前走的路上移开的时候,我们可以让那个更好的,更勇敢的,更笃定的自己展现出来。所以,激励我热爱和喜欢做教练的就是:帮助人们把自己那个内心的领袖表达出来,活出更好的自己。你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这里想到了我们常常有很多自我的对话:
  
 “我不行,没有优势。”
  
 “她有国外学习的经历,我当然没法与她比了!”
  
 “她的父母有很强的背景,我没有父母的帮助。”
  
 “这个不行,我从来就没有试过…”
  
 “我怎么能给她提要求和建议呢?万一被怼回来了怎么办?“
  
 …
  
 每当有了这些自我对话的时候,我们的假设和想法就开始掌控了我们,已经准备放弃自我成长的权力,开始给自己成长的路上放了很多障碍,也给自己不做尝试和努力找到了借口。我们让自己的“心魔“绑架了,让自己的情感绑架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老切诺基正在教他的孙子如何生活, “我们内心经常有着一场战斗,” 他对男孩说, “这是一场在两只狼之间的可怕的战斗。 一个是邪恶的狼--他内心充满了愤怒,嫉妒,悲伤,遗憾,贪婪,傲慢,自怜,并有着内在的怨恨,自卑,会常常说谎,显示虚伪的骄傲,优越和自我。
  
 他继续说:“另一个是好狼–他充满了快乐,和平,爱,希望,内心宁静,谦卑,善良,仁慈,并有同情心,也慷慨,真实,有同情心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两只狼,同样的斗争也在你内心和其他人的心中发生。”
  
 孙子考虑了一会儿,然后问他的祖父:“哪只狼会赢?”
  
 老切诺基很干脆回答:“你喂的那只。”
  
 无论你是否是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它都在提醒我们自己的经验假设和情感所拥有的力量。
  
 在生活中充满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成为自己的受害者。我们想解除我们的消极想法,感受和经历,想让自己感觉好一点,因此我们将责任归咎于其他人,他事。我们向外张望寻找答案,试图弄清我们内心正在发生的搏斗。
  
 我们常常这么做。为什么?因为这是我们天然的求生和应对反应,可以让我们感觉好一些,觉得有一种无法控制的情况有更好地控制。
  
 但是,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它剥夺了我们对于我们个人的责任并放弃了选择的自由。
  
 在试图获得更多控制权的过程中(通过用我们的经验假设来指责他人),我们实际上剥夺了自己的力量。当我们变得依赖其他人或事物使我们有感觉的时候,我们丧失了自己的力量。
  
 无论这种感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我们认为情感或经历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时,我们不再对自己的情感或经历承担全部责任。
  
 通过行使选择的自由,你可以改变生活,你决定要喂养哪只狼。你是否喂养了渴望愤怒,嫉妒,悲伤,遗憾,贪婪,傲慢,自怜,内心有怨恨,自卑,说谎,虚假骄傲,优越和自我的狼?这只邪恶的狼也是你内心的批评者:他在告诉你—你是失败者,一位没有人会爱的人,或者没有人会了解你。这头狼代表着你的沮丧,焦虑和自卑。你想喂这只狼吗?你已经在喂他了吗?
  
 那另一只狼呢?它肯定不会养活自己,需要你的哺育。
  
 当务之急是你来行使选择的自由,决定培养那只具有喜悦,和平,爱,希望,宁静,谦卑,仁慈,同情,慷慨,真实,同情心的狼,并赋予它信仰。我们经常依靠外部的人或事来满足和感到幸福。我们期望这些东西(一份新工作,一段人际关系,一个奢华的假期,一双崭新的鞋子,一杯酒等)最终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想要的感觉。尽管这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满足感,但维持这种长期状态并不现实。
  
 幸福不是有条件的状态,幸福是一种生存状态,幸福是我们选择和赋予给生活的感觉。
  
 持久的幸福来自做出积极的选择来获得快乐,而不是依靠外在的事物来使你快乐。我们寻找幸福的机会越多,就好像它会成为一种财富一样寻找,就越少喂养我们内心的恶狼。因为你是完整的,当你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幸福所需的一切,来自于你内心的幸福的感觉和体验就会越来越多,你就变得越来越强壮,将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如果你选择只喂他,你将永远是赢家。
  
 当你改变了自己的信仰和假设,你就改变了你的生活。
  
  【  Liru  职业教练认为: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完整的,富有创造力的,存在无限的可能并且具有韧性和弹性 。】
  
 所以,当我拥有了这份信念,我就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可以让你内心更强大,更闪光,更鲜活的自己活出来。
  
 《一切皆有可能》是 Marie Forleo 最近出版的一本书,它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论:我们有能力弄清楚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为生病的父母找到家,发明新技术还是克服日常挑战,例如管理我们的健康,事业,金钱或人际关系。
  
 我们最常见的借口是:
  
  -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
  
 - 我们没有足够的钱
  
 - 我们不知道如何办
  
 但是,如果你静静地思考一下这几个借口,你就会发现,它们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是你的信念,你的假设,来自于你内心。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信念的魔力】 
  
 换句话就是:当我们没有先在我们的大脑中有思想首先呈现出来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任何成果。
  
 但是,有更深的力量在塑造我们的思想,从而塑造我们的情感和行为。这就是信念。
  
 信念是许多创业人员和具有创新思维人员的秘密武器,也是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睡了多少,我们选择吃什么,我们和谁在一起,我们告诉自己什么等等。这是我们的信念的力量。
  
 Forleo提供了有关信念的更多信息:
  
 - 长期而言,你的信念决定你的命运。
  
 - 我们的信念要么推动我们前进,要么阻止我们发挥最大潜力。我们的信念决定着我们是失败还是成功,以及我们如何首先定义成功。
  
 - 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加强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这种有据可查的现象称为确认偏差。简而言之,确认偏差意味着我们寻找并找到支持我们信念的证据。
  
  而且,Forleo写道:“所有信念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可以改变。” 
  
 我们可以改变信念,可以把这种信念应用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我们家庭,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皆有可能,并且值得我们付出努力。
  
 信念是我们给与不同的人或者事赋予不同的涵义,不同的意义。
  
 记得,
  
  在《12条生活规则》 里的第七条规则就是  “  追求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权宜之计)。  ” 彼得森博士定义的意义是如何防范生活中的苦难,它是秩序与混乱的象征,如果你紧紧追随有意义的东西,你就可以实现个人成长。要找到意义,要专注于去掉自己的缺点,不怨恨,不要有负面情绪。
  
 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和目的。我们希望有意义的生活,有意义的工作,有意义的聊天和对话,有意义的创造和创新,有意义的友谊和饰物…  世界本来没有意义,是人使之。 
  
 把你的信念和你追求的生活的意义连接在一起,你的生活和世界就会大不一样,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这里有几种方法:】 
  
 1.  训练自己的成长思维 :从“这对我不起作用”转变为“这对我有什么作用?”
  
 2. 信念的魔力:你的信念会影响你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影响你的身份,你的身份会影响你的命运。所以,留意你的想法。
  
 3. ] 消除借口 :“如果足够重要,我会花时间。如果没有,我会找借口。”
  
 4. 对待恐惧:恐惧不是敌人,等待感到恐惧停止是你的敌人。在准备就绪之前就开始:要对行动有偏见,行动产生了勇气。拒绝被拒绝。
  
 5. 有进步而不是要有完美:要进步而不是完美是弥合能力和雄心之间空挡的唯一途径。拒绝被拒绝……面对抵抗要有坚持。
  
 所以,你的生活路线图: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掌握在你的手中。

3. 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种说法:人生前30年的福报来自父母,后30年靠自己,又为下一代积累30年的福报。
  
 听起来有点迷信,不过仔细琢磨,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古人说30而立,我们30岁以前的人生,更多是依附的人生,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土壤和成长环境,决定了我们成为“谁”。
                                          
 
  
                                          
 出生在金钱不虞匮乏的家庭,从小就衣食无忧,可能就会拥有更多的财商或是学会致富之道;出生在有爱的家庭,从小就在和谐的关系中长大,可能就会拥有高情商或是更早的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出生在书香门第,可能从小就知书达理或是学会独立思考……
  
  
 与此同时,30岁之前接受的教育,也往往成为我们成长的制约因素:有钱的家庭出身也许更容易培养出纨绔子弟;有爱的家庭出身也许更容易上当受骗;有文化的家庭出身也许更容易自命清高。
                                          
 曾经听过一些西方的教育哲学:父母对于孩子的抚养义务,只到18岁。18岁以后,孩子就要搬出家里自立门户,以后的人生要自力更生,自己对自己负责。而走向社会的过程,自力更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消化、突破和重新定义“我是谁”的过程。
                                          
 为什么改变命运这么难,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而即使我们意识到性格中的缺陷,想要打破从小,乃至一直以来形成的固化的思维框架,与自己为敌,是一个极其反人性的挑战。而从小接受的教条式的填鸭式的教育越多,要打破这个意识形态的“牢笼”的力量就需要越大。
  
  
 许多人的一生,往往都是随着“安排”好的路惯性向前。而如果要“换道”,第一步要学会的就是“刹车”,之后是明白“我在哪”,然后想清楚“我要去哪里”,最后是“怎么去”。就是儒家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这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清醒过程。
                                          
 如果把我们比作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在每一个人生的关键节点,都要学会心态归零。在旧的设计图上做出的创作,往往只是改进,却很难有新的再创造。而设计大师与普通设计师的最大差别,就是能否一次次的自我颠覆。
  
                                          
 拆掉思维的墙,打破边界,迎接人生的无限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4. 一切皆有可能

今日读莫泊桑的小说《一场决斗》。
  
 小说只有四个人物,一个法国人杜鲁伊先生,一位普鲁士军官,还有两个英国人。
  
 普鲁士军官属于战胜国的傲慢军人,杜鲁伊先生是战败国法国的国民防护队人员,两名英国人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的。
  
 剧情在一列火车的车厢里展开。普鲁士军官傲慢十足,讲述在战争中他的光辉战绩,除了讽刺战败国法国人,也不忘把欧洲的其他国家贬损一通,即使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他也没放在眼里。
  
 更要命的是他想要奴役杜鲁伊先生帮他买烟,此事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导火索。杜鲁伊先生借列车停靠站之机会,躲避到了其他车厢。没想到的是在下一个停靠站,普鲁士军官和那两个英国人又尾随而至,普鲁士军官开始挑衅。
  
 杜鲁伊先生毫不手软,最终狠狠地揍了普鲁士军官一顿。大失面子的普鲁士军官提出决战,不成想反而被没有从来没有用过枪的杜鲁伊先生信手一枪毙命。
  
 莫泊桑先生是法国人,所以安排了杜鲁伊先生获胜。如果是德国人,不知他会如何安排剧情?
  
 小说中打斗的场景描述的非常精彩,值得摘录:

5. 一切皆有可能

《老友记》中有两集,把6个人的一次重要选择都做了重组,这两集的名字就叫《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当年那个重要选择,你选了A ,那么这次就退回到过去选另一面B ,看看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于是,瑞秋没有逃婚,罗斯没有离婚,钱德勒辞去了数据工作开始写作,菲比不再在酒吧驻唱而当上了股票经纪……
  
 开始时,一切都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瑞秋没有因为逃婚而被有钱爸爸断了供给,不用剪断自己的信用卡而来到这个莫妮卡口中的糟糕的现实中来。罗斯没有离婚,不用搬离自己的家,每天想着是不是自己的那个命中注定已经永远的被错过了。钱德勒不用每天面对数据,和别人解释自己的工作,然而并没有人能理解他到底是做什么的。他要成为一个作家,虽然还是面对电脑,但是这次大不一样了,他终于不用解释自己是干什么的了。毕竟谁都知道作家是怎么回事。菲比不再抱着吉他在酒吧、地铁站期冀有人能听懂她的音乐。她手中的吉他换成了手机,那些柔软的长裙换成了职业女装,波西米亚靴子自然换成了细细尖尖的高跟鞋,每个电话牵涉到的可都是大笔的生意。她可没时间看猫咪晒太阳了,争分夺秒才是她现在的生活。
                                          
 似乎每个人都很满意,并且享受着自己的新身份,可是事情当然不会就这样一直完美下去,兜兜转转,遗憾的事还是会发生,新身份的发展并没有比现在更好,每个人又开始后悔,如果当时选了A面,好像会更好?很多人说,老友记里的这两集,是想表达,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当下的选择,坚持走下去,就是最好的。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吧,如果当时没有来到这个城市,如果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去了那家公司,如果当时没有遇到现在牵着手的人,是不是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你。
  
 前几日,我们同学聚会,酒到酣时,一个同学说,如果我不是现在干这一行,我可能就去当歌手了。他说这话时,语气是自信不容置疑。说罢还在微信群里发了一首颇为气势的诗,大家看了认定他是百度的,他微微一笑,淡淡的说,我自己写的。这个同学在一家知名电商工作,每年双11,他会发一张团队通宵奋斗的照片或者一张销量又突破去年的庆功照。我们笑称他是刘老板。
  
 刘老板说他可能是个歌手,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刘老板的身份就是歌手。会站在舞台上,等待一束追光打在身上,然后深沉的举起话筒……

一切皆有可能

6. 一切皆有可能

苏世民先生在《我的经验与教训》讲述了他在耶鲁大学期间的事情,非常的有传奇色彩,他一直坚信,一切皆有可能。
  
 一、从差生到尖子生
  
 苏世民先生刚入学的时候,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之前被入选绝大部分是因为赛跑成绩,而他的同学,都是超级优秀的学生,并且了解这门学科,这使得他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非常的差。
  
 而他的老师,伍德先生却没有说关注他当下的成绩,看到的是他的潜力,并且对他充分的肯定。然后告诉他应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学习,系统的配置苏世民先生需要的东西。而最终,苏世民先生仅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从差生变成了尖子生。
  
 为人师,就是要消除他人学习的障碍。我们平时,是不是也是需要更好地引导别人,激发别人的潜力,给与正确的帮助,通过鼓励并且系统的培训激发别人的潜力,正确的引导,指引别人能够突破自己,获取优异的成果。
  
 另外从苏世民先生的田径训练的经历可以看到,一个人要持续对一件事充满热情,需要一个优秀的教练和关心自己的团队,好的环境才能使得自己更好的坚持!
  
 二、集中精力做大事
  
 苏世民先生最重要的一个感悟: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度是一样的,两者都会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决心做事,要做大事,确保你的梦想值得追求,未来的收获可以配得上你的努力。
  
 人的这一生,非常的短暂,你最终取得什么成就和你付出息息相关,你的时间、精力、金钱放在哪里,就会在哪里产生结果。身边有很多人,一直也非常努力,有的一直加班,有的一直做苦力活,但是最终的结果,却不是特别的好。战略方向错了,你选择的事业,天花板就比别人低很多,那么做到顶尖,也只能是那样。
  
 就好比登山,你选择的山是500米,别人选择的山是5000米,你一刻不停的爬,夜以继日的爬,最终也只能到达500米的山顶,而别人通过努力,达到的是5000米。这个高度,是无法比拟的。有的人说,那等我爬完这500米的山之后,再去爬5000米的山,不好意思,这两座山隔了十万八千里,爬完这座山,再去另外的山,你可能就没时间了。
  
 所以,需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到你能达到的最大的目标上!
  
 三、一切皆有可能
  
 苏世民先生一直是超级积极主动的,并且,他一直想着就是出圈,让自己在自己的圈子里更有影响力。而且他非常善于看到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独辟蹊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决。
  
 在书中,他通过讲述三件事,生动的描述了,他怎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第一件事:邀请纽约芭蕾舞团到耶鲁演出,而在推销的时候,苏世民先生一直介绍的是这个项目给对方带来的好处,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这样才能打动别人。而最终苏世民成为了芭蕾舞主办人,名声大噪。
  
 第二件事:解决耶鲁招生问题。通过派出一小批学生,邀请候选人到学校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接触实用信息,并且告诉学生最关心的教育经费的问题。资源不足,可以借力,抓住别人最关心的需求,解决痛点,这样最终才能最终解决别人的问题,而别人也会因为问题的解决选择你提供的方案。
  
 第三件事:废除禁止女性在宿舍过夜的校规。这是大家的诉求,苏世民另辟蹊径,通过学生和媒体的力量给学校施压,而且苏世民提前想好了学校可能想到的所有的反对意见,这也是知彼解己,把对方的反对意见列出,然后一项项反驳。而媒体的力量特别强大,使得270年的校规,在短短的3天就被废除。
  
 苏世民先生做的三件事,都是非常艰难的,一般人估计想都不敢想,而苏世民先生是敢想敢做,并且不时用笨方法,采取最巧妙的方法,用最少的力达到最好的效果。达成这样的效果,需要对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并且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然后就一针见血的运用好的解决方案,最终能够解决掉最想做的事。
  
 而苏世民的信念,是自己能够做成这些,自己是个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人。消极的人为自己的行为找各种借口,积极的人,为自己想做的事找各种方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切皆有可能,只是,你有这样强烈的愿望和信念吗?你真的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吗?你是真正的努力吗?你付出的是真的努力吗?
  
 你有没有想,成就什么样的事,看起来好像很难,但是有没有信心和愿望,来让这一切变为可能呢?
  
 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7. "一切皆有可能"???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有没有可能是错的呢???
 
 我这也是被别人问住的,事后想来这到确实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呵呵,GGJJ们,多指教啊!~~~~~~~~
 
  
 
   解析: 
  
 对啊,这句话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切都有可能,就是我也会搞错的么...."
 
 说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归纳法的:
 
 为什么我们相信太阳明天会升起(或者广义相对论)?因为太阳以前每天都升起,所以根据归纳法,我们判断太阳明天也会升起.
 
 那为什么我们相信归纳法是对的?因为归纳法以前都是对的,所以根据归纳法(汗!...),归纳法以后也会是对的.
 
 怀疑论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也许说明人类的思维永远都不能无法自诒吧(至少目前看来),唯有不断得思考.

"一切皆有可能"???

8. 任何一切都有可能

 任何一切都有可能
  罗杰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5000米,罗杰也同样能走完5000米。
  后来,罗杰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的男孩子都要远。他要求为他专门设计出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罗杰,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罗杰的好感更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远并且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球队踢得了99分。
   
  在那个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600千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几秒钟。球队把球推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
  “罗杰,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罗杰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这时,队友凯迪将球踢到了罗杰的跟前。球传接得很好,罗杰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
  但是踢得有那么远吗?6600千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罗杰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
  但是罗杰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他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他之所以创造出这么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为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