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货币供给的形成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各发挥着什么作用

2024-05-14

1. 在货币供给的形成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各发挥着什么作用

中央银行的作用是,中央银行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商业银行的作用是创造的存款货币。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扩展资料货币供给是指即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总额,是该国家一定时点的除中央政府或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商业银行以外的非银行大众所持有的货币量。它是一个存量概念,而不是一个流量概念。即它是一个时点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一定时期的变量。货币供给有狭义、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它由流通中的纸币、铸币和活期存款构成,银行的活期存款是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货币供给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和贷款协会及互助储蓄银行的存款,甚至还包括储蓄债券、大额存款单、短期政府债券等现金流动资产。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货币供给的变化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行为引起的。一般来说,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它发行的货币具有无限清偿能力,在一切交易中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在货币供给的形成中,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各发挥着什么作用

2. 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

(1)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中央银行既是一国金融活动的调节者,又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垄断货币发行权上。流通中的现金全部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具有无限清偿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现金的发行数量。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
(2)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商业银行既是基础货币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造成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额。 通过存款的创造,增加货币供给量。
(3)社会公众的影响:社会公众也是通过对货币需求的行为引起不同存款类型之间的转换,以及影响现金与存款的比率,从而影响货币乘数。现实中,影响社会公众货币需求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利率,社会公众对流动性资产的需求,资产最佳组合的决策,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向等因素。

3. 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

错误,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发行,同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只是基础货币。我们的货币除了基础货币还有存款货币,你从银行贷款以后,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增加,偿还贷款货币减少,存款不减少货币供应,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其中现金是由中央银行供给的,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货币是金融机构供给的,体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性负债。
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客观存在着数倍扩张(或收缩)的效果或反应,即乘数效应。通货-存款比率决定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高低反映了居民和企业等部门的持币行为。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表明居民和企业等部门持有的现金越多,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力就越弱;反之亦然。

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

4. 怎样理解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

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共同决定的理解如下: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上;2、商业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超额准备金率的调整,从而影响到货币乘数的分母。货币供给过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货币供给的联系为主线,以当代西方主要的货币供给理论及美国和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为基本内容,对货币供给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实践予以阐述和剖析。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货币的行为,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供给量的形成机制、运行机制和调控机制的理论。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货币的涵盖范围、货币的供给方式、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以及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等。货币供给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决定于货币当局的主观意愿,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如果认定货币供给决定于内生变量,那么,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货币资金是指企业拥有的,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5. 货币供给问题 货币供给理论总是说,货币供给(发行)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实现的,先是中央银行提


货币供给问题 货币供给理论总是说,货币供给(发行)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实现的,先是中央银行提

6. 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是央行和商行共同创造

货币供应量包括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基础货币是由央行供给的,而派生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创造的,这里面有个货币乘数的问题。
举个例子,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是100,如果货币乘数是5,那么社会上总共增加的货币供应量是500,其中400是商业银行派生的。

7. 考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自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一)货币供应
1. 货币供应量的内涵和外延
根据传统的定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在现代的意义上,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从统计上看,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和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现金具有绝对的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负债项目的流动性较低。
货币层次的划分:世界各国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以便中央银行控制有所侧重,具体为:
M0=现金(通货)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M4=M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M5=M4+政府短期债券和储蓄券
M6=M5+短期商业票据
其中,对M1到M3的监测和调节被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所采用,比如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最看重M2,英格兰银行则注意M3,而日本银行强调的是M2+CDs。
2.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是决定货币供给的主体:传统和现代货币理论有的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有的认为是内生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策,也取决于作为货币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的行为决策,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因为,第一,现代的现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个别国家由财政部发行)。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受中央银行决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
(二)基础货币
1. 基础货币的定义
指流通中的现金加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表现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是货币性负债总额。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对应的是,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中央银行资产总额增减带动基础货币量增减: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中,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基础货币量的变化则取决于各项资产增减变动相互抵消后的净值。基础货币是社会各金融机构创造信用的基础,因为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变动制约着银行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动;中央银行可以借创造基础货币的多少,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影响基础货币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性负债,并对应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资产。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其他因素。其他资产与基础货币量反方向变动。
中央银行对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对外资产负债取决于经济中各部门对外的经济活动,如商品的进出口、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财政的收支活动与国家预算及财政政策的执行紧密相关,对于这两个因素,中央银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间接控制。中央银行能够直接决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增减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
(三)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的定义
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货币乘数,ΔMs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值,ΔB 表示基础货币的变化值。
货币乘数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在短期内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和控制影响这些被观察和预测到的因素。
2. 决定货币乘数的因素
包括 通货比率或现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其中,现金比率c的变化对货币乘数有两方面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t以及超额准备金比率re上升,则导致货币乘数变小,反之则反是。
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的因素:现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现金购买或用支票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多少,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地下经济规模的大小,社会的支付习惯,银行业即信用工具的发达程度、社会及政治的稳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众的资产偏好,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超额准备要受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即生息资产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备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高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法定准备金率为中央银行决定。所以货币乘数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以及个人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货币乘数与货币供应量同方向正比例的变动关系。只有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财政、企业、个人等的经济行为较为稳定时,货币乘数值的变动幅度和变动趋势才能保持相对稳定

考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各自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是什么?

8. 货币是央行制造的,然后以有偿的形式借贷给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借贷给企业和个人,在其中货币产生的同

我以前琢磨过这问题,如果把中央银行想象成一个人,所有其他人合成另一个人,那么另一个人像中央银行借出100元钱,并承诺在第二年归还101元。如果中央银行不像另一个人购买任何东西,那么第二年另一个人手中将只有100元钱,不可能实现还本付息。
如果一定要还本付息的话,就必须再向中央银行借债。
那么,如果中央银行永远不像另一个人购买任何产品,那另一个人一旦开始借债,就永远不可能还完欠债了。
这样看来,中央银行像社会提供货币,而中央银行的贷款利息就是货币的使用费。
只要社会中的经济主体使用货币,中央银行就总能通过利息获得债权。
如果中央银行向社会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价值小于中央银行的债权,那么社会就应该总是保持对中央银行的负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