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怎么破产的

2024-05-17

1. 胡雪岩怎么破产的

光绪八年(1882),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
坐庄。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
开始了。开始,胡氏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金融危机突然爆发。事已如此,胡雪岩已无
。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胡雪岩怎么破产的

2. 胡雪岩破产的原因是什么

胡雪岩破产于1883年12月初,原因几乎已众口一词:即胡败于与洋人竞争的蚕丝贸易战。晚清陈代卿所著《慎节斋文存》说:胡雪岩“每岁将出丝各路于未缫时全定,洋人非与胡买不得一丝,恨甚。乃相约一年不买丝。胡积丝如山无售处,折耗至六百余万金。”   然而,笔者近日获得一封居沪洋人白尔辣写给李鸿章的长信,此人曾多次去江浙等养蚕区考察,发现导致中国蚕丝产业年年滑坡的根本原因,既不是洋人不买,更不是中国人不养,而是养蚕区开始蔓延的蚕瘟病。  可见,《慎节斋文存》有关洋人“相约一年不买丝”等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洋人不仅年年在上海买丝,而且还抱怨能买到的蚕丝越来越少,所以,也就有了这封洋人写给李鸿章的长信,希望中国整顿蚕桑事务,发展蚕桑业。  那么,胡雪岩在上海大量囤积生丝,究竟有没有与洋人交恶,导致各洋行的洋人“恨甚”呢?笔者查阅了晚清报刊等史料,没有发现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但也获得了一些间接的材料: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1883年11月,上海阜康雪记钱庄面临资金链断裂险情之时,胡雪岩将自己所囤积的15000包生丝分别卖给了怡和洋行(2000包)、天祥洋行(13000包)。  如果胡雪岩真的与洋行的洋人交恶,在这样的节骨眼上,这些洋行的洋人会及时出手相助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关于胡雪岩卖出15000包生丝,究竟亏了多少钱?  洋人白尔辣在写给李鸿章的信中已披露当时生丝的价格:“每包生丝通扯价(平均价)为320两白银”,那么15000包生丝的总价值则为480万两白银。既然总价值只有480万两,又怎么会亏损600万两、800万两呢!因此,笔者认为:胡雪岩囤积生丝亏损150万两白银的说法比较接近事实。  然而,一代巨绅胡雪岩仅仅因为亏损了150万两白银,就走上了破败之路?这样的说法自然难以让人置信。那么,当时究竟还发生了什么呢?  1883年10月19日《申报》报道说:去年(1882年)冬天,“本埠各大行栈倒闭纷纷,约计所耗之数,有数百万之多。市面情形大为减色。”进入1883年,市面更萧条,倒闭的商铺更多,并牵连到放贷的钱庄。  长袖善舞的胡雪岩也陷入了黔驴技穷的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银根紧缺、商铺倒闭的呢?  原来,当时中国兴起了一股造铁路、开煤矿、兴轮船的热潮,相关的股份公司纷纷建立。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更要命的是:许多人都把买卖股票当作了赚钱的正当生意,所以向钱庄贷款用于炒卖股票的现象也很普遍。  恶果随之而来,《申报》说:从1882年开始,“买卖股份之旺,几于举国若狂,不及一年,而情弊显露,股票万千直如废纸。”(见1884年1月23日《申报》)从钱庄、商号流出的大量资金就此在股市中蒸发。坏账、呆账由此而大量出现,经济形势就此恶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胡雪岩将一笔数额不小的资金用在了囤积物资(生丝)上,应该说还算是明智之举。毕竟在面临资金困难时,生丝还能够及时变成现银的。但是,胡雪岩钱庄的资金远不止这囤积生丝的480万两白银,更多的资金当时应该都放贷在外。当猛烈的金融风暴降临后,这些放贷在外的大量资金往往就成了无法收回的坏账、呆账。一旦遭遇挤兑风潮,自然就难以招架。这应是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

3. 揭秘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是被抄家了。
胡雪岩很多钱,破产就是因为被抄家了。由于在筹备资金之时,胡雪岩把贷款的利息向朝廷报高了一些,故被左宗棠的死对头李鸿章得知,于是奏上了朝廷。慈禧太后便没收了他的所有家产,查封了胡府。破产于1882年,此后郁郁寡欢于1885年逝世。
胡雪岩,出生于1823年,曾暴富一时,是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当时的上海,由于朝廷当时要西征打仗,其实朝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军响,后备资金。故命胡雪岩来为朝廷筹备资金贷款。于是胡雪岩,就为西征大帅左宗棠筹备资金。


胡雪岩的的破产详细经过
光绪八年(1882),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生丝价格日跌,据他观察,主要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被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胡雪岩坐庄。开始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
事已如此,胡雪岩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

揭秘胡雪岩破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 胡雪岩后来是怎么死的?

胡雪岩是因为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胡雪岩(1823-1885),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
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
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去半。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扩展资料
胡雪岩的思想主张:
清光绪四年(1878年),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它高悬于厅堂,被奉为店训。胡雪岩商道已经成为一种经营理念浸渍在胡庆余堂品牌内涵中形成一个完备的人文体系,核心就是“戒欺”。
胡雪岩“是乃仁术”、“真不二价”“顾客乃养命之源”等经营理念,已超越了中医药范畴,将为打造“诚信”社会作出最明确的历史诠释。

5. 胡雪岩是怎么发家的

胡光墉(1823~1885),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官场中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  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幼时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作为长子的他经亲戚推荐,进钱庄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正是在这一时期,胡雪岩靠患难知交王有龄的帮助,一跃而成为杭州一富。  王有龄,宇雪轩,福建侯宫人。在道光年间,王有龄就己捐了浙江盐运使,但无钱进京。后胡雪岩慧眼识珠,认定其前途不凡,便资助了王五百两银子,叫王有龄速速进京混个官职。后王有龄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经其推荐到浙江巡抚门下,当了粮台总办。王有龄发迹后并未忘记当年胡雪岩知遇之恩,于是资助胡雪岩自开钱庄,号为"阜康"。之后,随着王有龄的不断高升,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钱庄外,还开起了许多的店铺。  庚申之变成为胡雪岩大发展的起点。在庚申之变中,胡雪岩处变不惊,暗中与军界搭上了钓,大量的募兵经费存于胡的钱庄中,后又被王有龄委以"办粮械"、"综理槽运"等重任,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胡雪岩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王有龄之外,另一个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左宗棠。  1862年,王有龄因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经曾国藩保荐,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一职。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 "晌项已欠近五个月,饿死及战死者众多。此番进兵浙江,粮饱短缺等间题依然困扰着左宗棠,令他苦恼无比。急于寻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紧紧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他雪中送炭,在战争环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内筹齐十万石粮食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往来于宁波、上海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间。他在经办粮台转运、接济军需物资之余,还紧紧抓住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勾结外国军官,为左宗棠训练了约千余人、全部用洋枪洋炮装备的"常捷军"。这支军队曾经与清军联合进攻过宁波、奉代、绍兴等地。  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职期间,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硷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信誉度也大大提高。这样,财源滚滚来也就不在话下了。自清军攻取浙江后,大小将官将所掠之物不论大小,全数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以此为资本,从事贸易活动,在各市镇设立商号,利润颇丰,短短几年,家产己超过千万。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人发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国战争中,认识到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学习、自强御侮,但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不便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与左宗棠联系极为密切,诸通华洋事务的胡雪岩在洋务运动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甘肃织呢总局;帮助左宗棠引进机器,用西洋新机器开凿径河。毫不夸张地说,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着胡雪岩极大的功劳。"古有先秦陶朱公,近有晚清胡雪岩。"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中国近代商业史上的地位,堪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范蠡相媲美,后人誉之为"亚商圣"。胡雪岩是中国晚清第一大豪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第一个获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殊荣。红顶商人胡雪岩是晚清一大奇人,胡雪岩重新浮出历史的水面,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在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在一个消费主义成为主流的时代里,在一个疯狂地攫取金钱的时代里,在一个不择一切手段以达到目的的时代里,胡雪岩成了一座开采不尽的宝藏。你应该看过乔家大院吧。胡与乔时间差不多,但其所做之事,却是顶天立地之事。

胡雪岩是怎么发家的

6. 胡雪岩是怎么发家的

胡雪岩从穷困潦倒到富可敌国,从一位钱庄跑街到胡大财神,他的一生应该说是辉煌的,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到最后成了一场悲剧?原因何在? 

虽然电视剧属艺术作品,要高于生活,但其毕竟源于生活,这里也就只对电视剧里描述的一些乱说几点感受,不再去深究史籍。 

一个人要失败原因不会只有一个,同样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也不会只有一个,所以也就不能把他的成功简单的归因于依借官场的势力。至少,我从电视了看到了下面这么几点,有些是用电视剧里的胡的原话改写,有些是由此引发的感想。 

知人善任: 

对一个有能力的人,相对于他这种你需要的能力来说不是很重要的缺点,应该忽视,充分的利用好他的能力。其实,对待我们身边的朋友,对身边的爱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是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他的这种缺点或错误,相对于他的优点或没犯错时所做的事情微小得多的话,我们就要谅解他,继续与他成为朋友,恋人的话就继续爱他。 

忍辱负重: 

一个人在享受成功之前,必须要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屈辱。电视里的胡在事业起步之初为了不开罪于一个有些交情的官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给他一个心爱的女人幸福(因为这个学政既英俊又懂风情,看上去比他更会疼女人),他忍受大辱,忍受周围别人的指责,忍受着心中的剧痛将这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让给这个官员。当然,让人预料不到的是,这个官员竟然是个懦夫,太平军来犯是竟然逃跑了,这个女人也就成了悲剧。自己心爱的女人还是自己好好爱吧。。 

广交朋友: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有朋友,同时只有你拿朋友的的事情当自己的事,那个朋友才能拿你的事情当他的事情来做。不过朋友还是得交几个真心实在的朋友,比如最后在他彻底失败后仍在帮他的几位,其它的也就是彼此利用吧,或者说各取所需。还有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得学会和不同的人打好交道。 

善于借势: 

不可否认,这是胡雪岩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善于借官场之势,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有的文化形成的社会形态里,尤其在晚清时期,要想做成一个大商人似乎离不开官场。前一段时间看过的《乔家大院》里,乔致庸一直有一个汇通天下的宏愿,可是,始终没有成功,甚至由此被逼得躲在家里二十年不能外出,到最后可以说是在慈禧太后的直接支持下才得以实现其一生的宏愿。先后看过的两部关于胡雪岩的电视,里面都提到了胡雪岩的财富是依靠左宗棠而发展壮大,不可否认,没有那几批洋人借给清政府的巨款经他之手,胡雪岩也就没有了会生蛋的鸡,没有了这些鸡,他也不可能后来拥有那么多的蛋和蛋孵出来的鸡。 

其次是善于借市场之形势,这其实就是做为一个成功的商人都应该具备的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再次就是善于借朋友之势,前面也单独提到了他善于广交朋友。我们做事情,要学会充分调动身边的资源。

希望你满意

7. 胡雪岩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

是郁郁而终的`` 胡雪岩 胡光墉(1823~1885),幼名顺官,字雪岩,湖里村人。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破产。接着,清廷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于光绪十一年十一月郁郁而终。

胡雪岩怎么死的?为什么死的?

8. 胡雪岩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

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却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 \"牺牲品\",成为李鸿章 \"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美妾们,一改往日争先恐后己结胡氏的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道光十一年 (公元1831年),黯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