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要一个有关于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案例。最好是2005年以来的。

2024-05-13

1. 急需要一个有关于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案例。最好是2005年以来的。

具体案例我没有。我帮你查了一下我电脑也没具体的。给你找几种典型的应收账款管理模式型案例,你网上查查看如何?不要你分,仅供你参考吧。
(一)“零”应收账款管理模式:沙钢的“钱货两清”信用策略——零应收帐款政策
(二)宝洁公司——以财务部销售会计组为核心控制应收账款

中国银行的“国内保理业务”
  中国银行推出的国内保理业务就是应收帐款收购业务,是指信誉卓著的客户可将其在实物商品销售过程中形成的满足一定条件的(如必须由AA级以上的保险公司进行担保)的应收帐款债权、以拥有部分追索权的方式由我行进行收购的业务。这是银行融资业务从传统的生产环节转向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的一种新业务。企业大量的应收帐款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资产负债表,影响了有关的财务比率。通过与我行签订应收帐款收购的协议,在我行办理国内保理业务后,公司大量的应收帐款将从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代之以现金或银行存款。

急需要一个有关于民营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案例。最好是2005年以来的。

2. 求一则关于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方面失败的案例

●中信泰富"豪赌"酿成巨大亏空
  风险类型:市场风险
  代表企业:中信泰富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出盈利预警,称公司为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而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换言之,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事件发生后,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辞去董事职务,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对中信泰富进行调查,范鸿龄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和提名委员、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直至调查终止,中信集团高层人士对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巨亏逾105亿港元极为不满,认为荣智健应对监管疏忽承担责任,对中信泰富董事会讲可能进行大改组。
  而中信泰富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也因此受影响。全球最大的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中信集团的长期外币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到Baa2,基础信用风险评估登记从11下调到12;标准普尔将中信集团的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待调名单;各大投行也纷纷大削中信泰富的目标价。摩根大通将中信泰富评级由"增持"降至"减持",目标价削72%至10港元; 花旗银行将中信泰富评级降到"沽出",目标价大削76%至6.66港元;高盛将其降级为"卖出",目标价大削60%至12.5港元;美林维持中信泰富跑输大市评级,目标价削57%到10.9港元。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的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一家香港红筹股资金运用部总经理表示:"此事对于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群体形象破坏极大,对于我们也是敲了一记警钟。"
  没有遵守远期合约风险对冲政策
  据了解,这起外汇杠杆交易可能是因为澳元的走高而引起的。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为对冲澳元升值影响,签订3份Accumulator式的杠杆式合约,对冲澳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美元合约占绝大部分。按上述合约,中信泰富须接取的最高现金额为94.4亿澳元。
  但问题在于,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对等。所签合约中最高利润只有5150万美元,但亏损则无底。合约规定,每份澳元合约都有最高利润上限,当达到这一利润水平时,合约自动终止。所以在澳元兑美元(0.6305,-0.0127,-1.97%)汇率高于0.87时,中信泰富可以赚取差价,但如果该汇率低于0.87,却没有自动终止协议,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理论上亏损可以无限大。
  另外,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本质上属于高风险金融交易,中信泰富对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的风险评估不足。
  将中信泰富一步步推向崖下的是一款以澳元累计目标的杠杆外汇合约,即变种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
  内部监控失效
  授权审批控制失效。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由于发生了上述外汇风险事件,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辞去董事职务,10月20日起生效。莫伟龙于同日起获委任为集团财务董事。荣智健表示,上述合约的操作者对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正确评估,相关责任人亦没有遵守公司的对冲保值规定,在交易前甚至没得到公司主席的授权。此外,持有中信泰富29%股权的母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同意为其安排15亿美元备用信贷,利息和抵押品方面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
  信息披露的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对外信息披露制度对重大信息的范围、内容、投资者利益等存在缺陷,发现问题6个星期之后才对外公布,做法令人惊讶,显示出其内部监管存在漏洞,并且质疑中信泰富实际负责公司财务的并非是已经辞职的张立宪和周志贤,而是公司主席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林认为,"证券法"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全面,其中"及时"最难做到。他分析说,中信泰富所做炒汇行为和其主业不同,属于非正常交易。既然是从事外汇期货,就要锁定风险,签订合约之初就要发布公告,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而且在澳元下跌时,公司应该止损,已造成的亏损算也能够算出来。正是由于中信泰富迟迟不公布亏损,才遭到投资者指责。
  而内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更是常见。他分析说,杭萧钢构曾经将公司将要签订的一份天价订单提前泄密,受到处罚,这是比较例外的事,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是信息披露不及时。"将生米煮成熟饭了,才向投资者通报一声".在证监会和两个交易所每年处罚的信息披露问题中,一多半都是由于不及时。
  风险管理没有集中。标普分析师认为:"中信泰富的风险控制及内部管理问题严重,未来发展战略也需要重新检讨;而风险管理没有集中,也是中信集团乃至多数中资企业一直以来的隐患。"

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案例

  中小企业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其在财务管理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管理模式僵化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
  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1.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2.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3.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财务控制薄弱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4,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无人追究,资产浪费严重。
  投资无科学性1,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2,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3,投资盲目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 添加评论(0)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案例

4.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案例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 内 控制度,应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对业务流程重新组合,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血脉,其高流动性使之能任意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极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正常周转和合理使用,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 。 而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 内 控制度,应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风险点,对业务流程重新组合,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业务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控制平台,完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的控制体系。
(一)事前防范,建立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及明确的规章制度
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目前较为先进科学的体制,其运作模式为“三个统一、一个体系”,即资金管理统计核算一、会统一、财务人员管理统一,和一套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而资金集中管理又是财务集中管理的重中之重,包括资金预算集中管理、融资集中管理、银行帐户集中管理和现金集中管理四个方面。资金预算集中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年初审定的财务预算,核定年度资金额度,集中管理投资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企业战略重点业务上;融资集中管理是指企业将银行贷款权、贸易融资权、对外担保权统一管理起来,有效控制资金使用风险,杜绝由于担保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银行帐户集中管理是对所属单位的银行帐户实行审批制,强制核销与经营无关或功能重复的银行帐户,并通过安全有效的网络系统时时监控资金流向,控制业务违规风险,保障资金安全;现金集中管理的核心为收支两条线,即管理部门按照核定的资金预算及所属单位申报的资金用款额度,拨付资金;所属单位的所有收入资金均按规定的上划途径上划至集团公司的账户内。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了资金的沉淀,利用集中的闲置制资金可以大量归还外贷资金,内部调剂所属单位的资金余缺,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费用。而且将集团内的闲置资金统一运作,也能大大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水平。
财务管理体制确立后,就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实施,包括《公司财务管理办法》、《公司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公司产品销售结算管理办法》、《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操作程序》、、《银行帐户开立、变更、关闭的审批程序》、《公司债务融资管理办法》、《公司资产管理办法》、《资金审批支付程序》、《网上银行业务使用规定》、《货币资金内控实施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公司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等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在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可保障 资金的安全,预防被盗、诈骗和挪用;保障资金的完整,保证企业收到的资金全部人账,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发生; 保障 货币资金的合法,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取得、使用资金; 保障 资金的效益,合理调度使用资金,选择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1、资金完整性控制 。即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 1)发票、收据控制。利用发票、收据编号的连续性,核对收到的货币资金,以确保收到的货币资金全部人账。加强对发票、收据的印、收、发、存的管理工作,建账核算,定期抽查核对存根联与人账的记账联,及时发现其中的错弊。
( 2)银行对账单控制。通过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分析未达账项的原因,发现其是否存在错弊。
(3)物料平衡控制。按照主要原材料、产成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量的平衡关系,检查资金收支的完整性。
( 4)业务量控制。根据某项业务量的大小,复核其货币资金完整性。例如,旅馆可以按客房记录的业务量,汽车运输可以按台班记录的业务量,复核货币资金收入支出。
(5)往来账核对控制。定期与对方进行往来账余额的签认,确认清欠货币资金是否及时入账或货币资金还欠是否真实,及时发现挪用、贪污企业货币资金等违法行为。特别应注意对于已作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了解是否有收回款项不入账的情况。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 。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其控制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 1)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有价票据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 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 ,确保企业资产帐实相符。
( 2)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
( 3)实物隔离控制。建立控制制度确保除实物保管之外的人员接触不到实物, 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专设登记簿记录,防止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 ; 对于收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建立专门台账,专人管理,以保证票据安全和及时兑现。 。
( 4)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比如,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不得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出纳人员连续工作不应超过三年; 空白支票、密码与印鉴的保管必须分离; 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担任出纳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经办人只能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 。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 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 1).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收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以储备资金、生产经营资金、成品资金、投资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形态存在。确定各种形态资金的合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可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 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实施某些推迟资金支付、加速货币回笼、收回投资政策,解决货币支出的缺口;或者通过加快资金支付(可降低采购成本)、一定的赊销政策(可提高售价或扩大销量)、参与各种投资,提高收益,降低资金储量。
( 2).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企业根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合理考虑促销与增加的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坏帐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的平衡,制定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条件,同时权衡增加收帐费用和减少应收帐款和坏帐损失,制定科学的收帐政策,减少应收帐款、坏帐损失,加速资金周转。
(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企业对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建立严格控制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加强对存货管理,合理控制存货的储备,减少存货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占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 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各职能部门也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是否与指标的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计划或预算合理安排等。这样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也可根据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的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能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保障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还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内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法律意识,树立现代的资金管理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资金管理,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深化,从根本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

5. 急求近期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案例

前中小企业(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不少基础性不足,需要加以改进。

存在问题1.预算工作不到位,与决算数差距比较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规划的制定,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表现在:没有采用科学的预算制定程式,而是拍脑袋或以领会领导意图为主。从财务的角度看,财务人员(包括主管财务的领导)很可能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经营规划的制定,或者参与程度不够深,或者有时发现了问题,责任心原则性不强,反对的声音比较弱;由于企业缺乏中长期规划,因此,在制定短期规划时难免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科学严谨的经营规划,就不会有符合实际的财务预算,也无法紧跟形势调整预算。

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尤其对企业财务领导人的要求,财务会计工作至少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二是财务管理工作;三是通过对大量财务资料的分析,建立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改进或者再造。从而减少库存成本,降低经营周期,加快资金周转,提升公司的业绩和价值。其实会计制度怎样变,这些基本的要求应该是不变的。但现实的情况是普遍轻视财务管理,从而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讲,财务管理工作包括: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资金的筹措、存放状态、正常的流转周期测算等等);基础财务分析工作(基础的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纵向的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横向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分析等等);投、融资决策,股利决策和财务计画;财务控制工作,包括成本控制,现金流控制等。通过财务分析,进行企业流程的改进或者再造,应该是对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的高标准要求。那些有很多减值准备或者坏帐准备的企业,可以说都该从这里多找找原因。

2.合同管理不到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风险。这里说的合同管理不到位,大概包括三个方面:合同制定没有经过必要的审核程式,导致合同制定的时候就存在风险隐患;合同执行过程中,控制不到位,导致风险产生;合同执行事后分析不到位。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就算控制得再好,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合同执行完之后,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和财务领导,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分清哪些是经常性问题,哪些是偶发性问题,最好能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编号归档完事。

财会人员不熟悉所在企业的业务情况。目前,由于企业的客观原因,加上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大部分财务人员讲不明白自己所在公司的主要产品情况,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新产品下线比较多,财务人员越是搞不清楚。

建议1.严格制度管理。这里至少包括两方面意思:增加新制度。现在不少公司的制度都不够完善,留下了很多只能由领导自由裁量的空间。一方面占用了领导很多时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留下很多的隐患和漏洞;完善老制度。社会变化很快,国家、社会和主管机关的要求越来越多,已有的制度怎么能三五年不变?不妨利用执行新制度的契机,把已有的规章制度拿出来好好归整完善一下。

2.严格执行。企业经营中出的问题,很多不是因为没有规定,而是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对于严格执行,恐怕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及时考核,责任追究,这也涉及到程式性规定的问题。

加强财务管理。公司财务部应设专人进行财务分析,并跟踪相关的行业资料供决策时使用。及时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包括纵向横向的对比资料,可以减少决策者很多决策的盲目性,增加其科学性和前瞻性。

急求近期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的案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