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出的三宝的内容是什么?

2024-05-16

1. 《老子》提出的三宝的内容是什么?

老子:“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件宝贝,需要保持: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享受在先。

《老子》提出的三宝的内容是什么?

2.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原文解释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
慈,很多人都翻译成仁慈,慈爱。这种翻译过于狭义。其实老子的慈,实际上就是孔子说的仁,小则爱身边人人,大则爱天地万物。这种爱与我们所说的感情上的爱又有区别,不是刻意的,而是万物自身都具有的。
俭,很多人认为就是勤俭、简朴。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更接近于他自己所说的“朴”,接近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用,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看似无为而无不为。这个具体再往下做形而下的解释就比较复杂了,暂时打住。
不敢为天下先,解释起来,实际上老子自己在后面自己做的解释,例如“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老子没说出来,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要你为天下后啊,要做到不将不逆,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宝。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

扩展资料其他解释: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
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子三宝

3.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原文解释为:“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三宝:"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解释:
慈,很多人都翻译成仁慈,慈爱。这种翻译过于狭义。其实老子的慈,实际上就是孔子说的仁,小则爱身边人人,大则爱天地万物。这种爱与我们所说的感情上的爱又有区别,不是刻意的,而是万物自身都具有的。
俭,很多人认为就是勤俭、简朴。实际上老子的意思更接近于他自己所说的“朴”,接近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就是老子“无为”思想的用,无为不是无所为,而是看似无为而无不为。这个具体再往下做形而下的解释就比较复杂了,暂时打住。
不敢为天下先,解释起来,实际上老子自己在后面自己做的解释,例如“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另外还有一层意思,老子没说出来,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要你为天下后啊,要做到不将不逆,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宝。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

扩展资料其他解释: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
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子三宝

老子三宝的意思,解释一下

4. 老子三宝的意思是什么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第一次提出“三宝”的概念,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天下人都认为他所讲的“道”很大,不具体,不能很好地把握了解其中的寓意。所以他就讲一个好记好了解的“三宝”便于人们把握。这就是“三宝”的由来。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道教始祖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第八十一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越是实在的话越不好听,然而好听的话却不实在。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人的本性就是爱听好话,所以我们要明辨是非。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一颗很是粗大的树木,是从一颗小树苗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也是从地基开始累起来的;很远的路程,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
  荀子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它们的语句和写这句话的人相同,但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是同样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
  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自夸,才能显的明了;不自以为是,才能彰显自我;不自我夸耀,才能见功底;不自我矜恃,才能长久。
  老子对这一点很是重视,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用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很明显我们知道,这些名言都指向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怎样才能面对自我?什么才能被称做是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做刚愎自用?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道教始祖老子原名是什么 
  老子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创造了道教,所著的《道德经》更是流传于后世,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那么老子原名是什么呢?  
  有历史记载,老子原本姓李,单名一个耳字。关于老子的原名其实是没有任何异议,只是关于他的名字,有一个非常奇幻的传说。相传老子是太上老君的转世,他的母亲是因为吃了一颗李子而怀上了他,之后更是怀孕了长达八十一年,才生下一个长的白眉毛,白胡子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老子,老子一是尊称,二也是对他刚出生毛发就是白色的一个形容。
  这个孩子一出生就会讲话,指着自家院子里面的李子树,说这个便是他的姓氏,家人看他耳朵比较大,所以给他取名李耳。不过李耳这个名字使用的机会非常少,老子自有记载以来,便是用的老子这个称号,久而久之,李耳这个名字反而被众人遗忘,如果不是连着这么一个传说,估计都不会记载下来。
  老子的原名比较简单,但是也寓意深刻,表明了老子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虽然说这个说法偏向于神话,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相信。而老子之后骑青牛出函谷关,选了一地住下之后逝世而去,在世人的眼中也是羽化成仙,做回太上老君了。不过撇开这些神话不谈,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确实很大,直到今天他仍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大家。
   

5. 老子的“三宝”

最近刚看了憨山大师的《老子道德经解》,对道德经的认识能深入了一点。憨山大师按佛教讲法,相对于孔子的“人乘之圣”,对老子的定位是“天乘之圣”。而天乘之圣要怎样活在人间呢,也就有了“三宝”之说。
  
 众所周知,老子的三宝,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个人体会,对于好道、寻道者,把握住这三点,也就抓住了修道的要领。不妨简述之。
  
 首先说“慈”。这个字,在整部道德经里似乎出现不多,但经文里处处在体现“慈”之内涵。“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生”、“为”,是慈;“水利万物”的“利”是慈;“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补”是慈;“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善”,更是慈。老子的慈,是一种平等的爱,没有分别的爱。而泯灭分别心,是心灵解放,是修行上登堂入室的关键。爱,又是合于大道的根本。
  
 再说“俭”。俭就是去掉奢华,去掉巧智,去掉锐强,去掉贪欲。只有做到俭,才能更好地化除烦恼,守住清净,进而更好地达到心的朴素自然,更好地融入和体现道。
  
 “不敢为天下先”,是道的不争之德。“夫唯不争,故无尤”,“名遂身退,天之道”。不争是上善,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这句也是体现道的无为,但又无不为的奥义。
  
 “三宝”,是修行的着手处,能持三宝,对于“体道忘物”,“虚身游世”之天乘境界,或许不再遥不可及。

老子的“三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