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板倒计时,为何没有造车新势力搭这趟“融资快车”?

2024-05-15

1. 科创板开板倒计时,为何没有造车新势力搭这趟“融资快车”?

从2018年11月5日国家领导人宣布设立科创板到今年5月25日,仅仅用了半年时间,申报企业数量已达111家。在申报大军中,造车新势力如奇点汽车、威马汽车、知豆汽车、合众新能源等多家企业曾就“挺进科创板”这一目标传递出相当积极的信号。让人唏嘘的是,时至今日,仍没有一家新势力的名字出现在科创板申报企业名单中。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自身所处行业正好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范畴,又能带来了新的融资机会,对于其本身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

即使获得机会站上科创板,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能否被投资人认可、甚至募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还很难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传统车企入局、特斯拉国产化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这将更加考验新能源车企的产品实力、盈利能力等。而销量,便是产品实力的一大证明。但造车新势力在“量”上的表现并不出挑。2019年一季度,造车新势力交付总量也不过1万多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占比不足1/10,市场地位堪忧。

不争气的是,造车新势力不仅在“量”上没跟上,在“质”上也浮现出很多问题。进入2019年以来,新势力品牌质量问题屡屡被曝。造车新势力盈利能力薄弱,难博资方青睐;产品质与量都没有突出优势显现,消费者信心难以提振;登陆科创板融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催生了新造车企业的观望决策。

科创板开板倒计时,为何没有造车新势力搭这趟“融资快车”?

2. 数百家造车新势力为何无缘首批科创板?

可查看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不难发现,过去几年兴起的数百家新造车公司(有统计超过500家公司,也有数据显示300家),却没有一家在列。虽然,这些公司都曾对登陆科创板表现出浓厚兴趣,与此同时,也有机构券商正在与相关公司进行准备,甚至有所谓资深人士表示,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会有造车新势力出现,但显然理想与现实是有较大差距的。

那么,为何一度呼声非常高,完成C轮、市值数百亿、打着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科技标签的造车新势力无缘首批科创板入围公司?是皇帝的新装被人看破?还是风口已过?亦或是自身能力太差?那么对于融合众多科技于一身的汽车,什么样的公司值得科创板青睐呢?

简要来说,科创板是科技创新板的简称,俗称“四新板”,为上交所新设立的股票板块;其创立目的是推进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得到更多资本支持,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汽车K线认为,对于当前造车新势力而言,自身所处行业正好属于科创板重点支持范畴,尤其是能带来新的融资机会,对于其本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毕竟,资本市场融资越来越难,造纯电动汽车的新势力们资金压力也不断增大。
因此,许多新创企业都有意争抢进入科创板。其中,新能源汽车企业也成为其中最积极的群体之一。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显示,科创板与主板市场有很大不同,企业准入更加包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几乎零收入、未有产品问世的企业也有机会申报。

3. 挤破头也要进科创板,现在的汽车企业都这么缺钱了吗?

  2011年6月30日,比亚迪正式回归A股。开盘首日大涨41%,7月1日又再次涨停,成为当时少数未破发的新股之一。如今的比亚迪已然成为A股中市值最高的整车制造企业,九年前的这一幕,也让比亚迪在这无意间掀起了红筹车企回归A股的狂潮。 
     
    长城 汽车 是第一个眼红的玩家,在比亚迪取得成功后三个月,2011年,9月28日,长城 汽车 也正式登陆A股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当天午间收盘长城 汽车 报12.30元,跌5.38%,至收盘报11.85元,下跌8.85%。 
     
    彼时的长城 汽车 还没有成为中国SUV的领导者,魏建军也没有居安思危的叩问。长城 汽车 要的也不多,单次募资总额大概39.55亿元。当时,多只新股破发影响,机构投资者和股民面对新股均较为谨慎,投资热情普遍不高,此种市场环境也使长城 汽车 面临不小的破发风险。声势浩大,结果却是以破发收场,略显尴尬。 
     
    第二年,广汽集团随即也完成回归A股梦想,成为国内首家A+H股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 汽车 集团。 
     
        
    此时,外界把目光瞄向了同为红筹车企的吉利。“吉利 汽车 回归A股的可能,不是暂时没有,以后也不可能,一个地方上市就够了。”不止在一个场合,李书福坚定地用拒绝表达着“一个车企,一支代码”的设想。 
     
    那时的吉利刚刚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正是着急用钱的时候,也是外界广泛猜想的由来,时隔多年,曾经的猜想已为现实,吉利 汽车 如愿成为科创板的第一红人,创下28天光速过会、200亿融资额的双项纪录。 
     
    有意思的是,在当年那波A股回归热潮中“掉队”的吉利又成为了今天的先锋。 
     
    吉利之后是东风 
    九年前,不管是比亚迪、长城、还是广汽,回归A股既是回归A股主板,吉利 汽车 此次选择了A股市场科创板上市。一方面,这这与当前政策支持力度大相关,另一方面,吉利也彻底打响自己 科技 公司的名号。 
     
        
    今年4月底,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调整为符合以下两项标准其中一个: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 科技 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科创板作为高 科技 企业所定制的融资平台,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 科技 创新企业。而吉利 汽车 近几年来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布局和研发的前瞻 科技 ,成为了冲击科创板的关键。 
     
    2018年年底,“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吉利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智能无人飞行器、卫星传输、互联网等业务范畴。 
     
        
    吉利 汽车 还在共享出行、飞行 汽车 、车联网、卫星通讯、锂电池梯次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和碳循环制甲醇等创新商业模式及前沿技术方面均有布局。今年年内,吉利旗下时空道宇计划发射两颗低轨卫星,作为展开全球首颗低轨导航增强卫星系统的首次商用验证。 
     
    同为红筹回归车企,在港股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选择回归A股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与科创板除了没有在技术、 科技 创新等方面的限制外,门槛也更低。东风集团这么多年苦心经营,到目前也只能如同“创业”公司般回归,与声势浩大的吉利相比不免显得有些“弱”。 
     
    在10月13日递交创业板IPO申请并获得受理后,10月17日东风集团就获得“闪电问询”。从受理到问询只隔3天,这也是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的最快纪录,这也预示着东风集团上市进程的加快。 
     
        
    东风集团此次回归A股创业板,拟融资约210亿元,这也是东风集团时隔15年来的首个再融资计划。 
     
    作为东风公司旗下港股上市平台,东风集团股份自2005年12月份首次公开发行H股股票并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市值431亿港元。 
     
    第二次回归热潮 
    作为我国 汽车 行业几大整车制造集团,东风集团是唯一未回归A股的大型 汽车 制造企业,如果东风集团股份成功登陆A股,将成为继比亚迪、广汽集团和长城 汽车 后,第四家“A+H”股的整车制造企业。 
     
        
    在这波吉利与东风回归之际,我们有意识的将之称为红筹车企的第二次回归热潮,对比比亚迪、长城、广汽,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与国内投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的不一样。最直观的以 汽车 销量为例,在全球普遍遭遇两位数的下滑之时,中国市场率先恢复并  已然  维持着较高速的正增长。 
     
    此外,两次回归也有着不小的共性。我们先看2011年,当年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是“熊冠”全球,一年时间沪深二指平均下跌20%。 
     
    英文《中国日报》12月29日评论版文章:距辞岁只剩下两个交易日,在经历过去12个月22%的暴跌之后,上证综合指数在2100点上方徘徊,内地股市的投资者们在告别2011年时内心一定倍感失落。 
     
    有数据统计,在2011年,中国的散户平均每人在股市中损失了42000元。无论当时,国内经济增长多快,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中国证券市场处于 历史 的低点, 汽车 红筹的回归反而成为了一种信号。随后2012年的企稳反弹也是一种验证。 
     
        
    再看当年回归A股的几家公司,除广汽集团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外,比亚迪已然成长为A股中市值最高的整车企业,特别是在去年至今年,股价一飞冲天,直奔200而去。长城 汽车 虽不如比亚迪的飞涨,但在A股市场也斩获颇丰,曾经计划的40亿融资金额现在已然不值一提。 
     
    不管是红筹还是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以看作是企业对国内投资环境的看好。在新的一轮回归热潮下,我们看到的是国内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的持续推进。甚至可以认为,他们的回归是本次 汽车 产业变革的下一部分。 
     
    科创板成为车企眼中的“香饽饽” 
    在谈论回归之际,我们或许可以先聊聊为什么中国企业喜欢出海上市。 
     
    要知道,在中国上市的公司要严格遵守同股同权的条例,即你拥有该公司多少股份,在重大事件投票时就拥有多少的投票权,这就是很多公司不想上市的原因,害怕上市之后拥有的股份不多,导致公司创始人在董事会说不上话甚至会被踢出局。 
     
        
    几年前,著名的门口的野蛮人,前海人寿蛇吞象险些吃掉万科的股权大戏不免让中国合伙人们胆寒。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是完全可以允许同股不同权这种情况出现,例如刘强东在京东所占的股份是15.8%,但他的投票权达到了80.2%。 
     
    眼下,越来越开放的股权结构与投资环境让不少企业开始动心回归,而科创板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此外,不仅仅是红筹,国内造车新势力除了如理想、蔚来之流赴美IPO外,A股科创板也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9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恒大 汽车 公告称,拟发行人民币股份,在上海科创板上市。几乎在同一时间,有媒体报道称,威马 汽车 已经完成 D 轮融资,将于10月份冲击科创板,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预计最早年内上市。 
     
        
    对于恒大和威马来说,只能抢 " 科创板新能源 汽车 第一股 " 的头衔了,而早在7月份,宣布启动 C轮融资的浙江合众新能源,就宣布计划在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截止目前,有恒大 汽车 、威马 汽车 和合众新能源等造车新势力都在谋求能够科创板上市。而蔚来中国,也有消息称被其未来将要冲击科创板。 
     
    其中,关键基础条件包括,最近一年(或一期)末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不存在显著的同业竞争、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额度较大的股东侵占资产等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在经营和管理上具备风险控制能力等。关键个性化条件包括,最近一年内研发投入较大,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技术突破;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0万元,净利润不低于300万元,且持续增长等。 
     
    门槛低,特别是在营业收入这块的低要求,让科创板成为了造车新势力融资的最好途径。 
     
    红筹回归股、造车新势力,一时间,大大小小近十家 汽车 整车制造企业开始冲击科创板。可以预见,除了在产品终端层面的比拼外,证券市场也逐渐成为 汽车 企业的一大新的角力场。 
   黄云杰/文

挤破头也要进科创板,现在的汽车企业都这么缺钱了吗?

4. “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对于吉利有什么诱惑?

8月28日,浙江证监局发布通告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已于日前全部完成,择日将正式递交科创板招股说明书。这一消息表明,吉利或许将成为登陆科创板的首家整车企业。

吉利汽车将要重返A股市场,早于6月份就已有相关消息。6月1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的规模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之15%。6月24日,吉利汽车宣布,董事会已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科创板上市的初步方案。在“科创板整车第一股”的巨大红利诱惑面前,作为自主品牌佼佼者的吉利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眼前这块肥肉。之所以说“科创板整车第一股”对于吉利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还得从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首先,科创板的“造富”能力非常之强大。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首批于科创板上市的25家企业平均涨幅达到了惊人的140%,而如今一年过去,企业数量早就增加到了140家,募资总额超过了2000亿元,总市值更是超过了3.3万亿元。以吉利目前拥有股份98.13亿股的15%来计算,那么此次科创板上市发行规模约为14.7亿股,若按照7月30日港股收盘价16.26港元/股作为发行价去进行计算,募集资金的规模将达到239.02亿港元,约合218亿人民币。对于吉利而言,数额如此巨大的资金将可以用于新车型产品的研发、前瞻性技术的研究以及改善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

其次,由于受到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影响,吉利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减少22.6%,其中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8.6%,尽管这在汽车行业里还算好的(平均下滑22.4%),但仍旧使吉利下调了2020全年的目标销量,由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在当前的这一普遍困境下,重返A股,获得资金支持,的确不失为一项有利于长期发展的举措。吉利于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有利于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吸引更多境内普通投资者。相比起变化较大的国际形势,内地目前的政策与经济都更为稳定,于内地上市也将能够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
最后,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吉利目前正欲寻求科技转型。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吉利既要面对特斯拉这样的资本怪兽的围追堵截,又要应对以蔚来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的异军突起,作为传统车企,新旧交锋可谓是异常激烈,并且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延续这一情形。科创板向来对新能源汽车企业青睐有加,拥有自主的科技研发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吉利当前在汽车架构、自动驾驶技术、电气化技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产品与优势,为了占有更高的市盈率和吸引更重磅的投资者,吉利不得不抢占先机,毕竟能够上市的整车企业是有限的,以“整车第一股”身份上市对吉利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总而言之,作为自主品牌当中的龙头企业,吉利在进行科技转型的同时亟需大量资金的支持,此时选择重返A股,除了可以募集大量资金以外,对于品牌竞争力等也有较大利好,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战略布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