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2024-05-15

1.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过2亿,没有张近东的控制苏宁还是苏宁,因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标着某个人的标签了,而是说他关心到成千上万人的这个稳定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民生的问题。
一个企业半年亏损几个亿这很正常,不过我觉得这是在危言耸听,您去看一看哈罗单车之前那几年每年都是亏的,亏个10亿的时候都有,就是这几年从去年还是前年开始逐渐赚钱了,所以说一年亏两个亿4个亿,这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数字,只不过对于苏宁来说不单纯是亏损的问题,是亏损的根源出的问题,没有办法解决这个亏损的问题,才出现了现在的这个资产重组,多方牵头导致苏宁没有实际控制人。
应该说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企业了,而是说关心到千家万户的稳定以及就业问题的,苏宁,就算他其他方面出了一些问题,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企业里面就业的那么多人,他们得有个稳定的工作,不能说因为企业变动突然之间解散吧,各回各家,我们什么也管不了了,那不行了,这影响太大了,所以有了多方牵头,要保证这个企业能够运转下去,可能会有一定的过渡期,这段时间不会赚钱,甚至说是亏钱的,但无所谓,大企业哪有一直赚钱的呢?
所以企业它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利益的集体,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赚钱,你们成立一个企业不赚钱做慈善吗,那不可能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同时能够帮助一些员工解决就业的问题,帮助一些人解决经济与家庭这方面的问题,那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是有意义的,它就仍然是一个整体,就已经不是与某个人的标签完全挂钩的东西了。

苏宁上半年亏损超2亿,失去张近东控制的苏宁还是那个苏宁吗?

2. 张近东还会说京东苏宁不是一个量级吗

谁的盘子铺大?无疑是京东。京东经营多年,至少比苏宁易购早。而且从电商的规模效应上来看,京东和苏宁易购也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在规模上,在盘子上,京东强过苏宁易购。
但你要问谁赚钱,我反倒认为是苏宁易购。苏宁易购虽然没有京东盘子大,但苏宁易购的赚钱能力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均强于京东商城。原因如下:
(1)苏宁易购是建立在线下几百家甚至几千家实体店面基础上的电商平台。光是线下门店,都可以为苏宁电商提供强大的电商议价能力,而这一点,我相信京东商城未必能做到位。有强大的采购议价能力,也就意味着,在商品上架之前,苏宁易购已走在了京东商城的前面。即便是价格战杀来,双方都会很受伤,但京东伤的更严重。
(2)京东在去年拉了一大笔投资进来,多少钱就不说了,这玩意也都是虚的,这年头,电商老大们的吹牛能力比统计局要猛的多。我们就说这笔钱最后干嘛了,据京东老大刘东强和后来的媒体报道来看,京东拿着这笔钱,基本上都是在自建物流。看清楚没?自建物流,这是个超级麻烦事情,人家京东不仅要拼价格,人家还要拼物流。结果,大部分钱都放在物流上了。但苏宁却未必,论传统,苏宁在线下经营多年,在全国各地都有好几百家门店,门店就是物流。线上下单,门店送货,我想,光是这一点,其服务不比京东商城差吧!
(3)综上,无论是在价格战、物流和服务水平上,京东商城已经输了一大节。他们基本上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如果说目前,苏宁还差的远,那么在未来,我想,苏宁肯定要强于京东。
(4)京东商城的最终。京东商城最终会出现问题,问题不是出在价格战,而是出在一个不盈利的商业模式上。这两年大家都在玩电商,说实话,各家的玩法不论怎么玩,都逃不出价格战。之前是,之后仍然是。毕竟,这年头的电商一直都是野蛮生长。什么时候能成熟,未可知,但有一点,那就是等中国的网购消费者成熟了再说。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参考值:从马云开始做淘宝到淘宝开始疯狂,是5年时间(淘宝在2003年开始,2005年是第一波进驻,2008年之后开始走向疯狂,谈网购必谈淘宝)。一个模式让其疯狂起来比较简单,但让一群消费者成熟起来,相信会要更长时间。因此,京东商城,如果想一直玩下去,那就得出更多的血,掉更多的肉。这里的肉和血就是更多的资本。当一个人一直出血,而自身造血能力又很差的时候,就不得不借助外界的血,但如果外界的血也供应不上呢?反观苏宁易购,在造血问题上,是不纯在的问题的。毕竟,线下这么大一盘子,怎么着也够吃一阵子的。
(5)所以,我在这里的给出的观点是,玩电商,要惜命,尤其是在没有比较客观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是指在自身在没有极强的造血能力的时候)玩电商,其实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也顺告那些实业老总们:你别听电子商务业内人怎么说,也别看电子商务方面的报告,如果看,也就是当参考,别当真,当真你就要吃亏。我们在关注未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多多关注现在?
(6)在未来,它们谁的赢面会大一些?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是苏宁易购。当然,这只是根据它们双方的实力做出的判断,京东商城次之。我不排除财大气粗的一方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比如说,财大气粗(苏宁易购)的一方压根就不懂电商,进来就是搅局的,最终的吃亏或者倒闭,也很正常。再比如说,店大欺客现象,在实体店里面,可能这样做,不会让消费者有不舒服的感觉,但如果在线上,挑剔的顾客会将这种现象打击的体无完肤。而电商平台本身,也就类似于自掘坟墓了。
(7)关于苏宁在商品定价,进价以及物流方面的论点。其实,在写这点杂感之前,我连苏宁易购这网站都没上去过,我就是照着常人的比较正确的理解来推论的。所以,如果你对苏宁易购在商品定价、进价以及物流方面了解的更透彻,不妨一起讨论,我很乐意。

3.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在火线引入江苏国资入股之后,苏宁董事会的改选在意料之中,张近东退休也没有多大悬念,只是张近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孙为民也同时离任董事,相当于苏宁的一二把手同时退休,这倒是颇让人意外。 
     
  本来个人预计张近东退休之后会让孙为民来接任董事长:扶上马送一程,为新旧交替来护航,目前看苏宁管理层是要彻底“改朝换代”,让年轻一代来接棒,张康阳是90后,暂代董事长职务的任俊是1977年生人,苏宁将进入到一个80、90后主导的新局面。 
  
  苏宁董事会改选之后,形成了江苏国资、阿里巴巴、张近东三足鼎立的局面,不过在具体业务层面,依然还是由张近东来执掌,只是在一些重大投资等战略方向上,不得不跟另外两方妥协,其中江苏国资应该不会去干涉具体事务,主要是救急为主,阿里的态度就变得极为关键。 
  
  根据董事会的改选公告,黄明端已被提名为下一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前,该职务由张近东担任。 
  
  如果是来自高鑫零售的黄明端被来接替张近东,说明江苏国资和张近东都认为,能够救苏宁的只有阿里巴巴,高鑫零售的大股东就是阿里,旗下的大润发卖场也是阿里线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黄明端也有丰富的线下零售经营,而阿里在线上的地位更不用说。 
  
  问题在于,跟苏宁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苏宁是一家“国企”风格极为浓厚的企业,无论是黄明端还是张康阳,都很难在短时间改变这种企业文化,相反,一般企业在新旧交替时的动荡,相信在接下来的苏宁一定不会少。 
  
  而且,张近东是不是真的裸退,也是一个问题,恐怕事实上也难以让他完全置之身外,苏宁面临的千亿债务压力,以及上市公司之外的苏宁体系要如何厘清,都离不开张近东,远在意大利的张康阳,更不可能一下子接过这一副重担。 
  
  即使是阿里,到底有多大的诚意和资本来救苏宁,也是一个疑问!在三方股东里面,江苏国资是不希望苏宁倒下,张近东是不想苏宁倒下,阿里反而是最超脱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外界传闻的阿里吞并苏宁本来就是一个异想天开,先不说今天的苏宁对于阿里经济体的价值有多大是个疑问,就是反垄断一项,阿里也不可能往火坑里跳。 
  
  所以,最终能救苏宁的,还是张近东自己,恐怕还是看张近东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的资产,接下来要如何变现处理,来补上苏宁易购的窟窿,这是唯一的选择,没有其他选择。

苏宁董事会三足鼎立,能救苏宁的却只有张近东

4. 苏宁的张力与张近东的定力

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张近东        伟大的企业都是熬出来的。         三天前的2019年12月17日,苏宁2020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抛出新增科技、物流等领域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400亿元,新增人员8000人,新增各类互联网店面1万家的计划。  进入而立之年的苏宁要从规模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进化。         2017年的智慧零售大开发,2018年的生态圈战略升级,2019年的全场景资源并购,2020年的基础设施加码……纵观这三四年苏宁的变化,成功转型之后的战略自信愈发凸显。  对手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时代的变化都没有打乱张近东的定力和节奏,其也似乎多了一份顺势而为的恬淡。         回首过往历程,2017年更像是苏宁由互联网化转型变革期步入智慧零售战略推进期的一道分水岭。         那一年,张近东罕见的开嗓用一曲罗大佑的《恋曲1990》,向台下数万名员工与苏宁的战略合作伙伴们致谢,宣告苏宁成功转型。         那一年,苏宁净利润同比2016年增长了近5倍,大有重返巅峰之势。  线上“再造一个苏宁”的转型阵痛一扫而尽,也为后来的篇章埋下了伏笔。    
                         01                对手戏                从1990年创办苏宁至今,张近东的对手换了一茬又一茬。       比张近东小6岁的潮汕人黄光裕1987年就在北京珠市口大街正式挂牌了“国美电器”,从倒腾进口电器到连锁经营,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商。         1948年生人的张大中,晚张近东3年创办了大中音响城。  在美苏争霸的阶段,盘踞北京市场的大中电器一度压制国美、苏宁在紫禁城的势头,却在2007年被黄光裕“买断”。         除了张大中之外,1996年在上海滩创办永乐电器的陈晓也是行业里叱咤风云的人物,永乐一度是美苏之后的行三,后来也被黄光裕“收编”。         此后,零售市场只剩“美苏争霸”。         1998、1999年,也是颇为有趣的年份。         前一年,同样在南京,干部汪建国“下海”创办了同样靠批发空调起家的江苏五星电器;  而在北京中关村,人大社会学系毕业的刘强东支棱起了 京东 公司的招牌。         或许是缘分,2009年五星电器被汪建国易手给了全球最大家电和电子产品零售集团百思买,但又过了一个10年(2019年4月),五星电器被同龄的京东控股。    
   后一年,发迹于天津的杜厦正式注册了家世界连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也在那年,西子湖畔的马云及18罗汉们捯饬出了阿里巴巴网站,开拓鲜为人知的电子商务。         同样是走线下零售传统路线的家世界,在号称要缔造“中国最强大零售企业”的杜厦的领导下,一度风头无二。  可惜话音未落,就因资金链崩坏而在2007年时改弦更张为“华润万家”。         2009年,苏宁以583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魁首,美苏大战中的苏宁也实现了对国美的超车。      
   同年,张近东开启了线上再造一个苏宁的计划,即后来的苏宁易购。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启时,中国零售电商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成长为行业巨兽,而此时苏宁则在线上化的再造工程中,陷入增长的迟滞。         老对手的相继扑街和新对手的扶摇而起,让夹在重塑期的苏宁看上去危机四伏,业绩表现更是令人捏把汗。  2013年张近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并不讳言压力。         “全球零售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以连锁经营为代表的的实体零售阶段、电商代表的虚拟零售阶段以及加速到来的虚实融合的O2O零售阶段。  ”         “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而一定是要线上线下完美融合的O2O模式。  ”         张近东在斯坦福演讲的这个判断,很关键。  因为,这是苏宁将要奔向的远方。  无论你的对手是谁,无论你的对手多强大,你都要拼尽全力去做那个屹立不倒的人。         黄陈张杜汪马刘,还有一大票后生“晚辈”的陈欧、黄峥们风起云涌,英雄各领风骚,张近东却始终是那个望眼远方,脚下生路的张近东。         如果说苏宁能三十而立最成功的一个原因是什么,莫过于船长张近东的战略预见与苏宁团队的变革意志。                         02                进阶战                在苏宁转型如浴火重生的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过一个中国“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         这份统计时间从2008年初至2012年末的报告显示,这五年内全国累计退出市场的企业共394万多户,近50%的企业寿命不足5年,平均为6.09年。           按100企业10年时间来计算,意味着有九成企业会被淘汰出局。          改革开放四十年,真正能与时代一直同行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大部分都因未能跟上产业与市场的变迁而坠落,多少明星企业令人扼腕。         实际上,早在2000年左右起,张近东就开始观察电子商务的发展并认为未来大有可为。  但相隔近十年后,待电商们裘马轻狂的疯长,张近东才大举出手。         苏宁线下起家,经历二十年间无数巷战肉搏的打拼,才杀出个连锁家电业的武林盟主地位,但携互联网图腾而野蛮生长的电商却是另一个物种。         张近东很清楚,要把洞察到的趋势真正变成落地有声的转型,最要害的是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式。  互联网催生出的电商与传统零售企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要转型,得先革自己的命。         “别人感冒你就发烧,别人发烧你就等死”,对于时局的清醒认识和强烈危机感,让张近东决意支付巨大的变革成本,开启苏宁的二次创业。         按照战略设定,苏宁的二次创业分为两步:  “+互联网”和“互联网+”,也就是以互联网技术,嫁接、叠加、改造、优化线下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形成O2O模式。         对于大体量的苏宁来说,这场变革有着明确的顶层意志,有着清晰的变革路径,有着充足的保障支撑,另一个最关键性问题就是执行。         战略推进垂直落地,任务目标迅速分解,上传下行无条件执行,同时还要在市场变量和战略框架之间持续创新,这是苏宁易购始终能死死咬住天猫、京东,跻身电商第一阵营的根本。       之所以苏宁能够在执行难度系数极大的转型中还做出一系列创新动作,则是缘于张近东对于人的把握,在组织管理层面大刀阔斧的进行内部结构性重组调整。    
   左手推进创新型组织变革的制度安排,苏宁从任务驱动转向事业驱动,使职业经理人转变为事业合伙人;  右手扶植一批青年才俊,创建多元化的创业型团队,形成“海陆空”联合舰队。         这个阶段上,苏宁更加积极的拥抱互联网、物联网新技术,创新嫁接零售产业资源,品类也从3C家电,向母婴、超市、百货、家居等更广领域覆盖。    
         与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的互联化所不同,苏宁是将固有的线下优势持续增厚的同时,充分吸纳互联网思维完成线上苏宁的再造。         同时基于长期奠定的强大IT体系,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连接线上线下两端,此时的苏宁已经不能单纯的称之为一家零售企业,它同样是一家科技公司。                         03                全场景                就在苏宁逐渐完成线上再造的这个阶段,电商平台的发展也进入了两个维度的重要演进:  一个是从线上云端到线下实体的O2O;  一个是从平台化发展到生态圈构筑的进阶。         2015年前后,一场“到线下去”的运动发迹于京东、阿里的“百万夫妻店”计划,下沉市场和便利店、夫妻店一夜间成为巨头们垂涎的资源。         甚至顺丰这样的物流巨头也跨界而来,开起了“嘿店”。  流量增长的瓶颈以及成本的抬升,使得电商巨头们必须考量O2O的现实命题。         然而,从线上到线下的跨越并不容易。         高光出场的京东百万夫妻店计划很快黯淡,操盘手的去职、关店潮的负面,簇拥而来;  天猫小店也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  顺丰“嘿店”也归于沉寂。         恐怕,电商营建线下零售店的难度要比苏宁的云端再造还要艰险。  可从云端到地面又不能不通,所以尽管受挫,京东还是执意要做直营便利店以及并购五星电器来填充自己的线下端口。         现在看来,苏宁在线上线下两端最为均衡,O2O回路的融合也最为顺畅。  苏宁前20年积累的强大的线下能力在电商纷纷寻求线下拓展的时候再度成为巨大优势。         2018年以来,苏宁全面深化全场景、全品类战略,特别是2019年以来,先后收购万达百货、家乐福中国进一步补齐百货和快消短板,同时,苏宁零售云、苏宁小店、极物等各类场景业态落地,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感知消费者习惯,预测市场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套花样说辞也已经被苏宁验证于新场景之中。         2018年1月间,在集团当年度工作部署会上,张近东提升了苏宁物流和科技产业的战略地位,构建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  这也是苏宁智慧零售生态圈的战略升级。         在更宏大的新零售生态圈构建上,张近东与马云早有默契的达成苏宁和阿里的战略合作,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物流体系完善,或是线上流量互通、线下服务互补,两大巨头互相补缺,完善生态圈。                         04                笃明天                对于大企业而言,创新短期看潜力,长期看价值和市场规模。  “智慧零售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路,我们就是要做出个标杆。  ”张近东正在兑现这句话。         未来数年回头看时,2019年对于苏宁来说肯定会是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宏观经济在降调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线上零售的增速回落尤为明显。         但正是在这样一个宏观、中观环境并不乐观的年份,张近东却加速布局的步伐。         先是2月12日苏宁易购宣布正式收购万达百货下属的全部37家门店,构建线上线下到店到手全场景百货零售业态;    
         接着年中6月23日,苏宁易购又公告称出资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以便快速获取优质线下场景资源,进一步完善公司全场景业态布局;         8月5日,非上市资产的苏宁小店公司又发布了与冯氏零售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前者100%控股特许经营OK便利店品牌的利亚华南广州全部门店。         而苏宁小店公司此前在2018年4月间,收购西班牙迪亚集团在中国的资产迪亚天天379家门店的100%股权。         截至目前,苏宁线下公司运营的苏宁易购广场54个,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及加盟店面1.3万余家,其中的苏宁小店和零售云店堪称重头,分别布局城市社区和县镇乡村。       无论自营开店还是并购布局,围绕着智慧零售全场景,苏宁早已从连锁经营的简单串联转向互联网新技术赋能。         通过“零售云”,对下沉市场的中小零售商们实行“加盟店直营化管理”模式, 共享 苏宁品牌、商品、销售运营、物流服务、IT、金融等能力,苏宁实现“智慧零售能力”的输出。          再看张近东2020苏宁基础设施投入不低于400亿元,各类互联网店面1万家的战略加码,进一步剑指深化全场景发展,加大资源能力的开放与输出。          以零售为核心,发展多渠道、多端口,全场景、全品类;  依托苏宁供应链体系和互联网转型期间积累的技术优势,聚焦开放,实现零售核心能力和资源的输出,赋能行业与社会。         苏宁“亚马逊+沃尔玛”的理想形态,清晰而笃定。                          05                后记                 “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坚持的精神。  ”         很多年前,笔者拜访张近东时,他就曾说“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苏宁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事实上,经历了线下的漫长积累,线上的转型再造,O2O的喧嚣融合与技术带来的场景革命,苏宁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感,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其浓缩的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百年路,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考验也就更甚。  尤其是近几年宏观经济从加杠杆到降杠杆的阶段,企业存续发展的难度增加。  也因此,张近东的企业治理哲学与苏宁的战略定力,就更加值得行业深究。

5. 你如何看待苏宁易购聘任张近东为名誉董事长这件事?

关于苏宁易购聘任张近东为名誉董事长这件事,我是这样看的,那就是张近东作为伴着苏宁易购风风雨雨走起来的创业人,对于苏宁易购是有贡献的。介于此,张近东因为个人的原因辞任苏宁易购的董事长,董事会为了肯定张近东的工作,因此聘任张近东为名誉董事长也在情理之中。
据悉,张近东此次辞职,不仅辞任了董事长,还辞任了其他的职务,算是想要彻底隐退的那种感觉。可能是商界当中的张近东累了乏了疲了,因此想要无官职一身轻松,也许张近东有了更高的人生追求,有了新的人生规划。作为苏宁易购的创业人,一朝想要全身而退,那怎么可能?!苏宁易购董事会加值张近东名誉董事,说明了张近东对于苏宁而言必不可少!即便不再担任董事长,也要名誉上留住张近东。

变动据悉,因为张近东的辞职,苏宁易购可能会有新的人事大动荡。据悉,现在公司正在重新选举董事等等,也算是在重新构建一个能撑得起苏宁易购的新的人事框架。而张近东在新的人事框架树立起来之前,是不能撒手不管的,依旧要参与意见和主持大局。张近东卸任的时间,要在苏宁易购完成法人的变更之后,可见张近东此次从苏宁易购撤退的非常的彻底,相信如果他可以选择,名誉董事长也不想兼任吧!

网友热议此次,张近东辞任苏弄易购的董事长,可谓是震惊了八方的网友。毕竟,董事长辞职,这可是大动作,代表着苏宁易购“地震”了,将会有全新的面貌来展现给大家。不知道此次苏宁易购完成新的变革之后,会不会更能迎合大潮流的发展。

苏宁易购聘任张近东为名誉董事长,自然是因为张近东经验丰富,人脉甚广。

你如何看待苏宁易购聘任张近东为名誉董事长这件事?

6. 苏宁易购的新股东浮出水面,苏宁张近东的下一步是什么?

2月28日,深圳国际(0152.HK)宣布,其间接持有的全资附属公司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后简称深国际 ),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简称鲲鹏资本)作为受让方,将分别可能收购苏宁易购8%及 15%的已发行股份。 
公告显示,深圳国际是一家以物流、收费公路为主业的企业,主要战略区域在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而鲲鹏资本则是一家以股权投资管理为主业的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这两家公司都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持有。
苏宁易购股份的出让方除了张近东,还包括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及西藏信托有限公司。以本次交易定下的每股6.92 元的价格计算,张近东等股东通过这次股份出让能获得148.17亿元。作为参照,苏宁易购停牌前股价定格在7元。
但需要提及的是,苏宁易购方面表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的持股比例为21.83%,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苏宁与深圳国资并不陌生。双方上一次公开交集是在去年11月,深圳国资牵头苏宁等30多家供应商集体接盘荣耀。而在张近东转让股份背后,苏宁的资金链已经承压多日。张近东等股东也将苏宁易购的股份频繁质押。
张近东持股50%的苏宁电器,面临的债券集中兑付压力更大。公告称,截至2021年2月10日,苏宁电器2021年内到期及回售公司债券本金为104.88亿元。2021年2月1日,苏宁电器对“16苏宁01”开展置换要约。中诚信国际认为,置换债的发行反映其流动性较为紧张。这份公司还提到,公司实际控制人已经将苏宁置业有限公司及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进行质押。
张近东也在去年12月对外宣布,苏宁将聚焦零售主业,“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2月28日,苏宁在2015年12月接手的江苏足球俱乐部发布了停运公告。
2月26日,苏宁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宣布其2020年营业总收入约为2585.6亿元,同比下滑4%,但当期归属净利润为亏损39.13亿元,同比下滑近140%。

7.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其实有很多企业还是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未来的,而且能够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很多时候一些企业是能够一个比较好的战略定位的,并且也能够跟随时代潮流,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对于这些企业还是比较看好的,并且我们也觉得这些企业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且能够让自己通过努力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这本来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且也能够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借鉴。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不能够让自己一个更好的发展,这些企业很可能落后于时代的潮流,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也个更好的努力行为,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而且有时候如果不能够坚持创新的话,也可能会导致自身受到打压,而且也可能不能够在技术上赢得过他人,这也就意味着不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竞争力,而消费者从来都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的,并且也会更加信任那些知名度更高的企业。苏宁已经易主,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我认为的确是这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苏宁帝国不复往昔。
其实我觉得苏宁帝国的确是大势已去,因为苏宁帝国已经不再像往常一样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并且也不能够让自身有一个更好的客户。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是不能够有个更好的平台发展的病情,也不能够让自己像以前一样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帝国已经不能够恢复如初了。
二、苏宁没有创新的资本。
我觉得苏宁是没有创新的资本的,因为苏宁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并且也不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去信任苏宁。而这也就意味着苏宁不能够融这么多的资,并且也不能够有足够多的资本让自己去创新。
三、苏宁没有强大的竞争力。
我是认为苏宁没有很强大的竞争力,因为苏宁本身就已经自身难保了,而且也不能够让自身一个更强大的地位。而这也就反映了苏宁是不能够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的,并且也不能够一个比较高的竞争地位,这也就能够说明苏宁大势已去。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张近东的苏宁帝国是不是大势已去了?

8. 张近东“退了”,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张近东“退了”,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有了更好的发展,也可能是因为苏宁易购需要新鲜的血液。根据新闻的报道,说7月12日德额时候,张近东辞任的苏宁易购的董事长,不过在新的董事长任命之前,由任俊暂时旅行董事长的义务。在当天,苏宁一股也进行了董事会的改选,苏宁易购可能会向着一家社会化新兴企业重新出发。

一、为了苏宁易购更好的发展。张近东在公开信中说,当前所做的每一次调整和改变都是为了让苏宁易购发展的更好,接下来要坚定的推动智慧零售落地的深化。由此可见,张近东的辞任董事长,也可以能是为了推动苏宁的发展,进行智慧化领域的深入研究,也可能是为了让更有全局观念的人接替自己的工作,不过苏宁易购的决定,应该会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张近东可能要深耕智慧零售。从张近东的公开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可能张近东辞任董事长这个职务,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深入到智慧零售落地。毕竟董事长的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泛,这样就没有办法深入到其中的一个领域去努力深化,张近东为了推进智慧零售的落地深化,辞任了董事长的职务,可能是为了专心发展这一个板块。

三、可能是有更好的发展。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原因之外,张近东也可能是有更好的发展,苏宁易购的发展我们是有目共睹的,张近东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这种人才往往会被其他的企业所吸引,原因高薪聘请也不足为奇,所以张近东辞任苏宁的董事长,也可能是有了更好的发展。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他是为了研究某一块领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