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2024-05-14

1.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二年级数学  课件,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一 
    目标:
    通过开学课的常规  教育  ,加深学生们对数学课堂常规的认识,使同学们重温规范,学会动手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懂得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课堂规范,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过程:
    一、即时问候再开始课堂常规训练。
    1、提前进入教室,明确课前应上厕所、喝水、准备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及摆放位置等。如:数学课(数学书、  笔记本  、铅笔盒等摆放在桌子左上角)
    2、课前两分钟预备铃一响,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
    二、理论学习中渗透当堂训练,在落实常规中以榜样领头。
    单纯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枯燥、乏味的,也难以达到教育的效果。今天上课时,渗透了当堂训练,让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也能掌握一些要领。如在训练坐姿时,既告诉学生坐的  方法  ,又让他们马上改正不正确的姿势,并说明了好姿势利于听讲的几个好处,学生欣然接受,再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提醒,学生就逐渐做得越来越好了。
    (一)问好
    1、当上课铃响后,迅速会班级坐好,安静的等待老师的到来!
    2、教师进入班级后,听到教师喊上课后,班长喊起立,然后向教师问好,坐下(要求问好时声音整齐、响亮,起立时速度快、整齐、安静),练两遍。
    (二)听的要求
    1、上课中途需要离开教室,须先向老师  报告  ,老师允许后方能轻轻从后 门进出。
    2、上课迟到者,迟到走到后 门,眼睛注视老师,带老师同意后,轻声走进教室。(叫班长示范两次)
    3、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聊天讲话、打闹,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传纸条,不阅读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籍或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作业。(训练坐姿)
    5、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不做旁观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6、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不嬉笑、不嘲讽。
    (三)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叫学生一起示范),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如果学生表现优秀的话给予一定的加分表扬,以鼓励  其它  同学展现自我风采。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学生只允许用铅笔书写,不许用自动笔、水笔、钢笔等。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要求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不做旁观者,并提出适当的奖励加分的方式以激励学生们互相探讨学习的动机。
    三、小结
    课堂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要靠平时不断地强化训练和督促提醒才能越做越好。我相信,只要我和同学们都能花些心思,不断重复的训练,落实细节,加上我们班制定的班规、课堂礼仪和积分竞赛  措施  ,我们一定能早日养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二 
    一、教材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一,由于8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少,因此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多练习记忆口诀,多做练习,也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己  总结  出  8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熟练记忆,另外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的运用。考虑到得出8乘法口诀的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积都比较大,同时,学生要直接得出8×8=64这个算式会有一定困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提供素材。学生可以根据情景图提供的素材和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写表格,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进而编出乘法口诀。与前面不同的是,以问题让学生产生编写8的乘法口诀需求,同时,不再完整地写出乘法算式及编出乘法口诀,而是充分相信学生并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口诀。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7-8岁的  儿童  ,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等;
    4、学生已有一定数学计算能力;
    5、学生已经认识1至7的乘法口诀,对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6、学生对于编写8的乘法口诀兴趣很高,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编写1至7的乘法口诀的方式来编写8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自己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编制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2、培养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口诀,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上显示的有关7的乘法口诀的画面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首先上课之前展示一幅陆游的一首诗,书写的时候凑足64个字,为后面小结的呼应打下基础,将这幅字送给表现好的学生
    3、多媒体展示一幅学校军乐队正在训练的图,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进而引入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
    4、让学生们一起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做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精彩练习及布置课堂作业
    6、课堂小结,让学生  说说  本节课的收获!另外将课前64个字的这幅字展示给学生回答这幅字一共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
    1、全体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学生喜欢得到这幅字
    3、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多媒体显示的画面,并跟随教师的思路自己总结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4、学生认真诵读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学生争相举手回答问题
    6、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收获并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对已学过的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复习
    2、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学生们自己进行小组讨论编写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
    4、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把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记忆
    5、让学生加强对8的乘法口诀记忆的熟练程度及运用情况
    6、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1×8=8 一八得八 8×1=8
    2×8=16 二八十六 8×2=16
    3×8=24 三八二十四 8×3=24
    4×8=32 四八三十二 8×4=32
    5×8=40 五八四十 8×5=40
    6×8=48 六八四十八 8×6=48
    7×8=56 七八五十六 8×7=56
    8×8=64 八八六十四 8×8=64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三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  学习方法  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一)5:观察物体(一)6: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
    (二)、单元分析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一):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认识时间: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有60个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本单元是继一年级《认识钟表》之后的又一节课,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时间的重要一课。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验时、分的实际意义,知道1时=60分;会看钟表,能正确认读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四、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  故事  ,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想一想:我们用不用把整个图案全画在长方形纸上?为什么?
    师:把长方形纸对折以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沿着哪条边来画?为什么不沿着开口的这条边来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长方形的纸自己创作一个对称图形,比比看,谁的作品最奇特、最漂亮!(学生活动后展示作品)
    师:你觉得谁的作品比较好?为什么?
    师:虽然他们剪出的对称图形样子不一样,可是在这些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谁能来前面给大家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痕的左边和右边怎么样?我们把这条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谁能指出这几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知道了对称轴,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三、课间小歇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对称的,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电脑演示)
    四、巩固深化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样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请你帮老师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出示课本第68页“做一做”)
    师:你能画出他们的对称轴吗?(全班交流)
    师:小蜻蜓又遇到一个难题,它不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在哪儿,请你帮它找一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其实,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们?他们就藏在方格纸上(出示课本第70页第3题),猜一猜,他们是谁?我们猜得对吗?请同学们沿着对称轴画出他们的另一半。(学生课下练习)
    五、评价体验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对称,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美好!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相关  文章  :
  1.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2.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数学学习方法 
  3.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下载地址 
  5. 小学二年级数学怎么学 
  6.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练习大全 
  7.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8.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怎么教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

2.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2、学习简单的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3、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重点: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
     教学难点: 
    会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同学们,在节日里,爸爸妈妈会给我们买许多礼物,老师这里有些礼物,你能说出哪个玩具比较重?哪个玩具比较轻吗?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物品的轻与重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直接观察
    1、气球和苹果比
    2、小胖和小亚比
    师:你知道这个苹果与这个气球比哪个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
    师:小胖和小亚比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直接凭经验来判断。苹果重,气球轻。
    根据图片看出小胖重小亚轻。
    探究二:动手操作
    1、比较下列物体的轻重、书上第42页中的2 橡皮、吸铁石、小汽车等
    为学生提供学具,动手操作
    2、验证比较结果:可将这些物品悬挂起来
    之后小结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师: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谁轻谁重?
    学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方法来比轻重。
    探究三
    1、小包装的酸奶,一包装3罐,大包装的酸奶,一包装6罐,4小包装的和2大包装的酸奶,哪个重?哪个轻?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个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个重?哪个轻?
    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1、判断轻重
    棉花和小铁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电话
    练习二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装的汽油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样重。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重量,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判断。
    练习二
    小组活动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轻与重。
    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比较物体的轻重,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来比较。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P42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 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 统计与概率: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 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活动”“地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进生活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 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 创造情境。
    3、 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2、乘法口诀(一)--------------------- 10课时
    3、观察物体--------------------------- 4课时
    4、分一分与除法 ------------------------ 13课时
    5、方向与位置 ----------------------- 4课时
    6、乘法口诀(二) ------------------- 7课时
    7、除法 ---------------------------- 8课时
    教学进度表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二年级)
    周
    次 起 止
    月 日 计 划 进 度 课时数 备
    注
    单元(课) 节 教学内容
    1 9、1~ 5 第一单元 1-4 数一数与乘法 4
    2 8 ~ 12 一、二单元 5、1-3 乘法口诀 4
    3 15 ~ 19 第二单元 4-7 乘法口诀 4
    4 22 ~ 26 二、三单元 8-10-1 口诀、观察物体 4
    5 29~10、3 三、四单元 2-4-1 观察物体、除法 4
    6 6 ~ 10 第四单元 2-5 分一分与除法 4
    7 13 ~ 17 第四单元 6-9 分一分与除法 4
    8 20 ~ 24 第四单元 10-13 分一分与除法 4
    9 27 ~ 31 第五单元 1-4 方向与位置 4
    10 11、3~7 第六单元 1-4 时、分、秒 4
    11 10 ~ 14 六、七单元 5-1-3 乘法口诀(二) 4
    12 17 ~ 21 第七单元 4-7 乘法口诀(二) 4
    13 24 ~ 28 第八单元 1-4 除法 4
    14 12、1~5 第八单元 5-8 除法 4
    15 8 ~ 12 第九单元 1-4 统计与猜测 4
    16 15 ~ 19 总复习 4
    17 22 ~ 26 复习 4
    18 29~1、2 复习 4
    19 5 ~ 9 复习 4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3       班级基本情况: 
    这四个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苏教版数学学习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大部分学生数学计算速度较快,正确率高,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举手发言,作业书写很工整,学习风气浓厚。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深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体验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中去。但四个班都有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常在课堂上管不住自己,几个同学不愿动笔做题。如(2)班的何伟、徐微微、刘薛玉等,(4)班的周李贤、马少南、李佳等,这期的教育重点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几个学生:如(2)班的李琉扬、王喜龙、卞有龙(4)班的周国庆、张韵伟、唐帅帅等在学习上障碍非常大,常常跟不上教材安排的任务,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都不高,课堂作业也难以完成,需要老师多对他们加以辅导与关心,鼓励他们加强学习的信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因材施教,让这部分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在本期容入到班级的学习氛围中。苏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此使一部分乐学、好学的孩子通过两年的学习更加优秀。进入二年二期后,有一部分如杨一鸣、林伟龙、姜欣沂、张萧灿、顾慧鹏等学生可尝试进行奥数训练,让优者更优。由于存在着年龄的差异,存在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老师应尽最大的努力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有余数的除法1000以内数的认识笔算加法、加法的估算与验算,连加;笔算减法,减法的估算与验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不超过100)及相应的减法;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方面:?与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认识,比较简单的路线图角的初步认识,直角、锐角与钝角分米和毫米,简单的度量,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问题方面:?应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有关方位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利用或设计简单的路线图根据需要选择恰当的单位和适宜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三)统计与概率部分。知识与技能方面:?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解决问题方面:?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合理地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测定方向(用东、南、西、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词语描叙现实生活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跳多远(通过实验和简单的数据整理、分析,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价值)。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 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教学难点: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现在谁能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样物品哪个重,哪个轻?(多媒体出示:苹果和气球;书和骰子)请同学们观察物体,告诉同桌的好朋友,谁重谁轻?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二、探究新知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比()重()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 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
    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 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 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 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 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三、观察实验,比较轻与重
    1. 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 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 2个2个吊起来比较;3. 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
    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 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 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四、知识拓展
    1. 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 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 课后拓展练习
    小木箱一箱可装4瓶饮料,大木箱一箱可装8瓶饮料,那么12箱小木箱装的饮料的重量和6箱大木箱的饮料的重量哪个重、哪个轻?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全册教案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们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们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们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们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们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们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们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3.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是每个老师都要做的,一份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课题: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设想: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4. 二年级数学。


5. 二年级。 数学课

(1)3x4+1=13

二年级。 数学课

6. 二年级数学

24+59=83人,这是参加跳舞和合唱的总人数,其中有8人两个节目都参加了,重复了8人,所以两个节目实际有:24+59-8=75人

7. 小学二年级数学。

方法1:因为汤碗占人最多,所以由汤碗入手,假设一个汤碗,则有三个人,此时无法算出菜碗(因为菜碗两个人一个),所以再假设有两个汤碗,则有六个人,可算出有六个饭碗,三个菜碗,符合题义,所以有6个小朋友。                   方法2:因为三人一个汤碗,两人一个菜碗,所以至少需要六个人,看看符不符合题义,本题符合。如果不符合,在看12个人符不符合,总之人数要即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

8. 二年级数学

正确结果是:
917-(8-6)+(800-600)
=917-2+200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