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和学龄的区别

2024-05-17

1.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现在的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和学龄前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前和学龄的区别都有哪些吧。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1  上小学之前的儿童都是学前儿童即0--6岁;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则是3--6岁儿童。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0--6岁);幼儿前教育(1--3岁);婴儿教育(0--1岁)。
    
  学前教育是针对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是做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幼儿教育比学前教育范围广一点,不仅仅是指0到6岁,教育学是门理论学,不用像学前教育那样学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和很多理论。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三周岁至六周岁之前都属于学龄前的儿童。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2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3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学前和学龄的区别

2.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中国现在实施的是免费义务教育,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需要入学接受教育,入学前的孩子被称之为学龄前儿童,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1   一、学龄前儿童是几岁 
  学龄前儿童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周岁,所以,0~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儿童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6岁~12岁。
  少年期/青春期:13岁~18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周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二、学龄前儿童教育 
   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3、减轻压力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引导,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
   4、耐心教育 
  家长们要正视孩子的错误,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怕你,而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悉心教导,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2   一、年龄划分 
  婴儿期:出生1~12个月。其中,断脐至出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6个月~12个月的婴儿称为较大婴儿。
  幼儿期:1~3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岁入小学前。
  学龄期:7岁~12岁。
  从这种划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学前(即6岁前)的儿童都可以视作学龄前儿童。
    
   二、发展特征 
   学龄前儿童生长变化速度惊人 
  在这个短暂的时期里,儿童学习语言,产生自我意识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环境意识。这一时期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例如,在学走之前必须先学站,学会简单词汇之后才能学会使用复杂句子。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学龄前儿童发展变化的具体时间又是不同的。
  营养不良会阻碍身体的发育,缺乏与外界交往会推迟语言的发展。梅雷迪恩在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经过研究也发现,经济条件同样优越的不同种族儿童相比较,他们的生理发育差异并不大。疾病、营养不良等所引起的虚弱、倦怠、冷漠等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危害作用。
   学龄前儿童过认知能力有了全面的发展 
  由于儿童不仅个性有别,所处的文化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还有待深入。斯洛宾曾对英国、芬兰、前苏联等国儿童语言发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种文化环境下的儿童大约都是在开始走路的同时开始说话。3岁时已掌握了1000个词汇,具备了正确使用语法结构的基本能力。儿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用“羞涩和疑成对自由和自主”刻画学前儿童的性格。他坚持认为,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4—5岁的儿童进入了所谓‘懈怠对创造”的第三发展阶段,这是他们独立行动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时期。S·弗洛伊把学龄前儿童划分为“肛门期”(约18个月—3岁)和“生殖器阶段”(3—6岁)两个心理发展时期。这两个阶段都具有很多情感冲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这些冲突如果得不到满意的解决,将造成儿童的人格障碍,降低他们情感上的正常发展能力。在认知发展研究上,J·皮亚杰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过许多认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时期,往往凭知觉认识事物,而不是靠思维,还不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什么叫做学龄前儿童3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小儿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学龄前期,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也在该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体育 
  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智力 
  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作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品德 
  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种因素,即对品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品德教育要靠成人细致地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儿童的全部生活中去,绝不是仅靠说教、讲大道理所能奏效的。
   美感 
  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果。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所以,艺术形式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易使之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如歌曲、乐曲、舞蹈、诗歌、美工、文学作品等都是对儿童知识经验少,理解和欣赏水平低,生理上还不成熟所以只能选择那些浅显易懂的作品。 我们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的行为、语言对培养儿童的美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幼儿园和家庭环境的美化、成人的举止、行为、服饰都很重要。

3.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孩子是妈妈们的心尖,我们对于学龄前儿童有着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已经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什么是学龄前儿童的相关信息,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1  儿童文学里将儿童划分为五个年龄阶段: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少年后期(15-18岁)。从国际惯例来看,0岁—18岁都属于儿童。在美国,21岁以下的人看病都要挂儿科。
  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初生至1岁)、 婴儿期(1至3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岁)、学龄初期(6至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岁)。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社会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学龄前儿童应该在上小学之前学习什么 
  学习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在晚饭要做好之前,让孩子坐在椅子上等待几分钟,学会什么是等待;孩子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生争吵了,让他(她)自己想好怎么处理,家长可以引导,在孩子想不出来怎么做的时候,帮助出主意,但不要直接插手这件事。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以及提升体能。比如,通过吃饭,让孩子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每次吃饭之前,把手干净,吃饭的时候荤素搭配,不挑食等;领孩子到游乐园玩,孩子通过跑跳运动,会对体能有提升作用,还可以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多进行打篮球、乒乓球等户外活动。
  学习语言和数学、科学。比如,通过玩搭积木学习数字,搭图形,搭完之后数一数多少块,推倒再搭别的图形,再数一下多少;学习语言先多看儿童书籍,积累词汇量,然后多找机会说,支持班级晚会之类的,家长帮助梳理语言的逻辑;学习科学,看一些百科全书、科学幻想类儿童杂志等,参观科技馆,动手进行安全的物理化学试验等。
  学习生活品味以及适合自己的艺术。比如,带孩子吃西餐的时候,把流程和礼节教养的细节跟孩子简单的讲讲、挑选衣服的时候,基本的搭配方法和具有美感的色彩搭配等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在艺术方面,如果孩子适合学乐器,就挑选适合他他(她)的乐器,找老师培训,而且要养成孩子感受艺术,了解艺术的基本功。
  教会孩子自我学习以及简单的认知社会。比如,孩子看儿童漫画的时候,慢慢的让他(她)自己单独看,只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事情再来请教家长,时间一长,给孩子买的书籍,他(她)都能自己独立看;孩子不应该过多接触社会,但要把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社会基本的规则教给孩子,过马路看红绿灯,排队不能插队,不吃陌生人食物等。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2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一般把3~6岁称为学龄前期,这是一段对智力发展很重要的时期,3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地期,6~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对于早期的“关键年龄”段的智力教育,已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的“关键年龄”或称“关键时期”,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从人的智力发育来讲,至17岁已达到顶峰,如以此做为100%,那么50%的智力发育于4岁以前,30%的智力发育于4~8岁完成,20%的智力发育于8~17岁之间完成,由此发现自出生至7周岁,智力发育的比例最高达80%。所以在学龄前期予以正确的引导,启发,熏陶,培育显示得特别重要。
    
  学龄前的孩子,经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培养教育,身心各方面均有明显发展,也具备了相当强的接受能力。为此,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帮助孩子理解、识别好坏,是非,美丑,让他们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由浅入深地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如讲“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刘胡兰”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孩子们逐渐懂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的好思想,好品德。家长还可以用画册,画片,听广播,看电视等形式,教孩子叙述好人好事,讲故事循循善诱的启迪孩子的想象能力,培育良好品质。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胆量,选择适当场合,鼓励孩子敢于当众宣讲故事、朗育诗篇,唱歌跳舞,回答问题,使孩子在感下,意志上,认识上都得到提高,语言和词汇得到发展,胆量和口才得到锻炼。
  家长要注意学龄期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期的各年龄段之中,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即将乾主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习需要,也是让孩子能适应从散漫走向纪律这一突变,做好心理和民想上的准备。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3   学龄前儿童要学些什么 
   1岁以内 
  发育特点:这阶段的宝宝除了吃睡之外,也开始慢慢的感知和触摸周围的世界啦!他们学会了眼神移动、俯卧抬头、抓握击打、翻身坐立、爬行模仿等,有些发育快的宝宝还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适合玩具:音乐盒、健身架、悬挂玩具、抓握摇铃、拨浪鼓,黑白卡、安全活动镜子、布书、硅胶玩偶、彩色手脚环、海洋球等。
  选择要点:玩具除了要安全、鲜艳、适合抓握和咬啃之外,还要能配合能力训练。轻柔的音乐盒和摇铃可以安抚他们烦躁的情绪;黑白相间的图纸和彩球(尤其是红黄蓝三原色)可以刺激婴儿的视觉发育;徜徉在海洋球池里,可以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1-2周岁 
  宝宝1岁以后,不仅可以独立行走玩耍,还可在大人的协助下完成一些精细动作。这个时期的宝宝掌握了更多的本领,他们对玩具的需求不仅仅是好看,还需要好玩。他们希望可以通过探索玩具,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适合玩具:积木、绕珠、简单拼图、叠叠乐、敲敲球、模拟电话、蘑菇钉、磁力棒、小熊穿衣、钓鱼玩具、挖沙工具、厨房用具等。
  选择要点:此年龄段玩具应满足玩法多样、物件较大、可多利用生活用品来结合认知发展。蘑菇钉、绕珠、小熊穿衣、投篮捡球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各种卡片图书对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大有用处。当然,这个年龄段最受推崇的还是积木拼插玩具,不但可以锻炼色彩认知和审美观,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结构思维和造型能力。
   2-3周岁 
  2岁以后,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始变得丰富,是吸收性思维和感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宝宝器官协调和肌肉发展的敏感时期。很多家长都惊讶,宝宝这个阶段变得很乖,还会模仿大人做事。
  适合玩具:拼图、各种球类、拉着走的玩具、橡皮泥、四维发展类绘本图书、电动玩具、脸谱拼图、陀螺、厨房设备玩具、百变积木、拼插积木、环形迷宫和玩偶娃娃等。
  选择要点:这个年龄的玩具,应选择促进语言和动作发展的益智类为主。 这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开始给玩偶喂饭,用厨房玩具做美食,给妈妈串漂亮的项链......除此之外,也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亲子一起玩极轨道滑翔车,让孩子在感受速度和激情的同时,更有助于语言沟通、视觉追踪、专注力、颜色和数字认知的培养。
  学龄前儿童的训练很关键,要是爸爸妈妈培训得好,那么就会让宝宝变得更加聪明,接受能力也很棒哦。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

4.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现在的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和学龄前的教育,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样的,但是其实是有区别的 ,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都有哪些吧。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1  上小学之前的儿童都是学前儿童即0--6岁;而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则是3--6岁儿童。学前教育包括:幼儿教育(0--6岁);幼儿前教育(1--3岁);婴儿教育(0--1岁)。
    
  学前教育是针对0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一般是做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强,幼儿教育比学前教育范围广一点,不仅仅是指0到6岁,教育学是门理论学,不用像学前教育那样学画画唱歌跳舞弹琴和很多理论。
    
  幼儿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我国,三周岁至六周岁之前都属于学龄前的儿童。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2   1、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在学龄前期所接受的启蒙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儿童一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劳动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
  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因此,要做好“幼小”(指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儿童事适应学习生活的心理准备。否则,将会发生对学校环境、学习生活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学前和学龄前的区别3   1、幼儿期是从1周岁后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 
   其特点为: 
  (1)此期小儿体格发育相对减慢;
  (2)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故开发了智能,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
  (3)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
  (4)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该加强断奶后营养和喂养指导。
    
  (5)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
   2、学龄前期是从3周岁后到6周岁~7周岁。 
   其特点为: 
  (1)此期体格发育速度又减慢;
  (2)智力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习惯;
  (3)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渐减,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开始增多,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
    
   3、学龄期是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其特点为: 
  (1)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
  (2)大脑皮质进一步发育,求知欲、理解、分析、综合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此期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

5.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孩子的成长受环境影响很很大,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主动解决问题,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现在分享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1   针对的年龄段不同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通俗的说法,泛指3-6岁阶段。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针对0--6岁学前儿童的一种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的投资。这就直接导致了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这个专业良好的就业情况和薪酬待遇。
    
   针对的课程不一样 
  学前教育是相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而设定的教育系列,特别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进入新的学前教育发展阶段。 它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包含幼师,两者是包含关系。
   教学目标有区别 
  幼教的目标是刺激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培养基本认知能力,和基本的肌肉活动能力。学前教育的目标是进行学校教育的适应性训练。
   教学内容不同 
  幼教的内容多以游戏为主,而学前教育则更注重一些知识性内容。
   教学方式不同 
  幼教以直观的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兴趣。学前教育则侧重进行学校常规练习。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2  家长对于小孩子的教育都是非常注重的,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落入别人家的孩子后面,所以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想要给孩子快点启蒙,并且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可是对于学龄前的儿童,现在有早教课和学前教育课两种选择,那么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有什么区别?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早期教育所针对的都是0~3岁的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宝宝只能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孩子增强对于事物的认知,例如颜色形状字,还有家人的'称呼等等,还可以练习孩子的肢体协调性。
    
  而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学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3~7岁的学龄前儿童,在3~5岁这个时间段内,宝宝可以学习认字数数图形和一些简单的计算,等到了6~7岁之间,小孩子要逐渐的开始养成上小学之后的一些习惯,例如上课的时间,下课的休息时间,以及上课需要遵守的规矩,和一年级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例如拼音认字和10以内计算。
  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孩子需要有家长陪同而学前教育则不需要家长陪同,孩子需要独自面对环境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以及老师,这样对于孩子的独立能力和情商发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有什么区别?希望所有的年轻妈妈都能对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区别有一个了解,在该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或者启蒙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安排,在0-2周岁之间,孩子的早期教育可以在家中进行,两岁之后就应该带孩子到早教中心之类的专业教育场所,这样孩子能够接受更加系统,更加正确的早期教育。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3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学科范围、教学内容、就业方向以及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学专业的一个分支,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相比较来说,教育学专业的针对面更广,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各类教育理论知识,而学前教育则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
   教育学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有什么区别 
   一、 学科范围 
  学前教育属于教育学专业的一个分支,在教育学专业中,还包括中小学教育以及教育理论等专业。
   二、 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有理论课程,也有实践课程,既要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儿童文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理论性课程,还要学习声乐、舞蹈等实践教学课程。而教育学中的其它方向则不然,其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声乐、舞蹈等内容。
    
   三、 就业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学前教育专业的针对性更强,就业方向也比较局限,毕业后只能教学龄前儿童(多为3~6岁幼儿)。
   四、 发展趋势 
  随着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儿童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性的传输。教育学则仍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

学龄前儿童和学前教育的区别

6.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如何培养好孩子是家长思考的问题,成长是甜蜜和困难交织的过程,都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育孩子是一份值得投资的事业。下面跟大家分享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1     1、教育孩子年龄阶段不同。 
    学前教育:出生在6、7周岁即将上小学的儿童。
    学龄教育:3-6周岁处于学龄园阶段的儿童。
    
     2、教育内容不同。 
    学前教育: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6周岁或7周岁的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学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学龄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学龄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狭义的学龄教育则特指学龄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学龄教育机构的教育。
     3、课程不同 
    学前教育是相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而设定的教育系列,特别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将学前教育单列一章进入新的学前教育发展阶段。它包含儿童心理、营养保健、儿童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即学前教育包含学龄教育,两者是包含关系。
     4、教学方式不同 
    学前教育则侧重进行学校常规练习。
    幼教以直观的活动的方式,培养学龄的兴趣。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2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 
    学龄前儿童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中国目前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周岁,所以,0~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教育 
     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3、减轻压力 
    家长的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孩子的身心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最终导致可能会导致孩子有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家长们可以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慢慢进行引导,孩子的教育急不来的。
    “学前儿童是指多少岁”,大家知道了吧。学龄前体检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环节,也应该作为家长的重心。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于中国的家长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学龄前体检中有很多的注意事项也需要家长牢记。
    学龄儿童与学前儿童3     1、学前教育的学习偏重于分析和理解 
    这门课程内容丰富、贴近实际,许多问题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领悟,某些真知灼见要经过反复实践、认识才能获得,所以不能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死记硬背只是一种浅显的学习方法,本门课程应当着重于分析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教育实际情况,有选择性、有重点地进行记忆。
    
     2、学前教育的学习更多地强调自学 
    这门课课时较少,但知识容量大,往往是大学四年中只开一个学期,而学前教育内容比较集中而且广泛。在课堂上要当堂消化,吸收所学的内容往往是不可能的,教师讲课实际上起一个指引、示范的作用,真正要想学到知识还须在教师的这些指引下通过自学去获得。
    因此,师范生需要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和中学不同的是,这门课的学习往往教师选用的课本版本很多,所以需要记大量的笔记,在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可能这样开场:我这门课没有固定的课本,以笔记为主。
    有的老师还会开出一大堆参考书目,并再三申明这些不是课本,仅供参考。因为次门课里讲授的大多是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单纯的一本课本难以集中、全面、及时的反映,这进一步迫使师范生们要上好每一堂课,而记好笔记就成为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

7. 学龄儿童与适龄儿童两个概念的区别

1、学龄儿童,(学龄期是指6~7岁入小学起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为止的一个年龄段。)所以学龄儿童就是指小学生。适龄儿童,(适龄人口,纯从字面理解,就是指适合某个年龄段的人口。
2、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多是指适合从事或者符合某个行业范围内的某个年龄段的人口。如教育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婚姻适龄人口,在具体某个行业中的适龄人口又会有细的划分。学龄儿童特指适合小学阶段学习的儿童。

3、前面说的教育适龄人口,又会分为学前、小学、中学、高考和大学适龄人口。)所以适龄儿童是指适合上学读书的儿童。但是其概念比学龄儿童广。
扩展资料学龄儿童有两种含义:
①指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各国学制规定不一。英国规定 5岁儿童入学。朝鲜、罗马尼亚、美国、法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规定 6岁儿童入学。苏联、南斯拉夫等规定 7岁儿童入学。中国现行教育法令规定 7岁儿童入学。
②指符合普及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的仅指6、7岁至11、12岁小学阶段的学生为学龄儿童;也有称6、7岁至17、18岁整个普通教育阶段的学生为学龄儿童。与此相适应,把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时期,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小学阶段为学龄初期,初中阶段为学龄中期,高中阶段为学龄晚期。

学龄儿童与适龄儿童两个概念的区别

8. 学龄前儿童的年龄划分

中国3~6岁前的儿童为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为6岁或5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中国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所以,3~6岁前的儿童即为学龄前儿童。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小儿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学龄前期,这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在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口头语言、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也在该期初步形成,所以,不能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及心理护理。早期教育包括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一)、体育
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二)、智力
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德
是指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人的品德的形成分析起来有三种因素,即对品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学龄前儿童对事物认识水平比较低,许多抽象的道理还不能理解,只能够了解比较直接的、简单的是非标准,并且能够培养一些待人接物的初步行为习惯,如礼貌、善良、诚实等。儿童的模仿性强,社会上许多事情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他们,如不主动地进行教育,儿童则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四)、美感
是指对儿童的审美教育。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某些艺术形式就是将这些美的内容加以提炼、升华的结果。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有意识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并教给他们初步的技能技巧,来表现出自己美的感受,甚至进行某些创造。艺术形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大都用声音、色彩或动作姿态来描绘,这正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学龄前儿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