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第二十分归纳就是二句话:‘佛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可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何在?

2024-04-29

1. 金刚经第二十分归纳就是二句话:‘佛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可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何在?

这个很好理解。
《金刚经》主要是破相归性,相就是万法万相,包括色,其实严格讲,受想行识都能算是色。性就是空性、佛性、自性、法性,也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也就是法身,也就是如来藏,众生本来面目。我们的真心无形无相,无法言说形容,天地万法都是真心一念变现,真心非有非空,即有即空。《金刚经》主要是破众生对相的执着,众生以为有个八十种好,三十二相的大丈夫身是佛,这其实就是着相,真正的佛是无形无相,又可以是任何形象,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刚经》用了大部分篇幅都是在破相归性,主要是阐明真佛无相,侧重这一点,但是其实真佛无相而无不相,所以破相然后担心众生误解,就加了一句,就是第27品的内容:”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即是不加这个,也应该想到,佛是对色说空,所以不是断灭空,也不是偏空。为什么对色说空,因为那时候大众很执着色相,所以要说般若经来破除。还是那句,如来藏(真心、自性、法身)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金刚经第二十分归纳就是二句话:‘佛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可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何在?

2. 请教一个《金刚经》的问题。请不要胡乱回答。

我也是初学者,将两个故事吧:

老和尚小和尚过河,看到河边一个女子也要过河,于是老和尚就背着女子过河,到了对岸之后各自告别赶路。路上小和尚问师傅: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老师在吗可以背女子过河,老和尚回到:哦,那个女人我已经放下了,你怎么还没放下?

有人为老和尚:法师开悟后如何?
和尚:饥来吃饭,困来睡觉。
那平常人不都是这样吗
平时人吃饭不肯好好吃饭,睡觉不肯好好睡觉。

3. 金刚经第二十分归纳就是二句话:‘佛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可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何在

这个很好理解。
《金刚经》主要是破相归性,相就是万法万相,包括色,其实严格讲,受想行识都能算是色。性就是空性、佛性、自性、法性,也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也就是法身,也就是如来藏,众生本来面目。我们的真心无形无相,无法言说形容,天地万法都是真心一念变现,真心非有非空,即有即空。《金刚经》主要是破众生对相的执着,众生以为有个八十种好,三十二相的大丈夫身是佛,这其实就是着相,真正的佛是无形无相,又可以是任何形象,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刚经》用了大部分篇幅都是在破相归性,主要是阐明真佛无相,侧重这一点,但是其实真佛无相而无不相,所以破相然后担心众生误解,就加了一句,就是第27品的内容:”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即是不加这个,也应该想到,佛是对色说空,所以不是断灭空,也不是偏空。为什么对色说空,因为那时候大众很执着色相,所以要说般若经来破除。还是那句,如来藏(真心、自性、法身)非色非空,即色即空

金刚经第二十分归纳就是二句话:‘佛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不可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何在

4. 金刚经: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这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佛叫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如来会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
 
这里面用了如来两个字,而不是用佛,如来就是诸法“如”义。就是法身。就是离言说相的,是不能思量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形象的,连思维也是不能到那个地方的。如果如来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那就是安立了一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完全脱离了金刚经的本义【所谓离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是安立了四相,连菩萨的资格都没有的,那不是谤佛又是什么呢?
 
那么如何知道这么简单的一句就安立了四相呢?下面解释一下:
 
有一个“我”在说法,就是安立了“我相”、
因为有了一个我在说法,就会有一个听法的对相,就是安立了人相、
因为有说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就是安立了众生相。
哪怕是说法,说了一秒钟,那个也是时间,就是寿者相,
 
其实所谓的说法,就是说那个诸法‘如’义,也就是说那个法身,但那个法身是离言说相的,你一说就不是了,所以说,说法的人,其实是要说那个离一切相的地方,所有的言说是都不能表达那个地方的,所以说是没有法可说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说法。

5. 为什么《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好象很矛盾。

建议楼主找到几本大师翻译版的《金刚经》看。按解析,是说从这个角度说是一切法,但从那个角度看,并非是一切法。如同这首诗:“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不知庐山真面目,。。。”
      经中也出现了几次同类表达方式来说明问题,说明这不是永恒不变真实的,是那个时候随缘,随需要而从真实的本性中暂时演变出来的,演变出来后给他一个名字。比如水,按个人需要把它变成各种形态的冰雕,这些冰雕的有各个名字,说冰雕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冰雕,是叫冰雕而已,因为它本质是水。
      经中的本质是指真如本性,即佛性,真如心。这一心能生万法。但万法终是这一心的体现。 目的是希望修学者放弃执著烦恼和分别烦恼,所知一切,其实内里只有一个真实,如同电脑,现在电脑软件已经能模似人生,但电脑最后还不是只是二进制计数法,有电到“1”,没电到“0”,回归最后就只有“1”。

为什么《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好象很矛盾。

6. 金刚经: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这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佛叫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如来会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
这里面用了如来两个字,而不是用佛,如来就是诸法“如”义。就是法身。就是离言说相的,是不能思量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形象的,连思维也是不能到那个地方的。如果如来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那就是安立了一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完全脱离了金刚经的本义【所谓离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是安立了四相,连菩萨的资格都没有的,那不是谤佛又是什么呢?
那么如何知道这么简单的一句就安立了四相呢?下面解释一下:
有一个“我”在说法,就是安立了“我相”、
因为有了一个我在说法,就会有一个听法的对相,就是安立了人相、
因为有说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就是安立了众生相。
哪怕是说法,说了一秒钟,那个也是时间,就是寿者相,
其实所谓的说法,就是说那个诸法‘如’义,也就是说那个法身,但那个法身是离言说相的,你一说就不是了,所以说,说法的人,其实是要说那个离一切相的地方,所有的言说是都不能表达那个地方的,所以说是没有法可说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说法。

7. 为何小乘者不解金刚经?

佛陀时代,小乘是修学金刚经的。现在小乘修行出现了很大变化,金刚经已经不作为小乘修学经典来修行,只是成为大乘佛法的修行经典。
这样一来,小乘学人不解金刚经也是正常。只可惜小乘修行人由此也断了回小向大的修行因缘。



为何小乘者不解金刚经?

8. 金刚经: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这句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佛叫须菩提:说你不要认为如来会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
这里面用了如来两个字,而不是用佛,如来就是诸法“如”义。就是法身。就是离言说相的,是不能思量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形象的,连思维也是不能到那个地方的。如果如来这么思维:我当有所说法。那就是安立了一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完全脱离了金刚经的本义【所谓离四相,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是安立了四相,连菩萨的资格都没有的,那不是谤佛又是什么呢?
那么如何知道这么简单的一句就安立了四相呢?下面解释一下:
有一个“我”在说法,就是安立了“我相”、
因为有了一个我在说法,就会有一个听法的对相,就是安立了人相、
因为有说法的人和听法的人,就是安立了众生相。
哪怕是说法,说了一秒钟,那个也是时间,就是寿者相,
其实所谓的说法,就是说那个诸法‘如’义,也就是说那个法身,但那个法身是离言说相的,你一说就不是了,所以说,说法的人,其实是要说那个离一切相的地方,所有的言说是都不能表达那个地方的,所以说是没有法可说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