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样解答人类起源的问题

2024-04-29

1. 佛教怎样解答人类起源的问题

真理的震撼:人类来自光音天,光音天人来自人类,如此循环! ~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分别告诉了我们“人类来自光音天”,而且还告诉我们“光音天人来自人类”(但或许不是全部都来自人类),如此循环(除非我们整个世界坏尽,那就要统一迁到他方世界了!)

    《长阿含经》“三灾品”中详细描述了我们这个世界,有三大灾难,分别是火灾,水灾,风灾。火灾将发生前后。五道众生(除人到)命终时,都将投生到人道,最后由人道修善,全部转生到光音天!

    在“世本缘品”中,详细讲了我们这个世界是如何重建的,人类怎么来的,是来自光音天!
佛陀对人类来龙去脉的惊世预言
 
1。人类的起源
 
《起世经》最后一品是《最胜品》,又称《天地成品》,精彩的描述了人类的由来。
佛教认为,人类最初是从光音天来的。因他们一念贪心起,品尝了地球上的“地肥”,身体中地大的成分增加,因贪吃过甚,结果身体沉重得无法飞翔,只好在地球上居住下来,即成为人类的祖先。这就是佛教中关于人类的起源。
在《世纪经》中,佛陀首先说明光音天上的生命状况:“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愉,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往。”
接着说明地球形成之后,空无一物,光音天人开始下凡到地球的状况:“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
娑诃波帝即为“世界主”,意为地球第一人,他不是从母胎降生,而是因缘聚合,变化而降生。尔后下凡到地球的光音天人更多了:“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安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久住持,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
这些降生地球的天人,身材高大,相貌端正,身体焕发出自然夺目的光明,不须吃食即能维持生命,其生命的能源来自自生的喜悦。因有神通力,他们不需要宇宙飞船就能自在飞行,并且寿命长久。这些从天而降的人,没有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种族、贵贱、贫富之分,人人平等,名为众生。当时的社会,犹如后世所寻求、企盼的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地球上长出“地肥”,从此改变了早期地球人的一切:“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
“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者,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噉,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变厚,颜色暗浊,形貌致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   
以上引述描写地球形成之初,尚无生物。最早的地球生命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当时他们有神通,可是当吃了地上的物质之后,便整个改变,神通消失,变成难看的原始地球人。天人本来具有的与神沟通的能力,后因食用地肥之故,此能力渐渐消失,成为不能飞腾虚空的上古原始地球人。
在《天地成品》最后,也就是《起世经》最后,佛陀用很大篇幅细说地球人演化的经过:“诸比丘,劫初众生,食地味时,多所资益,久住于世。而彼诸人,若多食者,颜色即劣;若少食者,光明便胜。……地味便没,续生地皮,色味具足……彼诸众生,皆共聚集……食于地皮,亦久住世,多食色粗,少食形胜……地皮复没,便生林蔓,形色成就,香味具足……割之汁流,犹如淳蜜……林蔓已没,有粳米出,不耕不种,自然而生,无芒无桧,米粒清净,香味具足。”
以上详述地球表面的变化,以及地球人吃食的演化。但在吃了粳米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地球人知“爱欲”。
这种与西方《圣经》中描述亚当、夏娃吃了苹果之后,知男女之别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彼时众生,食是米已,身分即有脂髓皮肉筋骨浓血泉脉流皮,及男女根相貌彰显,根相既生,染心即起,以有染故,数相视瞻,既数相看,遂生爱欲,以爱欲故,便于屏处,行非梵行不净欲法(男女之欲)。”
这一段很详细的点出食用粳米之前及之后的差异。在食粳米之前,甚至食地味之前,从光音天来的生命,可以飞翔在地球上空,那是上古人类仍具有超能力的时代,而且生命的能量场仍较高。之后地球人随年代随饮食而退化,到吃了粳米之后,进入了有男女之别的时代,身体更有了皮肉筋骨,退化到只能行走地面上。更麻烦的是,犹如夏娃与亚当受蛇的影响吃了“果”一样,进食后,光音天人不仅有了男女不同的身体,并且有了男女情欲。他们彼此观看后,便有人心生爱欲,并到屏静无人处,行男女之欲。由此产生了人类的最大堕落。
但在当时而言,行男女之欲的仅是一部分人,而许多人由于天人的高尚清净的习气尚存,还不能接受这种堕落行为,不禁纷纷指责这些偷吃禁果的“先驱者”。这时行欲之人(男)心生惭愧,便得“波帝”之名。“波帝”是堕落之义,堕即成丈夫、夫主。
其后,同行欲者之妇人送饭食来,以共进食,而诸波帝(丈夫)以堕于诸恶法之故,羞恼不快,见彼妇人,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遂立名为‘婆梨耶’。婆梨耶,乃“饭食”之意,即是“妇”之意。这时,人类第一次产生了“夫妻”称谓。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余众生,未行此者,见已告言:咄!汝众生所作甚恶,云何如此?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便得如是波帝 (丈夫)名字。时彼众生,以堕如是诸恶法故。同行欲者(行欲之女人)将饭食来,共饷遗之。语彼女言:汝有堕也!汝有堕也!因此,立名为婆梨耶(妇)。”
尚未行男女之欲的优秀人类,为阻止此类行为发生,决定将堕落男女驱赶出击,被驱赶者开始试图返回,但均被拒绝。后来,被驱赶者便干脆建立了家庭,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私有制由此产生。
如同经云:“先旧下生诸胜人等,见于世间夫妻事出,心生恶贱,左手捉取,右手推之,令离其处。时彼夫妻,或复二月,或复三月,去已还来。即以杖木土块、瓦石而打掷之,作如是言:汝善隐藏!汝善隐藏!是故今者诸女嫁时,或掷诸花,或掷金银衣服罗阇(罗阇梵语即是熬稻谷为花者)。作如是咒愿之言:愿汝新妇,安隐快乐。诸比丘:如是次第,往昔众人,用之为恶,今时诸人亦如是作,用之为好。以是因缘,诸众生等,于世法中,行于恶行。如是次第,乃至起作种种舍宅,为彼恶业,作覆藏故。”“时彼众生,即生惭愧,堕在不善诸恶法中。”
此种退化可以视为上古人类的堕落。
这时光音天的天人由于福报、寿命享尽,纷纷投生于地球,所有殊胜神通,出生全无;并且由于入胎的缘故,生来就带有了贪欲的习气。这样,人类不仅数量大增,而且贪爱染欲成了社会风气。如经云:“有余众生,福命业尽,从光音天,舍身来下,于母腹中,受胎生身,以此因缘,世人渐多,非法渐增。”
这时地球人愈来愈多,以前先民不用耕种,土地自然出生粳米,不用烧煮即可食用,并且随采随生。但由于夫妻家庭的出现,人心开始贪婪,不少人开始贮藏粮食,粳米便不再随采随生,而是必须耕种,才能渐次长大,成熟后方可收获食用。人类必须付出较多的劳动才能生存下来。
如《起世经卷第十》云:“诸旧胜人,先生世间,彼诸众生染馀福力故,不须耕种而有粳米,自然出生。若有须者,日初分取,于日后分寻复还生。日后分取,日初还生,成熟无异。若未取者,依旧常在。后时众生,福渐薄故。……於是稻谷便有分段,丛聚而生。”
2、四大部洲的男女婚恋
四大部洲的男女情爱状况,如经云:“南瞻部洲人、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悉有男女婚嫁之法。北俱卢洲人,无我我所,树枯若垂,男女便合,无复婚嫁。”
佛经提到这四大洲人的寿命不同:“南瞻部洲人,寿命百年,中有夭逝。西牛货洲人,寿命二百,亦有夭逝。东胜神洲人,寿命三百,亦有中夭。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年,无有夭殇。”
(1)、南赡部洲:我们人类的生活范围属南赡部洲(地球),南赡部洲又名阎浮提。
生活于此洲的人类虽然在生态环境、福报、寿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们人类所特具的“勇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则优胜于其它三洲及诸天界。这也是为什么佛陀降生于此世界(南赡部洲)的缘故。如《世记经》言:“阎浮提人有三事胜。何等为三:一者勇猛强记,能造业行;二者勇猛强记,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强记,佛出其土。”
南瞻部洲(地球人类)的情爱婚姻如前已述故从略。
(2)、北俱卢洲(又名郁单曰):在男女交往上最为自由和开放,完全没有家庭、私有制观念;故不用结婚,男女交往后则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儿女也不自己抚养,而是放置于十字街头,由路人养育,生长成人后也归于大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
如经云:“郁单曰人若于女人生染着,随心所爱,回目观视,彼女知情,即来随逐,其人行至于树下,所将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亲戚类者,树枝如本,不为下垂,其叶应时萎黄枯落,不相覆苫,不出华果,亦不为出床敷卧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树即低枝,垂条覆荫,枝叶成郁,华果鲜荣,亦为彼人出百千种床敷卧具,便共相入于树下,随意所为,欢娱受乐。”
这是描述男女情爱状况。当时可以随心所爱,而树枝会分辨有否有血缘、亲族关系,若没有亲族关系,就低垂枝叶遮蔽外界视线,并铺出床具来。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类交合状况、婚嫁之法,以及当时人生育、养育状况:“若行欲时,二根相到(男女生殖器官相合),流出不净。”“郁单曰人,住于母胎,唯经七日,至第八日,即便产生。其母产讫,随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于四衢道中,舍之而去。于彼道上,东南西北,行人往来,见此男女,心生怜念,为养育故,各以手指内其口中,于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饮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饮乳,经于七日,彼诸男女还自成就一类身,与彼旧人形量无异。”
北俱卢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长大成人,但也不会回家。男女同类各聚一处,不置设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财产。由业力福报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寿命千年后,无疾而终。死后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鸟来将尸体叼走,不用担心环境污染。能够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须前生修十善行。
如经云:“其儿长成与彼人等,男向男众,女向女众。彼人命终,不相哭泣,庄严死尸,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鸟名忧慰禅伽,接彼死尸置于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时,地即为开,便利讫已,地还自合。其土人民无所系恋,亦无畜积。寿命常定,死尽生天。彼人何故寿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坏命终,生郁单曰,寿命千岁,不增不减。”
(3)、西牛货洲人、东胜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与我们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环境、福报、寿命均优于地球人类。而略次于北俱卢洲。
3、人类的最终消亡
“一切行无常,变易朽坏,不可恃怙。”凡有生必有死,没有恒久不变的事物,人类发展到一定时期,因欲望引发争斗乃至战争,最后由盛而衰。
最初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寿命也长(活八万四千岁),身量也高(八百四十丈高),福报也大,地面上都是七宝,没有高低不平,饮食衣服卧具等都是自然而至,一点力不用费。后来因为人们的“分别”“执取”心重,渐渐由蜜酥妙味;而变为粗质的五谷杂粮。
按诸经论所说,人寿起初以八万四千年为本位,过一百年减一岁,(人身量亦减短一寸)一千年减十岁,万年减一百岁,如是次第往下减,将来减到人寿三十岁时,人身量剩二尺多高,到那时人类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丧失殆尽,福报享尽,连粗质的五谷杂粮也开始渐渐没有了,五味也隐没或变味了。普通应用物资、珍宝、好的房廊屋舍等,也渐渐破坏没有了。只有以稊稗充饥,为食中第一;以发褐遮体,为衣中第一;以铁为至宝,为庄严中第一。没有好饮食,便相煎人皮朽骨为宴会。偶尔得到一粒麦谷等,如获摩尼宝珠一样,藏在箱子里,严加守护,恐人偷去。如是经七年七月七日大旱无雨,井河悉皆涸竭。由于饥荒缘故,把人们饿死百分之九十九,这时大家相共起了下品的厌离心,(想离苦得乐)这样经一千年慢慢度过,由三十岁减至二十岁时,身形由三尺减至二尺高,把原来那一念下品的厌离心又失掉了。这时继之而来的便是瘟疫灾病,比现在非典型肺炎(沙斯)、霍乱症还厉害百倍。得病即死,亦无医药相救。
如是经七个月零七天,在上次饥馑劫中所剩下来的那一分人数,在这次瘟疫劫中,又死了99%。这时早已没有国王,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军政领袖。国土空废,城镇败坏,只有一些小的村庄,洒洒落落的相去很远。
灾病劫过后,人们相共又生起一念中品的厌离心,(思离苦得乐的心比前增加)如是慢慢经过一千年,人寿减到十岁时,身形才一尺高,生下来五个月就结婚,十岁人为上寿。普通活七八岁的,五六岁的,三四岁的不等。到这时原来那一念中品厌离心又失掉了,惟有行十恶法者为人所敬。这时刀兵劫降临,人心残忍到极点!无论父母妻子,兄弟眷属等,互有杀害心。因业力所感,随便拿起一件什么东西来,都成了杀人利器,所谓草木皆兵。这样无论男女,如邪魔附体一般,以为自己不杀人,便被人所杀。于是见人必杀,逢人必砍,如是互杀互砍,经过七日七夜(是谓刀兵劫末)。在这时,也有心里怀“惭愧”心的,不欲杀人,但又恐被人所杀,于是隐于山野。
经过上面所说的饥馑、瘟疫、刀兵、三种灾劫之后,世界上所剩下的,统起来也不过一万多人了。走起路来个月二十天遇不到一个人,原先隐在山野的那些人,因他尚有一念‘惭愧’心,护法善神护持他,从山野出来之后,遇到人便相抱痛哭,互相亲爱,视如亲友。大家同起了上品厌离心,希望从此永远离苦得乐。 
这时大家的共同心思,都认为过去是由于不善心、杀心,致令亲族人类残杀殆尽;今后宁可共行善法,先离杀业,离杀业已,十岁生子,渐渐增至二十岁,身量也由一尺增至二尺。既知行善止杀可以得好报,增寿命,于是再进而离不与取的盗业,离邪淫业,离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离贪、嗔、痴、三毒,祛十恶法,行十善法。这时人们的道德伦理,因果观念,渐渐增长起来,寿命也由一百年增一岁,千年增十岁,以此类推。由十岁起,过一百年增一岁,身量增一寸,经过八百四十万年,增到八万四千岁为止,身量高八百四十丈。
这时地面平正,衣食丰足,七宝、五味、种种出现,人们也知道孝顺父母,恭敬沙门(出家修行者)。从八万四千岁,过一百年减一岁,减至八万岁时,弥勒菩萨始出世,龙华三会说法,度释迦佛灭后遗法种福之人,然后再化同缘。
释迦牟尼佛是在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已2533年了。到了佛法将灭尽时,佛为哀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多住世一百年,众生有听到此经,看到此经的,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皆可得度。过此百年,佛法灭尽,再也没有佛经文字了。

佛教怎样解答人类起源的问题

2. 佛教分析人类起源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

  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现在虚空,然后就会有昼夜明暗,年月流转。这时众生食用地味时间一长,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渐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颜光润。就出现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矫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之间就起了诤执仇恨。这时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长出一种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洁,大家就取食地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颜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这些人就产生矫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诤讼逐渐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长。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

  大地生长出的是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众生继续取食。一样的情景再次上演。人们的差异更加明显,相互的诤讼也愈加严厉。粗厚地肥最后也没有了。后来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没有糠皮,色味香洁,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这样一段时间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间有了情欲,相互亲近。其他的众生看到后,就说:你们的作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驱赶其人。过三月后,才允许回来。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习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

  佛告诉婆悉吒,从前认为不对的,现在则认为理所当然。那时众生纵情恣欲,没有节制,但是以惭愧心的缘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渐增长。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净生子。那时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没有穷尽。这时有众生比较懒惰的则觉得随吃随取很是麻烦,于是就一起取来一天的粮食。其他的伴侣呼唤其一起取米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取了一天的粮食,你们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有点智慧,能够提前积聚粮食。我们也应当提前积攒,而且要积攒三天的粮食。于是大家都储存了三天的粮食。后来有其他的众生也逐渐效仿,并且积存的粮食数量逐渐上升。 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时。彼众生见此不悦。遂成忧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为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时共食之。食之转久。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由是食故。使我等颜色有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颜色悦泽。众生于是复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生。其后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悦。复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现。更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时我曹等复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竞共储积。由是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自相谓言。当共分地。别立标帜。即寻分地。别立标帜 。

  大家都竞相积攒粮食,粳米荒芜,转而生出带有麸糠的谷物。大家见到这样的现象都很不高兴,忧虑迷惑。心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光显赫,世间长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饮用日久,颜色差别出现,食用少的色泽光润,食用多的丑陋。因为饮食的缘故导致了我们容颜的差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没有了,又生长粳米。后来由于懒惰,竞相积存粮食,现在粳米也没有了,转而生长带有麸糠的谷物。现在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认为应当把土地分给个人,竖立标志。决定后即实行。

  婆悉吒。犹此因缘。始有田地名生。彼时众生别封田地。各立疆畔。渐生盗心。窃他禾稼。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复尔也。其彼众生犹盗不已。其余众生复重呵责而犹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盗他物。其人复告。此人打我。时。彼众人见二人诤已。愁忧不悦。懊恼而言。众生转恶。世间乃有此不善。生秽恶不净。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烦恼苦报堕三恶道。由有田地致此诤讼。今者宁可立一人为主以治理之。可护者护。可责者责。众共减米。以供给之。使理诤讼 。

  因为这个因缘,这个世界上才会有田地归属。那时的众生各自分封土地,建立疆界。于是渐渐有人生起偷盗的心。盗窃他人田地中的庄稼,其他众生看到了都说:你作的不对,不对。自己有自己的田地,却偷取他人的庄稼。但是有的众生依然盗窃不停。于是其他众生更加严厉谴责。甚至动手制止。告诉大家,这个人自有田地,却偷盗他人之物。而偷盗者却说,这人动手打我。众人见到两人互相诤执,都忧愁不乐。十分懊恼,世风日下,世间有这样不善的事情,才会产生这么多污秽不洁之物。这些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烦恼苦报对堕落到三恶道。因为有田地所以有诤讼,现在只有拥立一人为主,治理国家,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于是大家商量各自拿出一部分粮食,供给拥立的国主。让他治理各种诤讼官司。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刹利。于是世间始有刹利名生 。

  大家推选一个体形高大,颜貌端正,有威德的长者。对他说:我们现在推选您作我们的公正的国主,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我们会一起供给您粮食。这样推选出的人听闻大家的申诉,判断受理大家的诤讼官司。大家各自供给一部分粮食与他。此人又以善言安慰大家。众人听后,皆大欢喜,一起称诵,太好了,大王。于是世间才有了国王的名称。以正法统治民众,所以称为刹利种姓。这样世间才有刹利的名称。

  时。彼众中独有一人作如是念。家为大患。家为毒刺。我今宁可舍此居家。独在山林。闲静修道。即舍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时持器入村乞食。众人见已。皆乐供养。欢喜称赞。善哉。此人能舍家居。独处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始有婆罗门名生。彼婆罗门中有不乐闲静坐禅思惟者。便入人间。诵习为业。又自称言。我是不禅人。于是。世人称不禅婆罗门。由入人间故。名为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有婆罗门种。彼众生中有人好营居业。多积财宝。因是众人名为居士。彼众生中有多机巧。多所造作。于是世间始有首陀罗工巧之名。

  这时众人中有人这样想:家实在是很大的负累和有毒的芒刺。我宁肯舍弃居家,独自住在山林之中。于是舍家隐居。静默思维。到时候手持器皿外出进入村落乞食。众人看到,都很愿意供养,并且称赞:这人能够舍家隐居,独住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才有婆罗门的名字。后来又有的婆罗门不喜欢闲静坐禅思维,于是回到人间,诵念习咏为职业,又自称,我不是修行禅定的人。于是世人称其为不修禅定的婆罗门,因为他们住于人间城市,所以称为人间婆罗门。这样才有婆罗门种姓。众生中又有人喜好经营产业,积攒财宝。众人称为居士。又有人喜爱技巧工匠,造作器物,世间才有首陀罗工匠的名字。

3. 佛教对人类的起源的问题是怎么解释的

复制粘贴的  打字太多

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与佛学的宇宙观

  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与佛学的宇宙观是相合的,因为佛学都有讲三千大千世界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刻画了宇宙从无到有,即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宇宙开始形成,稳定,最后毁灭归空的过程。佛经甚至说了目前这个宇宙最初的大爆炸的能量实际上是从光音天而来。我们目前的这个世界就是从光音天起的一次大爆炸而产生的。佛经中并指出宇宙中这样的世界其实是不可胜数的。
  宇宙大爆炸没开始之前,就不存在什么时间和空间。宇宙大爆炸开始后,宇宙就不断膨胀,时间和空间随之而产生。到宇宙毁灭归空时,就又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时间和空间都是错觉。
  而佛菩萨是怎样的人呢?因为佛菩萨对自性的充分了解,使他们能不随宇宙的生灭而生灭.因此,随宇宙的产生而产生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对佛菩萨是没有任何影响限制的。也就是说佛菩萨是能入一切时间,也能入一切空间。其实菩萨到了七地,菩萨就能遍行六道,而到了十地,其化身就能遍布宇宙中的所有无余世界了,且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最后到了佛的境界,就更不可思议了。 
  
                   人类起源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
  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现在虚空,然后就会有昼夜明暗,年月流转。这时众生食用地味时间一长,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渐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颜光润。就出现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矫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之间就起了诤执仇恨。这时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长出一种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洁,大家就取食地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颜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这些人就产生矫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诤讼逐渐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长。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 
  大地生长出的是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众生继续取食。一样的情景再次上演。人们的差异更加明显,相互的诤讼也愈加严厉。粗厚地肥最后也没有了。后来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没有糠皮,色味香洁,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这样一段时间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间有了情欲,相互亲近。其他的众生看到后,就说:你们的作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驱赶其人。过三月后,才允许回来。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习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 
  佛告诉婆悉吒,从前认为不对的,现在则认为理所当然。那时众生纵情恣欲,没有节制,但是以惭愧心的缘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渐增长。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净生子。那时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没有穷尽。这时有众生比较懒惰的则觉得随吃随取很是麻烦,于是就一起取来一天的粮食。其他的伴侣呼唤其一起取米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取了一天的粮食,你们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有点智慧,能够提前积聚粮食。我们也应当提前积攒,而且要积攒三天的粮食。于是大家都储存了三天的粮食。后来有其他的众生也逐渐效仿,并且积存的粮食数量逐渐上升。 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时。彼众生见此不悦。遂成忧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为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时共食之。食之转久。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由是食故。使我等颜色有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颜色悦泽。众生于是复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生。其后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悦。复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现。更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时我曹等复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竞共储积。由是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自相谓言。当共分地。别立标帜。即寻分地。别立标帜 。 
  大家都竞相积攒粮食,粳米荒芜,转而生出带有麸糠的谷物。大家见到这样的现象都很不高兴,忧虑迷惑。心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光显赫,世间长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饮用日久,颜色差别出现,食用少的色泽光润,食用多的丑陋。因为饮食的缘故导致了我们容颜的差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没有了,又生长粳米。后来由于懒惰,竞相积存粮食,现在粳米也没有了,转而生长带有麸糠的谷物。现在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认为应当把土地分给个人,竖立标志。决定后即实行。
  婆悉吒。犹此因缘。始有田地名生。彼时众生别封田地。各立疆畔。渐生盗心。窃他禾稼。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后。勿复尔也。其彼众生犹盗不已。其余众生复重呵责而犹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诸人言。此人自有田稼。而盗他物。其人复告。此人打我。时。彼众人见二人诤已。愁忧不悦。懊恼而言。众生转恶。世间乃有此不善。生秽恶不净。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烦恼苦报堕三恶道。由有田地致此诤讼。今者宁可立一人为主以治理之。可护者护。可责者责。众共减米。以供给之。使理诤讼 。 
  因为这个因缘,这个世界上才会有田地归属。那时的众生各自分封土地,建立疆界。于是渐渐有人生起偷盗的心。盗窃他人田地中的庄稼,其他众生看到了都说:你作的不对,不对。自己有自己的田地,却偷取他人的庄稼。但是有的众生依然盗窃不停。于是其他众生更加严厉谴责。甚至动手制止。告诉大家,这个人自有田地,却偷盗他人之物。而偷盗者却说,这人动手打我。众人见到两人互相诤执,都忧愁不乐。十分懊恼,世风日下,世间有这样不善的事情,才会产生这么多污秽不洁之物。这些就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烦恼苦报对堕落到三恶道。因为有田地所以有诤讼,现在只有拥立一人为主,治理国家,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于是大家商量各自拿出一部分粮食,供给拥立的国主。让他治理各种诤讼官司。
  时。彼众中自选一人。形体长大。颜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语之言。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时。彼一人闻众人言。即与为主。断理诤讼。众人即共集米供给。时。彼一人复以善言慰劳众人。众人闻已。皆大欢喜。皆共称言。善哉。大王。善哉。大王。于是。世间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刹利。于是世间始有刹利名生 。 
  大家推选一个体形高大,颜貌端正,有威德的长者。对他说:我们现在推选您作我们的公正的国主,该保护的保护,该责罚的责罚。我们会一起供给您粮食。这样推选出的人听闻大家的申诉,判断受理大家的诤讼官司。大家各自供给一部分粮食与他。此人又以善言安慰大家。众人听后,皆大欢喜,一起称诵,太好了,大王。于是世间才有了国王的名称。以正法统治民众,所以称为刹利种姓。这样世间才有刹利的名称。
  时。彼众中独有一人作如是念。家为大患。家为毒刺。我今宁可舍此居家。独在山林。闲静修道。即舍居家。入于山林。寂默思惟。至时持器入村乞食。众人见已。皆乐供养。欢喜称赞。善哉。此人能舍家居。独处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始有婆罗门名生。彼婆罗门中有不乐闲静坐禅思惟者。便入人间。诵习为业。又自称言。我是不禅人。于是。世人称不禅婆罗门。由入人间故。名为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有婆罗门种。彼众生中有人好营居业。多积财宝。因是众人名为居士。彼众生中有多机巧。多所造作。于是世间始有首陀罗工巧之名。 
  这时众人中有人这样想:家实在是很大的负累和有毒的芒刺。我宁肯舍弃居家,独自住在山林之中。于是舍家隐居。静默思维。到时候手持器皿外出进入村落乞食。众人看到,都很愿意供养,并且称赞:这人能够舍家隐居,独住山林,静默修道,舍离众恶。于是世间才有婆罗门的名字。后来又有的婆罗门不喜欢闲静坐禅思维,于是回到人间,诵念习咏为职业,又自称,我不是修行禅定的人。于是世人称其为不修禅定的婆罗门,因为他们住于人间城市,所以称为人间婆罗门。这样才有婆罗门种姓。众生中又有人喜好经营产业,积攒财宝。众人称为居士。又有人喜爱技巧工匠,造作器物,世间才有首陀罗工匠的名字。
  谁妄想才产生的众生呢?电影《喜马拉雅星》里介绍了印度的大梵天,说整个世界都是大梵天的一场梦,因为大梵天做梦,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众生。
  所以我估计是佛教借鉴了印度教的大梵天的说法,才产生自己的一套 ... 产生妄想的就是你的这一个念头和下一个念头之间的状态,大梵天也是众生,真正的是无相的,无法形容,只能自己证得。
  佛教说众生都具有佛性,在佛佗看来众生都是佛,印度教说大梵天做梦产生众生,那它承认众生都是大梵天吗?
  还有我觉得科学就是在研究这些妄想幻化出来的假象,就像研究水里的月亮,如果不离开时间空间,什么是尽头。 
  
               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
  
  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七日出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普皆洞然。地下水际。亦悉乾竭。水聚既尽。风聚亦消。如是火焰炽盛之时。须弥山王顶际上分。七百由旬。一时崩落。其火转炽。风吹上烧梵天宫殿。唯不能至光音天中。(指宇宙的上一次毁灭之灾,不能到达光音天)尔时彼天所有後生光音天子。未知世间劫有转坏。转坏已成。及转住故。皆生恐怖。惊愕颤悚。咸相谓言。将无火焰延来烧此光音宫殿。是时彼中旧。住光音诸天子辈。善知世间劫坏成住。慰喻後生诸天子言。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所以者何。诸仁当知。昔有光焰亦至於此。时诸天众闻此语已。即便忆念往昔火光。忆念彼光不离於心。故得此名。所谓光天。彼火如是。极大炽燃猛焰洪赫。焚其灰烬。无复遣馀。而可记识。诸比丘。诸行如是。略说乃至。可求免脱。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宇宙上一次毁坏以后,下一次即将开始)。诸比丘。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节。起大重云(即是宇宙大爆炸)。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麤。或如车轴。(宇宙大爆炸后,物质象雨水一样,以车轴辐射的形式向四周散射)或复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这些物质,后来开始汇聚,成为星球)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後。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於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毘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时阿那毘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磲玛瑙。诸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梵身诸天。世间出生。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http://hi.baidu.com/liuyq502/blog/item/48dc53e95a2750ded439c907.html

佛教对人类的起源的问题是怎么解释的

4. 佛教如何阐述和定义人类的起源?

道教

在《太上老君开天经》中有描述。太上老君分化阴阳,取阳精与阴精,混合为人。此时的“人”,为自由体。之后,生出八卦。八卦后,有物质。而后,老君造天地、日月。一部分在宇宙中游历的“人”因贪恋地球美景,而定居下来。但此时,无生死,无性区分,化生。再后,人寿渐短,人有喜怒。再后,寿再短,人有男女,胎生,沉入苦海,渐渐迷失本性。
你可以看看《正统道藏》,关于宇宙、人类起源、运化等,在《道藏》洞真部元始天尊有多篇经文进行讲解。比如《历劫经》《大占历星经》。 

佛教
人类起源
对于人类的起源学者有学者的解释,其他宗教也有各自的记载。但是佛教中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不同的讲述。在《长阿含经》中释伽牟尼佛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天地始终。劫尽坏时。众生命终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为食。光明自照。神足飞空。其后此地尽变为水。无不周遍。当于尔时。无复日月星辰。亦无昼夜年月岁数。唯有大冥。其后此水变成大地。光音诸天福尽命终。来生此间。虽来生此。犹以念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此住久。各自称言。众生。众生。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彼初来天性轻易者。见此泉已。默自念言。此为何物。可试尝之。即内指泉中。而试尝之。如是再三。转觉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乐著。遂无厌足。其余众生复效食之。如是再三。复觉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转粗。肌肉坚[革*卬]。失天妙色。无复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转灭。天地大冥。
( 在上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最后,人们命终都生到光音天。那里的生命都是自然化生的。以念为饮食,不必食用真正的食物。身体都有光明,能够飞行自在。想去那里就到那里。从那之后,这个婆娑世界的土地都变成了水,没有日月星辰之光。也没有年月岁日,只有一片黑暗。光音天的人命终之后又转生到人间,虽然来到人间,但是仍然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体有光明照耀。在这个世界上的寿命很长。都自称众生。 后来大地涌出了一种甘泉,就如同酥蜜一样。 那些性情轻浮的人就觉得可以尝尝看,吃后觉得味道很好,于是以手抄接,随意饮食。逐渐贪恋其美味,没有满足。其他的众生也效仿之。这样吃的时间一长,身体逐渐粗重,肌肉坚实,失去了天人的美妙容貌。也不再有飞行自在的神足能力,身上的光明自然消失,天地间一片黑暗。)
婆悉吒。当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后。必有日月星像现于虚空。然后方有昼夜晦明.日月岁数。尔时。众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好丑端正。于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忿诤。是时甘泉自然枯涸。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轻丑陋者。其丑陋者。生嫉恶心。憎端正者。众生于是各共诤讼。是时地肥遂不复生 。
(天地自然的道理,黑暗之后必有日月星辰出现在虚空,然后就会有昼夜明暗,年月流转。这时众生食用地味时间一长,吃的多的人面貌逐渐粗重丑陋,吃的少的人容颜光润。就出现了美丑之分。端正的人就出生矫慢之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生嫉妒心,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之间就起了诤执仇恨。这时甘泉自然枯竭。大地长出一种自然地肥,色味美妙,芳香清洁,大家就取食地味。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吃的多的人容颜更加丑陋,吃的少的的人,面色依然很好,容貌端正。这些人就产生矫慢心,看不起丑陋者,丑陋者更加嫉妒憎恨容貌端正的人。众生诤讼逐渐加重,地肥也不再生长。)
其后此地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世间。其食多者。色转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端正丑陋。迭相是非。遂生诤讼。地肥于是遂不复生。其后此地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洁可食。是时众生复取食之。久住于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视。渐有情欲。转相亲近。其余众生见已。语言。汝所为非。汝所为非。即排摈驱遣出于人外。过三月已。然后还归 。
(大地生长出的是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芳香可口,但是不如以前的地肥。众生继续取食。一样的情景再次上演。人们的差异更加明显,相互的诤讼也愈加严厉。粗厚地肥最后也没有了。后来大地生出的是自然的粳米,没有糠皮,色味香洁,可以直接食用。于是大家取食粳米。这样一段时间后,便分出男女,相互之间有了情欲,相互亲近。其他的众生看到后,就说:你们的作为是不好的,不好的。排斥驱赶其人。过三月后,才允许回来。)
佛告婆悉吒。昔所非者。今以为是。时。彼众生习于非法。极情恣欲。无有时节。以惭愧故。遂造屋舍。世间于是始有房舍。习习非法。淫欲转增。便有胞胎。因不净生。世间胞胎始于是也。时。彼众生食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无可穷尽。时。彼众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朝食朝取。暮食暮取。于我劳勤。今欲并取。以终一日。即寻并取。于后等侣唤共取米。其人答曰。我已并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随意。彼人复自念言。此人黠慧。能先储积。我今亦欲积粮。以供三日。其人即储三日余粮。有余众生复来语言。可共取米。答言。吾已先积三日余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彼人复念。此人黠慧。先积余粮。以供三日。吾当效彼。积粮以供五日。即便往取 。
(佛告诉婆悉吒,从前认为不对的,现在则认为理所当然。那时众生纵情恣欲,没有节制,但是以惭愧心的缘故,建造房舍。浸淫其中使情欲逐渐增长。于是便有了胞胎,不净生子。那时自然粳米随取随生,没有穷尽。这时有众生比较懒惰的则觉得随吃随取很是麻烦,于是就一起取来一天的粮食。其他的伴侣呼唤其一起取米的时候,他说,我已经取了一天的粮食,你们自己去取吧。其他人觉得这个人有点智慧,能够提前积聚粮食。我们也应当提前积攒,而且要积攒三天的粮食。于是大家都储存了三天的粮食。后来有其他的众生也逐渐效仿,并且积存的粮食数量逐渐上升。 三日、五日,如此不已。)
时。彼众生竞储积已。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时。彼众生见此不悦。遂成忧迷。各自念言。我本初生。以念为食。神足飞空。身光自照。于世久住。其后此地甘泉涌出。状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时共食之。食之转久。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色犹悦泽。由是食故。使我等颜色有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甘泉自然枯竭。其后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其食多者。颜色粗丑。其食少者。颜色悦泽。众生于是复怀是非。迭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生。其后复生粗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时我曹等复取食之。多食色粗。少食色悦。复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时地肥遂不复现。更生自然粳米。无有糠糩。时我曹等复取食之。久住于世。其懈怠者。竞共储积。由是粳米荒秽。转生糠糩。刈已不生。今当如何。复自相谓言。当共分地。别立标帜。即寻分地。别立标帜 。
(大家都竞相积攒粮食,粳米荒芜,转而生出带有麸糠的谷物。大家见到这样的现象都很不高兴,忧虑迷惑。心想: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以念为食,能够神足飞行,身光显赫,世间长了,地生甘泉,香美如蜜,饮用日久,颜色差别出现,食用少的色泽光润,食用多的丑陋。因为饮食的缘故导致了我们容颜的差异。众生于是各怀是非,憎恨嫉妒心生起,甘泉自然枯竭。以后大地生出地肥,也是香美的很,食用之后更加增大相互之间的差异,如此这般,又生粗厚地肥,粗厚地肥没有了,又生长粳米。后来由于懒惰,竞相积存粮食,现在粳米也没有了,转而生长带有麸糠的谷物。现在该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认为应当把土地分给个人,竖立标志。决定后即实行。)

佛教道教,殊途同归啊

5. 佛教里面是怎么讲人类的起源

佛陀讲,在上一大劫末,天地崩坏,所有的生命都往生到第二禅之第三天即光音天上成为光音天人。此天的所有生命都不是父母所生而是自然化生的。他们也不吃五谷杂粮,而是以念为食。每一位光音天人的身体都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都有神足通,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当时的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所覆盖,没有陆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年月日的更替,只有漫长而无边的黑暗。后来地球上开始出现了陆地,这时候光音天人的寿命终结,就降生到地球上。 
他们刚降生时仍然是以念为食,具有神足通,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他们的身体仍然能够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他们在地球上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把自己称为“众生”,也就是最初的人类。

佛教里面是怎么讲人类的起源

6. 佛教关于人类的起源

按照佛教关于人类起源的确是这样说的。佛陀讲,在上一大劫末,天地崩坏,所有的生命都往生到第二禅之第三天即光音天上成为光音天人。此天的所有生命都不是父母所生而是自然化生的。他们也不吃五谷杂粮,而是以念为食。每一位光音天人的身体都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代替语言进行交流。他们都有神足通,能够在空中自由地飞行。
当时的地球表面全部被海水所覆盖,没有陆地,没有日月星辰,没有白天和黑夜,没有年月日的更替,只有漫长而无边的黑暗。后来地球上开始出现了陆地,这时候光音天人的寿命终结,就降生到地球上。他们刚降生时仍然是以念为食,具有神足通,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行,他们的身体仍然能够发出清净殊胜的光明。他们在地球上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把自己称为“众生”,也就是最初的人类。
后来地下涌出像酥蜜一样甘美的泉水,一些性情轻浮的人看到这些泉水就想:“这是什么东西啊?我来尝一尝吧!”他就用手指沾了一点泉水放到嘴里尝了尝,觉得味道很好。于是就放纵地饮用取食。其余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来品尝这美味的泉水,觉得味道很好。于是所有的人都敞开胸怀尽情痛饮。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人的身体开始变得粗浊,失去天身妙色,丧失了神足飞翔的能力,只能在地上行走;由天身发出的清净光明也暗淡熄灭。世界又沉入无边的黑暗当中。


又过了很久,天空中开始出现日月星辰,于是有了“昼夜晦明,日月岁数”。世界有了光明以后,人们看到那些喝了很多泉水的人变得非常丑陋,那些喝得少的人还稍能保持面容光泽端正。于是这个世界上开始有了美与丑的分别。那些长得端正的人就变得很傲慢,瞧不起那些长得丑的人;那些长得丑的人就生起嫉恶心,憎恨那些长得端正的人。人们相互间就有了仇恨争执。这个时候,地下的甘泉枯竭,自然产生一种叫“地肥”的美味,色味具足,香甜细软。大家又以吃细软“地肥”为生。那些吃得多的人长得丑陋,吃得少的人长得端正漂亮,于是大家又生起更多的仇恨纷争。后来,这种细软的“地肥”也没有了,生出一种“粗厚”地肥,虽然也很香美可口,但是比不上前者。人们这时就以吃这种粗厚地肥为生。同样,吃得多的人长得就丑,吃得少的人长得就漂亮,互相更加仇恨,生起更多纷争。后来这种粗厚地肥也枯竭了,从地里自然长出粳米来。这种粳米没有糠秕,“色味具足,香洁可食。”人们就以吃这种粳米为生。
人类在地球上住得久了,吃了这么多地上的东西以后,开始有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增一阿含经》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男女相处久了就有了情欲,就有了性行为。这时其他的人看到他们这样就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就把他们从社群中驱赶出去,三个月后才让他们回来。
这时佛陀对婆悉吒感叹道:“昔所非者,今以为是。”过去人们认为是错误的,今天却人人都以为是正当的。这时人们乐于行淫,纵欲无度,毫无节制,渐渐感到羞愧。《增一阿含经》讲,当时人们为了男女同居,不让人看见,就建起房屋,遮蔽身体。有了房屋以后,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过性生活,于是女人敢有了身孕。人类从化生变成胎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当时人们吃的粳米是随取随生,从来没有缺乏过。一些较为懒惰的人就想早上要吃的时候早上就要去取,我晚上要吃的时候晚上又要去拿,太辛苦了,干脆我一次就把一天所需的粳米拿够,这样既方便又省事。于是他把一天的粳米一次拿够了。等到别人来招呼他一起去取粳米时,他就告诉别人:“我已经拿够一天的了,你们自己去取吧。想拿多少都可以。”其他人想:“这个人真是狡猾,竟然事先储积了一天的粳米。这样的话,我也要储积,我要取够三天吃的粮食。”于是这个人一次就拿了三天的粳米。又有别人招呼后来的这人去取粳米,他告诉别人他已经取够了三天的粳米,让别人自己去随意拿取。那些人就想这个人真是狡猾,那些人也学他们一样储积粮食,一次取够五天吃的粳米。这下大家都争着取用储积,结果就变得稀少而不洁,开始有了糠批,而且收割以后就不自然再生。这一下怎么办呢?


于是人们商议说,为了耕种粮食,我们来划分土地吧!于是大家就树起标志,分地种田。佛陀告诉婆悉吒:“这就是世界上田地的由来。”人们划分好土地疆界以后,有人渐渐生起了盗心,跑去偷别人的庄稼。别人发现他这样做就教训他说:“你自已有田地,却来偷别人的庄稼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以后不要再干这种事了。”可是他还是照偷不误。屡教不改,有人就抓住他,对大家说:“这个人自己有田地却偷别人的庄稼。”而被抓的这个人却说:“这个人打我。”看到这两个人争执不休都感到非常忧虑,就想:“人性转恶,世界上才有像这样的不善,才产生秽恶不净。这是生老病死的根源啊!这些烦恼会招来堕三恶道的果报。这些都是由于田地导致的,如今应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选一个人出来做主,保护那些庄稼得到保护的人,惩罚那些应该得到惩罚的人。这个治理者可以不用种田,由大家出一些米来供给他,好让他专心地解决这些纠纷。”于是大家就选出一位“形体长大,颜面端正,有威德者”,告诉他:“汝今为我等作平等主.应护者护,应责者责,应遣者遣,当共集米,以相供给。”于是这个人就专心公正地断理纠纷,而且还劝人行善。大家见他如此贤能都高兴地称他为“大王”,于是世界上这才有了大王的称号。这位大王用正法来治理百姓.所以又称为“刹帝利”,这也是世间刹帝利种姓的泉源。这时有人想:“家是大患,是毒刺.如今我宁愿放弃家庭,独自住于山林中,闲静修道。”于是他就出家,独处山林,禅定修道,要吃饭时就拿着钵到村落里去乞食。村民们见到这样的修行人,都很乐意供养他,都称赞他说:“这个人真了不起啊!能够舍离众恶,出家修遗。”世界上就有了婆罗门这个名号。而这些婆罗门中有一些不喜欢坐禅的,就到世间,以读诵讲习经典为职业,就被称为“不禅婆罗门”或“人间婆罗门”,于是世间就有了婆罗门种姓。
又有一些人好经营房屋,积聚财富,这种人就称为吠舍。另外一些人心灵手巧,善于制造,于是世间就有了首陀罗。以上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就是世间的四种姓。还有一种就是沙门种姓。最初在刹帝利种姓中,有人厌烦了自己世间的生活,剃除须发,穿上法衣,出家修道,于是世间就有了沙门的名号。其他婆罗门、吠舍、首陀罗三种姓如此出家修遭也称为沙门。四种姓中若有人身口意行不善业,命终以后必受苦报;或有人身口意行善业,命终以后必受乐报;或有人身口意行善不善业,命终以后必受苦乐报。在四种姓中若有人剃除须发,披上法衣,出家修道,也就是在沙门种姓中有人由于修习七觉支,凭惜无上清净梵行的道力,不久证得阿罗汉果,“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复受有。”世间四种姓中都有人成就阿罗汉,只有阿罗汉在所有五种姓中才是最为第一的。佛陀说完四种姓即人类起源后,婆悉吒、婆罗堕当即无漏心解脱,“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上的人类起源说乃是佛口言,所有的佛弟子都应该深入经藏,信解行证,欢喜奉行。

世界上一切东西和生命如何生起?例如人从哪里来?无论东西方文化、宗教、哲学、科学,讨论了几千年,也闹了几千年,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据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生的?达尔文进化论说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你相信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吗?还有现在猿猴为什么不变成人呢?
在佛经也提到人类的来源,既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猴子变的,而是另外一个世界--“光音天”下来的。这地球原来没有人类,我们的老祖宗从光音天来的时候,起初都会飞,等于有人认为外太空人飞到地球这个星球上来玩,在地球上玩久了以后,喜欢在地上抓些东西吃吃,结果,一吃就吃坏了,飞不起来,便留在地球上。
那么,我们要追问,光音天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光音天是色界天中的一个天,以科学来讲,那是银河系统外,另一个外银河系统。假如说色界天的人是由无色界天来的,那么,无色界天的人又从哪里来?如此追问下去,问题就大了,没完没了。
“无始”是佛教哲学里特别的名称,无论东方或西方的文化,都在追求一个大问题,宇宙如何开始?人从哪里来?西方文化说是上帝创造的。
佛教把宇宙的开始称为“无始”,无始就是没有开始,例如一个圆,任何一点都是起点。有关宇宙的来源和人种的起源,是个大问题,科学家还在探索之中;达尔文说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我可不同意,我的老祖宗可不是猿猴。
佛经里提到地球的人类是由光音天飞下来的,在地上抓地味吃,吃多了就飞不回去了。

7. 佛教是如何解释人类的诞生的人类起源与哪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四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佛说:富楼那!如你所问,真心自性既然清净本然,为什么忽然生出山河大地等世界万象,你平常不是常听我讲,自性本具之觉,本妙而常明,本觉之自性,本明而常妙的道理吗?富楼那说:是的,世尊!我常听佛宣讲这个道理。佛说:那你所认为的觉与明,到底是自性本觉本来妙明,才称它为妙明的正觉呢?还是本觉自性本来不明,因为有所觉悟明了,才称为妙明的正觉呢?富楼那说:如果这个不明也能够称为觉性,那也就不会有它的所明了。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佛说:假如没有所明,那就没有了妙明的觉性,假若有所明了那就不是你原先所指的那个不明的觉性,无所明了那就是无明,无明又不是本觉澄澄湛湛的自性,由此可见,真心自性的正觉,必定是具足妙明,觉性就是妙明,妙明就是觉性,明觉一体,那个因有所明而称为的明觉,是虚妄不实的。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本觉就是妙明,本觉的体性并非是所明的对象,因为妙明要有所明,于是把本觉妙明的体性妄立为所明的对象,所明既然虚妄地确立了,也就生出了一切的妄想本能。觉性和妙明本是一体,觉性就是妙明,妙明就是觉性,根本就没有相同与不同的分别,只是因为一念妄想心,炽然成了两个不同的方面,有了能明与所明、能觉与所觉的不同,但在不同中又有相同之处,觉中有明,明中有觉,形成觉明互照的统一,从这种同与不同的相互发明、互相转化,因此又可以说,既不是绝对的同,也不是绝对的不同,这样同与不同扰动杂乱,觉明互照的对待久了,就会发生“疲劳”的病态,而幻现出色声等尘境,形成混沌浑浊的状态,由此而引生的尘劳烦恼,动起就成为世界万象山河大地,静态的就形成为虚空,虚空的体性都是相同的,世界万有的形相,就各有不同了,但世界和虚空都是妙明正觉的自性本体所幻现,它们之间无所谓同与不同,都是识心分别之有为法,这就是山河大地、世界万有的生成。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滩,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滩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劫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sǒu草泽)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妙明的觉性觉无所觉,而转为迷眛晦暗的妄想心,妄心与妄有的虚空互相对待,互相倾夺,就有了摇动的风,形成风轮,执持着这个世界。因虚空之中,空无一物,而妄心动摇,坚固地认为一定要有所明,而妄立质碍之物,那些金银宝矿,就是妙明的本觉,所妄立的坚硬质碍之物,妄心坚执不休,就积成金轮,所以就有金轮保持国土。坚执妄觉之心,立碍所感,而有大地金银宝矿的生成,妄心动摇,欲有所明,而有风力生出,风与金宝相互摩擦,所以就有火光变化的性能。金宝之体的明净,能产生润泽的湿气,火性的光热上蒸,蒸润成水,所以就有水轮包含着十方世界。火的特性是光热上腾,水的特性润湿下降,火性、水性交互发生作用,成立坚固的物质世间,湿的成为大海,干的变为洲陆土地,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大海当中经常有火光爆发,洲陆土地中间,又有江河流注,水势弱于火势,水火相结就成为高山,所以山上的石头,用力打击时,就发出火焰,岩石融化就成为水。土势弱于水,水土相结就能生出花草树木,所以树林草木,遇到火烧就变成土质,因为尽力绞拧就成为水浆。这些物质种性的本能妄动,交互发生作用,而且递相变易,互为种因,就是这个因缘,物质世界便相续不断地存在。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再说,富楼那!欲有所明的妄想,不是别的东西,实际上就是觉明的心体,欲有所明的过错,山河大地虚空等所明的妄想境界既然成立了,那么你所能明白认知的道理,就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之外,所以一切含灵的众生,听不能超出声音,见不能超出物质色相。色、声、香、味、触、法六种虚妄的境界成就了,妙明的觉性也就被分开为见、闻、嗅、尝、觉、知的功能作用,而且各有局限,不能相互为用了。

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因此众生业力相同的就互相纠缠在一起,业力因缘的和合与分离,就形成了种种的变化,灵妙光明的能见之性欲有所明,物质色相就显现生起,这个灵明的见性,看见色相就有情想形成,情想与所见不同,就形成憎恨,情想与所见相同,就形成欲爱,流注欲爱就成为造业受生的种子,吸纳情想,就结成为胞胎。交媾发生时,就吸引相同的业力,所以才有因缘的作用,而生成凝滑的胞胎。胎生的牛马、卵生的禽鸟、湿生的微生物、化生的昆虫等,都是各自随其业力的感应而产生,卵生的只是因乱思不定的想念而生,胎生的是因欲爱迷恋之情而有,湿生的则是湿气和暖气相合感应而出,化生以厌旧喜新、离此托彼而应化。欲爱、想念、和合、厌离的妄想业因,互相变易,互相转化,受业力支使的众生,随逐着各自的业力,飞潜浮沉在世间,由于这种因缘,所以众生世界相续不断地存在。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富楼那!因为情想与欲爱相互纠结在一起,如胶似漆,对于欲爱之心不能舍离,所以世间的父母子孙,代代相生,没有间断,这些都是以欲爱的贪心为根本。贪心和欲爱的力量,互相共同滋长,贪欲之心不能止息,所以世间所有卵生、化生、湿生、胎生的众生,都随着他们各自力量的强弱,互相吞食,用以滋养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以杀戮的贪心为根本。人吃羊肉,羊死后就会转生为人,吃羊的人,死后就会堕落为羊。同样的,所有十种不同种类的众生也是这样,死死生生,辗转报复,我吃你,你吃我,相互食啖,这些与生命共存的恶业恶习,穷尽到未来时空的边际,这都是以盗取的贪心为根本,于是你欠了我的命,我再还你的债,因为有这种因缘,纵然经历成百上千劫的时间,仍然都在生死流中旋转。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因为有这种因缘,纵然经历成百上千劫的时间,仍然都在在情爱中缠绵系缚,这都是因为有杀生、偷盗、淫欲,这三种习气为根本,正是因为这种因缘,业力果报就相续不断地存在。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

富楼那!这三种相续的颠倒妄想,都是因为正觉妙明的自性本体,具有明明了了的了知性能,因为了知的自性妄想有所了知,而引发生起种种物质色相,就这样从妄见之中,生出了山河大地等世界万象,这些现象次第循环,迁变流动,因此虚妄的因缘果报,也就终而复始,连环不断。

佛教是如何解释人类的诞生的人类起源与哪里

8. 在佛教观点中,人类是从哪来的?

佛教的《人类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