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计划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刺激经济,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扩大内需4

2024-05-14

1. 资料显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计划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刺激经济,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扩大内需4

(1)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投资为x亿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投资y亿元∴x+y=25000xy=32∴x=15000y=10000(2)1500亿÷4万亿=3.75%,10000亿÷4万亿=25%;(3)建议:加强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投资力度;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资料显示: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计划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刺激经济,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扩大内需4

2. 试述公众参与思想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某一规划实例谈谈实施公众参与的设想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陈珂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
摘要:公众参与在整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起到一种释放压力和监督纠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如水电站、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减少因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给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干扰,对缓解项目决策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都有积极的作用。旨在通过分析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构成,明确公众参与对于有效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众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项目决策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1-0102-04
收稿日期:2009-07-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Z029)
作者简介:陈珂(1984-),男,山东泰安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与工程。
第26卷%第21期
2009年11 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 No.21%
Nov. 2009
第21 期
表1 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单位:亿元)
重点投向资金测算
总计40 000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 000
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 700
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
电网改造15 000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 500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2 100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3 700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 000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4万亿元的总投资中,有超
过一半的资金投向了大型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比如南水
北调、灾后重建、农村公路建设、铁路、公路及机场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使这些投资真正发挥作用,是摆在
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后面
简称项目)领域,长期存在着项目决策失误率高、形象工程
泛滥、“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这些
现象绝大部分是由于项目决策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而公众
参与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是世界贸易
组织关于行政公开、信息公开的普遍要求。因此基于公共
投资建设项目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参
与对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公共
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具有其现实意义。
1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
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
1.1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公众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经历了
近两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且用法律确立了公众参与的
相关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显著
增强。公众参与主要是以公众评议、公众听证等形式开展
的,早期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因为
经过了工业高速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
污染和环境公害事故,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
权,西方学者提出把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于是,
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相应地将环境权写入法律中,公众参
与便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中,也
产生了很多比较经典的公众参与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的
公共管理理论,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阶梯理论
等。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实践,例如在
葡萄牙的卡布拉萨工程中,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不仅提
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善了库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
环境[1]。
我国的公众参与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起步比较
晚,但是,公众参与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日益
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在我国目前常见于立
法领域、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以及基层治理(如农村
村民的自治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2]。本文所关注的公
众参与,主要是在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而在
这一领域中绝大多数的研究又是倾向于环境保护和城市
规划,针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研究则
比较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借鉴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
面的研究成果,来讨论公众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
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国外在公众参与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有
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公众参与领域有成就也有
不足。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外先进
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
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
2.2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具有公
共性、复杂性以及民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公众
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必要性。
2.2.1 有利于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真正发挥投资的带动
作用,稳定经济增长
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其复杂程度也
比一般的项目高,这些资金使用不当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
增长,反而会给社会公众带来灾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因此必须重视这些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长期以来,我国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领域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而政府相关部
门在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一些
非理性行为,影响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公众参
与作为一种公共项目决策中的监督纠偏方式,无疑会降低
项目的决策风险,避免项目的决策失误,促使经济的健康
发展。
2.2.2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
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要形成科学
合理的规则、政策,整合各种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协调各
种利益群体冲突目标,确保公众利益的主导地位。要实现
科学的决策,最关键的是在决策主体、决策思维和决策程
序3个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 而在这3个方面的转变过程
中,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是
政府决策的最终受益者, 对政府决策的好坏有切身的体
会,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政府的决策
更加科学。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民主性特征,为了防
止公共资源的非法使用,项目决策中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
决策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政府
只有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的民主
化,而且公众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的一个
重要体现。
2.2.3 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和防止项
目决策中腐败事件的发生
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官员的利己行
为等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更因此损害公众
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如果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
陈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103·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年
中实行了有效的公众参与,无疑会使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处
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
增加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透明度,避免发生徇私舞弊
和功利性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更加合法合规,同时也
可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
2.2.4 有利于平衡多元化利益,减少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矛
盾冲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
府已不可能再进行独立、垄断的决策,而是逐渐形成了公
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决策主体的多元
化虽然打破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垄断地位,但政府要处
理这些分散、对立的多元利益是十分困难的,一旦出现失
误往往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公
众参与正是平衡多元化利益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公众的参
与使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各方之间能够彼此相互制约
而不是偏向于某一方,以免造成各主体间的利益分布的不
平衡以及矛盾冲突。
3 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
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我国目前在公共投资建设项
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现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
公众参与机制长期缺失,公众可以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
的范围有限,并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使得社会公众对参与
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不甚了解。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目前
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着诸多的
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众参与组织基础薄弱,参与机制不健全
有序且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
而不是以个人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但目前在中国,此类
组织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缺乏一个既受法律保护
同时又不受政府控制、干涉的正式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全过
程的负责。同时,我国目前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公共投资
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权利,只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一
些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
参与暂行办法》)中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力[3],但
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由于公共
投资建设项目的种类众多,对于哪些项目需要实施公众参
与,以及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和公众的权利等都没有法
律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
参与权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3.2 公众参与的方式被动、单一,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目前在我国,公众由于受到自身环境、年龄、职业等条
件的限制,对公众参与缺乏了解,使得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不高,并且大部分的参与行为也都是在政府的督促下被动
进行的,公众难以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公民以及社会团体
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而立法对公
众参与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同样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
性。政府由于担心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会降低项目决策的效
率, 不敢放心地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决策的实质性环节,而
是更多地集中在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上[4],使得公众参与项
目决策的深度受到限制。
3.3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
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较低,公众参与意识普
遍较差。我国在由集权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的过程中存在
着很多问题,如人治观念强于法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根深
蒂固,及行政支配社会的观念深入民心等。这些问题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和作用,同时,政府往往
只重视形式上的公众参与,却忽略了公众作为决策主体之
一应当发挥的实际作用,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共投资建设
项目决策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在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普遍存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且易受政府或
强势团体的控制, 最终导致公众对所建项目知之甚少,很
难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
4 加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
参与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建议
4.1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通过进一步立法明确公众参与
的权利和义务
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以保障公众参与的实现及提
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效果。公众参与的机制主要包括规范
公众参与的权力、方法和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
明确公众参与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经费来
源和标准等。公众参与发挥作用的程度主要依赖于与公众
参与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必须通过立法
将公民的参与权加以规定使之成为法定权利。根据权利与
义务相一致的法律原理,公众在享有参与权、知情权的同
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5],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方式进行有序的参与。权利与义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规定义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权利的实现。因此,
不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权利,还应当以法律
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义务,即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应当承
担的法律责任。
4.2 提高公民的素质,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
我国目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
的进步, 但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还不够高,
这都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
民素质的提高。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历史原因等的
制约,我国公众的法制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也比较
淡薄,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就必须提高公众
的参与意识、法制意识。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强政
策法规的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使公众参与
的意识深入民心;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充分利
用好网络、新闻等媒体手段,进行广泛而有力的宣传,切实
发挥社会舆论对公众参与的关注和监督作用。
4.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
·104·
第21 期
信息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参与的
重要前提。信息发布机制的缺失使得信息得不到披露,公
众参与最后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信息获得量的多少决定了
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后,公众
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参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
已经成为个人或组织进行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
政府在获得信息方面往往具有绝对的优势,信息公开是打
破这一垄断局势的最佳方法。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
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便掀起了促进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浪潮,
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其中的热点和趋势,为顺应时代的发
展,我国也必须加快信息公开的进度,促进政府透明化的
改革。正是由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完善信息
公开制度,是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必要途径[6]。
4.4 正确处理公众反馈信息, 并及时将反馈信息处理结
果体现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相关决策中
反馈信息处理是公众有效参与的重要环节,也是公众
参与工作能否提高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公众反馈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体现在公共
投资建设项目的相关决策中。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问题发
现得越早,对项目决策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小。如果公众在
项目初期提出的问题拖到后期才予以考虑,不仅会使解决
问题的成本过高乃至无法解决,还会极大地影响公众参与
的积极性,引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公众非常关心
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得到重视,当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或他
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增加,反之,
就会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5 结论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既
然是为了社会公众,那么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但是在我
国目前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投资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失误。在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 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习
惯、意识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的时间、活动、形式
等具体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造成一些项目决策忽
视公众参与,最终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公共投资建设
项目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
制,无论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
还是提升决策的合法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民本精神,都有
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琳琳.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
学,2005.
[2] 王觉方,杨悦.浅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创建[J].
江苏城市规划,2008(12).
[3] 徐华.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重庆:重
庆大学,2006.
[4] 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4.
[5] 石路.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 田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J].西安交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的具体计划

一、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
 
 
 单位:亿元
 
重 点 投 向  资 金 测 算  
总  计 40000
 
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 4000
 
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 3700
 
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15000
 
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1500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2100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3700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10000
 
 
     
二、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资金来源
                                                                   
 
四、关于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截至今年4月底,2008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和2009年新增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
    基本建成廉租住房21.4万套、开工建设65万套,正在加快实施煤矿棚户区民房改造10万户、采煤沉陷区民房治理12.9万户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15.7万户,开工建设国有垦区棚户区约8500户、游牧民定居房1.8万套。
    (二)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约14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开工建设农村户用沼气160万户,建成农村公路约2万公里,农村电网各级变电站254座、线路4万多公里。南水北调工程加快建设,基本建成近450个重大水利项目、290个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193个大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成标准粮田260多万亩。建成动物防疫体系项目5000个,购置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13427台(套),购置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28万台,购置粮食烘干设备273套,新增油脂油料仓(罐)容约35万吨,建成以工代赈和扶贫项目172个,改造农村邮政营业投递网点700个。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哈大、武广、南广、贵广等一批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高速公路445公里,建成民航航站楼10万平方米,城市电网加快改造。
    (四)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基本建成约65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1140个基层计划生育服务项目和6个重点中医院项目,改造农村初中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建成中等职业学校校舍约9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46个。
    (五)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建设营造林约2900万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约283万吨/日、垃圾处理能力3155吨/日,铺设管网2548公里,新增COD削减量约6.5万吨。处理铬渣约32万吨,形成61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节水能力1.2亿吨、循环利用废物能力270万吨。
    (六)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去年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的176个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146个产业技术进步项目加快推进,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阶段。今年安排的222个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计划已经下达。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的具体计划

4.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投资40000亿元人民币以拉动内需,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40000亿元投资构

     (1)15000;10000(2)3.75%;5.25%(3)3700;3700(4)36         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运用,还考查了中位数的确定方法和众数的概念.解题关键是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画法,即圆心角和百分比之间的关系.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为1,各部分圆心角之和为360°.解:(1)投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的资金测算=40000×37.5%=15000亿元;投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测算=40000×25%=10000亿元.(2)“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部分所占的百分数=1500÷40000×100%=3.7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部分所占的百分数=2100÷40000×100%=5.25%.(3)中位数为3700(亿元),众数为3700(亿元).(4)“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部分所占的圆心角为4000÷40000×360°=36°.故答案为:(1)15000;10000(2)3.75%;5.25%(3)3700;3700(4)36    

5. 结合实例谈谈行政决策的重要作用

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陈珂(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400045)摘要:公众参与在整个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起到一种释放压力和监督纠偏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大型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如水电站、桥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众参与不仅可以减少因市场缺陷和政府失灵给项目建设带来的各种干扰,对缓解项目决策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负面效应,都有积极的作用。旨在通过分析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公布的4万亿投资计划的构成,明确公众参与对于有效发挥投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试图提出个人的建议和看法。关键词:金融危机;公众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项目决策中图分类号:F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1-0102-04收稿日期:2009-07-2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ZZ029)作者简介:陈珂(1984-),男,山东泰安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与工程。第26卷%第21期2009年11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Vol.26No.21%Nov.2009第21期表1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单位:亿元)重点投向资金测算总计40000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5000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2100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370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000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网站。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4万亿元的总投资中,有超过一半的资金投向了大型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比如南水北调、灾后重建、农村公路建设、铁路、公路及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如何使这些投资真正发挥作用,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后面简称项目)领域,长期存在着项目决策失误率高、形象工程泛滥、“豆腐渣”工程频频曝光、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这些现象绝大部分是由于项目决策管理上出现了问题。而公众参与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是世界贸易组织关于行政公开、信息公开的普遍要求。因此基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公众参与对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重要性,研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具有其现实意义。1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1.1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发展现状在国外,公众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经历了近两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且用法律确立了公众参与的相关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显著增强。公众参与主要是以公众评议、公众听证等形式开展的,早期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因为经过了工业高速发展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公害事故,为了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西方学者提出把公民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于是,一些国家及国际组织相应地将环境权写入法律中,公众参与便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比较经典的公众参与理论,如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管理理论,针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阶梯理论等。同时,国外也有很多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实践,例如在葡萄牙的卡布拉萨工程中,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善了库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1]。我国的公众参与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公众参与作为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日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公众参与在我国目前常见于立法领域、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以及基层治理(如农村村民的自治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2]。本文所关注的公众参与,主要是在行政决策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而在这一领域中绝大多数的研究又是倾向于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针对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研究则比较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借鉴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来讨论公众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问题。综上所述,国外在公众参与公共投资项目决策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公众参与领域有成就也有不足。因此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2.2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它具有公共性、复杂性以及民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公众参与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必要性。2.2.1有利于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真正发挥投资的带动作用,稳定经济增长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其复杂程度也比一般的项目高,这些资金使用不当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会给社会公众带来灾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重视这些资金的合理、合法使用。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领域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而政府相关部门在政府公共投资项目的决策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非理性行为,影响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公共项目决策中的监督纠偏方式,无疑会降低项目的决策风险,避免项目的决策失误,促使经济的健康发展。2.2.2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要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则、政策,整合各种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协调各种利益群体冲突目标,确保公众利益的主导地位。要实现科学的决策,最关键的是在决策主体、决策思维和决策程序3个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而在这3个方面的转变过程中,公众参与和公众监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众是政府决策的最终受益者,对政府决策的好坏有切身的体会,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科学。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民主性特征,为了防止公共资源的非法使用,项目决策中必须建立真正的民主决策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政府只有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的民主化,而且公众的积极参与本身就是政府决策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2.2.3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减少和防止项目决策中腐败事件的发生信息的不对称,利益集团的寻租活动,官员的利己行为等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更因此损害公众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如果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陈珂: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103·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中实行了有效的公众参与,无疑会使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处于广大公众的监督之下。通过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功能,增加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的透明度,避免发生徇私舞弊和功利性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更加合法合规,同时也可减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2.2.4有利于平衡多元化利益,减少项目决策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已不可能再进行独立、垄断的决策,而是逐渐形成了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决策主体的多元化虽然打破了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垄断地位,但政府要处理这些分散、对立的多元利益是十分困难的,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公众参与正是平衡多元化利益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公众的参与使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各方之间能够彼此相互制约而不是偏向于某一方,以免造成各主体间的利益分布的不平衡以及矛盾冲突。3我国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前面已经提到过的我国目前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方面的公众参与现状,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长期缺失,公众可以参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范围有限,并且缺少相应的培训,使得社会公众对参与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等不甚了解。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目前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公众参与组织基础薄弱,参与机制不健全有序且有效的公众参与是通过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而不是以个人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的,但目前在中国,此类组织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缺乏一个既受法律保护同时又不受政府控制、干涉的正式的组织机构来进行全过程的负责。同时,我国目前也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公众参与的权利,只有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法》)中有关于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力[3],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保障措施。由于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种类众多,对于哪些项目需要实施公众参与,以及公众参与的内容、程序和公众的权利等都没有法律明确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在项目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权是很难得到保障的。3.2公众参与的方式被动、单一,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限目前在我国,公众由于受到自身环境、年龄、职业等条件的限制,对公众参与缺乏了解,使得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大部分的参与行为也都是在政府的督促下被动进行的,公众难以有自己的观点。同时,公民以及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而立法对公众参与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同样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泛性。政府由于担心公众参与项目决策会降低项目决策的效率,不敢放心地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决策的实质性环节,而是地集中在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上[4],使得公众参与项目决策的深度受到限制。3.3公众参与意识薄弱,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的总体水平较低,公众参与意识普遍较差。我国在由集权行政向民主行政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治观念强于法治观念,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及行政支配社会的观念深入民心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参与的意识和作用,同时,政府往往只重视形式上的公众参与,却忽略了公众作为决策主体之一应当发挥的实际作用,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在我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遍存在,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且易受政府或强势团体的控制,最终导致公众对所建项目知之甚少,很难进行有效的公众参与。4加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建议4.1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进一步立法明确公众参与的权利和义务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可以保障公众参与的实现及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效果。公众参与的机制主要包括规范公众参与的权力、方法和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明确公众参与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以及公众参与的经费来源和标准等。公众参与发挥作用的程度主要依赖于与公众参与权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必须通过立法将公民的参与权加以规定使之成为法定权利。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法律原理,公众在享有参与权、知情权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相应的义务[5],并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式进行有序的参与。权利与义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规定义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权利的实现。因此,不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权利,还应当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公众参与的义务,即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4.2提高公民的素质,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我国目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都还不够高,这都影响了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历史原因等的制约,我国公众的法制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的意识也比较淡薄,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就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法制意识。解决此类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使公众参与的意识深入民心;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媒体的宣传,充分利用好网络、新闻等媒体手段,进行广泛而有力的宣传,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对公众参与的关注和监督作用。4.3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104·第21期信息公开是公众知情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信息发布机制的缺失使得信息得不到披露,公众参与最后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信息获得量的多少决定了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只有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后,公众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参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已经成为个人或组织进行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然而政府在获得信息方面往往具有绝对的优势,信息公开是打破这一垄断局势的最佳方法。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便掀起了促进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浪潮,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其中的热点和趋势,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也必须加快信息公开的进度,促进政府透明化的改革。正是由于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密切相关,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公众有效参与的必要途径[6]。4.4正确处理公众反馈信息,并及时将反馈信息处理结果体现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相关决策中反馈信息处理是公众有效参与的重要环节,也是公众参与工作能否提高公共投资建设项目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公众反馈的信息必须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体现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的相关决策中。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问题发现得越早,对项目决策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小。如果公众在项目初期提出的问题拖到后期才予以考虑,不仅会使解决问题的成本过高乃至无法解决,还会极大地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公众非常关心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得到重视,当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或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影响公众参与的积极性。5结论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归根结底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既然是为了社会公众,那么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公共投资建设项目中投资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中的失误。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习惯、意识和相关因素的影响,公众参与的时间、活动、形式等具体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造成一些项目决策忽视公众参与,最终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在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机制,无论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决策本身的质量,还是提升决策的合法性,落实以人为本的民本精神,都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谢琳琳.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决策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2]王觉方,杨悦.浅析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创建[J].江苏城市规划,2008(12).[3]徐华.政府公共投资项目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4]黄海艳.发展项目的公众参与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5]石路.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田良.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结合实例谈谈行政决策的重要作用

6.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那些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出口、股市、房地产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用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在中国政府相关利好政策的作用下,国内许多行业出现回暖迹象,其中作为经济增长助推器的汽车业和房地产业回暖迹象明显。相信通过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共同作用,2009年中国经济一定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汽车业   房地产业   回暖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已经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首先,国内股市遭受冲击。中国沪深股市在2007年10月达到最高6100多点后震荡下行,最低点到达1600多点,最后徘徊在2400点左右。尽管央行连续出台降低存贷款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依然没有大的好转。第二,美元疲软造成外汇储备的无形损失。截至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总额已达19460亿美元,其中美国债券占一半以上。美元的贬值无疑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蒙受巨大的损失。第三,出口下降。受外部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明显下降,不少结构不良的小企业纷纷倒闭。第四,GDP增速减缓。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口的受阻严重影响GDP的增长。据统计,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3%,出口对GDP增长贡献3个百分点。然而2008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只有9%,出口对GDP增长只贡献了0.8个百分点。第五,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国外需求的减少、企业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岗位流失,失业率增加。在劳动力市场上则表现为,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人员的数量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的比例下降到0.85的低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第六,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外部需求萎缩,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意愿和能力下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股票市场财富缩水、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降也都促使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二、中国政府出台应对政策

  面对金融危机的来袭,中国政府果断出台相应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下面是出台的几个主要的政策:

  (1)4万亿投资拉动内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金融海啸使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中国的出口严重受挫。面对这样的状况,中国想要保持原有的经济增速,必须利用起国内的需求。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而且中国人并不像美国人那样提倡超前消费,每户人家都有一定的储蓄,因此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可以挖掘。国家出台拉动内需政策正是为了开发国内消费潜力,以度过这个难关。由于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一直以来都很旺盛,而居民消费不足,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相对薄弱,所以这4万亿资金只有投入到教育、医疗、失业保障以、住房保障和基本设施建设中去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以下是这4万亿投资的重点投向和资金预算: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亿,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亿,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15000亿,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2100亿,自足创新和结构调整3700亿,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从以上的投资比例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民生工程和住房保障方面的投入比较大。

  (2)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家制订了对汽车业、钢铁业、纺织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汽车业的规划率先出台,重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三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而这5大举措中,对消费者和企业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条。“减免”小排量车的购置税不仅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买一辆十万元的车可以省下8500左右),同时消费者信心的上升也将增加对汽车的需求,从而让汽车企业看到了希望。
  虽然房地产业最终没有被纳入十大振兴产业,但考虑到房地产业对拉动内需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所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据相关测算表明,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两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两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需求。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且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2008年国家三次调整了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其一是2008年3月,减免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和运行中的有关税收,以及减免住房租赁涉及的有关税收;其二是2008年11月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契税税率统一下调到1%,以及免征印花税和土地增值税;其三是2008年12月出台的国办131号文,规定对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暂定一年实行减免政策。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更大力度的救市措施。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南京政府于2009年4月16共发放了4万张共计2.4万亿院购房消费券,据估计,购房券大约可以拉动40亿元的商品房销售。房地产的振兴将直接拉动对钢铁、水泥等行业的需求,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同时,房地产业的健康成长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也很大。因此,国家在4万亿投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跟房地产业有关的。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4月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8500亿元医改投入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有效提升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农民的医疗保障,减弱他们对预防性的储蓄需求,从而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

  三、中国经济的回暖

  在政府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05.6,与上季度相比回落1.4点,降幅明显收窄(去年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21.6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1.1,比上季度提高6.5点;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截止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5.11个百分点。另外,据海关统计,今年3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进口717.3亿美元,同比下降25.1%;当月贸易顺差185.6亿美元,同比增加41.2%。指标表明了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明显的好转迹象。

  我们再来看看支撑经济发展的两大行业:汽车业和房地产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4月9日发布的最新统计表明,在国家政策利好和季节周期的双重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我国汽车销售量达267.88万辆,同比增长3.88%,其中3月份创下新高,为110.98万辆。在2008年全球汽车业普遍受挫的情况下,中国汽车销售量达到938万辆,仅次于美国。考虑到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作用逐渐见效,汽车市场已开始回暖,可以预计在2009年中国的汽车总产量有可能超过美国。房地产业,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出现了成交大幅反弹的“小阳春”行情。据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检测的30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2月住宅成交面积环比1月出现上升。3月,京沪深三地的楼市更是经历了2008年以来最温暖的春天,三地楼市成交量均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北京楼市成交量最大,一二手住房网签数量分别为15034套和19973套,环比上升81.5%和113.1%。而在价格上,三地楼房也有小幅度的上调。

  四、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展望

  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和调整结构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作用下国内各个行业出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正在中国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下出现回暖迹象。虽然现在还不能过早的下经济复苏的定论,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政府制定的2009年GDP增长率保8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从前不久许多外国媒体将伦敦G20峰会视为中国和美国的G2对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世界开始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一个难度不小的挑战,但我认为它更是个不错的机遇。在全球经济普遍萎靡的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曾表示,全球经济在2009年将出现负增长),中国将被认为是经济复苏最快的国家,世界经济的复苏需要中国经济的带动。我们且不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带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就中国国内而言,中国政府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发挥出作用。相信在宏观调控这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下,中国一定会保持稳定的增长。

7. 中国4万亿救市计划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9年3月6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问题答记者问。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介绍了4万亿政府投资的整体安排。他说,基础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等,大体上是15000亿左右。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大体上是1500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大体上是2100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大体上是3700亿左右。这样加在一块,是30000亿。再加上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0000亿,总的构成就是这样4万亿。 

农村的民生工程包括水、电、路、气、房,就是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大体上是3700亿。 

这4万亿的构成实际上也是一个安排的过程,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也会有一些变化。到目前为止,这4万亿的构成,大体是这样的:民生工程,主要是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房、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大体总的规模是4000亿左右。

中国4万亿救市计划的钱都用到了哪里

8. 中国政府4000万亿元投资是哪些项目.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投资40 000亿元人民币以拉动内需,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40 000亿元投资构成.具体内容如下:请你根据统计图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重点投向    资金测算(亿元)    
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    4000    
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    3700    
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1500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2100    
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3700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1)在统计表中,投向“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的资金测算是15000亿元,投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测算是10000亿元;
(2)在扇形统计图中,“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部分所占的百分数是3.75%,“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部分所占的百分数是5.25%;
(3)统计表“资金测算”栏目下的七个数据中,中位数是3700亿元,众数是3700亿元;
(4)在扇形统计图中,“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部分所占的圆心角为3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