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功德会的介绍

2024-05-13

1. 慈济功德会的介绍

慈济功德会由台湾法师证严上人创办的著名公益组织,是台湾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慈济功德会在世界五大洲都设有分会和联络处,从事慈善、教育、医疗、文化、国际赈灾、骨髓捐赠到环境保护和小区志工,形成了台湾爱心奇迹的“一步八脚印”。

慈济功德会的介绍

2. 慈济功德会的创办经历

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么大的事业却不过是从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钱开始的。最苦的时候,跟人家打毛线赚钱,没有菜只有吃野菜,下雨天无法拔野菜只能吃咸豆腐。1966年成立,2006年是它成立40周年,当时在世界各地都有大型展览纪念。比起许多企业,慈济由小做大,算是长寿组织、基业长青组织。证严这样一个清瘦、平实,瘦弱的女性,从五毛钱起家,为何能够创建起一个掌握了上百亿资产的长寿组织、拥有千秋万世、济世救人的宏大事业?这伟大奇迹的奥秘究竟在哪里?从菜篮子和做婴儿鞋开始1966年2月,她和支持她的三十位妇女决定,每日节省五毛钱菜钱,每天多做一双婴儿鞋,就这样每月可集资1000多元,开始了济贫救苦的生涯。1966年4月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提出精神口号:“集合五百人就是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痴人说梦,建造一座资金八亿元的综合医院1979年,证严看到穷人生病经常舍不得花钱就医,往往小感冒就延误成大病,因此发誓要筹建一座综合医院。这样的医院需要八亿元的的资金,外界都认为证严是在痴人说梦。梦想终变现实,“慈济综合医院”于1986年终于建成。陆续参与的志工已达到四百多万,从台湾本土蔓延到世界60多个国家。

3. 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物

创造这一切的领头人证严只是一介贫尼,她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不会行医治病,也没有经营过电视台,也不会搞建筑设计,却能够启迪了那么多的爱心,管理几百万会员,创建如此庞大的事业,她创造了一个绝不亚于尤努斯的人间奇迹。证严法师,俗名锦云,1937年5月11日年生在台湾中部。锦云家旁边就有一座寺庙,自幼时她就见到虔诚祈祷的盛大场面,印象深刻。19岁时,她的父亲因脑中风去世,无常的人生让她更加一心向佛。悟道的锦云决心出家,不久她被佛学大师印顺长老收为弟子,法名“证严”。自此,她不但苦修读佛经,并在寺院中为信众讲经,招收徒弟。证严法师得了许多荣誉,有香港中文大学的荣誉博士,有“社会服务奖”,有“麦格塞塞社会领袖奖”,“国际和平奖”,“医疗奉献奖”。证严法师的言行举止影响也日益深远。她著有佛学著作及讲演集共二十余种,其中的《静思语》自1989年初版后发行量已经超过60万册,并有简体字版,日文版,英文版以及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精心绘制的漫画版。1995年,证严法师荣获“亚洲最杰出女性奖”。她以她母性的光辉为中国妇女树立了榜样。 在2002年底,英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拜访了慈济,他说“慈济在全世界做了很多事情、创造了很多奇迹,对我而言,法师能够鼓舞这么多人付出心力、爱心与金钱,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而《天下远见》杂志的创办人高希均则认为一门“慈济学”诞生了。

慈济功德会的创办人物

4. 慈济功德会的社会影响

慈济功德会是台湾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它在世界五大洲都设有分会和联络处。至2003年12月底为止,慈济已有委员16000多人,慈济队员6000多人,会员80万人。它已经帮助了困难家庭27073户,每逢水、火、风震以及空难、车祸等意外变故时,慈济人总能紧急动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前往灾区救助,奋斗不息直到灾民安家,家园重建。  30多年,慈济人不但在台湾和祖国大陆留下深深的足迹,而且遍布全球,南非、蒙古、阿富汗、朝鲜、车臣、科索沃、土耳其、象牙海岸以及东南亚和中南美各国和地区,救援项目包括物品、衣物、房屋修建、义珍以及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中小学校的援建。

5. 慈济功德会的词条简介

慈济功德会,由台湾著名法师证严上人创办的著名公益组织。慈济的脚步从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骨髓捐赠到环境保护和小区志工,形成了台湾爱心奇迹的“一步八脚印”。在证严的慈济事业中,有自己的慈济医院、慈济医学院、慈济护专,有从慈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专科学校和大学完整的慈济教育系统,有自己的出版社、电台、电视台……这一切庞大事业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慈济功德会的词条简介

6. 济慈资料

  济慈资料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父亲是马厩的雇工领班。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离校学医。他8岁丧父,14岁丧母,虽然与弟弟和妹妹相互支持,但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他,于是他从此热衷于医学。在恩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了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埃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1810年,济慈被送去当药剂师的学徒。五年后济慈考入伦敦的一所医学院,但没有一年,1815年济慈便放弃了从医的志愿,而专心于写作诗歌。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诗歌》和《哦,孤独》出版,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这本诗集受到了一些好的评论,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一本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复印了新诗集《安迪密恩》(“Endymion”)。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深深的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芬妮·布朗(Fanny Braw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大声誉。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去世的时候,只有年轻而忠诚的朋友画家塞文陪伴着他。   他的墓志铭写着: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en in water   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   他是个伟大的诗人,但却英年早逝。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人。   他的诗歌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

  作品及影响

  济慈创作的第一首诗是《仿斯宾塞》,接着又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次年,他根据古希腊神话写成的《安迪密恩》问世,全诗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构架宏大,洋溢着对自由的渴望。   1818年到1820年,是济慈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长诗,最脍炙人口的《夜莺颂》《希腊古翁颂》《秋颂》等名篇也是在这一时期内写成的。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生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色彩感和立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言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大。   “1821年2月23日,他客死罗马,安葬在英国新教徒公墓,年仅二十五岁。……如果天以借年,他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是难以逆料的。但是人们公认,当他二十四岁停笔时,他对诗坛的贡献已大大超越了同一年龄的乔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英国的大诗人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比济慈的出身更为卑微。” (BY《济慈诗选》序/屠岸)   注:济慈以及其诸多诗作,曾经在著名的科幻作品系列《海伯利安》中被提及。   济慈特指约翰.济慈,(John Keats),其他“Keats”译为“基茨”。

7. 回首在慈济的日子(四)

参加慈济14年,问我有什么收获,仔细想想,应该是以下十五个字,拓宽了视野,改变了心态,提升了能力。
  
 一、视野
  
 在参加慈济之前,我的视野只在工作范围之内(还有一些是义工),我想的是怎么赚钱,怎么找老婆。我关心也只是身边的人和事。东南亚、非洲、欧洲……新闻里听一听,之后和自己一点关联也没有。
  
 参加慈济之后,我不仅关心中国,还更关心全世界。不仅关心赚钱,还关心地球的环境。我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个地球的子民。
  
  我们不仅关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关注未来的发展。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也希望能帮助别人。以前关心的是衣食住行,现在关注的是身心的健康,关系的和谐,风险的预防…… 
  
 随着做慈济的时间越长,视野也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越套越多,越套越大。
  
 二、心态
  
 过去是悲观的心态,是固定性的思维,一遇到事情,就会怨天尤人。怨父母不会赚钱,怨自己没别人学习能力强,怨别人的条件比自己好……
  
 这些年遇到事情,会先舒一口气,先去观察,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哪些需要别人的协助,或者拒绝别人,说自己做不了。
  
 其次,从《无量义经》中学到,万事万物皆从一而生无量,做事要从1做起,再逐步的累积。这样很多时候,就放下了“求好心切”的心态,能够稳步地做好各种事情。
  
 三、能力
  
  能力的改变,应该是最能被看到的。 
  
 现在能主持,能策划执行活动,能讲课,  能关心辅导别人  ,能与人谈判,能分析总结问题,愿意主动地学习不同的知识(有些是很冷门的知识),这些很大一部分是在慈济边做边习得的。
  
 慈济里有一句话:不会学到会,而且还免费。一开始跟着资深的志工,打打下手,他们怎么吩咐,就怎么做。虽然有的时候做的也不好,但是他们都会一直的鼓励。
  
 慢慢地有了经验,信心也无形地增加。于是开始跟着策划活动,开始跟着大家开会,学习发表意见,也学习如何进行总结,希望下次的活动或课程可以办得更好些。
  
 待到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又像早年带过我们的资深志工一样,去辅导新志工,去思考如何拓展志业的服务范围和深度。
  
  你能挺得住吗? 
  
  
 早上爱人问我:你能挺得住吗?
  
 我说:总是要坚持的!
  
 最近在内心的深处,确实有一股焦虑、紧张,进而是逃避的情绪在蔓延。
  
 2019.10.28
  
 时至今日,心态的起伏依然有,时而对未来充满信心,时而又觉得好难好难。
  
 做慈济也是如此,也会随心态的不同而进进退退,但是也养成一个习惯——在一点上下功夫,信受奉行,持之以恒。
  
 回头看看,有些事情确实印证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什么都不做,现在的结果只会更糟。
  
 引用印顺导师“净心第一,利他为上”来做结尾,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持续修自己的心,恒持做自利利他的事情。

回首在慈济的日子(四)

8. 看慈济(一)

1966年,慈济基金会的前身「佛教慈济克难功德会」在台湾落后的东部地区花莲成立。
  
 2018年,慈济已经迈开她第52年的脚步。多年前,《凤凰周刊》以近一个专刊的形式,专题报道了慈济这个华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团体。
  
 面对这样一个比我们自己年龄还要大的团体,一个在慈善公益领域的老前辈,她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台湾扩展为全球性慈善组织的呢?
                                          
 这样的探索与研究,不管是在慈济内部,还是慈济以外的诸多领域,都有机构和个人做了很多年的工作,甚至在一些高校,还有专门的《慈济学》课程。
  
 慈济内部相关书籍有:《真实之路》、《证严上人思想体系探究丛书(第一辑)》、《立体琉璃同心圆》、慈济同仁何日生所著的《慈济实践美学》、慈济志工何国庆所著的《考验》等。
  
 深入慈济,学习慈济精神,不仅能学习她“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大爱精神,也可以学习她“胆大心细、步步踏实”的行事作风。而这些无不能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
  
 【一】关切社会需求,全力以赴号召普罗大众奉献爱心。
  
 了解慈济历史的朋友,对1966年慈济成立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时年29岁的证严法师号召30位家庭主妇日存5毛钱,加上精舍师父多做一双婴儿鞋的收入,开启慈悲救人的慈善事业。
  
 而成立克难功德会的大背景,细心观看大爱台或慈济培训视频的朋友,会了解到1960-70年代,台湾社会在美国援助撤出之后,救济事业出现断层,使原本贫困的台湾东部地区,贫苦人家更得不到帮助。
  
 及至十多年后,法师发愿要在花莲建一间对标台大医院的高标准医院,原因也是经过那么多年的贫病访视,法师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因病而贫,而且当时花东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很多病人还没送到医院,就死在路上。
  
 慈济四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八大脚印(四大志业加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皆是法师基于对社会需求的关切与洞察而发展起来的。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时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其实工作本无好坏,只要是正当的职业,都有其为人服务的价值。
  
 但进一步要借鉴慈济的经验,我们不妨关注工作背后的社会需求。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过去或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积极思考,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能以更长远的眼光去观察与落实于行动。
  
 慈济初创时,帮助一位罹患青光眼而失明的父母,后来该妇女手术失败,不久因家庭琐事想不开而自杀。证严上人由此订立即使个案已经停止补助关怀,也要三个月做一次回访。
  
 1980年代,慈济医院初创,即推出不收住院保证金的制度,后来影响台湾医疗界,其他医院也都逐步取消保证金。
  
 【三】运用现代组织运作理念,赋予佛教新的生命力
  
 志工是大爱的人力资源,从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到后来落实社区,就近组织与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动员,参与大型急难救灾与活动。
  
 合心和气互爱协力,既是组织管理的目标,也是组织管理的架构。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组队,(委员为组,慈诚为队),分工协作,高效动员。小组活动,大组关怀。
  
 随着志工人数的增加,组织系统经历多次升级,强化落实社区,更四法四门四合一。
  
  
 【四】使命感(发愿)与自主管理(扁平化管理)
  
 深入经藏,通过静态课程与动态活动,实践《无量义经》,《八大人觉经》,《药师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的要义,而在日常的活动中,以大爱的普世价值,逐步启发志工的爱心。
  
 【五】其他特色
  
 1,小额捐赠,点滴爱心,启发普通人的善念,动车组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种子。
  
 2,团体带动与个别辅导。
  
 3,媒体,前期不做主动宣传,但内部留史;后来成立电视台,独立宣传,亦注重公共宣传。
  
 4,双脚与互联网,运用视频连线系统,加快沟通速度与志工的联络。也不忘传统的入户模式,靠双脚博感情。
  
 5,灵活机动,高效运作,建院,海外赈灾,自己做,与其他机构合作,倡导宗教一家,吸引不同宗教背景一起做志工。
  
 6,组织庞大后,成立教师联谊会,人医会等次级团体,在大学建立慈诚爸爸懿德妈妈制度等。
  
 7,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与全情付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与影响力。
  
 8,主动延揽人才。
  
 初稿:2018年1月
  
  
 修稿: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