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代的货币制度?

2024-04-28

1. 元明代的货币制度?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元明代的货币制度?

2. 明朝货币制度

最主要的原因和现在差不多。
纸钞印起来成本太低(铸铜钱1000钱在洪武年间需要成本550文,成本太高使官府如无必要绝不会铸造铜钱,而民间也不会出现假钱,纸钞成本则忽略不计),而过于低廉的成本则促使了从宋代开始历代可以印制纸钞的政府都会疯狂的印制纸钞(包括当代),直到纸钞贬值到没有价值被废除为止。
明朝也存在这个问题。而为了防止纸钞出现如前代那样后来货币冲击先前货币,造成整个货币系统贬值崩溃的情况,明代就采取了每隔一段时间发行新版纸钞的办法。这样即使新版纸钞数量多于旧版,贬值的也是新版纸钞,不会冲击整个货币系统。
至于楼主所说的官员强迫人民新钞交税而自己旧钞上交国库得事情则是地方官员为了敛财的私自行为。实际上这还算好的,明宪宗时期的苏州知府强令人民上交硬货币白银和铜钱,而自己则以纸钞上缴国库。
至于纸钞为什么会被白银取代,原因是因为自隆庆开关以后,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中国,数量多了而已。否则的话当时明朝纸钞虽然十分混乱,但也远远没有到元代那种钞买钞的地步,倒也不会被废除。当然这也和张居正变法有关,张居正规定天下人只能用白银缴税,纸钞失去了流通意义而已。

3. 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宋朝:1、首先是统一铸币权。铸币权控制在朝廷,严厉打击私铸币者。2、统一钱币型制,铸造国标钱(币材、轻重、成分、工艺等)、严禁钱币质量低劣、市值不足之钱流通。3、增加铸钱量,适宜市场的流通的需要。4、增加钱币的名目,提高钱币的信誉,繁荣了钱币的文化。如:(国号钱、年号钱、三体钱、御书钱、对钱、分值钱、记地钱、背星、月直纹钱、)还有:不同质量的钱币:铜、铁、加锡钱、金、银钱。通宝、元宝、重宝钱。各种书法钱,特别是御书钱、大观通宝、九叠篆皇宋通宝等受到人们的喜欢。

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4. 明代货币的明朝各阶段货币

元末群雄并起,各自为政,并自铸货币,俨然一朝之政,但这些政府都是昙花一现,铸造的货币也是显现一时,后来均臣伏朱氏大明。元末张士诚据高邮,号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毁铜佛铸天佑通宝。徐寿辉铸天启,天定二钱。除友谅杀徐寿辉后,改元大义,铸大义通宝。朱元璋起兵后,铸大中通宝。以上各钱,除大中之外,均极少见。明代币制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朱氏铸钱,自大中始,开始背文纪地纪值,这是明代铜钱的一个特征,一直影响到清末铸钱。且明代钱币,一反往朝,均为通宝,而无元宝,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讳。自洪武之后又铸了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等货币。到了明朝末期诸侯称帝封王,各自为政,割据称雄,自铸货币展示出一朝暮景。鲁王监国朱以海在江浙铸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键据福州铸隆武,永历帝朱由榔在肇庆改元永历,铸永历通宝。明末,李自成与张献忠,雄据南北,加速了明的灭亡,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时曾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进黔,称东平王,铸兴朝通宝。1674年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铸裕民通宝;1678年吴三桂又铸昭武通宝;其孙吴世璠即位后铸洪化通宝。

5. 明代的货币制度主要分为哪几类?

明代的货币制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钞、钱、银。明代早期用钞不用钱,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后来改为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钱钞并用。至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尽管朝廷禁用金银交易,但民间一直在使用白银。

明代的货币制度主要分为哪几类?

6.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提问】
(1)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3)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回答】

7.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如下元朝(1271~1368年)东西方贸易和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确立纸币本位制,兼用白银和铜钱。〔铜钱〕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至正十年(1350年)铸“至正通宝”纪地支、纪年、纪值钱和“至正之宝”权钞钱,种类繁多。“权钞钱”是用金属货币来代表纸币,与历史上以纸币代表金属币的情况相反,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币制。元钱在安徽亳州、蚌埠、淮南、合肥、肥东、安庆、望江等地曾先后出土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等多种,另有少量庙宇钱和供养钱。1984年3月,望江县城关还发现一枚“大元通宝”汉文铅质雕母,当为江淮货泉监所用。〔银元宝和金银钱〕元朝建立后,白银已成为民间通用货币,发行纸钞的单位用“两”或名“银钞”。朝廷虽曾多次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但民间难以禁绝,大宗交易多用银锭。元灭南宋后,改称银锭为“银元宝”,每个元宝重50两,其形状与宋代银锭略同,后历朝相沿称之。元代后期交钞贬值,银元宝更成为主要通货。元代也铸有金、银钱,1956年4月在安庆市郊棋盘山一处元代墓中出土金钱38枚,银钱96枚。〔交钞〕元朝是中国古代纸币最盛行的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即仿南宋“会子”发行“博州银会子”;太宗八年(1236年)准许各地独立发行“交钞”,互不流通;宪宗元年(1253年)设交钞提举司,统一发行“宪宗银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位,又称“丝纱”),同年十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两为单位,一两即为一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至大银钞”,每两合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旧钞二贯,权铜钱一千文。元朝民间普遍用银【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提问】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如下元朝(1271~1368年)东西方贸易和海陆交通都很发达。忽必烈入主中原之后,确立纸币本位制,兼用白银和铜钱。〔铜钱〕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至正十年(1350年)铸“至正通宝”纪地支、纪年、纪值钱和“至正之宝”权钞钱,种类繁多。“权钞钱”是用金属货币来代表纸币,与历史上以纸币代表金属币的情况相反,是世界货币史上独特的币制。元钱在安徽亳州、蚌埠、淮南、合肥、肥东、安庆、望江等地曾先后出土有“至大通宝”、“大元通宝”、“至正通宝”等多种,另有少量庙宇钱和供养钱。1984年3月,望江县城关还发现一枚“大元通宝”汉文铅质雕母,当为江淮货泉监所用。〔银元宝和金银钱〕元朝建立后,白银已成为民间通用货币,发行纸钞的单位用“两”或名“银钞”。朝廷虽曾多次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但民间难以禁绝,大宗交易多用银锭。元灭南宋后,改称银锭为“银元宝”,每个元宝重50两,其形状与宋代银锭略同,后历朝相沿称之。元代后期交钞贬值,银元宝更成为主要通货。元代也铸有金、银钱,1956年4月在安庆市郊棋盘山一处元代墓中出土金钱38枚,银钱96枚。〔交钞〕元朝是中国古代纸币最盛行的时期,成吉思汗晚年即仿南宋“会子”发行“博州银会子”;太宗八年(1236年)准许各地独立发行“交钞”,互不流通;宪宗元年(1253年)设交钞提举司,统一发行“宪宗银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发行“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位,又称“丝纱”),同年十月发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两为单位,一两即为一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发行“至元通行宝钞”,一贯当中统钞五贯;至大二年(1309年)发行“至大银钞”,每两合至元钞五贯、白银一两、黄金一钱;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至正交钞”,一贯合旧钞二贯,权铜钱一千文。元朝民间普遍用银【回答】
明代货币有制钱、银锭和宝钞3种。不同时期各有侧重,明初沿袭元制,用钞不用钱,禁用金银交易;中期改为钱、钞并行,以钞为主;后期纸币贬值,一切以银钱支付。〔制钱〕明朝称本朝所铸铜钱为“制钱”,而称前朝钱为“旧钱”,从此便有“制钱”之名。因避朱元璋讳,明钱只称“通宝”,不称“元宝”。朱元璋在元至正二十一年至明洪武元年(1361~1368年),即在应天府(南京)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与历代旧钱并行,400文为贯,40文为两,4文为钱。后在各省设宝泉局铸“大中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5种。洪武八年(1375年)颁行《洪武通宝钱制》,铸“洪武通宝”仍分五等,由宝源局铸造,各省仍铸“大中”钱。此后每代皇帝都铸过年号钱。明朝未在安徽设局铸钱,安徽所用铜钱主要来自宝源局和南京的工部、户部所铸。明朝货币以银、钞为主,铜钱只是辅助货币,时铸时停,铸量不大,流通中主要用于小额交易。安徽出土的明钱,主要是明代中后期崇祯、天启钱为多。近年出土量较大的几次有:1975年合肥市天王寺旧址出土明钱448枚;1982年合肥市双岗废品站收购崇祯钱近10公斤;1988年蚌埠市出土一窖明钱,绝大部分为洪武钱;1989年亳州市物资公司收购崇祯钱150公斤;1989年肥东县西山驿乡出土一窖古钱,为明代洪武、永乐、嘉靖、天启、万历、崇祯钱;同年春合肥市郊杏花乡出土一窖明钱,20余公斤,基本同上述品种。南明诸王铸钱不多,时间又短,但遗留在安徽的实物不算少。1986年肥东县西山驿乡出土大明通宝近百枚、弘光通宝数枚,其它南明钱在安徽也时有出土报道。此外,安徽还出土过明代遗臣吴三桂等在其盘踞地区所铸的铜钱。1988年青阳县庙前乡出土一批古钱,内有利用、昭武、洪化通宝24枚;省文物局拣选的钱币中,有利用、昭武、洪化、裕民通宝数枚;省内其它地方也屡见零星出土。【回答】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的变化

8.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摘要】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提问】
元明两朝货币使用变化?元朝实行纸币制度,铜钱不是主要货币,时禁时放,铸量不大,但种类较多,入主中原之前曾铸“大朝通宝”小平钱,入主中原后又铸造了“中统元宝”汉文钱和“至元通宝”蒙文(即“巴思八”文)、汉文钱。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于大都设“资国院”,在山东、河东、江淮(安徽省江淮钱监史载不详,铸钱颇精,为六监之首)、湖广、川汉、辽阳设六处“货泉监”,铸“至大”元宝、通宝和“大元通宝”钱。元朝统治者信佛,在长达50年的禁钱期内却铸造了大量“庙宇钱”、“供养钱”,这些钱虽不作流通,但民间仍有行用。【回答】
元朝民间普遍用银,发行中统钞时以银为本,但实际上并不兑现,是虚银本位制。到元代后期的至正交钞,实行完全的纸币本位制。至此,中国始有法定的不兑换纸币。【回答】
明朝使用白银更加普遍,安徽沿江和江南是用银较早和较普遍的地区之一。【回答】
二战后国际法发现的原因和影响【提问】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提问】
一、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国际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国际法发展的前提。法律往往反映其运作中的社会条件和文化传统。作为调整国际关系、特别是国家间关系的国际法,也是社会环境本身的产物,它按照国际关系盛行的概念发展,它的继续存在必须符合时代的现实性。【回答】
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提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40多年中,由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使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的运作受到阻碍,特别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与国际法院方面。【回答】
评述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中共领导的政权建设【提问】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且世界贸易发展萎缩(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一战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一战后全球农业产量较战前降低33%,工业产量较战前降低12.3%。(2)世界贸易发展萎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实物贸易量缩减40%,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矛盾极其尖锐。【回答】
以制度体系的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也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新纪元。新时期的国家制度建设,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层面明确回答了如何确保“社会公共权力”的本质、防止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一重大问题,深刻彰显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和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上的政治胆略和政治智慧。【回答】
新时代:以制度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开启了以制度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回答】
【提问】
【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