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 二季度地产销售有望企稳

2024-05-13

1. 多地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 二季度地产销售有望企稳

近日,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浙江金华、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四川资阳等地陆续打出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各地针对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有望进一步推出支持举措。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政策“松绑”城市持续增多
近日,不少地区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一系列政策。
5月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称,从5月6日起,长沙市限购区域内家庭在首套商品住房网签或取得不动产权属证后满4年,即可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对比长沙以往政策:长沙限购区域内购买家庭首套商品住房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或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满6年的,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家庭第2套商品住房。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释放部分有改善需求家庭的购房资格。
浙江金华日前放松限售,由之前的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三年后方可上市交易”。金华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政策从5月6日开始执行。一手房限售从合同备案当天开始算,之前是按照出房产证的日期算。
长春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称,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同时,阶段性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2022年12月31日前,职工首次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第二次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近110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新政,发布调控政策城市数量创历史新高。
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从成交端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销售端恢复力度整体较为有限。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4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12.2亿元,同比下降50.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超百亿房企5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6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55.2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09.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0.7%和51.5%。2022年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房企拿地分化显著。
五一假期期间,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52.3%。多数代表城市新房成交规模同比下降,其中武汉、苏州、温州同比下降均超五成。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孟新增表示,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进入密集优化期,预计各地将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以及适度优化调整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松绑”方式,促进销售回暖。
对于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市场面临疫情冲击、需求疲软等问题,随着政策预期逐步向好,二季度重点城市或都市圈楼市将有望触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获得进一步支持,改善型购房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多地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 二季度地产销售有望企稳

2. 多地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 二季度地产销售有望企稳

近日,多地发布楼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浙江金华、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四川资阳等地陆续打出房地产调控政策“组合拳”。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各地针对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有望进一步推出支持举措。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政策“松绑”城市持续增多
近日,不少地区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一系列政策。
5月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称,从5月6日起,长沙市限购区域内家庭在首套商品住房网签或取得不动产权属证后满4年,即可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对比长沙以往政策:长沙限购区域内购买家庭首套商品住房不动产权属证书满4年或房屋交易合同网签备案满6年的,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家庭第2套商品住房。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释放部分有改善需求家庭的购房资格。
浙江金华日前放松限售,由之前的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自合同备案之日起满三年后方可上市交易”。金华市房地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政策从5月6日开始执行。一手房限售从合同备案当天开始算,之前是按照出房产证的日期算。
长春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通知称,对拥有1套住房并已结清购房贷款的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贷款购买住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首套房贷款政策。同时,阶段性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2022年12月31日前,职工首次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第二次申请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近110个城市发布了稳楼市新政,发布调控政策城市数量创历史新高。
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从成交端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销售端恢复力度整体较为有限。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4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12.2亿元,同比下降50.2%;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家;超百亿房企5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6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55.2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09.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0.7%和51.5%。2022年1-4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房企拿地分化显著。
五一假期期间,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同期下降52.3%。多数代表城市新房成交规模同比下降,其中武汉、苏州、温州同比下降均超五成。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分析师孟新增表示,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进入密集优化期,预计各地将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以及适度优化调整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松绑”方式,促进销售回暖。
对于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目前市场面临疫情冲击、需求疲软等问题,随着政策预期逐步向好,二季度重点城市或都市圈楼市将有望触底。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合理改善型购房需求获得进一步支持,改善型购房信贷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房地产销售端有望企稳。

3.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某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4.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陈俊松)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5.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 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6.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凤凰网房产淄博讯(编辑 刘佳)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来源:新华网)

7.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 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8. 楼市新一轮调控密集来袭!楼市趋稳态势未变

楼市的风吹草动都触动人们的神经。苏州近日宣布“升级版”的调控政策,对苏州工业园等热点区域实施3-5年的限售,同时对土地出让报价的规则进行调整。
这不仅仅是个案。进入4月以来,中央和各部门多次强调楼市调控的方向没有改变,各地楼市调控的频率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趋稳的态势没有变,苏州限售凸显了地方不断夯实保持楼市平稳发展的主体责任,未来的调控将更加突出“一城一策”的差异化原则。
供需两旺 楼市短暂回暖
今年开春后,部分城市住宅销售回暖,土地市场热度回升,市场上因此有“小阳春”之说。
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比2月份的57个明显增加。一些热点地区的楼盘,甚至出现了抢购的情形。
而全国整体土地市场也迎来一波成交小高峰,武汉、杭州、苏州、合肥、温州等地近期土地市场活跃,房企拿地意愿强烈,成交额上升,溢价率同样上行。中原地产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单月,受监测的二线城市合计卖地金额创最近两年新高。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速总体在提高,其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增速均在3月份‘转正’,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明显加快。”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说。
资金充沛意味着拿地的动力和能力加强,再加上房企融资的成本不断下降,不少房企抓住时机加大融资力度。比如恒大近期接连发了6期美元票据,共计30亿美元,同时在上交所发行200亿元的公司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246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1—3月份提高3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4217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比1—3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
而在购房层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和信贷审批加快等原因,出现了短暂的供需两旺。
夏丹认为,“小阳春”存在季节性因素,年初信贷额度宽松,按揭贷款审批放款速度加快,购房者入市意愿增强。其次,供给端有所发力,新房推盘量和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多,不少一二线城市住宅和公寓项目扎堆入市,为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此外,今年前两月整体成交不如去年同期,3月起也具有一定的补涨效应。
楼市调控方向不变 各地密集调控
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中央政治局再提“房住不炒”,意味着房地产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不会改变。
事实上,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就楼市密集发声,表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政策将会继续保持。
5月10日,央行在解读4月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时表示,对部分地区楼市回暖一直在密切跟踪监测,房地产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是一贯的。
央行进一步表示,今年有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实施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坚持“一城一策”,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三是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资金管理相关工作;四是加大对住房租赁市场的金融支持和规范,促进形成“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
针对放宽落户引发的调控放松的质疑,国家发改委近期明确,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必须坚持、不能动摇。
而住建部近期表示已经对一季度房价、地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城市进行了预警提示,表明其对局部过热现象的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确定了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明确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
地方层面,多地在出现房价和地价波动后,密集出台了调控政策。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各部委各地累计调控超60次,频率明显增长。
从措施来看,各地采取了诸如下调土地最高限价、公积金贷款“认房又认贷”、契税税率调整等调控手段,北京等地还立案查处了多家房地产经纪的违法违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措施细化,体现了“一城一策”甚至是“定点调控”的特征。
以苏州为例,此轮限售范围并非全市,而是仅仅针对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近期苏州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主要就集中在工业园区。此外,将土地出让报价条件从定值调整为区间设置,对于稳定低价也有积极意义。
“目前调控以稳为主,与之前相比更为紧扣当地实际需求和成交情况,加大落实了‘一城一策’的差异化施策原则。”夏丹说,近期各地房地产政策有紧有松,既有苏州重启限售,也有青岛深圳放松公积金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青岛自6月1日起取消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2年的期限限制,深圳拟规定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随着楼市调控频率增长,多地“小阳春”行情未能持续,楼市趋稳的态势愈发明显。
比如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4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4440套,环比下调了10%。因为网签数据相对滞后,4月实际市场真实成交量比3月出现了20%左右的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