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2024-05-16

1.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中的机遇是不易把握的,也不是针对每一个企业的。但是,它又是客观存在的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成本扩张的机遇。金融危机使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或破产倒闭,或生存维艰,急需寻找并购重组的机会以渡过难关。对另一部分受危机冲击较小、手上还有足够资源可供利用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如果过去因为目标对象要价太高或者附加条件太多而未能达成共识的话,危机无疑创造了难得的压价良机。大企业既可开展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横向购并,实现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销售领域的集中,达到在现有经济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效应;也可开展以产、供、销为联系的纵向购并,把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原材料供应企业或产品销售企业购并过来,形成纵向上的营销一体化,密切经营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提高协作化程度,把关键性的投入产出要素纳入企业自身的控制范围,增强企业的独立性和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可开展不同行业、不同生产领域的混合购并,选择新兴行业中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廉价购入,再按照企业总体目标予以整合、重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以达到多元化经营的目的,减少长期局限于单一行业、单一产品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经营费用降低的机遇。一方面,世界性金融危机使多个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能源需求下降。据国际能源机构2008年10月8日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可能降至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日需求增长量将下降40%。需求减少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创造了条件,机票价格下浮空间加大,这对于实行总部策略、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来说,存在着因差旅费用下降而减少经营成本的可能;另一方面,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应对经济下滑的常用手段之一也是不断地降低利率。2008年9至10月,在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三次宣布下调利率,从贷款利率看,1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由6.93%下调至6.66%,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由7.47%下调至7.2%。在财务处理上,贷款利息是计入生产成本的。贷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企业留利的增加。这不但减轻了已在银行有大量贷款企业的利息负担,也会刺激有条件的企业新增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
  三是国内政策环境宽松的机遇。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即把增加扩大政府投资,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关键之举,我国也不例外。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紧抓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和民生等领域的重大项目,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如果政府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房地产企业合理定价,将住房价格降至消费者能够认可和接受的范围内,相关企业的经营情况也将更具活力。可以预料,不远的将来,国家还将在财政、税收、金融领域出台进一步优惠的政策以力保经济增长。而企业也可望在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2. 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影响

最明了的看看中国的股市吧,6200多点到现在的1900多点,亏死了
http://house.cqnews.net/ywcz/200809/t20080923_2304657.htm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5.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3.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你好,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大致有三点: 
1、直接影响。主要行业是银行等金融业。例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平安保险等机构,购买了很多美国的“债券”,由于美国银行倒闭,损失巨大...... 
2、进出口影响。由于美国(及其他国家)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进口业务大幅缩减,使我国的出口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倒闭。为此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3、从思想上,应该认真反思“超前消费”的做法。现在美国的国民已经有所认识了。我们更应该正确看待。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4. 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是“挑战”

还是“机遇”

 

本人做为一种爱好,多年来一直关注发生在中国及世界的重大时事事件,尤其是这次世界“金融海啸”,从各大主流媒体所得到的信息是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应对。此次金融海啸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已经显现,如各国政府不联合面对,将给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温 家 宝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以明确表态同各国政府共同面对此次“世界金融”危机,并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做出我国应有的贡献。

那么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如何?又将做如何判断呢?学界说法很多,有喜有忧。只要你看看报纸或者通过其它信息渠道,所得到信息是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总体运行良好。因今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虽然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中国有能力抵御这次“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中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基础和空间。首先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的财富和奠定的基础。二是中国国内有较高的储蓄率(具有关数字显示中国老百姓存款以达20万亿)资金来源稳定。三是内需潜力巨大。只要政策得当及有效引导,扩大内需空间非常广阔。如果把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挑战转化成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只有在各项措施配套下扩大内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十年前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当时中央政府适度放松了货币政策,一连九次降低银行利率,再加上下调存款准备金,并推出消费贷款鼓励人们购房买车。这些政策有力的拉动了内需,有效扼制了经济衰退,稳定了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没有贬值,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回顾这段历史,我总有些遗憾,为什么没有把消费主体的农民纳入扩大内需的范畴?本人认为中国必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约八亿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如果中国想从这次“世界金融”危机中,从根本上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把它转化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所以本人建议中央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作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

一、         开放农民建房贷款。

据2008年4月份我对辽宁省北镇市借回乡探亲之际,对农民住房情况进行了调查,农民的新建房率占30%-40%,还有60%-70%没有建新房,其中大部份有意想建新房,由于资金不足,而建不起房。就北镇市而言,每栋新房建设需资金6万元以上,而自筹资金3到4万元,尚有资金缺口2到3万。以此为例,以点代面,对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综合分析。农村人口以家为单位就有二个亿家庭,如从上述数字分析,农村想建房而建不起房的按50%计算,全国就有一亿户需要融资建房,改变自已住房条件,按资金缺口,每户需二万的话(计:一亿户×二万元),那么全国农村建房资金缺口二万个亿。据我了解,银行坏帐大多发生在城市,至今我还未曾听说过农村信贷坏帐,就算有农村信贷坏帐肯定低于城市,所以我说此项金融贷款风险是非常低的。

二、         开放农村结婚贷款。

据我对辽宁北镇市农村进行了调查,农村每对新人结婚所需费用3到5万,而大多都需从亲属、朋友融资借贷2万元左右,如果开放个人结婚贷款。从全国分析,每年农村新结婚的居民约二千万对,结婚资金需求可达四千个亿,如果把此项资金作为购买家用电器专项资金的话,最少能扩大二千个亿的家用电器市场的内需,如果按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一百个亿资金可拉动一千个亿资金流动的话,那么四千个亿资金既可拉动四万个亿资金流动,如果此项政策能够放开的话,必将迎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春天,也就是说中国能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当中成为“一枝独秀”。

三、开放农村个人信用卡。

现在城市个人消费观念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与西方消费观念已非常接近,但农村市场是一片空白,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至今生活在农村的人口约八个亿,如果解放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其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潜力。而这次世界金融危机,恰好给国人尤其是农民转变消费观念的最好的一个时机,这就是前面本文题目所说的“机遇”。如果能够开放农村个人信用卡,按全国农业人口八个亿计算,假设有50%个人需求,就有4亿人需求,如按每人信用额度平均二千五计算,可达一万个亿,如果此项政策能够实施的话,可以使中国人在消费意识上起到根本性的转变。扩大内需还有什么问题呢?此项政策的实施也不外乎对金融风险的担心。我认为农村的金融风险肯定会低于城市,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不像城市那样流动性大,工作频繁跳槽,甚至换个手机号码人都找不到了,而农村则不同,他们生存在那个地方,也是户口的所在地,亲戚朋友都生活在那片土地上,个人信誉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诚信也是他们做人的原则,再加上农村传统的纯朴文化,不大可能出现赖帐现象,所以请有关部门及银行家不必为此而担心。

如果上述三项措施能够顺利出台的话,不但能消除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且对中国经济高度发展,转变人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同时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体现。

5.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现状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2008年连续五次下调利率,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空间恐有所减少,但是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动的信贷增长仍然会在今年为银行带来较好的盈利前景。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中国信贷增长有望加快,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8万到5万亿元,余额增长16%左右。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银行信贷已实现连续三个月快速增长。其中,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更是达到1.62万亿元。 

    对此,刘明康指出,中国对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信贷规模进行了调整和放松,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去年11月和12月的信贷快速增长是恢复性的,是正常的。”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博士告诉记者,存贷利差变小以及贷款风险的上升可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但对银行业的经营前景没必要过于悲观。由于银行对于风险控制、信贷审批的加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目前也在提升。 

    唐建伟认为,新增贷款的相当大一部分是投向政府支持的中长期建设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这些优质项目和客户授信的风险比较小,并不会带来大量不良贷款。 

    对于外界很关注贷款激增的现象,曹凤岐指出,关键是要看这些贷款的效益,1月份增加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投资于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它们的短期效益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来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发挥很大的效益。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西部地区也成为各家银行授信的着力点。中国银行在未来5年内将为河南省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等提供2000亿元意向性信用支持。交通银行未来4年内也将向陕西省提供总额度600亿元的授信,用于支持基础设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以及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重点项目。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实施,其对下游产业和中小项目的带动效应必然会显现出来,一段时间后,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对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不良贷款上升仍然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不会改变,并且会出台相关政策以减少银行风险。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现状

6. 金融危机回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最明了的看看中国的股市吧,6200多点到现在的1900多点,亏死了 http://house.cqnews.net/ywcz/200809/t20080923_2304657.htm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再到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续下跌,预示着华尔街最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在全球金融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必须认真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我认为,影响有以下几点: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16日发布的年度报告《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  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  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  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3.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各国央行任何救市行为都会“失灵”。  就在最近两天,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各显神通,为金融体系注入超过3000亿美元的流动性。美联储过去两天连续通过回购协议向市场注资1200亿美元,这是“911”以来最大规模的注资行动。在美国之后,欧元区、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瑞士等多个央行也连续采取注资措施。在亚洲,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先后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是贷款利率,印尼则宣布下调隔夜回购利率。  但各国央行的努力没有马上收到成效,道指、标普500指数、纳指、欧洲股市、伦敦股市全线下跌沪深A股金融股抛压沉重,沪指的十年成本线也岌岌可危。在投资者的信心跌到“冰点”之后,任何的救市措施都会在沉重的抛压之下,变成“昙花一现”的“绿色风景”。但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税单边征收就是较好的救市行为。在投资者信心丧失后,最好是彻底取消印花税。  5.房地产行业真正的“冬天”来临,寄希望于政府救房市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此外,曾踊跃投资上海房地产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却要抛售部份最顶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产基金将两栋上海豪宅标售,包括新天地超过100间的商务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兴趣买下上海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楼层,而后也作罢。结合美国的“金融危机”来看,大摩标售中国房地产有可能是为潜在的流动性危机做准备,它可能也预示着部分外资开始准备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将对本在严冬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先是开发商面临偿付能力危机,其后是实力不济的房地产开发商倒闭,进而殃及国内银行。

7. 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对中国的机遇是:中国可以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进行资本输出,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象美国在中国办企业一样,利用中国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中国拥有外汇15000亿美元,对中国对美国而言这都是一笔足以主宰生死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敢直接惹怒中国,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说:利用这次经济危机,中国的企业可以直接打入美国市场。
挑战是:经济危机带来的美元汇率变化直接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家做高压锅的中国企业,在年初的时候和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签了60
万个高压锅的合同,以美元为结算货币,采购价格为1000万美元,年底交货时款,可是年底的时候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每元下跌好几个点,这样在付款时1000万美元的实际价值就贬值了300万,损失由中国企业来承担。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监管系统的建立,保证了发展中国家能够广泛参与,增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上是很有经验的,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样可以有效的抑止次贷危机在中国发生的可能。

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8. 我国银行业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如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所言,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再加上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的约束,商业银行现在必须研究如何尽快从外延式发展方式过渡到内涵式的发展方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论坛上表示,我们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对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他指出,这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问题,不可能依靠单一渠道来解决。解决融资问题,必须要多管齐下、疏通血脉。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为那些有市场竞争力、资金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提供融资需求,而不是没有标准的“搞次贷”。各家银行要在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控的情况下,更多地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简化对贷款的审批,更好地关注企业自身的风险和财务信用状况基础,来提高对企业支持的力度和便利。

  从监管层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何去何从无疑将是未来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变革方向,也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对于改革,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将其归纳为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他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存量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深化改革,“应当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改革,银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同时也有着普惠程度不高、服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这些矛盾主要存在于存量里面,所以,只有不断地改革存量,才能够使新的增量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

  而作为从业者,7位来自银行的高管也认同以差异化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是未来银行发展的不二法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认为,银行创新有助于改革,但这种创新必须抓住不变的内核、内在经营规律,在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稳健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也表示,服务客户是银行永恒的主题,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户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大家的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正如刘士余所讲到的,“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以前都讲了,现在该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