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2024-04-29

1.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 
      活动目标: 
     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2、幼儿互相帮忙查看,看看取的钱是否凑成10元。
     二、购物
     1、交代购物要求。告诉幼儿每样文具的价格,买的物品总价格不能超过手里的总钱数,事先安排好收银员,购物后到收银处交款。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3、换角色继续游戏。
     三、记帐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单。
     2、将幼儿的记录单布置在展板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附:记录单取钱5元+2元+2元+1元=10购物铅笔2个(2元)+本(3个)=5元剩余5元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知识的特点。幼儿参与积极性特别高。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让幼儿充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
     在购物环节,有个别幼儿取钱后不会购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先充分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适当进行活动调节或个别指导。

幼儿园幼儿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

2. 《钱币找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钱币找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
     3、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
     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
     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谈论钱币——老师出示钱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家里有吗?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到钱?请孩子说一说自己身上的衣服、书包、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来的?
     2、认识钱币面值
     (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
     (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一角、5角、1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
     3、钱币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
     (2)引导幼儿比较1元、5元、10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
     (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元比1元买到的东西多,10元等于两个5元。
     4、数数多少钱
     (1)教师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
     5、付钱的方法
     (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
     (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6、分组游戏活动
     (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2)快餐店。
     (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
     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

3. 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钱是怎么来

设计背景
  幼儿在生活中,一杯牛奶、一面包、一个蛋糕,都要接触到人民币。《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出此活动。以便让孩子正确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地消费,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活动目标
  1. 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 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有不同的面值面价。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值为(10元、5元、2元、1元)的人民币。
  难点:培养孩子尝试用人民币的面值换算方法。
  活动准备
  1、桌子(当货架)、各类商品、各类水果、蔬菜、玩具车、玩具卡片(带有标价)。
  2、玩具人民币(10元、5元、2元、1元)若干张。
  活动过程
  1、认识10以内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
  (1)这是什么呀?你们认识它们吗?。
  (2)你们知道这些线共同的名称吗?
  2、游戏“小小储蓄员”,初步了解并尝试人民币面值换算的方法,并知道不同的面价面值。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引导幼儿用桌子上盘中的人民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1元、2元、5元的人民币)进行正确兑换。
  3、游戏“儿童超市”购物初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和等价物品的交换。
  导语:今天“儿童超市”开业,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你们一会到“儿童超市”购物好吗?那老师要提个要求:
  (1)拿多张钱来买一样东西。
  (2)拿一张钱来买多样东西。
  4、教师小结。
  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继续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
  2、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购物,并提供独立购买简单物品的能力。
  课后通过孩子不断地练习,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币的用处,同时体会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但幼儿没有正式学习过人民币。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我在让幼儿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时,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幼儿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活动幼儿表现的很主动,全班小朋友都能主动认识人民币,几乎没有小朋友不认识的面值,但在换算人民币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难住了,不过值得高兴的是还有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很快的换算人民币,如:蓝仪、潘彬彬等,这也许和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有关。

大班数学教案与反思《钱是怎么来

4. 大班教案《有趣的钱》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有趣的钱》,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有趣的钱》1           设计思路: 
    有一次,小朋友在自由活动时,同事把一些钱还给我。一个小朋友看见了就说:“我妈妈也有这50元钱。”这一下,大家说开了,“我妈妈还有100元钱。”“我爸爸还有外国钱。”我马上与孩子讨论起来。于是我与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钱,开始探索各种钱的特点。
     活动目的: 
    1、在看看讲讲各种钱币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了解钱用处的基础上,让幼儿懂得从小节约用钱,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0元以内各种纸币、硬币、外国钱、古代的钱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话题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一起带来各种各样的钱,现在请你来告诉大家,你认识了哪些钱?
    (幼儿大胆发表)
    师:今天我们班里开了三个娃娃银行,请大家到银行里看看有哪些钱?钱是怎样的?
    二 幼儿自由观察
    1 你看到哪些钱?
    (幼儿积极讲讲看到的钱,老师随机引导)
    幼儿再次观察钱的秘密。
    2 你发现钱有什么秘密?
    3 还有什么看不懂,请大家看来帮忙。
    (幼儿大胆提问,老师与同伴一起帮忙。)
    三 钱的'用处
    1 钱有什么用?
    2 你们猜猜老师今天带来这些钱派什么用?
    (老师出示报纸直接告诉幼儿,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幼儿排队捐钱。
    四 延伸活动
    那这个箱子怎么寄出去?
    (下次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大班教案《有趣的钱》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各国的货币。
    2、让幼儿懂得从小节约用钱,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各国货币
    2、课件图片:各国风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各国风景图片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图片上的这些风景美不美呀?
    2、教师:这些地方真美呀,你们想去这些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吗?
    二、观察各国的货币
    1课件:各国的货币
    提问:你看到哪些钱?
    2、你发现钱有什么秘密?
    3、对各国的货币有初步的印象。
    课件观察
    出示一种钱币,请幼儿说出是哪个国家使用的钱币。
    4、小朋友还有什么看不懂的吗?
    三、钱的用处
    1、钱有什么用?
    2、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节约用钱。
     延伸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商讨,节约用钱的好办法。

5. 幼儿园讲课关于钱的教案

大班:钱币
活动目标:
  1、了解钱币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
  2、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钱币的意识。
  3、通过游戏体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活动重点:
  了解钱币在生活中的用处,知道中国钱币的演变历史。
  活动难点:
  探究人民币图案的设计意义,增强爱护钱币的意识。
  活动准备:
  钱币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或者此环节设置超市,小朋友自行购买所需要的小东西后,老师提问,你们刚才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做这些事情都用到了什么?引出钱币,接着老师出事钱币,慢慢展开
  1、出示人民币,自由讨论它的用途。
  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钱?我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钱?
  二、出示挂图,介绍中国的古钱币。
  1、认识中国的各种古钱币。
  挂图上的钱币你们见过吗?猜一猜哪种钱币是最早出现的?
  2、教师总结:最早出现的钱币是贝币,然后是各种形状的金属币,接着秦始皇将这些金属币统一成了圆形方孔铜钱。后来,一些大的金额用白银和黄金来代替。在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我国最早的纸币。
  三、认识人民币。
  1、我们现在用的是我国第五套人民币,谁来说一说这些纸币和硬币上的图案分别是什么?
  2、幼儿分组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案,并进行集体分享交流。
  3、教师总结:人民币图案的意义。

幼儿园讲课关于钱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