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支出情况

2024-05-15

1. 地勘单位支出情况

2007年,全国地勘单位总支出7为987.69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195.63亿元,占19.81%;矿产开发支出131.64亿元,占13.33%;其他支出660.42亿元,占66.86%(图32)。

图32 地勘单位总支出构成(按用途)

在地质找矿支出中,地勘单位自有资金用于地质找矿支出48.36亿元,占地质找矿支出的24.72%。
2007年,全国地勘单位总支出中,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506.55亿元,占51.29%;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87.52亿元,占8.85%;科研院所30.09亿元,占3.05%;其他地勘单位363.53亿元,占36.81%(图33)。

图33 地勘单位总支出构成(按单位性质)

地勘单位总支出按用途和单位性质构成情况,如图34所示。

图34 地勘单位总支出结构图(按用途和单位性质)

一、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
2007年,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总支出为506.55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132.29亿元,占26.12%;矿产开发支出31.40亿元,占6.20%;其他支出342.86亿元,占67.68%(图35)。
在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支出中,自有资金用于地质找矿支出26.50亿元,占地质找矿支出的20.03%。

图35 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总支出结构图

二、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
2007年,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总支出为87.52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29.60亿元,占33.82%;矿产开发支出1.47亿元,占1.68%;其他支出56.45亿元,占64.50%(图36)。

图36 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总支出结构图

在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支出中,自有资金用于地质找矿支出2.54亿元,占地质找矿支出的8.58%。
三、科研院所
2007年,全国地勘单位中科研院所总支出为30.09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1.33亿元,占4.41%;矿产开发支出0.03亿元,占0.10%;其他支出28.73亿元,占95.49%(图37)。
在科研院所地质找矿支出中,自有资金用于地质找矿支出0.10亿元,占地质找矿支出的7.78%。

图37 科研院所总支出结构图

四、其他地勘单位
2007年,全国其他地勘单位总支出为363.53亿元。其中:地质找矿支出32.41亿元,占8.92%;矿产开发支出98.74亿元,占27.16%;其他支出232.38亿元,占63.92%(图38)。

图38 其他地勘单位总支出结构图

在其他地勘单位地质找矿支出中,自有资金用于地质找矿支出19.21亿元,占地质找矿支出的59.27%。

地勘单位支出情况

2. 地勘工作支出

地勘工作支出是地勘单位为完成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并由地勘工作拨款核销的全部支出。地勘工作支出按其用途可划分为地质项目支出和其他经费支出两大类。在会计核算上,把为完成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任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即工作项目成本)及应分配的管理费用,称为地质项目支出;把由地勘工作拨款核销的离退休人员费用、下岗(或待岗)人员生活费、抚恤人员费用及其他经费等称为其他经费支出。
一、地质项目支出
(一)地质项目
地质项目是指在指定地区,以矿产地或工作区域客观地质体为研究对象,独立编制地质设计,进行地质作业和施工,完成既定的地质勘查任务并提交地质报告的地勘工作项目,简称地质项目。地质项目是地勘单位进行经营管理,组织施工,考核地质找矿成果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基本对象。
地质项目按专业性质可划分为:①固体矿产地质项目;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项目;③区域地质调查项目;④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项目;⑤石油地质勘查项目;⑥海洋地质勘查项目;⑦遥感地质项目;⑧地质科学研究项目;⑨成矿远景区划及资源总量预测项目。
地质项目按工作阶段可划分为:①基础地质项目;②普查地质项目;③详查地质项目;④勘探地质项目。
地质项目按其设计任务完成程度又划分为已完地质项目和未完地质项目。已完地质项目是指预定的地质设计任务完成并经验收,正式提交地质报告的地质项目;未完地质项目是指按照地质设计要求尚在继续工作的地质项目,或者勘查工作已经完成但尚未正式提交报告的地质项目。
(二)工作项目
工作项目是指完成一定的地质项目任务,取得预期地质和科研成果,所施用的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由于各类地质项目设计任务不同,所采用的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本实务只是示范性地列举了10个工作项目,地勘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自行增设或减设工作项目:
(1)地形测绘:指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含正图、草测图、修测图)。包括野外作业、内业计算(含电算)、图件清绘及制图等工作。
(2)地质测量:指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含正规图、草测图、修测图)。包括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地质测量、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测量等从野外选点观测到室内清绘编图等工作。
(3)物化遥:指用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探测物化探异常没通过分析研究、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地下资源分布情况而进行的物化探和测井工作。包括从野外工作到室内计算、整理资料、解释制图等工作。
(4)槽井探:是为了揭露地表而挖掘的探槽(含样坎和露天坑),以及按一定井口规格由地表垂直掘进深度不超过20米的探井和回填工作。
(5)坑探:指用凿岩机械或人工开掘的各种地下坑道、斜井、竖井及封闭坑口等附加工作。
(6)钻探:指用各种机型、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的钻探工作。包括开钻前的准备工作、钻进和辅助工作以及终孔后附加工作。水文地质钻探和工程地质钻探、地热钻探等包括在本项目内。
(7)岩矿测试:指岩矿分析,油、气、水分析,岩矿鉴定,土工试验及样品加工等分析鉴定工作。
(8)其他地质工作:指不能列入上述各项目的其他地质工作,如矿点检查、群众报矿、岩矿心保管、老窿清理、工程点测量及地质技术经济图书购置及保管工作。
(9)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指以资料综合整理为主的设计编写、审查,及报告编制、审查、印刷等工作。
(10)工地建筑:指根据野外地勘工作需要,采用简易结构建筑和翻修各种生产生活用房,修筑简易公路、桥梁及水塔,购置帐篷、蒙古包、活动板房以及上述工地建筑的修缮及修理等。
(三)地质项目支出
地质项目支出是指为完成国家预算内地质项目任务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地质项目实际成本费用和按规定列为支出的预算成本费用节余留有部分。地质项目成本费用包括地质勘查生产过程中采用各种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即工作项目)所发生的制造成本及应负担的管理费用。
二、其他经费支出
其他经费支出是指按规定由地勘工作拨款核销的、与国家预算内地质项目生产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经常性费用支出。主要包括:离退休人员费用、下岗(或待岗)人员生活费、抚恤人员费用及其他经费等。根据目前各省级财政对地勘单位预算管理情况,除项目经费有专门指定或单独下达外,所安排的经费原则上属于其他经费支出。
三、地勘工作支出的会计处理
为了归集和核算地勘工作支出,地勘单位应设置“已完地质项目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其他经费支出”科目。“已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已经完成验收待转销的地质项目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核算尚在施工中的地质项目支出;“其他经费支出”科目核算按规定由地勘工作拨款核销的其他各项经常性支出。“已完地质项目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应按地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按工作项目、管理费用和节余额设置专栏;“其他经费支出”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一)地质项目支出的会计处理
地质项目支出包括未完地质项目支出和已完地质项目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的核算,主要是应计入地质项目成本的各种工作项目制造成本的结转、应分配的管理费用的结转和未完地质项目节约额的预提。已完地质项目指出的核算,主要是地质项目完成其总成本和以前年度已预提节约额的结转、已完地质项目完成年度节约额的计算和提取等。有关地质项目成本的核算方法,管理费用的分配方法,节余额的计算等,均将在后面章节中讲述。这里只作简单的账务处理方法介绍:
(1)期末,向各地质项目结转应负担的工作项目成本,借记“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地勘生产”科目。
(2)期末,向各地质项目结转应分配的管理费用,借记“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3)期末,结转已完地质项目总成本和以前年度已预提的节余额,借记“已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
(4)年末,提取已完地质项目本年度节余额,借记“已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节余”科目。如为超支,作相反分录。
(5)年度终了,结转本年度未完地质项目预提的节余额,借记“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节余”科目。
(二)其他经费支出的会计处理
其他经费支出一般是采用预算包干的办法管理,一般不应发生超支。如因各种原因出现超支的,应通过对外创收予以弥补。
其他经费支出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发生各项费用时,借记“其他经费支出”科目及其费用项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地勘工作拨款与支出的结算及核销
(一)地勘工作拨款与支出的结算
(1)地质项目支出的结算,当年完成的地质项目按批准的地质项目预算数进行结算;跨年度延续工作的未完地质项目,按照本年度完成的计划进度和预算成本进行年度预结算,待该地质项目完成时,再按其总预算进行总结算;本年度结算数大于地质项目实际成本的差额,作为节余留有,本年度结算数小于地质项目实际成本的差额,即为超支,按规定渠道抵补。
(2)其他经费支出的结算,按批准的年度预算数结算。
(二)地勘工作拨款与支出的核销
地勘单位年度财务报告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和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后,按照批准的已完地质项目支出数和其他经费支出数,冲销地勘工作拨款和地勘工作支出。未完地质项目支出的拨款数与支出数结转下年度,不得冲销。如果批准数与财务报告上报数不一致时,应按批准数进行调整。

3. 地勘工作经费来源及投入情况

一、地勘工作经费来源及分配
俄罗斯地勘工作所需资金以前主要是联邦预算、联邦主体预算的拨款及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资金,经过若干年的改革,从2002年开始完全取消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提成,目前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联邦预算资金、联邦主体预算资金、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表3-1)。
表3-1 2003~2006年地勘工作拨款数 单位:亿卢布


从表3-1可看出,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额同上一年比较,联邦预算用于地勘工作的拨款实际增加了近2倍,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比2003年增加70%多,而联邦主体预算拨款则大幅度减少。表3-2为各种来源资金进行的不同种类的地勘工作。
表3-2 各种来源的资金进行的地勘工作


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按工作方向来看,地勘工作本身占70%,其次是生产-课题工作占18%,海洋地勘工作占9%(图3-3)。
如果按照固体矿产的矿种来看,贵金属和金刚石拨款占57%,其次是铀占14%,有色金属占10%,黑色金属占9%(图3-4)。

图3-3 2005年固体矿产地勘工作费用构成


图3-4 2005年地勘工作按固体矿产矿种的分配

2005年固体矿产的联邦预算拨款按联邦主体的分配来看,西伯利亚和远东占一半以上,其中西伯利亚为10632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32.2%;远东为8749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26.5%;其次是世界大洋,为32490万卢布,占联邦预算拨款的9.8%(图3-5)。
油气一直是俄罗斯地质工作的重点。2005年油气地勘工作联邦预算的总费用达45亿卢布,比2004年增加近一倍(2004年为23亿卢布)。
二、自然资源部近年地质调查工作拨款情况
2004年,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和专项工作拨款总额为16.4亿卢布,占2004年矿物原料基地生产联邦预算总经费的23%,其中2.55亿卢布用于俄罗斯陆架和南极海的区域研究。在137个点进行了工作,其中47个点完成总结报告。

图3-5 2005年联邦预算拨款按联邦区和世界大洋的分配

2005年工作计划包括了165个目标,其中90个是延续下来的,75个是新的。延续下来的工作必须拨款额为13亿多卢布,新项目拨款为9.8亿卢布,总额为23.141亿卢布。
这两年的拨款费用分配情况见表3-3。
表3-3 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4、2005年地勘工作拨款费用的分配


约50%的资金用于高价值原料,约25%用于极度短缺的原料,其余25%用于完成支持现有采矿企业矿物原料基地的任务(其中包括砂金),以及满足地方需要和共同课题工作。
三、自然资源部2004年区域地质工作进展
2004年国家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程度低的地区预测、发现和评价矿物原料资源,满足相关工业部门对地下资源信息的需求,预测对人类生命和健康有危险的地质作用。
用可靠的、具有高度预测性能的普通地质信息保障俄罗斯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计划;建立根据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工作结果推荐进一步研究的成矿点数据库,包括建立专门用途的集成地质信息包,以便论证开展普查工作的远景地段;用多用途地质信息(首先是国家地质图)保障国家的一般经济活动。
上述任务由2004年建立的联邦自然资源部地下资源利用局下属的地质基础、科研和信息局完成,该局主要负责地质调查和专项工作。所得结果可分为4类:地质调查工作、预测地质工作、普查工作和经营性经济工作。
1.地质调查工作
2004年编制并出版了20多套概略性地质图、地球化学图、地球物理图和构造图,并描述了全球级、区域级和地区级成矿分类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是中亚、东欧地台南部、乌拉尔-蒙古褶皱带地质内容的综合图件。
全面完成了区域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统一系统的制定,其关键环节是把所有的联邦大区和联邦主体的地质内容的图件GIS化。
由于进行了这些工作,在俄罗斯欧洲部分、中西伯利亚和国家东北部的地球物理剖面中开发了这些地区的现代化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预测模型,建议布置各种矿产的预测普查工作。
由于进行了科拉和乌拉尔超深井工作,得到全新的深部成矿作用数据。跟踪物理场变化,大大扩展了预测矿产的深度。
地质调查方面的总费用2004年为4.933亿卢布。
2.预测地质工作
预测性地质信息有助于发现成矿规律,主要集中在1∶100万国家地质图中。这种图完成了40个图幅,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超前的和同时进行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作和遥感工作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的信息量。
根据这些工作结果,划分出72个成矿体,建议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这些成矿体得到肯定的评价。
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赤塔州大大提高了发现金矿工业矿床的前景,评价了金预测资源400多吨。
在极地乌拉尔的雅马尔-涅涅茨共和国,在层状侵入体杂岩中发现了具有铂、钯、金的新型铜金属矿化,计划在这里继续进行较详细的预测普查工作。
在埃文自治共和国南部进行的水文地质测量中,在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划分出地下水受污染的人类作用区,并圈定了受保护的饮用水供水源。
根据在乌拉尔北部、卡累利阿、东后贝加尔、滨海、堪察加和东西伯利亚完成的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工作,划分出潜在高资源量的金属成矿带、矿区和矿结,并准备在这些地区进行下一阶段的地勘工作。
生产各种1∶100万地质图的年度总费用为2.024亿卢布。
3.普查工作
在22个点进行了1∶2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图填图工作。向科学编辑委员会提交了根据前几年测量编制的28套图件。
此外,还完成了1∶20万比例尺重力测量,并准备出版国家重力图的26张图幅。
在中比例尺测量过程中,及以前工作的资料,得到重要的成果,发现了几十个有远景的地段,计算了这些地段金、金刚石、铂族元素、钛、锆、银、铬铁矿等矿产的预测资源。最重要的有具金刚石远景的卡累利阿共和国的索尔塔瓦尔矿点;沃尔古亭地区有金远景的西勃尔佐夫矿点;巴什基里亚共和国尤马加金地区的一系列矿点,具有锰、铜和磷块岩前景;彼尔姆州的上卡姆含金刚石地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含金的远景地区。
在汉特曼西自治共和国的北乌拉尔地区进行了超前地球化学工作,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带,具有金远景。
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进行的中比例尺重力测量工作,划分出4个有远景地段,布置金和银的预测普查工作。
中比例尺地质测量工作有竞争力的成果是圈定的预测资源,已描绘到综合图上。
2004年中比例尺地质测量图生产的拨款总额为1.685亿卢布。35个点正在进行工作。研究所的专家建议进行100多张1∶20万国家地质图图幅的准备工作。
4.经营性地质工作
经营性地质信息是正常经营活动和有效发展国家经济所必需的。地质内容的图件用于公民和工业建设、地质环境监测、危险作用和现象预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地下资源保护、保持国防能力等。
2004年根据在北高加索、萨哈林、滨海边疆区、阿尔泰-萨扬和堪察加、滨阿穆尔地区进行的水文地面变形和地球物理场的监测完成了俄罗斯主要地震危险区地质环境地球动力状况的评价。每隔10天将报告发送到地震预测信息分析中心。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在实行国防订货框架内进行了军事地质工作。
在所有俄罗斯联邦主体境内进行了地质环境监测。在5500个水文地质观测点和1150多个危险外生地质作用发育观测点进行了常规性观测。信息送往联邦其他有关部委及联邦主体行政机构。
在15个点进行了国家地质信息保障工作。联邦地质信息资料局的资料、原始资料档案、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地下资源地质研究登记工作都得到保障,并进行补充。进行了地下水开发储量的登记,地勘工作的国家登记。建立了数据库,编制了科技信息的分析报告、统计报告,出版了科学方法文献集,矿物原料国际市场行情年报,编制了“俄罗斯联邦矿物原料基地状况和利用的国家报告”。
在国际计划框架内,在北极和南极、芬兰、斯堪的纳维亚、中亚、高加索进行了基础地质研究。这些研究得到很高的国际评价,促进了根据国家计划安排新的工作。自然资源部及地下资源利用局领导同外国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负责人在一系列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工作会晤。
2004年,共花费了约7.76亿卢布用于获取经营性地质信息。
表3-4列出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3年和2004年完成的工作量及2005年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表3-4 2003~2005年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完成和计划完成的主要工作种类和工作量


续表


四、自然资源部2005年进行的区域地质工作
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的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下设的地质基础、科技信息化局负责完成区域地质工作。2005年在8个方向和169个目标进行了工作,拨款额约23亿卢布。
该局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是进行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质测量工作。该局2005年的主要成果是:
1)更新和拓展了7个联邦区的GIS图;
2)为现代地质基础图制备了40个模板,其中20张图已出版;
3)5000平方公里面积的1∶100万比例尺完成成矿潜力的评价;
4)在5.5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完成了1∶20万比例尺地质测量和详细研究;
5)在陆架区编制了一套6张陆架区1∶100万比例尺国家地质图;
6)编制了在45个远景地段布置普查工作的建议;
7)为乌拉尔-蒙古褶皱带小比例尺地质图、俄罗斯国土的以下一些图制造了模板:《俄罗斯的宇宙图形》、《俄罗斯地球物理图》、《俄罗斯地球化学图》,《俄罗斯国土的预测成矿概略图》、《俄罗斯-中国油气管道地区初步预测地球化学图》、独联体及其他国家矿物原料资源的地质、状况和利用的许多套数字图;
8)开始编制俄罗斯的数字宇航地质图,各级成矿体的地球化学专属性图,俄罗斯同独联体国家及其他国家相邻地区的GIS图;
9)为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工作和地质测量工作进行方法保障和伴随的其他工作,制定俄罗斯国土多目标普通地质研究的战略,划分高资源量的成矿体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保障,建立成矿潜力及预测资源的登记和监控系统,资料、档案及填图资料保存的系统化及组织工作;
10)完成了莫森海地下地质构造研究及含油气潜力的评估工作,得到了关于南极洲东部成矿的新资料。
1.地质测量填图工作
近几年,对1∶100万及1∶20万国家地质测量填图资料的需求出现增长的趋势。
根据1∶100万比例尺测量资料,建议今后几年就27个图幅和在22个地段布置预测普查工作,其中14个地段为贵金属,2个地段为黑色金属,3个地段为有色金属,3个地段为非金属。
根据1∶20万比例尺测量资料,建议27个地段进行预测普查和普查评价工作,其中贵金属地段18个,有色金属地段5个,稀有金属地段2个,金刚石地段2个。
建立国家地质-地球物理剖面网,参数井和超深井网是区域地质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在海域进行研究的工作在12个延续项目和8个竞争项目中进行。
用公共深点法、折射波对比法、大地电磁测深等方法进行工作得到地壳深部剖面的材料。这些材料成为许多地区成矿预测和论证矿物原料基地发展新方向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
最辉煌的成果是确定了北冰洋门捷列夫山脉的深部构造,对了解这一地区陆架特点十分重要。
2.专项地质工作
在两个方向进行:重力测量和军事地质。
4个延续项目和4个竞争项目继续进行工作,1个项目完成最终报告。
编制和准备出版26个图幅的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作为各种矿产和油气预测普查工作的地球物理基础;编制了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60个原件的电子版;在1∶20万比例尺国家重力测量图的163个图幅完成了重新解译重力测量数据的工作;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新西伯利亚州的21600平方公里面积进行了1∶20万比例尺的重力测量。
根据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进行的军事地质工作在1个项目进行,包括了45个小项目,完成了国防订货任务,编制了报告。
3.地震预测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
主要是在地震危险区进行。在5个延续项目和2个新项目进行。2个项目完成了最终报告。
继续根据地球动力场(65口井)、气-水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4个目标区)的观测数据建立地震危险区中短期地震预测和地震地球动力活跃性评估的水文地质变形基础和地球物理基础。
根据地震转换波法(905公里)和大地电磁测深法(850公里)的数据,完成了北高加索、阿尔泰-萨扬地区和远东建立深部地震构造分区的深部地球物理基础的研究工作。
根据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关于堪察加地区可能发生强地震的预测,每季度向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报告关于远东地区水文地质变形场状况的信息。
4.国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生态地质测量工作
这项工作在8个延续项目和12个竞争项目中进行。2个项目完成了最终报告。
编制了俄罗斯国土的1∶250万、1∶100万和1∶50万比例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生态图的模板。在滨伏尔加、霍别尔地区、亚速海-库班地区、列宁格勒州、伏尔加、苏尔自流盆地和维特鲁日自流盆地地区对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建立了1∶100万和1∶50万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基础模板。水文地质研究面积增加5万平方公里。
最有意义的成果是在人类作用强烈地区(库尔斯克磁异常区、库兹涅茨煤盆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业区中部、俄罗斯滨海黑土地带、萨哈林岛(库页岛))评价了地质环境状况,并预测地下水质量的变化及资源量的变化。
5.地质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2005年大大改变了此项工作的计划和进行办法。在7个联邦区的新目标和1个综合目标进行了监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以下成果:
在国家基准网和联邦意义的目标区的点上完成了俄罗斯国土、北海和南部海陆架的地质状况评估;
编制了2004年关于89个联邦主体整体及陆架地质环境的报告;
完成了2006年危险地质作用发育的区域性预测;
实行了2005~2006年潜水水位季节状况的预测。
6.国家地质信息保障工作
在1个点进行,工作将完成最终地质报告。
主要成果如下:
建立、保存和组织关于国家地质、地下资源利用、矿产资源的信息利用;
管理并补充国家矿床和矿点籍册,编制并出版国家矿产储量平衡表,管理并补充俄罗斯国土各种地质研究的文件和图表;
发展和使用国家地质信息数据库;
管理地勘工作籍册、许可证材料及地下资源利用许可证,编制地方机关在地下资源利用和成果提交方面的报告。
7.地下资源地质研究及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的课题和实验设计工作
在两个新目标进行。其结果是:
制定、协商并实行了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参加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的计划(2005年6月13~16日);
组织并保障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框架内参加“独联体矿物原料资源”展览的布展工作;
准备一套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参展信息材料,并就联邦地下资源利用局国际活动问题准备及出版一系列材料;
就一系列共同计划召开各国地质部门领导人参加的国际会议进行了组织工作。
五、自然资源部2005年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在联邦预算资金增加两倍、每个项目拨款稳定、技术设备能够最大满足的情况下,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俄罗斯南部
1)划分出斯塔夫罗波尔钛-锆含矿区。根据所得到的砂矿床资料,其比已知的国内矿床性质更好,在积极开发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停止这种矿产的进口。
2)以前有关于北高加索金矿化的零散资料,但2005年才对黑色片岩建造和火山岩建造的含金性有了系统的认识,根据地质构造状况类型,可划分出北高加索含金带。以前北高加索的远景传统上认为是同有色金属矿床的开发有关,现在积累的许多地段工业含金性的新资料表明,有望在这里发现30~50吨经济可采的金矿储量。
3)发现了与北高加索含金带类似的德涅伯-顿涅茨含金带,而德涅伯-顿涅茨盆地传统上认为同煤炭开采有关。
考虑到最近有多种组分(钛-锆砂矿、金、膨润土、各种非金属矿产、多金属、油气原料)的发现,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应在俄罗斯南部建立新的地区性工业综合体,综合开发该地区的地下资源。
2.西伯利亚南部
1)在西伯利亚南部划分出北阿尔泰含金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多金属成矿专属性的传统概念,这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的总体价值和投资吸引力。根据对整个地区进行的地球化学测量和局部普查工作的结果,2005年发现了新的有远景的金矿目标,金的预测资源量为20~80吨。此外,2005年还发现泥盆纪火山岩体中存在低温热液型金银富矿石。
2)继续进行后贝加尔锑含矿区的论证工作,其潜力可以同俄罗斯唯一的正在开发的雅库特的萨雷拉赫矿床相比。索罗恩佐夫地区的发现证实了预期的锑矿化含矿建造类型的多样性,为在这里设计保障国内和出口需求的现代化的矿山冶金企业创造了条件。
3)在伊尔库茨克州阿基特坎和布尔布赫亭矿区发现了含铀富矿石的新矿点,这样可重新评估北后贝加尔铀矿区的战略意义,并可将铀矿地勘工作计划的重点改为外生型矿化。在这里进一步增加地勘工作量,从根本上改变国家铀矿储量的危机局面。
3.俄罗斯东部
1)西上扬银矿区逐渐成为强大的储备基地,完全可代替马加丹州正在开发的矿床,成为国内另一个银矿开发中心。根据2005年发现的富银矿石的数量,可以说远东地区的潜力还很大,其中包括非传统型矿床。
2)滨海边疆区的边界金矿区经过两年的调查纳入有投资吸引力的地区。长期以来这是地质工作很难到达的地区,目前随着“五一”矿化金-硫化物-石英型富矿石的发现,可以说,在俄罗斯的成矿图上将会出现新的有远景的矿区。
3)扬-科雷姆金矿区得到新生。产量严重下降的特大型金矿区正在逐步恢复为大型矿区。一方面是因为,“极地”股份公司在纳塔尔金地区进行的工作可保证开采金30~40年,另一方面,靠联邦预算在马加丹州和雅库特州进行的研究,大大扩展了金矿范围,将金矿潜力提高了几十倍。
由于2005年的普查工作,在俄罗斯的成矿图上出现了9个新的远景成矿区,对于巩固国家矿物原料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靠地下资源利用者的资金进行的地勘工作的最重要成果是,近15年以来,只有2005年金储量终于得到很大的增长,几乎为上一年度开采量的两倍,这是因为向国家储量平衡表提供了新矿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布拉戈达特矿床的220吨储量(“极地”股份公司)和楚科奇自治州的库波尔矿床的90吨储量(“楚科奇GRK”股份公司)。
除上述列举的成果外,2005年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成就是继续开发已知矿区的潜力。
近几年,俄罗斯地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易采的矿床已经采完,必须发现未出露到地表的隐伏的固体矿床;油气勘查工作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和大陆架的未开发地区,在油气开采区正在评价深部的资源潜力。
2)已发现的、极短缺的和高价值矿物原料的远景地段基本都属于已分配的地下资源。地下资源利用者开发这些资源既不完全符合许可证协议条件,也不符合地区和国家整体的经济需求。
3)已形成的地质生产管理结构不适合拨款额要求及地质局的任务。不仅在管理环节方面,而且从承担国家订货任务单位人员素质方面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已没有潜力可挖。
4)地勘生产中,尤其在预算拨款来源的地勘生产中,实行的是消耗机制。其表现是极力完成实物工作量,而不重视发现矿床。拨款依据是完成的工作量,而不是工作成果。工作量的完成多数是在好干的地方,而不是在需要的地方。
5)一些矿种(锰、重晶石、膨润土、铀、铬、钨等)极度短缺,原因是缺少已发现的大型矿床。
6)许多现有企业的原料基地枯竭。
7)特大型矿床的开采量下降。
8)矿石平均品位降低,油井流量下降,露采矿床数量减少,正在开发的矿产储量的质量结构恶化。
9)矿产新增储量和开采量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实际上所有矿种的新增储量都甚至不能保证简单再生产。
10)矿物原料综合利用水平低,开采和加工工艺落后。

地勘工作经费来源及投入情况

4. 地质调查项目拨款与支出

一、国家财政拨款
随着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门在国家财政资金的管理上,初步建立了“以预算编制为核心、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执行手段”的预算管理模式。中央各部门预算单位实行部门综合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针对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管理,在政策制度上颁发了“中央本级项目库管理规定”、“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和“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文件规定,在立项申报程序上对立项申报、专家审查、论证筛选、合理排序、资金拨付、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了支出拨款程序,制定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制度的改革试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我国财政资金账户设置和支付方式的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国家财政资金安排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改革的形势,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和办法。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又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对财政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后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 3个基本特征:一是财政统一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各单位不再设有银行账户;二是所有财政支出根据部门预算均由财政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三是财政设立专门的国库现金管理和支付执行机构。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构成: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简称财政部零余额账户);
(3)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现金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简称预算外资金专户);
(5)经国务院批准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殊账户(简称特设专户)。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专户按专用存款账户管理。财政部对于财政性资金银行账户、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的设立、使用和管理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些账户构成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
2.国家财政性资金的支付方式
财政资金的支付,应当坚持按照部门预算、分月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支付的原则。预算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并根据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使用财政资金。分月用款计划是办理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依据。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年度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控制数)和项目进度,科学编制用款计划。基本支出用款计划按照年度均衡性的原则编制,项目支出用款计划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编制。财政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1)财政直接支付 是指由财政部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签发支付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财政性资金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通过代理银行进入全国银行清算系统实时清算,财政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即商品或劳务供应商等)或用款单位(即具体申请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预算单位)账户。
财政直接支付主要通过转账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国库支票”支付。
支付对象为预算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支出,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账户。
(2)财政授权支付 是指预算单位按照财政部的授权,向代理银行签发支付指令,代理银行根据支付指令,在财政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未纳入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服务采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包括单件物品或单项服务购买额不足10万元人民币的购买支出;年度财政投资不足50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采购支出(含建设单位管理费);特别紧急支出;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支出。
预算单位按照批复的部门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将批准后的限额通知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并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国库支付机构转由代理银行向收款人付款,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3.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的财政支付方式
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属于国家的财政专项经费,因此,也要按照国家财政资金的拨付要求,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形式。2003年国土资源部作为部门预算改革试点单位,财政部授权国土资源部对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地质事业单位等基本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和项目支出实行授权支付。中国地质调查局28个直属单位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采用授权支付;各省、市地质调查院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财政资金由财政部根据项目预算、项目工作进度和用款计划拨付各省、市财政厅、局,由地方财政支付机构审核同意后,直接拨给项目预算单位,即财政直接支付项目经费。
按照财政部国库管理办法的要求,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单位要按照项目实施进度按季分月编制用款计划,向财政资金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财政部有权拒绝受理支付申请:
(1)无预算、超出预算申请使用资金;
(2)自行扩大预算超出范围申请使用资金;
(3)申请手续及提供的文件不完备,有关审核单位没有签署意见或加盖印章;
(4)未按规定程序申请使用资金;
(5)预算执行中发现重大违规违纪问题;
(6)工程质量出现重大问题;
(7)出现其他需要拒付情形;
4.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政府采购制度是指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在内的综合管理制度。一般来讲,政府采购制度往往以《政府采购法》的形式来体现。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整体框架,明确政府采购的目标、原则、操作主体及其职责。政府采购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利益,力争做到竞争、择优、公正、公开。政府采购范围包括使用国家财政资金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的货物、工程或服务。
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及支出
1.国家地质调查拨款
国家地质调查拨款是指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任务而取得的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从目前来看,从事地质工作的资金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财政预算拨款 是指中央财政预算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2)地方财政预算拨款 是由地方各级财政预算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3)矿产资源补偿费专项拨款 是指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使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拨给地勘单位的地勘工作拨款;
(4)其他拨款 是指除上述拨款来源以外的、用于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的其他拨款。
2.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支出是项目承担单位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任务所发生的并由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核销的全部支出。在会计核算上,把为完成国家地质调查任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即工作项目成本)以及应分配的管理费,称为地质项目支出。
国家地质调查支出划分为“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和“未完地质项目支出”。
(1)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已完项目是指报告期已经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提交的地质调查报告已经评审验收、原始资料已经汇交取得了资料验收意见书并经过项目竣工决算审查批复的项目。已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是指工作单位为完成已完地质项目发生的所有支出,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和应分配的管理费费用。
(2)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是指报告期内尚未竣工完成的项目。虽提交了地质调查报告但尚未进行评审验收,或者虽经评审验收通过但尚未汇交地质成果资料的项目为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报告期内未完的地质项目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为未完地质调查项目支出。
3.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结余
结余是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拨款与项目实际支出的差额部分,称为结余。地质调查项目形成的经费结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未完地质调查项目结余 工作单位按照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经费预算组织实施,根据工作进度,年度未完的地质项目的经费结余,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2)其他结余 因调整项目设计方案或未按照项目设计开展工作形成的经费结余,如工作单位中途终止工作的未完工作量、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查确认须变更工作项目不再施工的工作量、因质量原因扣减的质量保证金返还数、审查确认应调减结算数等形成的结余,项目结余经费将由主管部门收回,安排以后年度的项目。
项目结余主要按照项目累计预算和实际支出计算的项目结余。未完地质调查项目一般情况下不计算项目结余,只有连续跨几个年度实施的并按要求需要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地质调查项目才能计算结余额。
三、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有关资料,自1999年以来,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已累计安排4649项次,各年度续作项目对接后,共计安排2833项。投入国土资源调查经费总额39.7亿元,其中:基础调查计划10.69亿元,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19.66亿元,地质灾害预警工程4.84亿元,数字国土工程1.7亿元,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2.79亿元。2001~2003年,国家财政还单独安排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等4个调查专项经费4.3亿元。包括国土资源调查经费和国家财政调查专项经费,5年来,地质调查工作经费总投入近44亿元。
世界上任何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都是在总结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在完善中走向成熟。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工作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国家财政预算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单一账户体系以后,工作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要集中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管理,逐步取消过渡性账户。地质调查项目经费拨款由原来的授权中国地质调查局支付转变为国库直接集中支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项目工作进度下拨地质调查项目经费转变为由财政部门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账户;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监管逐步转变为由财政部门、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和中央主管部门专门负责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国库现金管理的具体业务,并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和经费使用的安全运行的财政监督检查等工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济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是地质调查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相脱节。在国家财政资金拨付制度改革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地质调查项目管理部门如何转变观念、采取措施积极适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变化的形势需要;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经费如何进行监控,保证项目的技术与经济管理的统一,如何采取有效手段,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2)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门预算改革是国家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国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支出预算实行“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实行“零基预算”。国土资源大调查安排的地质调查项目就属于中央部门申报项目的范畴。在“项目库”管理上,对于申报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排序,择优安排,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在项目预算的编制上都要按照项目支出预算办法编制预算;在项目资金的拨付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实行集中支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实行财政监督与检查;在项目实施的结果上进行绩效考核。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一系列的改革,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公开和公平的预算标准,逐步形成一套预算有标准、执行有约束、决算有考评的较为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地方财政部门对于地质调查项目经费的监督检查,主要依据工作单位的项目预算,遵循“预算—执行—决算”的工作程序,“预算就是决算”的原则,并按照项目工作进度和申报的项目用款计划审批项目经费。工作单位要提高项目预算的编制质量,增强预算编制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细化项目预算、强化预算的约束、严格执行项目预算。
(3)相关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滞后。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后,地质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工作单位根据单位性质执行不同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地质调查项目的会计核算执行多种会计制度,导致了在地质调查项目财务报表、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划分与归集以及会计信息资料等方面,始终存在着制度衔接不相符合的问题。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与相关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科目设置上、成本核算内容上都存在着预算口径不一致的问题,既增加了预算的编制难度,也导致预算与会计核算不一致。如何完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制度,编制科学准确的项目预算,制定出符合国家财政部门改革要求、适合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单位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有利于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经费管理办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4)地质调查项目的设备管理在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改革以后,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设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设备选择、采购、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的体制性障碍,也存在着设备管理的观念问题。如何加强地质调查技术装备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合理地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如何理顺各项目承担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关系等,都是我们经济管理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随着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要逐步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在项目经济管理方面也有许多问题值得不断地探讨和总结。

5. 地质勘探费用是由哪方支出?

由企业支出。
企业地质勘探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先在地质勘探支出科目归集;期末根据股份公司有关地质勘探费用化的政策,将探矿权使用费、地质调查、物化探支出、勘探综合研究及储量评估项目支出、物理化学勘探各项支出,将干井成本转入本科目核销,借记本科目,贷记地质勘探支出科目。

发生的支出
探井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借记“地质勘探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探井完工后,根据地质结论分别处理:
对获得探明储量的探井,即成功井,应划分为有效井段及无效井段。有效井段是指主力油气产层段以上部分,具有工业油气产能,可形成探明可采储量。按有效井段实际发生的成本,借记“井及相关设施”科目,贷记“地质勘探支出”科目;无效井段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地质勘探支出”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质勘探费用

地质勘探费用是由哪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