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的论文。急!急!

2024-04-29

1. 求!关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的论文。急!急!

这个你看看~~好的话加分哈~
     有人对世界汽车巨头瓜分中国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认为中国汽车若不能独立发展,而只是企图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能沦为世界汽车巨头的加工厂,永远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与其并驾齐驱。更严重的是,以低廉的劳动力换来的投资必将不会长久,一旦出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跨国巨头马上就会进行产业转移,那时,中国汽车业就会被抽空,拉美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一、中国汽车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六年里,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背后的隐忧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8位跃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2006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从28%降低至25%,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2006年前三个季度,虽然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产品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3/4的中国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二)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竞争力。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必须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只是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2000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达到最高,为1.9%,2001年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如此低的自主研发经费比例,有专家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若不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就只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三)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汽车销量在经历了5年的“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尝到了不少甜头。同时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却削弱了。“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四)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同时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2006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面临困难与挑战在所难免,但这不会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有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 
   
  二、中国汽车产业路在何方 
   
  (一)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 
  1、自主创新是一种体系化的能力。(1)自主品牌的核心是对品牌的定位、发展,后续一系列的规划是否有自主权,而非名称的中式或西式。因为现在很多国外品牌的车也用中文的名字,而一些中国的品牌恰恰使用洋文的名字。(2)自主研发即技术创新,对汽车的底盘、动力等等是否能够掌握核心技术,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也是现在讨论最多的也是最遗憾的方面,正是在这方面的差距导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相对来说还比较落后。(3)完整的自主生产或自主创造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配件体系、质量控制过程、制造工艺、员工素质,就无法生产出好的产品。(4)自主论证,若不能掌握、实现标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标准的体系是什么,那么自主能力的提升将受到相当大的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常常用所谓先进的标准体系来限制中国的自主企业发展。所以中国汽车需要实现从比较的竞争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变,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2、从“中国自造”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智造”。(1)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学习型创新——“三联合”。对自主汽车制造业来说,必须考虑研发链和产业链(可以统称为创新链),必须有整体谋略。汽车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涉及多领域、多学科,需要有效组织分散于企业、高校、科研单位的各类人才,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寻求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上海华普汽车通过独特的“三联合”战略增强自身科技研发实力,“三联合”战略即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外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上海华普汽车保持了产品良好的科研优势。(2)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走充分竞争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在“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变的过程中有很多途径,上海华普探索的是产、学、研联盟的这么一条路。他们和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紧密联盟,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生产平台转化为一个有效的产品,开发适合国人的低成本混合动力环保车型、100%甲醇燃料汽车、柴油发动机车型以及高新车用电器技术,真正做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平衡。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市场动向,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可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的形成。 
   
  (二)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 
  1、打破“近亲配套”体系。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部件产品规模和水平的竞争,零部件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品牌和销售。目前,广东省零部件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处于只具备加工生产能力的层次,单家企业参与整车产品同步开发能力低。尽管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战略是大势所趋,但大部分名牌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近亲化”十分明显,例如广州本田在国内的一级配套企业,全部是日本本田原配套企业在广州的合资、独资企业。由于日资整车厂原有配套网络中涉及复杂的股权控制和利益关系,一级配套企业又控制着二、三级上游企业,所以即使产品质量过关,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仍然很难进入一级配套体系。业内人士提出,要在短期内壮大国内零部件产业,就应该以“移植嫁接”为主要途径,采用产业招商、品牌招商等方式,引入整车厂原配套的国外企业,但引进外资不是壮大本国汽车产业的根本出路。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理事长李赐勋表示,坚决反对外商独资企业进入中国,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应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和吸收国外技术,不断壮大本国自主研发力量,以促进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升级。 
 2、自主研发能力是关键。中国的汽车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合作、合资开始,培养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管理、品牌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据了解,广州东凌集团与本田核心配套商日本旭株式会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戴卡旭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首期生产轮毂规模达150万只/年,整个项目投资完成后,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轮毂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广州最大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广州汽车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与世界知名零部件企业合资组建了十多家企业,其中与日本最大的零部件公司日本电装中国投资公司合资的广州电装有限公司,建成了广州本田轿车空调系统生产线,年产24万台套,新增产值7.3亿元。在国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基础上,广东省政府还将集中力量鼓励一些有资金积累的企业进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研发,由龙头企业牵头、主要零部件企业参与成立技术攻关联合体,或设立多企业参股的技术开发中心。据报道,首期投资3.3亿元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研发中心于2006年底建成投入使用。该中心不仅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也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竞争意义的汽车研发中心,同时还将是日产公司全球汽车研发体系的重要研发中心。此外,广州汽车工业集团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首期投资7000多万元,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目前也已经进入验收阶段。广州市经贸委透露,广州约有五成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已拥有省级研发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开发难度较大、投资风险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尽量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引进国际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汽车电子行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 
  世界上汽车品牌主要集中在德国。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十分重视品牌价值,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四)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 
  1、“新农村建设”契机。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实施,“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农村汽车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这些年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但农村现有交通工具仍是载货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相对比较落后。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汽车需求的增长和汽车市场的形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投资重点将转向农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国家每年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将达到数千亿元。二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逐年提高。三是农村公路进一步改善。四是农村机动车开始升级换型,汽车逐渐成为首选。五是新农村建设对运输工具的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农村低速汽车和拖拉机的保有量约为2000万辆,摩托车保有量近4000万辆,远高于城市汽车的保有量,且基本为农民个人拥有,仅保有量更新和升级换型的市场就相当可观。 
  2、生产适合农民的汽车。我国拥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有7.7亿,另有2万多个小城镇,人口约为1.8亿,这些地域蕴藏着巨大的汽车产品消费潜力。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真正意义上适合农村、农民使用的汽车。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农用车和轻卡有比较明晰的分工:农用车适应农村复杂路况,主要承担从田间地头到公路边界的短途运输任务;而轻卡不受相关道路交通法规的限制,因此可以负责相对长途的跨区域运输工作。显然,农用车、轻卡两者都不可能单独满足农村生产运输的充分需求。因此,专家提示,对于农村用车市场的开发,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做出特色。从目前看,农村用车需要既能载货又能拉人、经济实用,装饰不用很讲究,有些功能不必具备。同时,汽车厂商在开发适合农村使用的车型时应注意不同地域的特点,地理、道路的差别也造成了地区要求的差异。此外,生产厂商还要改变以往品种过于单调的状况,给农民一个选择的空间。不可否认,受经济条件影响,价格仍然是农民买车时最关注的部分。而所有这些因素,汽车制造商在开发产品时都应该事先考虑到,以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农村用车。 
  3、期待政府的具体措施。显然,目前,单纯依靠农用车和汽车生产企业的热情和对未来市场的期待去开拓农村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相关专家也期待政府出台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此促进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而对于农用车及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与扶植。现在单单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企业都在向市场要效益。对生产农村用车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农民用车不能与城市用车一视同仁,要适当减免购置税和使用环节的收费。2005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减免了三轮农用车的养路费和购置税,而有关专家也正在积极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在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内容上对农民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国家大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下,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更多的惠农政策出台,而国家对于农村汽车市场的引导性政策也值得我们期待。 
  (五)汽车业需要政府援手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50多年的成长,2005年产销量已分列全球第四和第三,成为世界公认的汽车工业大国。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至今并未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和支持不够是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取鼓励合资合作的政策,但该政策早已不适应今天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却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修正。鼓励性的政策支持不完善,措施不配套。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获得的具体政策支持少,自主创新能力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没有形成系统竞争能力。政策协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延续性,往往使企业不知所措,影响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一个政策出台前,没有对企业现有基础技术水平对政策实施的支撑能力、政策实施需要的准备时间和技术来源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特别是在整车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不足和零部件企业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导致企业一次次把满足新政策规定和新法规要求的希望寄托于跨国公司,依靠不断的合资、引进或直接购买国外相关的零部件来确保其市场地位。 
  因此,在2007年结束的全国“两会”上,诸多汽车界代表呼吁“国家对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他们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希望内外公平税负、政府采购不能忽视自主品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汽车的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和条件主要在于政府。因为很多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上,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自主创新是新的国家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核心词汇。作为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汽车业的自主创新对整个工业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据他介绍,国家正抓紧研究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参考文献: 
  1、蓝朝晖.中国汽车入世后得到跳跃式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N].北京商报,2006-12-12. 
  2、跨国巨头完成布阵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路在何方[N].解放日报,2003-04-21. 
  3、中国汽车业应借鉴德国经验[N].经济参考报,2006-09-22. 
  4、开启农村汽车市场的大门[N].机电商报,2006-03-31. 
  5、徐刚.中国汽车如何面对自主创新[N].中国经济周刊,2006-02-13. 
  6、金晶.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路在何方?[N].中国工业报,2005-06-01

求!关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的论文。急!急!

2. 写一篇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论文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 求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发展史简述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
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从
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
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
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
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
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
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让
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
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
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
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
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
生产汽车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明前
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
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
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
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
发动机。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
机”。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
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
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
使用水力、风力。
蒸汽汽车问世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
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
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这种蒸汽
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
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蒸汽驱动
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
车海钮互)眸
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
幕。1769年,法国人N.J.古诺制造
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
轮汽车。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
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
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
15
.
7公里。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
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
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
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
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
需45分钟。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
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
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
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
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
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
起各种事故。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
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
的“红旗法规”。具有讽刺意味的
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
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
于其它工业国家。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
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
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
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
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
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
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
机。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
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
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为了纪念奥
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
托循环。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
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
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本茨
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
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
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
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
.
66
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
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
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
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
手把等。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
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
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
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
车”。该车装用功率为0.8千瓦、转
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
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
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
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
了。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
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
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
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
销路日广。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
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
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
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
生年。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
工业的鼻祖。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
第二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
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
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
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
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
车莫及的。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
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
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
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
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
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
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
驶员。
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
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
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
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
车产量增长惊人。1913年,福特公
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
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
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
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从
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
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
汽车王国。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
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福特采用流
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
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
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
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
性工业。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
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
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
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
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
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
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
策等的影响。例如,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
<汽车运用》·月刊
的驾驶员,
他们中的很
多人还学习
到了一些汽
车机械技
术,于是战
后汽车买卖
兴隆,在美
国,汽车制
造商和附件
供应商全负
荷生产仍不
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
也几倍于战前。但时隔不久,由于
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
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
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
多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
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
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
领先的地位。汽车业、钢铁业、建筑
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
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
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
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但当
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
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
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
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
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
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
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
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
汽车。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
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
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
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这
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
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当然美
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
手,还很难预料。
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
福特T型车
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有人以
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
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
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
人惊讶的数字。因此,人们预料,将
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
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
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
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
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
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
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
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
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
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
子化。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
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
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
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
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
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
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
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
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
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另外,汽
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
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
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
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
通工具。口

求汽车发展史论文

4. 有关汽车行业的发展,

中国国内汽车用品市场综述一、市场综述汽车用品是汽车后市场三大板块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发展最快、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中国长期的短缺经济,使人们的目光过多地集中在制造业,而对汽车后市场重视不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的释放,汽车后市场随着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日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有专家预测,到2010年,汽车用品的市场规模达将到19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是推动中国汽车用品行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使中国汽车用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愈演愈烈,众多高科技企业看好中国的汽车用品市场,纷纷挤入竞争行列。中国汽车改装市场现状分析汽车改装在中国已经发展了10年,市场前景勿庸置疑。但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条例,众多改装商家的经营执照上几乎全都是“汽车改装配件公司”或“汽车改装用品公司”的字样。而据专家介绍,汽车改装内容可细分为多个方面,其中很多改装涉及到车辆结构等关乎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部分,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无序发展,其潜在风险之大不言而喻。首先,目前国内的民用汽车改装厂家,基本上都处于“半地下”的状态。由于中国“新交法”明文规定车主不能改动车辆的结构,即车身颜色、长、宽、高这四个硬性标准,在不准改装的禁令下,众多改装商家的经营执照上几乎全都是“汽车配件经营”,因为专门到工商局申请汽车改装公司是根本得不到批准的,由此,汽车改装这个原本应当在阳光下的交易逐渐步入“灰色地带”。正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法对这些“黑经营户”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其次,改装水平良莠不齐,改装车安全堪忧。《新交法》对改装管理虽然严格,但细节项目并不明确,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项目能改、哪些不能改,而越来越多的爱车族又对改装充满了空前的热情,汽车改装需求逐渐增大。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半路出家”的改装厂和改装件生产厂应运而生,就连不少“作坊式生产”的汽车维修厂也在悄悄进行着改装生意,而据了解,国外汽车改装厂家一般是和生产厂家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专做奔驰改装的劳伦士、专做宝马改装的Haman等,只有像这样改装技术、质量能够达到原厂要求,才能保证改装不会给车辆造成隐患。 由于大部分改装厂家的水平和国外成熟的汽车改装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店就是拿着自己改装后的效果图让顾客挑,改装件只要能装上就行,伴随着极具专业性的“忽悠”,是否真正适用则不予关心,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改装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因素含混过关等问题则比比皆是。再次,在车辆保险理赔和安检上,汽车改装外部环境并不成熟。据某保险公司理赔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改装车出险后的赔偿,都限于原车部分,而对于改装配件则不予赔付。如果车主在投保时,已与保险公司就改装部分的投保事项进行了特别约定,那么车辆改装部分也是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范围之内的。车主如果想对车辆进行改动,需要在车管部门进行备案。最后,汽车改装缺乏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在目前的国内汽车改装领域,不仅缺失针对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于改装的技术标准和鉴定也是空白。在国外大部分国家,汽车改装都有标准和法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每年还有汽车改装展。在欧洲不少国家及日本等,具有规模的改装厂,除了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测试部门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动机改装要通过认证与许可,其严谨态度不亚于一般正统的整车厂。而在中国,汽车改装经营者资质难以认证,而汽车用户对于改装知识了解不多,改装后质量和安全性也无从评定,其潜在的风险之大不言而喻,也不可不慎。

5. 求汽车发展史论文

 
  汽车发展史简述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
  已经驶过了100多年风雨路程。
  从
   
  卡尔·本茨造出第一辆三轮汽车
  到现在的100多年间,汽车发展速
  度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
  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
  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
  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让
  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
  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
  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汽车发展史是一个漫长的历
  史,总的说来,可分为蒸汽机发明
  前、蒸汽汽车问世、流水线大批量
  生产汽车三个阶段。
  蒸汽机发明前
  人类最初的劳动完全由人本
  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
  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
  和马之前,使用的也是“人体”这台
  发动机。
  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
  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
  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
  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人
  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
  使用水力、风力。
  蒸汽汽车问世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
  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
  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这种蒸汽
  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
  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
  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便
  车海钮互)眸
  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
  幕。
  1769年,法国人N.J.古诺制造
  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
  轮汽车。
  到了1804年,托威迪克设
  计并制造出一辆蒸汽汽车,这辆汽
  车还拉着10吨重的货物行驶了
  15
  .
  7公里。
  1831年,美国的哥德史
  沃奇·勒将一辆蒸汽汽车投人运
  营,相距巧公里的格斯特夏和切
  罗腾哈姆之间便出现了有规律的
  运输服务,这辆运输车走完全程约
  需45分钟。
  此后的三年内,伦敦街
  头出现了蒸汽公共汽车当这个笨
  重的怪物在英国城镇奔跑时,曾引
  起了很大的骚动说起来,这种车
  比现在筑路用的压道机还重,速度
  又低,常常损坏未经铺修的路,引
  起各种事故。
  当时市民们曾呼吁取
  缔这种汽车,为此英国制订了所谓
  的“红旗法规”。
  具有讽刺意味的
  是,由于这条法规的实施,使得英
  国后来在汽车制造方面大大落后
  于其它工业国家。
  由于蒸汽汽车本身又笨又重,
  乘坐蒸汽汽车又热又脏,为改进蒸
  汽发动机,艾提力·雷诺在1800
  古诺发明制造的蒸汽汽车
  年制造了一种与燃料在外部燃烧
  的蒸汽机(即外燃机)所不同的发
  动机,让燃料在发动机内部燃烧,
  人们后来称这类发动机为内燃
  机。
  1876年,康特·尼古扎·奥托
  又发明了具有进气、压缩、作功、排
  气四个冲程的发动机。
  为了纪念奥
  托的发明,人们把这种循环称为奥
  托循环。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
  本茨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
  试验性发动机。
  1883年10月,本茨
  创立了奔驰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
  机厂,1885年又在曼海姆制成了第
  一辆奔驰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
  汽车,采用一台两冲程单缸0
  .
  66
  千瓦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
  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塞点
  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
  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
  手把等。
  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在
  与威廉·迈巴赫合作制成第一台
  高速汽油试验性发动机的基础上,
  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无马之
  车”。
  该车装用功率为0.8千瓦、转
  速为每分钟650转的发动机,以每
  小时18公里的速度从斯图加特驶
  向康斯塔特,于是世界上第一辆由
  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诞生
  了。
  也是在这一年,卡尔·本茨第
  一次把三轮汽车卖给了一个法国
  人,由于这种三轮汽车设计合理,
  选材和制造精良,因此受到好评,
  销路日广。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一
  般都把1886年作为汽车元年,也
  有些学者把卡尔·本茨制成第一
  辆三轮汽车的1885年视为汽车诞
  生年。
  本茨和戴姆勒则被尊为汽车
  工业的鼻祖。
  这是汽车发展史上的
  第二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那时的汽车驾
  驶员必须是勇敢、机智的机械修理
  工,在许多场合下他不得不从汽车
  内爬出或爬到汽车下或者到乡下
  铁匠那儿去修车,所以一般人是望
  车莫及的。
  尽管如此,坐在极为嘈
  杂和震动非常厉害的汽车上,不仅
  要饱受路人的嘲笑和日晒雨淋,而
  且全然没有今日驾驶员的舒适和
  气派,况且马车手还认为汽车抢了
  他们的生意,当汽车与马车并行
  时,他们常常扬起皮鞭抽打汽车驾
  驶员。
  进入流水线大批最生产时期
  进入20世纪以后,汽车不再
  仅是欧洲人的专利了,特别是当亨
  利·福特于1908年10月开始制
  造和销售著名的T型车以后,这种
  车产量增长惊人。
  1913年,福特公
  司首次采用流水装配线方式大规
  模生产汽车,使汽车成本大跌,汽
  车不再是贵族和有钱人的奢侈品
  而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
  从
  此,美国汽车迅速成为世界宠儿,
  福特公司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
  汽车王国。
  所以,人们说,汽车发明
  于欧洲,但获得巨大发展是在20
  世纪30年代的美国。
  福特采用流
  水作业方式生产汽车,在汽车发展
  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短短几年时间,汽车已经从一
  种实验性的发明转变为关联产业
  最广、涉及工业技术最丰富的综合
  性工业。
  因此,汽车工业的发展不
  仅依赖汽车行业本身的技术进步,
  而且也取决于汽车工业应用这些
  技术的能力和世界汽车市场的容
  量,两者相互影响并受到整个经济
  形势发展、人们对环境要求和能源
  及原材料供应、意外变化及国家政
  策等的影响。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就培训了不少驾驶军用卡车
  <汽车运用》·月刊
  的驾驶员,
  他们中的很
  多人还学习
  到了一些汽
  车机械技
  术,于是战
  后汽车买卖
  兴隆,在美
  国,汽车制
  造商和附件
  供应商全负
  荷生产仍不
  能满足要求的迅速增长,汽车价格
  也几倍于战前。
  但时隔不久,由于
  经济萧条,汽车高需求即宣告结
  束。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
  国,汽车的需要量比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更高,几乎生产多少就可售出
  多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发了
  横财,战后的美国工业越发兴旺,
  汽车生产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遥遥
  领先的地位。
  汽车业、钢铁业、建筑
  业曾被誉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
  柱”,而汽车工业更是美国工业的
  骄傲和象征,长期以来,他们一直
  以研究开发豪华汽车为主。
  但当
  1973年首次发生石油危机时,美国
  汽车工业便受到很大的冲击,而日
  本似乎对此早有察觉,他们大量研
  制生产小型节油汽车,终于在1980
  年把美国赶下了“汽车王国”宝座,
  取而代之。
  日本真可谓“后起之秀”,当历
  史进人20世纪后,日本才出现第
  一辆汽车,几年后日本才开始研制
  汽车。
  但谁又能料到,1925年才第
  一次出口汽车(向我国上海)的日
  本,60年后竟然出口汽车达6400
  万辆,登上了汽车王国的宝座。
  这
  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汽
  车发展史上一个特大新闻。
  当然美
  国也决不会就此罢休,到底鹿死谁
  手,还很难预料。
  未来的汽车市场仍是世界市
  福特T型车
  场中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有人以
  美国汽车之王通用汽车公司为例,
  它平均每巧分钟用于汽车生产的
  投资就高达180万美元,这真是令
  人惊讶的数字。
  因此,人们预料,将
  来只有资金雄厚的汽车公司才能
  有这样的投资能力,不过由于有政
  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未来汽车舞
  台也不是大公司唱独角戏,中小型
  汽车公司也会有很大的发展。
  为了占领未来汽车市场,如今
  已有许多公司把各种先进技术和
  装备,如微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
  通讯、卫星导航等新技术、新设备
  和新方法、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
  工业中,汽车正在走向自动化和电
  子化。
  有了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可
  接收交通卫星的通信资料,确定汽
  车所在位置,从而自动提供最佳行
  车路线,并且显示出交通图;汽车
  雷达系统可以把障碍物的距离和
  大小告诉给驾驶员,这样停车就更
  容易;而语言感知系统可以用图、
  表和声音告诉驾驶员汽车的各个
  部位情况,此外还可按“音”行事,
  执行有关驾驶指令等等。
  另外,汽
  车的能耗、废气排放、噪声和污染
  等公害也将减少,安全性、使用方
  便性将日益提高,在可以预见到的
  未来,汽车仍将是世界上的主要交
  通工具。
  口
   

求汽车发展史论文

6. 求《汽车技术与社会发展》论文

这个我自己觉得是最完美的。非常符合你的需求1!!!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年鉴》(2002)。 

  〔2〕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4〕赵英:《中国汽车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趋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领导参阅》,2002年第35期。
以下为内容!!!你要多给点分啊!!!
===============================


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态势 

  1 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8%;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其中轿车产销均突破百万辆,分别达109万辆和112.6万辆,比2001年分别增长55%和56%.商用汽车的增长也很可观。汽车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28.7%;完成销售收入6465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利润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量看,已经居于世界第5位,2004年可能进入第4位。其中,轿车产量居于世界第8位。但是也要看到,世界第5位的生产规模与世界第1和第2位相差甚远。2001年居于世界第1位的美国汽车产量为1142万辆,居世界第2位的日本汽车产量为977万辆。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量中以CKD 、SKD 方式组装的汽车在增加。 

  2 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企业规模 

  世界汽车工业体系已形成了所谓“6+3”的格局。即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雷诺、本田、宝马、雪铁龙等几大集团进行全球化生产。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仍然是分散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从控股关系来说,虽然有几十家汽车厂已经分别进入了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但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还是比较分散的。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销量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它们的销量占总销量的55.23%,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5个百分点。 

  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汽车集团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在世界大汽车公司中排名较后的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生产能力为250万辆。就亚洲而言,中国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汽车企业。 

  就某些车型而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又是相当大的。例如,一汽、东风集团的中、重型卡车,生产能力和规模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02年一汽集团的中、重型卡车销售量突破20万辆居世界第1位。一汽解放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发展改造,形成世界卡车生产基地。中国的大客车、“皮卡”车、微型车的生产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大的。 

  中国的大汽车公司专业化程度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仍然较低。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围绕某一集团发展的,规模较小,尚未形成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2002年这一情况有了较大变化。中国主要汽车公司开始按照车型组织专业化的汽车公司,例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原第一汽车制造厂主体专业厂为基础组建了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重型载重车的生产、销售,资产总额191亿元。中国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独立出去,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的企业。例如,东风汽车公司把车桥厂独立出来,成立了东风车桥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车桥生产。 

  3 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汽车工业的商用汽车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与世界先进水平有5—10年的差距。在产品系列化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可以做到每年都推出大量的新产品。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例,从2000年到2001年完成了新产品申报1215个。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已经能够进行某些轿车车身的开发设计,但尚不具有成熟的、较高水平的整体轿车开发能力。中国主要轿车生产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由于没有完整的轿车自主开发能力,中国的主要轿车产品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产品方面具有相当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许多关键零部件仅仅是外国产品的仿制。以汽车发动机为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最先进发动机排放只能达到欧2标准,而发达国家则已经是欧4标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批量生产的发动机只相当于国际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2001年中国进口的各类汽车发动机为246087台,大大超过了汽车进口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
在决定21世纪国际汽车工业竞争的核心技术———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制方面,从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角度看,中国汽车工业几乎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处于同一水平上。如果能够把握好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4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 ,各个企业都加大了促销力度。200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销售费用增速高出销售收入,增长近20个百分点。中国汽车企业在销售维修体系方面的建设也在加速。中国的大汽车生产企业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销售系统。尽管如此,与国际大汽车公司相比,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服务仍然是比较落后的。国际上围绕汽车销售发展起来的信贷、金融、保险、租赁已经相当完善,发达国家大汽车集团都具有相当强的这方面的实力,而中国汽车企业在这些方面才刚起步。到目前为止,汽车的分销、售后服务,包括维修、汽车市场、汽车租赁、销售等方面手段比较单一,汽车分期付款也就是融资性的销售手段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 

  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产销与售后服务是脱节的。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主要收益靠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服务。中国的汽车经销商往往只注重销售网点和营业厅的建设,对于维修服务投入相应较少。代理商经销网点功能更为单一,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不重新构筑另一套维修站、维修配件交易网。经销商销车功能与维修服务功能分离,直接影响汽车生产企业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制造能力 

  从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逐步逼近国际汽车工业企业的最低经济规模。但是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3辆,而1993年世界主要汽车公司人均产量:克莱斯勒24.75辆、福特18.33辆、通用10.38辆、丰田32.93辆。较低的生产率,在很多领域抵消了中国汽车工业低廉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引进车型国产化的努力迅速提高。相当一批引进车型在刚推向市场时,国产化率达40%左右。20世纪80年代一个引进车型国产化率从40%到80%,需7—8年,现在只需3—4年。中国汽车工业企业零部件配套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中低附加值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由于民营企业进入较多,对市场反应能力也在迅速增强。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与国际大汽车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资,在主要汽车生产厂,主要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生产线装备是按照跨国公司生产标准引进的。有些企业还引进了柔性焊接生产线。由于合资企业要按照跨国公司要求组织生产,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因此中国汽车企业在保证产品水平、质量的关键设备、工艺、管理制度等方面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6 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 

  新产品投入市场速度加快,对产品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北京市已经实行欧2排放标准,国家也对排放达到欧2标准的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由于政府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汽车产品技术要求提高,使中国汽车市场上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拿到中国的产品,要落后于国际市场2—3代,现在则要拿出与国际市场同步推出的产品。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轿车领域。中国民营企业正在加速进入轿车工业。跨国公司在2002年大规模进入中国轿车工业,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中国汽车工业全面融入国际汽车工业体系 

  1 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大举进入中国 

  2002年随着中国政府落实加入WTO 的有关承诺,世界汽车工业巨头加速进入中国。一汽与丰田、马自达公司联手;东风与日产全面合作,提升了与PSA 的合作层次。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与北京汽车控股公司合资。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初始投资规模都比较大。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和起亚汽车公司分别计划在2005年和2006年向合资企业投资4.3亿美元和3亿美元。目前,世界汽车工业前15名轿车生产商已全部在中国找到了合作伙伴。已经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在原有规模上扩大了投资,增加产量。广州本田预计其2004年生产能力将翻两番达24万辆,而日产汽车和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也将于2006年将产量提高到55万辆。本田和丰田公司都把占领中国汽车市场10%的份额作为其战略目标。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跨国公司集团内的汽车零部件厂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世界上绝大部分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丰田、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拥有几十家至上百家汽车零部件厂。随着本田公司进入中国,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也在广州成立,年产发动机12万—24万台。 

  跨国公司加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使中国汽车工业重组不断加速。2002年,发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天津汽车公司并入一汽,使丰田与一汽携手。东风与日产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集团分别携手2—3家跨国公司组成的大集团,初步形成中国汽车工业新的“3+9”的产业格局。即一汽、东风、上汽3大集团加上广州本田、重庆长安、安徽奇瑞、沈阳华晨、南京菲亚特、浙江吉利、哈飞、昌河和江铃汽车9个独立骨干轿车企业。在“3+9”中,一汽、东风、上汽3大汽车集团的产量约占全国汽车产量的50%,另外9个独立生产商的汽车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40%.“3+9”的汽车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大集团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的兼并重组,将在21世纪初使中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 

  2 中国汽车工业与国际汽车工业的融合不断深化 

  (1)在合资较少的载重车制造领域,中国汽车企业开始全面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2002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合资成立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东风集团与日产的全面合作,为其载重汽车产品高水平、高速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上海汽车公司与通用、日产合资生产重型卡车。 

  (2)外国企业开始进入汽车制造装备、销售、维修服务、咨询、研究开发等领域。东风与日本大阪机工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系列适应高速、高性能生产的卧式加工中心,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工业大批量零部件柔性加工的需要。加入WTO 前,中国汽车企业的销售渠道是不对进口汽车开放的。加入WTO 后,出现了合资的汽车销售企业。为企业进行战略咨询的外国公司也进入了中国汽车工业。政府有关部门即将推出《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厂商和福特、大众、通用等国际巨头都已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成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申请,汽车金融开放已进入倒计时。2002年,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承诺或者已经开始在合资企业中建立研究开发中心。 

  3 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开始成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制造中心。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占领中国汽车市场。21世纪初,跨国公司开始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部署中的区域性制造中心。其典型代表是,本田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集团合资在广州设立了本田专门向亚洲、欧洲出口产品的加工生产基地,产品100%出口。上海通用已经开始大量向菲律宾出口别克GL8,向加拿大出口发动机,这是中国第一次向发达国家出口大排量的汽油发动机。中国作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初露端倪。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汽车并出口销售到其他国家地区,促使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汽车零部件以较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汽车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早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潮流。跨国公司通过零部件全球化采购,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降低技术开发投入规模。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正在加速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例如,福特公司2002年4月在上海建立了采购中心,2003年有望在中国采购10亿美元的零部件,用于福特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在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中,日产承诺将上海、十堰、襄樊等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纳入其全球采购体系。 

  (2)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越来越多的汽车工业跨国公司把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标志着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2年根据沃尔沃公司的全球战略,欧洲、北美、亚洲是其3大战略重点。沃尔沃公司决定其亚洲地区总部设在中国,意味着沃尔沃公司在亚洲立足于中国发展。2002年12月18日,德尔福、霍尼韦尔等8家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通过了上海市外经委和外资委的认定,获得了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书。跨国公司在2002年纷纷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丰田、本田公司把占领10%的中国市场作为其战略目标。日产计划2004年在中国销售30万辆汽车。大众和通用则把中国市场作为他们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力图保持已经具有的优势。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马自达公司也宣布,中国是其“新千年计划的重要部分”。 

  (3)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中国汽车企业利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专业设计公司,为自己开发新产品。例如,上海汇众汽车有限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合作,聘请10多位汽车专家,并且吸纳国内来自各大汽车厂的研究开发人才,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载货车。长安汽车公司与意大利一家著名汽车设计商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PV 新车型。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吉利集团请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帮助设计一系列轿车新产品。 

  中国汽车企业也开始进行全球采购。例如,上海汽车集团建立了所属企业共用件联合采购制,组织企业按照统一品质规范,参与全球零部件采购。陕西汽车厂通过全球采购,以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装备新车型,使其重型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整车开发方面利用国际资源,在汽车零部件开发方面更是如此。2001年,民营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在国外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UAI 公司,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使该集团获得了海外市场运作和技术开发的能力。一汽汽车研究所与德国FEV公司合作开发CA6DE 系列柴油机,使中国汽车工业柴油机有了新突破。 

  (4)中国低廉的技术人力资本开始得到利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除了占领中国市场之外,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重组自己的竞争优势也是重要原因。但是,20世纪跨国公司主要着眼于利用中国生产线上的劳动力,21世纪,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开始利用技术人才为自己进行产品开发。通用汽车公司不仅利用与上汽合建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为上海通用服务,同时也给通用北美部分提供技术服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拿到中国来做。 

  (5)合资方式发生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投资是单向的,即外国企业向中国汽车工业投资。2002年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开始向外国企业投资。上汽集团持股韩国大宇10%,开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世界汽车资本市场的先河,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上海通用作为一家合资企业以50%的股权重组烟台大宇,创造了国内汽车兼并的新模式。合资方式也由双方变成了多方。五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共同组成了新的汽车公司;东风、广州、本田共同组成了本田的汽车出口基地。合资企业中有些实际上是外资占有控股地位。如“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占25%股份,江苏悦达汽车公司占25%股份,韩国起亚汽车公司占50%股份。目前,已形成了中国3大汽车公司分别与多家跨国公司合作的局面。  三、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及其融入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1 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 

  (1)根据中国汽车产品进出口计算中国汽车工业贸易竞争指数:2000年为-0.7,2001年为-0.77,2002年为-0.85.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基本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从产业规模、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也是一个整体上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汽车工业仍然是一个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产业。 

  (2)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体系中,从整体看位于加工制造环节,尽管与单纯搞组装的国家相比,处于较高层次,但是仍然属于比较低的层次。 

  (3)中国汽车工业有着巨大的、迅速发展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完整的、较强的制造业配套能力,较强的、较完备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国汽车工业可以在21世纪取得比较迅速的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竞争力都具有迅速提高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对跨国公司有着较大的依赖,但由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种种有利条件,中国汽车工业有可能最终成为具有独立开发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4)经过一段较高速度的增长,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可望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基地之一,其后逐步成为全球商用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成为面向发展中国家和某些发达国家的商用汽车、中低档轿车的主要供应者,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某些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中心。 

  2 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发展趋势 

  (1)中国汽车工业加速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系。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系统之内,中国的大汽车企业也必将与跨国公司更加紧密地进行合作。跨国公司不仅在整车生产领域的兼并重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中国汽车企业销售体系的对外开放,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相互依存必将日益紧密。国外汽车厂商和中国汽车企业战略结盟的方式更趋灵活开放。中国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将长期全面合作,又全面竞争。 

  (2)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分享利益。2002年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市场。到2010年中国轿车的需求年增长率将保持11%—13%的速度。随着中国逐步降低关税,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轿车价格还会以较快速度降低,进入轿车消费领域的人会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将与中国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带来的利益。 

  中国汽车工业的零部件将更多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中国汽车工业将成为跨国公司某些整车产品的重要加工生产基地。跨国公司通过把生产制造转移到中国,获得成本优势,分散生产经营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汽车分工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汽车工人的工资只相当于日本工人的1/10—1/15;在商用车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某些劳动力密集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在大批量生产的普及性轿车生产方面可望有一定竞争力;在技术开发方面也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中国企业非常熟悉,跨国公司具有技术优势,具有全球生产、经销的优势。 

  (3)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将逐步提高。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诸要素中,中国最需要的是技术,由于中国汽车工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之间存在着较大技术差距,因此向中国转移技术,不会对跨国公司形成威胁。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生产环节,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增强,可以使跨国公司更加有效地利用在中国获得的低廉劳动力,获得国际竞争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逐步获得,跨国公司对中国技术人才的利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外溢效果,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吸引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高级人才,中国汽车企业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会逐步提高。由跨国公司设计,中国企业生产的模式会逐步改变。一是转为中国企业参加设计(与跨国公司或者专业的外国汽车设计公司);二是以中国企业设计人员为主进行设计;三是跨国公司把某些设计开发工作委托给中国的设计人员,但是跨国公司掌握核心技术;四是中国汽车企业开发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较高水平的产品。这一过程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抓住汽车工业新技术革命的机遇,这一过程还可以大大缩短。总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将逐步提高,最终将形成整个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分工合作。 

  四、政策建议 

  1 加速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 

  2002年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经超过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在轿车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着中间环节收费过多、过滥的情况。为了保持国民经济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政府有必要尽快推出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地方在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状况,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免对汽车需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在政府支持下对汽车工业重大共用技术项目进行攻关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制造能力超前于技术开发能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已经不是资金和市场,而是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如果长期在技术上依赖跨国公司,就不可能改变在世界汽车工业体系中较低的地位。世界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一场技术革命之中,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从技术上看,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突破,目前主要是商业化、产业化的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技术已经成熟,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都有新型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2002年1月,美国政府支持的《自由合作汽车研究计划》(FREEDOMCAR)出台,该计划目标是开发具有商业前景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氢气供应基础设施,以极大地改善环境,目标是加快实现汽车燃料电池商品化。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应当对汽车工业面临的技术革命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介入有关研究。中国政府应当针对汽车工业中共用的重大新技术项目、基础研究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同时制定有关政策,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 

  3 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环节。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兼并重组,对于专业化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给予政策性扶植,鼓励外国大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4 运用WTO 有关机制保护中国汽车工业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业绩甚佳,汽车进口配额对中国汽车工业发挥了重要保护作用。随着进口关税进一步下调,配额不断增加,国内汽车贸易体系对外国公司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因此,仍然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保护政策。由于中国汽

7. 要篇论文:浅谈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汽车技术与营销人员的要求

自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维修业便一直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汽车维修业已成为交通运输业必不可少的服务性支柱与保障。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汽车科技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汽车电子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各种高新技术纷纷涌进汽车王国,着实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各项技术性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与之关系密切的汽车维修业也随着汽车高科技化的发展,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日夜遭受高科技的“攻击”,最终相应的高新技术汽车维修行业的方方面面武装起来,从而推动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进步。对于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目前基本上有以下三点共识:  第一,汽车营销人才短缺还将持续。国内汽车业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既然是支柱性产业,那么在短时间内,对人才的需求不会饱和。  第二,复合型汽车营销经理人将扮演重要角色。优秀的汽车营销管理人员往往需要具备汽车技术、管理、营销、保险、美容等综合技能,而高级管理人员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第三,未来的汽车营销人才将会流动频繁,市场活跃。人才的频繁流动是一个行业活跃、有朝气的重要表现之一,汽车营销将活跃人才市场,因此,有关汽车营销的大学教育、汽车营销咨询公司等将应运而生,伴随着培训也接踵而来。汽车营销人员的要求  汽车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它要求营销人员既要懂技术还要懂知识。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应学习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和汽车技术等知识,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营销、管理、礼仪等方面的知识。(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领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汽车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一) 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主要课程有市场营销理论、销售技巧等。市场营销学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和发展时间较短,真正应用于汽车营销的时间则更加短暂,如何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的4C和4P知识来打开汽车市场,将成为汽车营销人才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具体说来,汽车营销人员应该具备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有品牌经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管理、关系营销及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等。(二)汽车专业知识。汽车专业知识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维护、汽车空调、机械基础等,另外,作为复合型人才,还需具备造型、设计、汽车美学、外语等知识。在汽车营销过程中,有些营销人员不能将汽车专业与营销完美地结合起来,当顾客提出咨询时,往往因为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失去销售机会。  (三)汽车营销知识。主要课程有汽车营销、车辆保险、汽车文化、汽车贸易、法律法规等。以上为一些零散内容还需自己整理。并送上“蒋叔经典啰嗦语录”我想真诚的对我们组的同学说:    可能其他组的有些同学不太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写作的;我们组的也应该有,很多同学想敷衍了事地图完成任务的,觉得这是种负担麻烦,......可能有此类同学的想法很多。可是,如果你想在你以后的人生路上有所建树的话,你这些想法就不太对了,就很难去实现你们的理想了。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也许就是你们人生路上的最后一次毕业论文的作业,以后就是有感觉了有很多东西想写了想要重新写好你的毕业论文都没有机会了。这是我们同学非常有理由的可认真的对待的一次写作训练。也可以说它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座里程碑。你的优与劣,辉煌与苍白都记录在上面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同学以后的工作生涯里离不开写作的,特别是我们一些同学雄心勃勃,满怀理想抱负的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特别是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想一步一步做高级管理层次(干部)人员的人了,写作水平更是重要,你们工作后就会知道,总结,报告,报表,科研、科研成果论文等等常常是你们的家常菜的;所以,以前的一些同学写作水平上去了,管理水平也跟着上去了,在些是被迫学而跟上去了,许多人能坚持天天或每周写日记、周记,水平就上去了。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很多做上了管理层,写作水平必须跟着上,一个人的写作水平可从他写的东西里看出,一个人的管理水平,可从他的写作水平看出。总的来说,写作促进了进一步工作;写作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学会总结,善于总结,会总结。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且,你们这次还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你们指点,不懂的还可问,以后工作了就没这样的条件机会了。所以要珍惜。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在此就略了,你们自己去想了。   为了你们自己的未来,请你们认真对待这次毕业论文,好好地去训练,好好地去体会感受,认真地去写。好好的珍惜这次机会。要对得起自己的现在与未来!谢谢!

要篇论文:浅谈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汽车技术与营销人员的要求

8.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  范文  一:国内汽车市场分析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2.1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2.2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2.3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2.4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3.1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3.2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3.3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3.4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3.5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范文二:中国汽车市场走势分析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046.24万辆和1,060.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22%,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45.5%和2010年的32.4%,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6.7%。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1.6L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1.6L以下车辆购置税按7.5%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32.4%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2.18%。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24.1%,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2006.4.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2009.12.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