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做法,问题如下

2024-05-14

1.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做法,问题如下

1.供求定理: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2.分析:首先,大米与小麦属于替代商品,干旱导致水稻减产,则,大米的供给减少,即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左移,平衡点想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
3.大米的供给减少会导致小麦需求的增加,小麦的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均衡点向右上移动,即,均衡 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曲线S向右上方倾斜,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
(抱歉,图不能画,你自己看着画吧,书上应该会有例图,加油!)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做法,问题如下

2.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做法,问题如下

1.供求定理: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2.分析:首先,大米与小麦属于替代商品,干旱导致水稻减产,则,大米的供给减少,即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左移,平衡点想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减少。
3.大米的供给减少会导致小麦需求的增加,小麦的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均衡点向右上移动,即,均衡
价格增加,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曲线S向右上方倾斜,需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
(抱歉,图不能画,你自己看着画吧,书上应该会有例图,加油!)

3. 供给曲线的特例

典型的劳动市场,供给曲线不规则。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随着工资进一步提高,工人劳动的供给反而减少,曲线向左弯回。特殊商品市场如古字画等,供给曲线也可能不规则。

供给曲线的特例

4. 国际经济学中供给曲线的推导问题

供给曲线推导,供给曲线是表示对于信贷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很早就受到关注。如在Hodgman和Donald (1960)的研究中,对于具有固定收益分布的借款者群体,银行将在任何利率水平上,供给曲线都存在着对于最大信贷供给额的限制,考虑到项目存在着失败的风险,在有些时候,银行的预期收益是信贷额的减函数,因此,信贷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这一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信贷供给曲线弯曲的原因,供给曲线但不能解释供给曲线拐点的存在,也不能解释II类信贷配给。供给曲线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信贷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给出了更具说服力的解释。1、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相关财货的价格,生产因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2、供给曲线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3、所谓供给是指个别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两个条件:一是厂商愿意出售;二是厂商有商品出售,二者缺一不可。拓展资料:一、下图中的横轴OQ表示商品数量,纵轴OP表示商品价格。在平面坐标图上,把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所得到的相应的坐标点A、B、C、D、E连结起来的线,就是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它表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光滑的和连续的曲线,它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基础上的。二、如同需求曲线一样,供给曲线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型。如果供给函数是一元一次的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为直线型,如图1中的供给曲线。如果供给函数是非线性函数,则相应的供给曲线就是曲线型的。直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是相等的,曲线型的供给曲线上的每点的斜率则不相等

5. 国际经济学中供给曲线推导的问题

解:(1)由Qd=Qs得50-5P=-10+5P,解得P=6 (2)当P=2时,Qd=50-10=40,Qs=-10+10=0 进口=Qd-Qs=40 (3)小国征收关税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幅度等于全部关税额,即P'=4 Q'd=50-20=30,Q's=-10+20=10 进口=Q'd-Q's=20 由生产导致的福利损失=(Q's-Qs)(P'-P)/2+(Qd-Q'd)(P'-P)/2 =(10-0)(4-2)/2+(40-30)(4-2)/2=20 (4)进口配额与关税的区别就是政府没有了收入进口国的无谓损失=20+20*(4-2)=60

国际经济学中供给曲线推导的问题

6. 西方经济学中是怎样解释需求曲线向右倾斜和供给曲线向左倾斜的原因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需求曲线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要满足同一需求可以有多种商品供选择,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会购买更多的这种商品以代替其他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反之,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称作替代效应另外,因为消费者的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的,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消费者将感觉到实际收入下降而减少购买这种商品,因而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反之,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称作收入效应。消费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存在,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自身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从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供给曲线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它的价格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特别是假定生产要素的成本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将使单位商品的利润增大,这不但促使原厂商扩大生产,而且还吸引别的厂商转产这种商品,结果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增加。反之,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将减少。因此,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与它的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因此,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7. 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又如何解释滞胀的?

总供给曲线分为三种:

凯恩斯的供给曲线:
假设:
(1)货币工资W和价格P具有“刚性” ——不能调整。即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当产量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但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均不发生变化。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没有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古典的供给曲线:
假定: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就会提高。简单地说,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劳动市场的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护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被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这也就是说,因为全部劳动力都得到了就业,即使价格水平再上升,产量也无法增加,即国民收入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无法再增加了。故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直线。
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正常的供给曲线:
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政策含义: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效。


滞涨:
经济停滞是指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企的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提供造成滞胀的两个主因:
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例如石油危机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及利润减少,引致商品价格上升同时经济放缓。
另一为不当的经济政策。例如中央银行容许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政府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作出过度管制。
在分析1970年代的滞胀时提供了两种解说:首先是油价暴涨,继而中央银行使用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对抗经济衰退,形成物价/薪资螺旋。

短期影响:
滞胀的物价持续上涨现象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产量下降会导致企业提供的劳务和物品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企业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整个经济呈现衰退的趋势。高通胀率影响财富分配并扭曲价格,高失业率使国民收入下降。

长期影响:
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在一段时期内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工资、价格和感觉根据较高的生产成本进行调整,最终衰退会自行消失。例如,低产量和低就业会加大使工人的工资下降的压力,较低的工资又增加了供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回到原来的位置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于其自然率,经济回到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的位置,这一过程也就是经济的自我纠正。

解决方法:

对付滞胀,政府很难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来消除滞胀,因为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一提高利率,企业经营成本加大,经济就有可能更加萧条,甚至引发倒退,若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印银纸但同时没有抵押),降低利率,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又会引发恶性通货膨涨。
因此,政府应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同时减税,加上适度提高利率来压抑通涨,随着时间过去则可逐步消除滞胀。但此方法可能增加国债负担。


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又如何解释滞胀的?

8. 经济学供给曲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