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用经济学角度看淑兰的失败婚姻,为何竟如此“现实”?

2024-05-13

1. 知否:用经济学角度看淑兰的失败婚姻,为何竟如此“现实”?

二刷《知否》,觉得剧中淑兰姐姐的婚姻可以说非常不幸,原以为孙秀才是个“潜力股”,结果嫁过去后发现是个“垃圾股”,不仅不求上进,还是个贪图荣华富贵、自以为是的好色之徒,与自家母亲理所当然的挥霍着媳妇的钱财,还随意打骂淑兰。虽然最后以和离告终,如果当时不是得到了明兰的帮助估计也不会这么容易。在古代,婚姻在女人的一生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无异于第二次投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辈子的悲喜和生活质量。虽然很多文学作品中对爱情、婚姻的描述中有爱也有恨, 但是大多数的落脚点都是在歌颂崇高的爱情,宣扬爱情与婚姻的美好。

假如把婚姻比作投资,有投资成功的,当然也会有投资失败的,就像炒股一样有赚有赔,赚到的收益不仅和自己的投资能力有关,像运气、时机、大盘走势、甚至大环境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影响。看到将婚姻比作投资,是不是有些许令人难以接受, 因为它将崇高的爱情与婚姻庸俗化了。下面,我将从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剧中淑兰的婚姻为何让人感觉如此现实?
婚姻的本质,如何将利益最大化
《奇葩说》里,经济学家薛兆丰,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婚姻的本质:“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签的,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拿着自己的资源办企业。”大家一起办企业,肯定需要各自拿出自己的资源一起好好发展,这个时候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有身体、有生育能力、有容颜、有家庭关系、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等等。既然是资源就一定会存在稀缺性,只是对不同的人来说稀缺的东西会不一样,有的人贫穷,那金钱对他就是稀缺的;有的人缺乏政治资源。

那可以获取到政治资源的途径对他就是稀缺的;有的人在生活中缺乏乐趣,那幽默风趣对他而言就是稀缺的。那如何利用婚姻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呢?剧中的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不就是因为孙秀才12岁成了秀才,盛家认为这个少年往后的仕途之路应该会一帆风顺,可以到时候为家中所用,所以看中了他以后的能力,即使他们家很穷也没有关系;而孙秀才之所以会娶淑兰,不也是因为对他来说财富是他的稀缺资源,而且淑兰其他方面也不差,贤淑又漂亮,还是嫡女。

可见在婚姻的选择中, 满足自己的稀缺资源是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剧中的顾廷烨生母白氏与他父亲的婚姻促成,也是因为他父亲需要她娘50万两白银的嫁妆帮他渡过当时的难关,也是属于满足自己的稀缺资源而将利益最大化做出的选择。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贝克尔曾经说过,“凡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也许有人会觉得他们的婚姻太功利性了,其实婚姻就是双方签订一个契约,然后实现双方受益的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给婚姻带来的风险
虽然淑兰和孙秀才的婚姻一开始很明显是因为“利益”才捆绑在一起的,但是如果一开始淑兰和盛家就了解孙秀才的品性如何,我想淑兰也不会同意和孙秀才结婚的吧。只是对每个人来说稀缺和在意的东西都不一样而已,大家只是进行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人人心中有杆秤, 爱不会平白无故地产生,就像人们在寻找对象之前, 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一种择偶标准。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

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假如向对方隐瞒对自己不利的缺点,放大对自己有利的优点,一旦对方没有发现并成功走向了婚姻,那双方的缺点或者劣势暴露出来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淑兰婚姻的失败,很大程度就是婚前对孙秀才的品性了解不够全面,如果孙秀才是一个品行良好之人,即使他未来依旧无法中举,他们的婚姻也不会走向如此。

所以在婚配双方促进信息交流的时候,往往会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典型的逆向选择。比如在约会中,特质较差的人往往会出手阔绰,表现超凡脱俗,为达成婚姻合约而故意表现一些并不存在的信息特质,有的甚至会为了迎合对方喜欢而委屈自己。如果在基于双方互相了解,也就是信息对称的情况下,这当然也不会发生。虽然婚姻存在的风险不仅仅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很多其他方面也会有影响,但是在结婚之前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方方面面,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日后会带给我们的落差和影响。
失败的婚姻需要及时止损
剧中的淑兰在三年的婚姻生活中饱受夫家的欺凌,意识到这日子无法再过下去的时候,最终以损失一半嫁妆为条件进行了和离。虽然中间过程比较曲折,但是也算是及时止损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婚姻也不例外,如果经过努力依然无法挽救婚姻时,请学会及时止损。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词是“沉没成本”,即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它是一种历史成本,会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决策。当然止损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好比股票被套的时候,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知否:用经济学角度看淑兰的失败婚姻,为何竟如此“现实”?

2. 《知否》中的淑兰婚姻不幸却为何一直选择隐忍?

那时候对女人的要求是女子要三从四德,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在家听父母的话,嫁人听丈夫的话,那时候的女人其实是没有自我的,所以即使淑兰家家庭条件比那孙秀才不知道好多少,可依然只能选择隐忍,而最重要一点是,一旦女子被夫家退回来,那么女子一家的女人都会因为这个女子而受到影响。

怎么说呢就类似于咱们父母那个年代,一个女子如果嫁人以后,被夫家给退了回来,别人一定会说闲话,人家肯定会说他们家的女儿没有家教等等,古人是最怕人言可畏的,但凡被人说了女子不好怎么样的,那么这家的姑娘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当时的淑兰即使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却依然不敢选择回娘家。

淑兰也算是大家小姐了,当初她娘家看上孙秀才,是因为孙秀才12岁的时候便中了秀才,在古人看来,商贾之士虽然有钱,但是却是社会地位比较低的,所以那时候的人都认为,只有读书有出息,可以做官,所以当盛家看到那么小年纪便中了秀才的孙秀才,于是就供养起他来,他后来上学的学费都是由盛家出的,到后来置办的宅子,还在仆人都是由盛家给办的,但是哪里知道的是,这个孙秀才中了秀才以后就再也不好好学习了。

而后来更是天天除了吃喝就是各种的玩乐,如果淑兰是一个比较有主见的姑娘,那么她可能不会吃那么些苦,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男人早跟他离了就是了,但是那个年代合离是很难的,对于那时候的男权来讲,是不可能这么做的,而如果不合离是被休了,那她的妹妹就没有办法再嫁,而远在京城的盛家女儿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当时的淑兰即使过的再苦也不敢提在夫家过的不好。

3. 《知否》中,低嫁的淑兰为什么会受尽委屈?

其实在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觉得淑兰是低嫁,因为孙秀才家里面实在是太穷了,而她们家是拥有那么多的钱,是一个富贵人家。但是其实根据当时的一个社会环境来看的话,苏南并不是低嫁,而是高嫁。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做商人的是最低下的一个地位,虽然说他们拥有很多的钱,可是他们的地位是很低的。

而孙秀才又是一个读书人,他当时小的年纪就考上了秀才,所以说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人也很有天分,所以他跟他的母亲都是自私身高,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厉害,特别的有优越感,所以说看不起盛家,觉得他们把女儿嫁过来是高攀了他们。再加上自古以来,婆媳就是天敌,他的婆母也是受了很多年的一个委屈,如今有了儿媳妇可以欺负,那自然是不会放过。

而且淑兰和他父母的一个原因也有很大的,因为他的性格是非常的软弱,过于的逆来顺受,只要是遇到困难就一味的忍让。他的父母亲也只会花钱免灾,只要他们两口子怡闹的话,他们就又是给铺子,又是给钱的,从来都不会管事情的对错,只是想要息事宁人。那既然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母子两个肯定就是闹得更凶了呀,因为越闹我越有钱,那我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觉得不管在哪一个年代,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他就是因为自己太过于逆来顺受了,才会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如果是其他的姐妹嫁到这个家里面的话,绝对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你要勇于反抗,不能告诉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那这样的,不被人家欺负死了。这么的好拿捏,人家肯定专门欺负你呀,你要是厉害一点的话,谁敢这样?

《知否》中,低嫁的淑兰为什么会受尽委屈?

4. 看看《知否》淑兰的第一段婚姻才知道当断立断有多重要?

《知否》里淑兰的第一段婚姻是这样子的,她嫁的丈夫是一个12岁就中了秀才的男人,可是这个男人自中了秀才以后就自大无比,于是不思进取,整天想的就是花天酒地,所以在结婚那么多年以后,也没有再往上升级,一直都停在秀才这个等级上。

而淑兰家在当地是大户,家里有人当官,虽然淑兰的父亲不为官,但淑兰的堂叔就是盛老爷,淑兰原本应该许配一很不错的人家,可是当时的情况是重才,于是淑兰的父母就把女儿嫁给了一无所有的孙秀才,而这个男人结婚以后自认为自己是秀才就比妻子高一等,而他不断的在外面找,花天酒地,家里纳了一堆的小妾还不满足。

淑兰在这样的家庭里过的很不开心,但是那个年代离婚真的是太难了,她考虑太多,所以不敢得罪丈夫,只能忍着,最后无法再忍时,一家人才原着想了个办法以合离结束。女人啊,若是嫁错了人,及时的回头,你未来也许还能拥有幸福,但若是你一头扎进那段不幸福的婚姻里就是不肯回头,那么你这一辈子只能苦着了。

就好比现在很多女人的婚姻很苦,但因为孩子,或者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让很多女人在丈夫家暴,或者是出轨的时候,依然坚持着这段不幸福的婚姻,她很痛苦,但却只能忍着,因为别无选择。
但若是她肯回头看看,哪怕拼一次,难道就真的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吗,如果不懂的及时的止损,那么损失就只会越来越多,而痛苦也只会越来越多,当发现自己的婚姻实在是没有办法再继续下去的时候,就应该回头,而不是一直这么坚持下去,苦的只能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