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改的区别

2024-04-28

1. 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改的区别

混改是指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
混改就是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何混,推进混改可以切实做到“三个有利于”。其一,有利于企业产权清晰。其二,有利于政府改进管理。其三,有利于民营企业多元扩张。国企混改是一项事关国家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措施,在民营企业进不进入国企,如何进入等方面,应该严格实行“三不”,即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根基,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根基,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无从谈起。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所有制结构改革,不拘泥于苏联的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模式,也不同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所有制结构模式,而是探求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所有制结构,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实际的科学战略定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战略决策。

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混改的区别

2. 国有经济改革方向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吗

 2014年12月16日,由经济日报社与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前瞻”论坛在京举行。图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凤义发表演讲。中国经济网 闫微微/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 佟明彪)16日下午,经济日报社与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凤义在论坛上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发展混合所有制,坚决反对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他透露,南开大学课题组通过对资本主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析,得出以下五个观点。观点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规律"的必然要求。观点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观点三,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要求。观点四,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观点五,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以下是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学习机会,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发言,感觉受益匪浅。对混合所有制问题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我今天代表我们南开大学课题组来做一个发言。因为我们是在高校,所以对实践接触的相对较少,我们的观点偏重理论方面。我们在关注当前关于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争论中,也确实发现有很多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当前争论的内容很多,但从立场上看,代表性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是一种低效率而无活力的经济成分,需要借助混合所有制形式,进一步推进私有化。私有化才是中国市场发展之路。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基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两种观点代表了在性质上根本不同,在实践上完全相反的两条道路。我们的立场和观点非常鲜明,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发展混合所有制,坚决反对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我们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而是我们研究的结论。
  一些人谈到发展市场经济,自觉不自觉就同私有化连在一起,这种想法主要源于:第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实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伴而生的,所以私有制成为人们认识市场经济的逻辑历史起点。第二,西方主流经济学这个理论体系都是以私有制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它号称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就通过精巧的理论,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第三,原来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使人们形成了思维惯性,认为公有制和国有企业就是没有效率。第四,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高增长,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
  其实,笼统地说现代市场经济中,私有制更有效率还是公有制更有效率,很容易陷入抽象的争论当中。因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既没有单纯的私有制,也没有单纯的公有制,而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什么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讲五个观点,来回答这两个层次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资本主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析,得出以下五个观点。
  观点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规律”的必然要求。热衷于私有化的人,总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作为依据来说事,似乎发达国家的私有制就是天生的、永恒不变的制度,这显然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违背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与私有制相伴而生的,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规律,绝非简单地用“私有制”这个概念能描述的,资本主义生产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而且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也从单一所有制逐渐演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以个人业主制为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出现,资本走向集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又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向着虚拟程度高的结构演变,出现法人资本所有制。在西方发达国家,迄今发展起大量的合作社这种公有制形式。国际合作社组织近些年尤其活跃。我们从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变的事实可以看出: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结晶体,而且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自身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社会关系的载体。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是生产社会化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永恒不变的、绝对自由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第二,私人资本在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这些实现形式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在今天现实中并存。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体系,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简单理解为私有制不符合实际。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本不是遵循什么自然法则的结果,而是在生产力允许的范围内,资本家阶级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来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维护资本利益的产物。
  观点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资本社会化总是与生产社会化相伴而生,但他们遵循的不同的规律。生产社会化直接影响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资本社会化,则直接影响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变化,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实现形式方面的变化,
  当前在关于通过混合所有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一些人总是以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少产权主体,因而以低效率或者无效率为理由,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这种观点完全忽略了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辩证法是:它在把生产力推向全面社会化的同时,也使得资本自身获得了社会化的性质。同单个私人资本相比,股份公司在产权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即资本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导致二重产权结构的出现,其中法人财产权的出现打破了资本所有者直接控制生产资料的物权关系,使得产权关系复杂化。
  在资本主义法人所有制中,这种资本社会化程度更加明显。在这里,法人资本所有权已经与私人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法人资本由此成为更高级形态的社会资本。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鸿业先生就曾指出,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仍然产权不清,只有私有化后才能产权清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股份公司同样是产权模糊的。他的说法从资本社会化的角度看,显然是有道理的。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生产力和所有制关系的不断社会化发展,资本的产权关系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私人资本的原始物权分解为社会资本的多层次产生关系,这是一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观点三: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要求。当前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中,一些人不仅要“私有化”,而且还反对政府干预和计划手段。这种观点严重阻碍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探索。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和其他落后生产关系,确立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在市场、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为资本充分竞争创造空间,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战胜其他落后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已经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29-33年代危机就是最好证明。正是这次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罗斯福新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既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提高的体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相应制度体系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只能是从资本的逻辑和立场出发做出的,所以,只有符合资本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得到支持和贯彻。
  观点四: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在当前的争论中,很多人混淆了所有制和产权的关系,比如有人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制结构究竟谁为主体,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因为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在市场上都是竞争关系,哪种经济成分占优势,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他们认为现在关于“公有制为主体”,认为确立了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混淆了所有制、所有权以及资本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所有制是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总和;从微观层面看,所有制是企业的产权结构与组合形式。现实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直接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现代经济中,一个国家往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些所有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经济制度整体。在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家里,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而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哪中所有制居于主体地位,是这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社会发展目标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过三百多年,而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私有制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结构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显然变化和演变并非是直接由市场机制选择或者说市场机制选择并不具有必然性。
  观点五: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从唯物史观方法论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和一个主观能动性”,这三大规律是:生产社会化发展规律;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从“自发”向“自觉”的演变规律。一个主观能动性,是指代表社会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和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探索遵循三大规律的内在要求,结合国情,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不断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
  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加剧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最终将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遵循三大规律与发挥顶层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是我们推进经济改革、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制胜法宝。我们深信,只要坚持公有制,坚守国有经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一定能更广阔的发展。以上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3. 国有经济改革方向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吗

2014年12月16日,由经济日报社与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前瞻”论坛在京举行.图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凤义发表演讲.中国经济网 闫微微/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6日讯(记者 佟明彪)16日下午,经济日报社与国资委[微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国企改革:探索与前瞻"论坛在京召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凤义在论坛上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发展混合所有制,坚决反对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他透露,南开大学课题组通过对资本主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析,得出以下五个观点.观点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规律"的必然要求.观点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观点三,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要求.观点四,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观点五,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以下是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学习机会,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发言,感觉受益匪浅.对混合所有制问题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我今天代表我们南开大学课题组来做一个发言.因为我们是在高校,所以对实践接触的相对较少,我们的观点偏重理论方面.我们在关注当前关于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争论中,也确实发现有很多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当前争论的内容很多,但从立场上看,代表性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是一种低效率而无活力的经济成分,需要借助混合所有制形式,进一步推进私有化.私有化才是中国市场发展之路.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根基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两种观点代表了在性质上根本不同,在实践上完全相反的两条道路.我们的立场和观点非常鲜明,发展混合所有制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发展混合所有制,坚决反对借混合所有制之名,行私有化之实.我们的观点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而是我们研究的结论.
  一些人谈到发展市场经济,自觉不自觉就同私有化连在一起,这种想法主要源于:第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确实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伴而生的,所以私有制成为人们认识市场经济的逻辑历史起点.第二,西方主流经济学这个理论体系都是以私有制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它号称研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就通过精巧的理论,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第三,原来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和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使人们形成了思维惯性,认为公有制和国有企业就是没有效率.第四,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出现高增长,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
  其实,笼统地说现代市场经济中,私有制更有效率还是公有制更有效率,很容易陷入抽象的争论当中.因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既没有单纯的私有制,也没有单纯的公有制,而是公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混合所有制经济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什么我国发展混合所有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讲五个观点,来回答这两个层次的问题.
  我们通过对资本主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分析,得出以下五个观点.
  观点一:发展混合所有制是“生产社会化规律”的必然要求.热衷于私有化的人,总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作为依据来说事,似乎发达国家的私有制就是天生的、永恒不变的制度,这显然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也违背了生产社会化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确与私有制相伴而生的,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规律,绝非简单地用“私有制”这个概念能描述的,资本主义生产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而且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也从单一所有制逐渐演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以个人业主制为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出现,资本走向集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
  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又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也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向着虚拟程度高的结构演变,出现法人资本所有制.在西方发达国家,迄今发展起大量的合作社这种公有制形式.国际合作社组织近些年尤其活跃.我们从资本主义所有制演变的事实可以看出:第一,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结晶体,而且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自身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社会关系的载体.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化,是生产社会化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永恒不变的、绝对自由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第二,私人资本在其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这些实现形式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在今天现实中并存.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体系,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简单理解为私有制不符合实际.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根本不是遵循什么自然法则的结果,而是在生产力允许的范围内,资本家阶级通过各种制度设计来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维护资本利益的产物.
  观点二:发展混合所有制是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资本社会化总是与生产社会化相伴而生,但他们遵循的不同的规律.生产社会化直接影响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而资本社会化,则直接影响产权结构和产权关系的变化,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在实现形式方面的变化,
  当前在关于通过混合所有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一些人总是以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少产权主体,因而以低效率或者无效率为理由,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这种观点完全忽略了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内在辩证法是:它在把生产力推向全面社会化的同时,也使得资本自身获得了社会化的性质.同单个私人资本相比,股份公司在产权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即资本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导致二重产权结构的出现,其中法人财产权的出现打破了资本所有者直接控制生产资料的物权关系,使得产权关系复杂化.
  在资本主义法人所有制中,这种资本社会化程度更加明显.在这里,法人资本所有权已经与私人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法人资本由此成为更高级形态的社会资本.
  20世纪90年代初期,高鸿业先生就曾指出,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仍然产权不清,只有私有化后才能产权清晰,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现代股份公司同样是产权模糊的.他的说法从资本社会化的角度看,显然是有道理的.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生产力和所有制关系的不断社会化发展,资本的产权关系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趋势,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私人资本的原始物权分解为社会资本的多层次产生关系,这是一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观点三: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要求.当前关于混合所有制的认识中,一些人不仅要“私有化”,而且还反对政府干预和计划手段.这种观点严重阻碍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探索.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和其他落后生产关系,确立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因此资产阶级国家必须在市场、制度、政策等各个方面,为资本充分竞争创造空间,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战胜其他落后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已经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29-33年代危机就是最好证明.正是这次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罗斯福新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市场经济体制从“自发”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既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提高的体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相应制度体系下,自觉运用市场经济,只能是从资本的逻辑和立场出发做出的,所以,只有符合资本利益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得到支持和贯彻.
  观点四:一个国家所有制结构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在当前的争论中,很多人混淆了所有制和产权的关系,比如有人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有制结构究竟谁为主体,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因为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在市场上都是竞争关系,哪种经济成分占优势,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他们认为现在关于“公有制为主体”,认为确立了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混淆了所有制、所有权以及资本经营权之间的关系.所有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考察:从宏观层面看,所有制是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总和;从微观层面看,所有制是企业的产权结构与组合形式.现实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直接决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现代经济中,一个国家往往是多种所有制并存,这些所有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社会经济制度整体.在一个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国家里,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这个国家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而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哪中所有制居于主体地位,是这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社会发展目标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不是市场机制选择的结果.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不过三百多年,而人类历史从奴隶社会私有制开始一直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结构不断发展变化,但是显然变化和演变并非是直接由市场机制选择或者说市场机制选择并不具有必然性.
  观点五:发挥顶层设计的功能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从唯物史观方法论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和一个主观能动性”,这三大规律是:生产社会化发展规律;资本社会化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从“自发”向“自觉”的演变规律.一个主观能动性,是指代表社会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和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探索遵循三大规律的内在要求,结合国情,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不断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结果.
  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然会加剧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分配的两极化,最终将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遵循三大规律与发挥顶层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是我们推进经济改革、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制胜法宝.我们深信,只要坚持公有制,坚守国有经济,我国的混合所有制一定能更广阔的发展.以上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国有经济改革方向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吗

4. 混合制所有经济 和国有经济怎么分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为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所为,就是国有经济要控制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在国防和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行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要占支配地位,在重要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通过少量国有资本控制和影响更多的社会资本。有所不为,是指国有资本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让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进入,依靠多种经济成分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财产权分属于不同性质所有者的经济形式。 从宏观层次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制结构的非单一性,即在所有制结构中,既有国有、集体等公有制经济,也有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还包括拥有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合资、合作经济; 而作为微观层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不同所有制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
商业银行也有国有和股份制之分,比如工行、建行、农行、中行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招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则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国有经济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国有,因为国有经济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

5.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6. 什么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19年11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双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在444家“双百企业”中,共有200家中央企业子企业。其中,113家在本级企业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5384亿元,3466家子企业开展了混改。80%的“双百”企业领导班子薪酬拉开了差距,最高最低相差倍以上,超过一半的“双百”企业在本级或者所属企业选聘2700名职业经理人,有效完善了市场化经营机制。今年以来,混改企业批量落地,国企混改加速推进,2019年5月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第四批混改试点名单,共有160户企业,资产总量超过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所属107户,地方国有企业所属53户。2019年1—9月份,中央企业各级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超过600户。2013—2018年,实施混改的中央企业子企业中,混改后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超过70%。      什么是国企混改?      国企混改,全称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总要求,以市场机制为原则,通过在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引入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释放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国企混改的主要方式      开放式改制重组。采取资产剥离、人员分流及债务重组等多种手段,重新组合业务、资产以及债务等要素,优化业务和资源配置。      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一般是指国内外专业的行业或财务投资者,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以及整合经验,其加入不仅可以带来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还可以对国企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收益形成倒逼效应,提升企业经营活力和经营效益。      员工持股。通过混改开展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以往国企员工薪资的天花板,充分激发员工创造力和积极性,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创共享。      运作上市。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既是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也与混改目标高度一致。通过上市引入非公有资本,优化股权结构,健全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国企经营市场化发展。      国企混改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国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资本,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与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战略业务协同;建立高效的企业市场化管理机制,以业绩为导向,优化风险管理和成本管控,改善盈利能力;建立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使员工与企业共享效益,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混改的典型案例之一为第一批混改试点企业中的中国联通。联通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由于在4G业务的失利使其在经营业绩上远差与另外两家公司,2016年联通年报显示,该年联通净利润仅为亿元,而同期中国电信净利润为亿元,中国移动净利润为亿元。      2017年联通混改,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引入来自互联网(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金融(中国人寿、中国中车)、垂直行业(苏宁云商、滴滴出行、网宿科技、光启集团、用友软件、宜通世纪)等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股权激励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市场化管理制度。同时利用战略投资者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物联网、零售、垂直行业等领域的优质外部资源,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效应。中国联通2018年年报显示,联通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亿元,同比涨幅达用户全年净增4505万户,      产业互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5%。通过与战略投资者的深化合作,联通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各类创新业务全面布局,混改成效显著。

7.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 混合的目的是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企业治理的有竞争力能够培养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治理体系。国企改革被公认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难就难在各界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基本程序:1、成立改制组;2、提出改制申请;3、改制预案的制定和初审;4、改制方案上报审批;5、清产核资及产权界定;6、资产评估;7、按批复的方案组织实施;8、办理新公司注册的相关手续。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国有企业依公司法整体改造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原企业的债务,由改造后的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第五条企业通过增资扩股或者转让部分产权,实现他人对企业的参股,将企业整体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原企业债务由改造后的新设公司承担。。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8. 国企为何必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把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3.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贯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整改。混合所有制经济通常采用的是股份制形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