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储蓄国债的特点

2024-05-13

1.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特点

 储蓄国债(电子式)可谓一支无风险债券,只是在您提前兑取时会有一些损失,但这损失都是在您购买前已经规定好的,您完全可以预知。储蓄国债(电子式)适用于持有闲置资金、追求低风险、稳定收益且缺乏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同时希望投资期间有现金流动的客户也可以尝试。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特点

2. 什么是储蓄国债(电子式)


3.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定义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定义

4.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概述

为了丰富国债品种,改进国债债权管理模式,提高国债发行效率,方便国债投资者,在借鉴凭证式国债方便、灵活的优点基础之上,财政部参照国际经验,于2006年6月20日起,首批代销试点电子式储蓄国债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7家商业银行先后开始接受开户申请,并于2006年7月首次发行电子式储蓄国债(简称为储蓄国债),投资者又多了一种国债投资新渠道。

5. 什么是储蓄国债(电子式)?


什么是储蓄国债(电子式)?

6. 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国债发行

财政决定从8月10日起发行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的储蓄式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在最大发行总额的300亿元中,3年期210亿元,票面年利率4.76%;5年期90亿元,票面年利率5.32%。发行期为8月10日至8月19日。各承销机构在规定的额度内发售本期国债。从购买之日开始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逾期兑付不加计利息。本期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公开发行,投资者可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38家2012年至2014年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的营业网点购买。公告提醒,本期国债为记名国债,以填制“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的方式按面值发行,可以挂失,可以质押贷款,但不能更名,不能流通转让。在购买本期国债后如需变现,投资者可随时到原购买网点提前兑取。提前兑取时,按兑取本金的1%。收取手续费,并按实际持有时间及相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

7. 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种类有哪些?

  无记名式国债
  无记名式国债是一种票面上不记载债权人姓名或单位名称的债券,通常以实物券形式出现,又称实物券或国库券。实物债券是一种具有标准格式实物券面的债券。在我国现阶段的国债种类中,无记名国债就属于这种实物债券,它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面值等,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我国从建国时起,且在20世纪50年代发行的国债和从1981年起发行的国债主要是无记名式国库券。无记名式国库券的一般特点是:不记名、不挂失,可以上市流通。由于不记名、不挂失,其持有的安全性不如凭证式和记账式国库券,但购买手续简便。同时,由于可上市转让,流通性较强。上市转让价格随二级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定,当市场因素发生变动时,其价格会产生较大波动,因此具有获取较大利润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无记名式国库券更适合金融机构和投资意识较强的购买者。

  凭证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我国从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是以储蓄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理想的投资方式。与储蓄相比,凭证式国债的主要特点是安全、方便、收益适中。具体说来是:

储蓄国债(电子式)的发行种类有哪些?

8. 储蓄式国债的购买渠道有哪些?方法都在这里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在降息周期下,国债的预期收益优势开始显现,加之其连活期存款都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国债越来越受投资人欢迎。那么购买国债的渠道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带大家一起看看吧。
储蓄式国债      电子储蓄国债就是以电子方式记录债权的储蓄国债品种。与凭证式储蓄国债相比较,电子储蓄国债的品种更丰富,购买更便捷,利率也更灵活。      我国发行的国债主要分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储蓄国债,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储蓄国债都具有国家信用担保,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预期收益均能免税,不可以流通转让和可以提前兑取和质押贷款等特征。储蓄式国债的购买渠道有哪些      1、去银行柜台办理和购买国债;      2、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自主办理。      注意:凭证式国债只能通过银行柜台买。储蓄式国债的购买注意事项      1、虽然储蓄式国债可以通过网银购买,但并非所有的银行都可以用网银买。建议购买前确认一下,给银行的客服打电话等。      2、第一次购买电子式储蓄国债的朋友需要注意,在购买前需要先开通“国债托管账户”,用于购买国债的。      3、一般来说大银行的国债因为网点多,覆盖率广,人流量大等特点,会更容易供不应求,其实可以选择具有国债销售的中小型银行进行国债的购买。      关于储蓄式国债的购买渠道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可以权衡利弊,对投资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