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13

1.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并购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政府干预过多。并购应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自愿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的并购动因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在我国,许多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动因,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动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笔者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复杂。
(二)价值评估欠准确。企业确定并购目标后,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收购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能否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被审计的时间距并购的时间长短等。也就是说,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三)支付方式单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发达国家盛行的换股并购和综合证券并购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起步。这种以实物资产作为并购或交易标的的交易方式,往往由于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排、债务处理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企业并购的谈判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化,从而使并购的成交率低。笔者认为,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杠杆收购中的垃圾债权发行和过渡性贷款安排都高度依赖于投资银行。在西方国家,中介机构不仅参与企业并购的咨询、策划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四)占用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采取债权融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会使并购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额都大幅上升,资产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使并购方资产流动性减弱。大量的长期负债还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二、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
为了使并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实行政企分开。政府部门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或行政机关,是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除搞好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外,更重要的职能是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政府部门不是经济组织,更不是企业。企业是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的经济单位,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构成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可见,政企主体不能混同,必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现政企分开,就应该使政府与企业成为法律上两个平等的法人组织。否则,企业改革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只有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才能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避免两者相互“越位”;只有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色定位。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明确界定产权,完善市场机制,加快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建设问题。
(二)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价,并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时,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来决定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三)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并购双方协商好收购价格,并购方就应根据并购支付方式着手筹措资金。并购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的资金筹措压力最大。并购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设计并购支付结构,以满足并购双方的要求。
(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可以使企业在并购方式选择上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的机率。可借鉴外国经验,推出可转换证券等一系列受市场欢迎的金融工具。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如果没有中介机构的参与,而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如表外工具的运用主要靠投资银行来具体操作。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角色,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应给这些中介机构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利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
总之,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并购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或规避各种不利影响,并购企业应选择理想的目标公司,审慎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在整和目标企业的过程中,创造最优目标公司资本结构,增加公司的价值,使企业并购充分发挥企业的协同效应,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经营规模,挖掘公司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潜力。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在西方国家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动机和驱动力以及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并购的浪潮正向全球化推进,对我国经济也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其目的在于利用并购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调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我国企业并购起步较晚,在并购中存在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政府干预过多。并购应是企业为生存和发展而自愿采取的战略行动,企业的并购动因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但在我国,许多并购行为并不是出于纯粹的市场经济动因,政府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企业动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现象比较严重。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笔者认为,政府干预企业并购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关系复杂。
(二)价值评估欠准确。企业确定并购目标后,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合理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收购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能否准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并购企业准备并购的时间长短、是善意并购还是恶意并购,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最近一次被审计的时间距并购的时间长短等。也就是说,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根本上取决于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并购双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使得并购方很难准确判断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在定价中可能接受高于目标企业价值的收购价格,由此导致并购方资产负债率过高,目标企业不能产生预期盈利而陷入财务困境。
(三)支付方式单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低,被并购或交易的资产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发达国家盛行的换股并购和综合证券并购在国内基本上没有起步。这种以实物资产作为并购或交易标的的交易方式,往往由于被并购企业的人员安排、债务处理等一系列具体问题,使得企业并购的谈判过程和交易过程复杂化,从而使并购的成交率低。笔者认为,中介机构在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杠杆收购中的垃圾债权发行和过渡性贷款安排都高度依赖于投资银行。在西方国家,中介机构不仅参与企业并购的咨询、策划和组织,还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但在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才刚刚起步,投资银行的行业操作能力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发展。
(四)占用流动性资源过多。我国企业并购大多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如果企业本身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就需要对外筹集资金,以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采取债权融资方式收购目标企业,会使并购后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负债额都大幅上升,资产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度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使并购方资产流动性减弱。大量的长期负债还会大大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或令企业被迫接受一系列限制性条款,限制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和资金的正常运作。因此,企业应根据并购目的、自身资本结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适当的融资渠道,避免因融资渠道、还款方式选择不当增加企业资本成本,令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二、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应对策
为了使并购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笔者建议采取如下对策:
(一)实行政企分开。政府部门是指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或行政机关,是宏观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除搞好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外,更重要的职能是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政府部门不是经济组织,更不是企业。企业是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的经济单位,直接以赢利为目的,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构成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可见,政企主体不能混同,必须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实现政企分开,就应该使政府与企业成为法律上两个平等的法人组织。否则,企业改革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只有有效地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才能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避免两者相互“越位”;只有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与企业才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角色定位。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明确界定产权,完善市场机制,加快企业并购中的法律建设问题。
(二)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不准确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价,并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对目标企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做出合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进行合理估价。在对目标企业进行估价时,企业可根据并购动机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来决定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合理评估企业价值。
(三)合理安排资金支付。并购双方协商好收购价格,并购方就应根据并购支付方式着手筹措资金。并购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其中现金支付方式的资金筹措压力最大。并购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设计并购支付结构,以满足并购双方的要求。
(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促使金融工具多样化,可以使企业在并购方式选择上更加灵活,从而提高企业并购成功的机率。可借鉴外国经验,推出可转换证券等一系列受市场欢迎的金融工具。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还应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如果没有中介机构的参与,而仅仅依靠企业本身的力量,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如表外工具的运用主要靠投资银行来具体操作。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角色,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应给这些中介机构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利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资本实力、信用优势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并购开创多种多样的筹资渠道。
总之,并购作为企业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并购在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或规避各种不利影响,并购企业应选择理想的目标公司,审慎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在整和目标企业的过程中,创造最优目标公司资本结构,增加公司的价值,使企业并购充分发挥企业的协同效应,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经营规模,挖掘公司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潜力。

3. 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要分开写。一、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一是要扣题,二是要开阔,三是要清晰。所谓扣题,就是要紧紧地把握住课题题目,不偏离这个题目研究的方向,也不要超出这个范围。要准确地朝着研究目标达成的方向。整个思路具有合理性,不扩大化。所谓开阔,就是指研究思路要涵盖研究的内容,体现各项研究内容的先后顺序,基本要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要结合实际写具体一点,不要太抽象。通过研究思路的表述,把研究目标和内容串起来。所谓清晰,就是研究思路应该体现研究的过程性的逻辑关系,让看的人,特别是评审专家明明白白研究的基本路径。先做什么,取得什么结果以后,又再做什么等等,一步步把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讲清楚。【摘要】
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怎么写【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要分开写。一、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一是要扣题,二是要开阔,三是要清晰。所谓扣题,就是要紧紧地把握住课题题目,不偏离这个题目研究的方向,也不要超出这个范围。要准确地朝着研究目标达成的方向。整个思路具有合理性,不扩大化。所谓开阔,就是指研究思路要涵盖研究的内容,体现各项研究内容的先后顺序,基本要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且要结合实际写具体一点,不要太抽象。通过研究思路的表述,把研究目标和内容串起来。所谓清晰,就是研究思路应该体现研究的过程性的逻辑关系,让看的人,特别是评审专家明明白白研究的基本路径。先做什么,取得什么结果以后,又再做什么等等,一步步把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讲清楚。【回答】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回答】

企业并购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4.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

 冲突之一:制度冲突——产权关系模糊和所有制阻隔是造成并购双方冲突的制度原因。

  产权关系不明晰,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通病和顽疾。对单个企业而言,产权关系不明晰,只会导致企业运行机制的走样。如果对两个产权关系不明晰的企业实施并购,带来的就不仅仅是运行机制上的问题。首先,它使并购的撮合方法不规范(通常是政府“拉郎配”),交易成本增加;其次,这样的两个企业强行并购以后,企业制度的冲突是很激烈的。

  在我国,与产权关系不明晰并存的现象是,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之间界限分明。不同的所有制之间的融合必须打破所有制阻隔的坚冰,这就使企业冲突具有“刚性”的特点,增加了企业整合的难度。

  企业的制度冲突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权利之争。 整合意味着并购双方权利的调整或重新设定。在产权关系不明晰的状况下,调整和设定权利关系,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谁有权决定权利分配的方案?谁有资格放弃既得的权利?当权利关系的调整涉及到企业领导人的名利时,冲突必然明显加剧。(2)所有制阻碍, 即不同性质所有制企业之间,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兼并公有制企业以后,企业之间的融合难度很大。困难不仅来源于人们的观念,更主要是来源于制度方面,因为,公有制企业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法人财产权也是不完整的。(3 )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企业整合,因权属关系的不同而障碍重重。

  冲突之二:机制冲突——并购双方运行机制不尽相同,两种机制的冲突不可避免。

  通常,并购企业的运行机制比较好,被并购企业的运行机制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对并购后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整合,首先就遇到了被并购企业原有机制的抵制,两种机制的摩擦和搏杀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被并购企业的运行机制没有根本的缺陷,并购后,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机制仍然基本保持不变,两种企业的两种机制之间还会有一个磨合和协调的过程。并购后企业的运行机制,不是原有企业运行机制的简单相加,而是企业运行机制的再造。

  冲突之三:心理冲突——并购双方员工以及企业所属的行政主管领导认识上的不一致,使并购后的企业必须进入一个较长的心理磨合期。

  并购双方的心理冲突主要是由以下矛盾产生的:(1 )并购企业的优越感和被并购企业的自卑感的冲突。并购企业通常是优势企业,优势企业的地位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往往在并购前极力反对并购,并购后又出自本能地抵触企业内的整合。因为在他们看来,并购意味着主动找个包袱背起来;整合则意味着既得利益的损失,意味着牺牲。与此相反,处于被并购地位的企业员工往往心存自卑感,使他们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并购,这对企业的整合也是不利的。 (2)并购企业员工的守成思想和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恋旧情结与企业创新的矛盾,加大了企业整合的难度。一方面,并购企业的员工期望维持现状,规避风险,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在过去的记忆中,怀念昔日的辉煌。这两种心态都不利于并购后企业员工携手共进。(3 )并购双方企业领导在并购目的认识上的偏差。被并购企业的领导希望通过并购寻求解脱,思考得较多的是自己职位的升降,其主管领导和地方政府则思忖借机丢掉包袱;并购企业则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分散经营风险,延长生产线,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并购双方领导对企业并购目的上认识的差异,使他们对并购的促成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对被并购企业而言,完成并购仪式似乎就是并购使命的完结,至于并购后企业的整合任务主要落到并购企业的头上。企业整合在得不到被并购企业的积极配合的状况下进行,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冲突之四: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企业冲突的集中体现。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概念,帕斯卡尔和阿索斯将企业文化看成是一个以最高价值观为核心的由七个因素构成的生态体系。(注:这七个因素是:最高价值观(又称核心价值观)、战略、结构、制度、技能、人员、作风。)

  广义的文化冲突已经涵盖了以上较多的内容。在此,只从狭义上讨论企业文化冲突的问题。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企业全体员工逐渐形成的共同信念和公共人生。不同的企业所处的企业组织环境和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因此并购双方在文化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企业文化冲突主要包括企业家领导艺术上及工作作风的差别,企业员工精神风貌以及士气上的差异,企业文化氛围的不同等等。这些在文化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是内化于企业的带有根本性的冲突,是企业制度、机制、组织和心理冲突的集中表现。

  企业整合的目的:企业核心能力论

  在西方并购实践中,企业并购的目的先后被定位在寻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发现价值、实现战略转换上。 1990 年, Prahalad 和Hamel提出核心能力理论以后, 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能力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根据Prahalad和Hamel的理论,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组织,它具有使一项关键业务达到业界一流水平的能力,是能够提供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如下特点:(1)核心能力是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 它通过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和效益。(2)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企业的一系列产品及其服务上。(3)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

  在我国,必须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企业并购,并购后的整合也只能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但是,我国企业并购的双重任务决定了企业并购目的的二重性(注:在我国,一方面,企业并购是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重要举措被提出来的;另一方面,并购又是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而作出的理性的选择。):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并购和并购后的整合必须顺应世界的潮流,以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为根本目的;另一方面,企业并购应历史地承担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任。企业并购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企业整合理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同时展开,协调运作。

  (一)从宏观上讲,企业的整合必须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

  1.放眼世界市场,立足区域经济,确定企业生产经营的战略和策略。企业必须立足区域经济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充分体现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要求,放眼世界大市场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两者的统一性就在于,企业只有立足区域经济才能壮大自身,才能具备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条件和优势。

  2.企业应从现实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选择企业的主导产业和主导方向。企业应根据并购后的条件,选择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选择有较好成长性的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导方向,选择有明显优势的关键技术作为产业和产品的支撑。

  3.企业必须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运作。在我国,由于产权制度的特殊性和中介机构的不完善,政府在并购撮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人据此认为,企业整合仍应重视政府的作用,以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我认为不妥。因为其一,借助政府的力量推进企业的整合,也就是在整合过程中增加了一个利益主体,从而增加了整合的难度。其二,以产权制度的特殊性和中介机构的不完善为由,强化政府的作用,无疑是为“政企不分”的企业制度作了一个新的注解,其结果必然是使传统的体制得以回归。其三,政府一旦被“请进”企业的整合过程,弱化政府的作用就难了——政府的“寻租”动机会使政府大量使用政治资源(政治权力)推进企业的整合,现代企业制度就会扭曲变形。况且,政府的“撮合”不同于企业的整合。整合的含义是:并购双方在目的一致(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在战略、策略、组织、机制和文化上的协同。因此,企业的并购和整合过程中,只能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的作用应严格限制在对并购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上。并购后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运作。

  (二)从微观上讲,企业的整合包括组织整合、财务整合和文化整合三个方面的内容。

  组织整合。所谓组织整合就是指并购后的企业在组织机构和制度上进行必要的调整或重建,以实现企业的组织协同。企业并购后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企业组织制度如何进行整合,取决于被并购企业的组织制度的优劣。如果原企业的组织制度运行良好,则应允许其继续保持不变,轻易改变企业的组织制度,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产生

5. 毕业论文企业并购会计研究的研究内容怎么写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写毕业论文首先应该从概念和理论入手,然后搜集相关的资料,到中国知网上查阅类似内容,积累素材。其次是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帮助自己提高认识水平。第三就是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请教,取得老师的支持。否则连研究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写,那么论文将无从下手。
企业并购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你可以围绕企业并购的三种形式,选择掌握资料最丰富的一种或者两种展开研究,用实习时取得的有关基础数据作为支撑材料,进行写作。(别说你没有参加实习,或者实习时没有取得数据。)
希望能够帮到你。

毕业论文企业并购会计研究的研究内容怎么写

6. 企业并购案的论文选题理由怎么写

“选题理由”大致要叙述如下内容(视字数多少决定展开程度):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果没有具体方向,仅是企业并购方面的论文,建议写“企业并购后整合研究”。
国际组织曾经做过并购调查,仅有46%的企业并购成功,并购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后期整合失败,说明并购整合的重要性。同时,并购效应也需要通过整合实现,如果不在并购整合上下功夫,并购效应会在2年内消失,并购初衷或目标不能得以实现。
并购整合包括核心技术、物质资源(含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规模、价值链、文化等。
提供些思路,仅供参考吧。

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选题依据怎么写

  国内企业选择到海外进行并购已经成为这些企业进入或扩大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种必然选择。有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公司的海外并购开支达28.5亿美元,2004年则接近70亿美元,而2005年很可能达到140亿美元。在这种选择越来越被国内企业所青睐的同时,这些企业曾经并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随之产生,而其中有些问题是并购双方所共同面临的。应当承认,国内企业选择海外并购这条道路是他们走出去的最终选择,但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走好,走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后出现的难题

  1、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后出现整合难的问题。就目前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情况来看,多数情况下国内企业都选择了并购国际知名公司或者某些地区的知名公司。如联想并购IBM,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等。并购后首先带给双方的是国家文化和民众观念上的差异,同时还有诸如语言、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其次,由于这些公司本身所处于发达国家,当企业被一家发展中国家企业并购,更要命的是这家企业在国际上并没有什么知名度的话,被并购方的员工难免会出现一种“恐慌”,更会为公司的前景和自己的前程担忧,同时也易产生对于现在管理当局的抵触。而这种观念上的问题又是隐性的,管理当局能否解决好这个难题也是对于企业留住人才的一种挑战。最后,由于并购方和目标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上有差异,企业所秉承的文化上也会有不同,也相应会出现整合难的问题。

  2、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出现资金难的问题。从目前现状来看,国外知名公司的并购成本较高,而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国内企业需要进行并购,难免需要国内企业并购时花费大量的资金。如京东方以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业务,联想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同时背负IBM5亿美元的净负债来并购IBM的pc业务等等,这些都是花费了企业大量的资金,同时对于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当然,目标公司作价的多少和很多因素有关系,并且比较复杂,其中如无形资产的定价这样的问题就很难界定,信息的搜集也相对困难,这对于国内公司来讲在作价的过程中会处于劣势地位。不仅如此,在完成并购以后,并购方还要有一系列继续的资金投入。现实的状况是在我国企业并购的国外众厂商,要么是巨亏,要么是正在走下坡路的一部分该企业集团急于脱手的业务。国内厂商接手之后,还要面临补亏的风险,这对于一些资金原本不丰裕的并购方来讲又是一种严峻考验,企业的财务风险明显要加大。比如,像联想和京东方这样的资本密集型公司,持续的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3、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出现人才缺失的问题。国内很多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想获取目标企业的研发力量和销售渠道,而这两点与目标企业的员工的努力有着很大关系。并购方将会面临人才缺失的压力。首先是来自目标企业人员流失的压力。由于并购方知名度不高,员工对于其了解不深,并且在管理风格和制度上也会有所差异,目标企业员工会产生前途莫测的感觉,再加之完成并购后,该企业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巨头的极力打压,因此将会导致关键的科研和推导人才的流失。再者,国内企业由于本身发展的并不是很充分,企业内部缺乏国际性的人才,这也是进行海外并购后,国内企业面临人才缺失的又一境况。而人才问题解决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日后的整合与发展。

  4、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面临客户流失的问题。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现在来看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会有不同的目的,如获取被并购方的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客户资源,全球网络等等。但是并购完成并不意味着这些目的就能够如愿的得到。其中获取被并购方的原有的大客户是某些并购方所希望得到的。如果这一点不是企业并购的目的之一,至少企业不希望这些客户另投门户。但是国内企业在完成并购之后,如何继续为新市场的客户服务,并且同时处理好国内市场原有的客户,现在成为一些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从国内企业自身来讲,本身在这个方面缺乏经验,同时对于国外一些大客户的理解上也会缺乏一定的认识。从客户方面说,是否愿意信任一家不知名的公司为自己服务,正在考验着国内企业。当然,客户的流失并不意味着此次并购是成功还是失败,一次并购完成后客户流失百分之十是比较正常的。但是问题是,如何让客户不继续流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联想在并购IBM的pc业务之前就已经有客户转投竞争对手。可想而知,客户的流失状况已经足够使人担忧了。

  除以上几点外,国内企业完成并购后也会面临其他大大小小的诸多问题,比如被并购方的执行力是否能够得到贯彻,沟通障碍是否可以克服等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仅对于已经完成并购的企业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并购方式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国内企业来讲也有着借鉴作用。

  二、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后遇到难题的对策思考

  1、明确企业并购目的,以目的促整合。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之前应当明确此次并购的目的是什么,避免短视行为,需进行长远的规划。是想获取目标企业的分销渠道,特有资产,还是研发力量或是通过全球产业资源及格局的整合,有效避开贸易壁垒等等。当然如果目的是多种的,这当中应有主次之分,企业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取舍。如A企业并购B企业的目的主要是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但并购后会出现一年或几年的亏损期,不过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益,在企业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完全可以牺牲短期利益来实现未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同时企业应当避免盲目的追求扩大市场份额,而忽视自身的实力与条件进行的并购,这种急功近利的并购失败是必然的。企业在并购完成后,应以并购目的为基础进行整合。对于被并购方满足这种目的的环节优先进行整合。这样进行的整合可以加速实现并购目的,给企业带来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其他方面的整合。

  2、组建专项并购小组,实现“高层”融合策略,科学分析并购“成本”。并购方应抽调主要部门人员组建并购小组,该小组不仅负责前期企业并购的信息搜集与整理,同时参与整个并购过程,重要的是并购之后依然进入到整合过程,并且在并购之后该小组应当吸收目标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参与进来,实现高层融合。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第一点,该小组成员参与整个并购熟悉各个环节有利于日后整合。第二点,并购后目标企业关键管理人员进入小组有利于稳定对方高层管理人员及员工,可以促进双方沟通,同时可以增添目标企业员工对于并购方的好感,更好协调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克服并购方的强权心理。第三点,有助于并购方培养专业国际化人才。并购前,专项小组应充分进行信息搜集和科学论证,包括被并方所在国的文化、法律,特别是目标企业信息可信性较差,价值较难评估的方面,要进行反复的科学论证,如无形资产、市场发展潜力等。信息搜集、分析论证后应进行集体决策,分散风险。同时,并购方应注重分析本企业并购资金是否宽裕,融资渠道是否畅通,企业完成并购后一段时间内的后续资金是否有保证。国内融资渠道较为贫乏,而国外金融市场较我国发达得多,这对于企业选择多种方式来完成交易提供了诸多条件。但是跨国并购必然会涉及到本国货币与国外货币的强与弱,也必然影响到并购的成本。在完成并购后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付出较大附加成本才能运转,运转后能产生多大利润却是不可测的,所以企业应当结合分析并购部分的潜在价值和市场潜力与并购成本,资金支持力等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后才可以进行决策。如果并购涉及股权换股权的方式,并购方还应当考虑日后股本结构对于本企业未来的影响。

  3、高薪聘请国际化人才,加强对外派人员培训,稳定目标企业人才。从目前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来看,目标企业一般具有国际化特征,而在国际化管理方面我国企业既缺人才又缺经验,并购方应当结合自身情况考虑高薪聘请国际化人才来进行管理,尽量保留目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前期应避免出现大规模人事动荡。对于外派人员,企业一方面应当加强他们对于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文化的理解,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认识,这样更有利于其与目标企业员工的融合,另一方面要做好外派人员家属的工作。对于目标企业的员工,并购方应当努力使其对于本企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已具有的新面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可以不定期组织员工到国内参观公司现代化的产房和生产流程,加深外国员工对于本企业的认知程度等。

  4、做好并购前、并购时、并购后的客户维系工作。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客户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前做认真的分析,并寻找出本企业与被并购方在品牌,内涵上的差异,努力给客户营造一种可以维持,甚至比原提供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感觉。并购时,应保持原销售队伍不变,增加对客户的访问量,使客户感受到供应商并没有因为并购而出现服务上的问题,以增添客户对并购方的信任。完成收购后,并购方可以利用本土的区位优势,同并购后产生的规模效应而降低成本,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转自:http://www.smehen.gov.cn/ArtPaper/show.aspx?id=171590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的选题依据怎么写

8.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的论文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可以去知网或者百度文库下载一些关于硕士学位的论文硕士学位的论文一般都可以拿来直接用的


毕业论文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项目:(1)封面;(2)论文评语页;(3)作者声明;(4)论文题目及署名;(5)中文摘要及关键词;(6)目录;(7)正文;(8)注释;(9)主要参考文献;(10)附录(非必选项);(11)后记(非必选项)。以上各项目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
封面
封面信息。封面信息包括学校名称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全称、毕业论文标题、学生个人信息、指导老师信息,以及论文完成时间等。
封面格式。封面格式由学校统一设计。封面上的题目、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站点、指导教师姓名等内容,以及论文完成时间。封面最好是打印填列,所有项目填列的内容均须排列整齐、美观。
论文评语
内容:用于指导教师对本论文的评语和评定意见
作者声明
声明内容。作者声明是论文的著作权人对论文形成的知识产权与使用的知识产权,以及可能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所做的公开表述和承诺,其内容包括声明文本和作者个人信息(专业、学号、姓名、时间)等。作者声明的内容由学校统一拟定。
声明格式。作者声明应另起页,“作者声明”字样占一行,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空一行(提倡用word软件下“格式”——“段落”——“间距”——“段前和段后”定义,不宜用空行回车方式,下同),结尾处无标点符号。作者声明的内容由学校统一拟定,四号宋体。
声明生效。须由论文作者在作者签名处用中文手写签字,声明方才有效。时间最好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