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哪些重大变化

2024-05-16

1.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哪些重大变化

  一是配套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
  二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三是明确规定了基建数据定期并入事业单位会计“大账”;
  四是着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五是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的会计核算;
  六是突出强化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七是全面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八是系统改进了财务报表结构和体系。

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哪些重大变化

2. 如何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科学系统管制策略就是希望借助创新体制改革效能进行会计职务范围重新设置,严格依照特定部门预算指标进行人员分配,并指导其进行系统工作的深度衔接,争取不留下任何资本空缺。行政事业单位执行财务管理工作要结合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单位预算能力进行监管体制同步供应,令任何财务数据都能摆在明面之上交接,使得后期评估中能够有单可依,资金正确进出;工资基本与业绩同步运转,相应地也会有效遏制消极怠工迹象的滋生。运用财务部门机制革新手段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秩序调整,使得领导核心长期保留清廉意识与积极工作态度,其间更需不断加强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知识沉淀效果,争取为财务内控规范运作成果做出更多辅助贡献,最终促进发挥此类职务在单位中的创新机制引导能效。 

(一)全面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安置上经受过往传统思想束缚,使得一些非专业人员广泛穿梭其中,这对于日后财务管理秩序疏通其实属于一项巨大威胁。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重新规划管理人员结构形态,抓紧吸纳一些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稳定部门整体实力,确保相关业务可以开展得更加顺利。当然,在全面开启财务人员招聘项目前期,应事先进行工作环境与人员政治作风、业务知识验证,确保阶段财务内控工作成果的规范、高效特性。任何新人上岗前期都应主动参与多元培训活动,不但要时刻提升自身财务管理专业适应水准,同时要朝向高级管理人才全面过渡。至于有关后续工作,包括职业道德与专业知识机理创新方面,应该交由新进人员自行挖掘,只有透过长期实践操控考验,才能明确掌握责任内涵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为日后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保驾护航。会计人员在长期从事财务内控工作中难免滋生腐败思想,其作为参与主体与被监督客体,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水准与专业技能潜质,向世人展示其不但善于数据资料的层层核算,更加能够妥善协调不同业务交接矛盾。当然,适当掌握最新法制动态,是事先自我品德完善目标的最佳途径,只有在遵纪手法的和谐气氛中,任何工作细节才能谨守原则,不致于引发任何敷衍应对结果。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 

经过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内控条例与发展目标的更新,使得一切经济业务运转都能依照标准秩序如期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规划此类制度架构环节中,设计主体应该时刻秉承预防态度,杜绝任何无效或者不法会计行为习惯滋生;再就是注重异质化程序之间的牵制效果,不能任由事业单位进行业务规整,适当挖掘岗位之间的潜质效能,必要时可在既定岗位范围与分工细则上做出明文规定,督促会计与监督职能的分划进行,使得各部们职业明确自身职责所在,绝不姑息任何腐败行为的滋生结果。实际回应策略就是充分合理设置岗位模型,明确内部职责范围,时刻监督部门之间的合作动向资料,必要条件下可建立起与财务内控体制相仿的审计方案,能够在随即状况之下抽查业务往来结果,以此形成某种合理的监督机制架构,将管理效率提升至最大等级层次。另外,在预算设置层面之上,必须对财务支出情形实施科学测算,毕竟这才是决定财务重新分配前景的特殊环节,相信经过验证人员层层严格把关,一切预算内容都能如期交接。这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风尚才能算是真正揭开神秘面纱。

(三)有机强化财务监督效应

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内部财务审计可说是决定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钥匙,针对这部分流程进行主观强化,不但能够充分提升内审职能存在价值地位,同时确保其能够与被审计部门保留距离,其间还可设置相应的专职委派人员,保证特定职权的独立行驶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来讲,其必须充分协调内部财政监督、审计结构关联与牵制功能,充分抵制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行为,必要时可辅助单位建立完善制度内容,并适当指出其中隐藏的不足漏洞。相信长此以往,结合内外审计部门的通力合作效应,必将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科学管制前景开放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3.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

(一)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会计制度是在旧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制度更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资金收支和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
以前事业单位记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使会计核算过程产生很多问题,因此在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是很有必要的。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有特别规定的可以采用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可以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可以对真实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同时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资产使用情况。
(三)统一了会计信息
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创造出经济效益,应该适当的改变和调整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以发挥我国事业单位的自主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与突破
(一)根据改革需要,充实了相关科目
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为配合国库进行集中支付,新增了两个“补助收入”科目,包括:“财务应返还额度”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二)加强核算财务投入资金
新的会计制度中,要求重点加强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事业单位应该详细的核算财政补助支出,并针对相应的补助支出和收入情况进行设计,比如详细的处理过程或者完善的流程图,对有关部门的资金进行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
旧的会计制度中,领取的经费和财务部门根据预算拨入事业单位资金才算是财务补助收入,然而新制度强调事业单位得到的补助款必须从同级财政部门获得。较之旧制度,新制度的核算口径大大缩小。
(三)非财政收入的分配、结转及结余有了更深层次的规范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对非财政补助和财政补助进行区分,新制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制度设置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为的就是对各种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进行核算,通过设置这些明细科目使账务的处理流程更加完善和科学。
(四)完善并强化新的会计科目体系
为了使我国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进行了改革。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对一些过时的会计科目进行删除,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并修改了其中一些科目的名字,以便适应新的会计科目体系。
(五)加强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价管理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对于无偿、捐赠获得的固定资产,并不入账或者没有统一的核算方法。对于此类问题,新的会计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此类固定资产在获得时,有相关会计凭证的,按照会计凭证的记载入账;没有会计凭证的,按照市场上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获得时没有相关凭证,并且公允价值也无法获得的,按照资产名义金额入账,并且在会计报表中进行相关披露。
二、实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与旧的会计制度不同,新的会计制度对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比如报表结构、计量基础、会计科目设置等。会计人员要想适应新环境,只能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能。而且国家财务部门可以针对新会计制度需要注意的细节印制一些文件,对相关会计人员进行发放,或者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者进行统一讲解和培训。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加强
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证就是固定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新制度下,要求从2013年1月开始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如果对以前的固定资产也做如此处理,十分的不科学。这就要求国家财政部门运用相应的措施,对事业单位进行相应补助,保证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顺利实施。
(三)明确事业单位处理基本建设投资的方式
新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按照新制度处理基本建设投资的相关业务时,也应按照国家规定单独建账和核算。但是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单位自筹建设经费、基本建设补助款、拨款等不再直接转到基本账户,而是由政府统一拨付。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账户没有了资金来源,形同虚设。因此新会计制度应该对其作出明确规定,以使它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四)衔接好新旧两种会计制度
旧会计制度是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但是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衔接好新旧两种会计制度变得尤为重要。为了响应财政部门的要求,同时有效实施新会计制度,在新旧两种制度进行衔接时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三、结束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关键是事业单位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在新制度顺利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加快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

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012]72号颁布时间:2012-12-06发文单位:财政部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5.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介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介绍

6.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一、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继承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在很多方面有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方面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注意了相关法规政策的一贯性,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以及国有资产管理、财政改革等相关方面有了新的增加。将相关的财政法规和会计规范有效地结合,有利于各项财政改革的政策的落实贯彻。
(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引入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依据单位的相关规则制度来决定是否要计提折旧,创新了“虚提”这就和摊销的处理方法,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的资金不计入支出。减轻冲减非流动基金。这种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处理方法,既有利于反映事业单位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价值消耗情况,又没有影响单位的支出预算口径,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地数据支持,促进其在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方面的创新发展。
(三)将基本建设数据并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
旧制度要基本建设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帐”。新的制度要求在基础建设投资方面,按照基本数据建设单独建账核算的同时,将基础数据建设的相关数据并入到会计“大帐”中。这一新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全面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加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完整性有促进作用 。
(四)加强了对财政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的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解余”、“财政补助结转”两个科目,对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做出了新的制度界定,明细核算事业支出科目中财政补助支出的单独核算。对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财政支出情况、财政补助收入的流程过程设计明确的处理方法。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
(五)规范非财政补助结余、结转及其分配的核算
新制度设定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将非财政补助资金结转、结余的形成和分配情况进行进一步核算, 并对其分配情况设计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种规定符合专款专用、财政结转结余等部门的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额分配和支出行为。
(六)强化了资产的入账和计价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的接受捐赠、相关资产不入账、以及无偿调入资产口径不统一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在这种情况下的新的资产计量原则,要求在市场价格无法可靠取得、没有相关凭据的情况下,按照名义金额入账的方式将所取得资产进行入账。此规定有利于事业单位资产及时入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七)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和科目使用说明
按照此次改革的要求,新《事业单位跨级制度》对现行制度下的会计科目体系做出了全面改进、梳理、新增和取消了部分科目,修改了个别科目的名称,同时明细了科目设置、完善了和科目的核算内容、涉及账务处理或经济业务的处理内容,为会计视野单位的实物操作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
(八)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系统改进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增加了“财政补助收支表”。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原有的收入,该金收支结构,既全面反映了事业单位一定时期会计科目的收入、支出面貌,又可反映事业单位年度非财产补助结余的分配情况和形成方式。

7.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我部对所属高等院校和工交事业单位的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的计提比例做了测算,拟按以下比例标准计提: 

  一、职工福利基金 

  文教事业单位和工交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按照年度收支结余的百分之四十提取。 

  二、修购基金 

  文教事业单位和工交事业单位修购基金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百分之十提取。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8.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第120号科目  固定资产

   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

   2.事业单位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和分类,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依据。

   3.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下列规定的价值记账。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计入购价之内。

   (2)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开支的工、料、费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4.本科目使用方法:

   (1)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资金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款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2)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4)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5)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

   (6)出售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同时按原价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7)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按“对外投资”科目的有关规定处理。

   5.事业单位应按固定资产分类设置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