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14课,利率与利率体系

2024-05-15

1. 金融学第14课,利率与利率体系

利率的概念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期相应本金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利息率=利息额/本金×100%
  
 利息/本金/时间
  
  
 例:本金10000元,存定期3年,到期时的利息为1500元,该存款的利率为:1500/10000/3=0.05=5%(年利率)
  
 另外: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0
  
  利息的分类 
  
 按计算利息的时间长短,利息率的表示可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一般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年利率=月利率×12=日利率×360
  
  按利率是否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有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一般来说,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会下降,当资金供给小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会上升。让资金运用的收益较高,而运用资金的风险也较大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官定利率是政府货币管理当局或中央银行确定发布的,各级金融机构都必须执行的各种利息率。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率对资金活动的规模,趋势,效率等影响极大。甚至直接影响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的贯彻执行。因此成为一种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杠杆。例如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就是典型的官方利率(是西方商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取得现款时所支付的利率。)
  
 市场利率必然会受到官方利率的干预和影响,但是市场利率的变动主要还是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这样市场利率和官方利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两者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同时,中央银行在确定关定利率时,总是以市场利率作为重要依据。
  
 公定利率是指有金融机构或行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对参加协会的成员有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组织对整个行业内利率水平的干预和约束。
  
  按利率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息率在整个借款期内固定不变,谁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固定利率在借款期间不发生变化。而它的主要优点是容易计算借款成本,简便易行,比较适合于短期借款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
  
 浮动利率又称可变利率,是指利息率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定期调整变化的利率。浮动利率在借款期内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因而借款人在计算借款成本时比较困难,繁杂,利息负担也可能减轻,也可能加重。但借贷双方都可以共同承担利率变化的风险,这种利率比较适于中长期贷款。多数浮动利率都以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作为参照指标,在其上下浮动。
  
  按利率是否考虑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实际利率是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这便是著名的费雪方程式,感应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
  
 比如某人在银行存款1万元,利息率为4%,利息额为400元,若该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和实际利率等于4%,-3%等于1%。还存款人在一年未收回的本金1万元,实际上仅相当于年初的9700元,今由于通货膨胀损失了300元,此计算还未考虑利息额的损失,年末的400元利息,由于通货膨胀只相当于年初的388元,所以实际收回的利息额只有88元。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为
  
 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货膨胀率)-1
  
 可利用上述公式,根据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推出实际利率。
  
  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利率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息率。长期利率是融资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息率。一般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水平,因为融资期限长,市场变化大,风险也大。
  
  按照利率是否具有优惠性质,可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金融机构按通常标准发放贷款或吸收存款所执行的利率,而优惠利率则是指低于一般标准的贷款利率和高于一般标准的存款利率。贷款优惠利率执行对象一般是国家政策扶持的地区行业,企业或项目。存款优惠利率大多用于争取目标资金来源,争取大额稳定的资金。在我国,擅自以提高利率拉存款的做法属于违法,优惠利率也只允许在政府规定的利率范围内。在国际市场上,一般以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为衡量标准,优于该标准的可被称为优惠利率。

金融学第14课,利率与利率体系

2. 金融学第18课,利率的决定

利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运行,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利率水平的确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根据经济发展和资金供求状况进行灵活的调节,关于利率确定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建立在对利率来源于本质分析的基础上,科学揭示了利率的决定因素,该理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的资本家之间分割为起点,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介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所以,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平均利润表。由于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润本身也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一般情况下,利率不会与平均利润率恰巧相等,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总之, 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在利率的变化范围内,有两个因素决定着利率的高低,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分配的比例。
  
 利润率决定利率,从而使利率具有以下特点
  
 1.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率有同方向变动的趋势。
  
 2.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换句话说,平均利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3.由于利率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率的决定具有很大偶然性。也就是说,平均利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而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却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对利率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 平均利率是一个纯理论概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的是市场利率,而非平均利率。市场利率的多变性直接决定于资本借贷的供求对比变化。至于总利润在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分配的比例,也可能出现不同情况。如果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割比例是固定的,则利率随着利润率的提高而提高,相反则会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下降
  
  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回顾西方利率体制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期的自由放任时期,中期的国家垄断时期,快到现代市场经济调控结合的利率体制。
  
 1.储蓄投资利率论
  
 利率取决于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均衡点。利率是资本供求趋于相等的价格,而储蓄构成资本的供给,投资构成资本的需求。因此,利率是由储蓄投资决定的。
  
 
                                          
 r为利率,s为资金的供给,i为资金的需求,r0为均衡利率.
  
 当s>i则r下降。资金的供给大于资金需求时,利率会下降。
  
 s<i则r上升。资金的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利率会上升。
  
 s=i则r0。资金的供给等于资金的需求时,利率为均衡利率。
  
 投资需要求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即i(r)
  
 而储蓄又取决于“时间偏好”(即消费)即s(r)。
  
 古典学派认为,利息率的调节下,s=i,利率取决于边际储蓄曲线与边际投资曲线的均衡点,这样社会总供给等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市场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
  
 古典学派认为利率完全由技术水平,劳动的供给以及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真实因素来决定,而不受货币因素影响。该理论缺陷:没有考虑到货币因素,只考虑商品市场均衡
  
  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海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利率决定理论中的一种,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人们在选择其财富的持有形式时,大多数倾向于选择货币,因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和最小的风险性,而通常情况下,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而利率就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而不愿将货币代放出去的程度的衡量。纪律是使公众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的财富量(即货币需求)恰好等于现有货币存量(货币供给)的价格。当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利率就下降。
  
 该理论的缺陷:只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
  
  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他是对古典学派利率理论的补充。该理论认为,市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而是有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可待之间的需求,包括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和家庭,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还包括政府赤字会增加对资金的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他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和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还包括利率的变动引起资本的流入。
  
 
                                          
 Ld:可贷资金的需求=投资+货币需求的增加+财政赤字
  
 Ls: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货币供给的增加+资本流入
  
 该理论的缺陷:
  
 1.由于可待资金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所决定的均衡利率r0并不一定保证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虽然总量上是均衡的。这样必然对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产生推力,使利率无法保持稳定。
  
 2.没有考虑收入因素对r的影响
  
 该理论的优点:
  
 同时克服了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的缺陷,综合了二者的优点,考虑了i,s,Ls,Ld对r的影响。
  
  IS-LM利率理论 
  
 该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可分为两个市场,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在实物市场中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投资I和储蓄S,在货币市场中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货币需求L和货币供给M。植物市场均衡的条件是投资I=储蓄S。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货币需求L=货币供给M,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必须在实物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在实物市场上,投资与利率负相关,储蓄与收入正相关。根据投资与储蓄的关系,可以得出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实物市场上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局部均衡点。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货币供给与利率正相关。在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控制时,可以导出一条向上倾斜的LM曲线,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代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时的局部均衡点。无论LS曲线或LM曲线,任何一条都不能单独决定全面均衡状态下的利率和收入水平,只有十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IS曲线和IM曲线相交,其交点E才能决定利率与收入水平。
  
 
                                          
 当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变动时,会引起IS曲线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反之,则下降。
  
 当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变动会引起LM曲线移动。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反之则下降。
  
 克服了古典学派和利率理论只考虑商品市场均衡的缺陷,克服了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只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还克服了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在兼顾两个市场时,忽视了两个市场各自的均衡的缺陷。

3. 金融学第19课,影响利率水平的一般因素

利率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较多,一般有以下五种
  
 1.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中自然形成的,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当出现有的行业利润率高,有的行业利润率低时,由于资金可以自由流动,行业利润率低的企业会将资金转移到利润率高的行业。这种企业间的资源重配合竞争,最终将导致各行业的利润率趋于均衡。 形成平均利润 。
  
 平均利润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当企业贷款利率高于平均利润率时,企业投资所获得的利润将会全部支付给银行,企业势必不会借入资金。所以通常情况下,利率不会与平均利润率相等,更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利率的最低界限无法确定,但不会为零或负数。否则不会有人愿意借出资金。利率总是在平均利率和零之间上下波动。
  
 2.借贷资金和供求关系
  
 从理论上讲,利率既不会高于平均利率,也不会低于零。但在实际中决定某一时某一市场的利率水平高低的是借贷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当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3.预期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会使借出的资金遭受损失,债权人会在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确定利率,以保证其借出资金不受损失。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债权人会要求提高贷款利率。反之,利率会相应下调。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各国政府为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都会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利率是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手段之一。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时,货币的流动性减少,利率会上升,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的流动性增加,利率会下降。
  
 5.国际利率水平
  
 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利率的高低对国内利率也有重要的影响。当一国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货币资本会向国内流动,反之,货币资本会流出。货币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会改变国内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进而影响国内利率的变动。此外,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该国的利率水平也有重要的影响。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大量的逆差时,政府会提高利率水平,吸引外资,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顺差时,政府会降低利率水平,抵制外资流入。

金融学第19课,影响利率水平的一般因素

4. 金融学第16课,利率的计算方法

单利 
  
 单利计算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无论期限长短,永远在初始本金上计算利息,
  
 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本金×利息率×计息期限,I=P×r×n
  
 S=P(1+r×n)
  
 其中,利息为I,利息率为r,本金为P,计息期限为n。
  
  
   
  
  复利 
  
 复利计算法是指计算利息时,将上一期本金所生利息计入本金,一并计算下一期利息。
  
 其计算公式为:
  
 S=p×(1+r)的n次方
  
 I=s-p
  
 其中,本息和为S,利息为I,本金为P,利息率为r,计息期限为n。
  
 例如一笔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6%的100万元的贷款,分别按照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其利息总额及本利和。
  
 按单利法计算:
  
 I(利息)=1000000×6%=18000元
  
 s(本息和)=1000000×(1+3×6%)=118万
  
 
  
  
 按复利法计算:
  
 s(本息和)=1000000×(1+6%)³=1191016元
  
 I(利息)=1191016-1000000=191016元

5. 金融学,利息与利率,下图第17题

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是说两年后的5000元不再是现在的5000(应该低于),而这个时间价值的体现就是6%的利率,我们将之后两年得到的钱折算到现在,就是赔付的现值,即现值=5000+5000/(1+6%)+5000/(1+6%)^2=14166.96元

金融学,利息与利率,下图第17题

6. 金融学,利息与利率,下图第15题

需要计算
1000/1.05^5=783.53元
选a

7. 利率的体系结构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各类的利率按一定规则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利率体系按不同的分类标志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最主要的划分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利率所依附的经济关系划分的利率体系。按此划分,利率主要分为两大类: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二是按借贷主体划分的利率体系。按此划分,利率主要分为:银行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率、债券利率和市场利率等。上述利率体系及其详细分类,可简要地用图3-1来表示。[CRJP,BP] 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与期限之间的变化关系。至今在存款利率中,各种不同期限利率档次的设计基本上是按照期限原则,并考虑复利因素形成的。以中国1999年6月10日开始执行的存款利率为例,定期一年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25%,定期三年储蓄存款的利率为2.79%。若某人有一笔现金1000元,按一年期存入银行,到期后取出本息之和再存入银行,仍存一年期,到期后再取出本息,仍全数存入银行(一年期),这样,三年后的本利和如下。第一年:本利和=1000*(1+2.25%)=1022.50(元)第二年:本利和=1022.50*(1+2.25%)=1045.50(元)第三年:本利和=1045.50*(1+2.25%)=1069.03(元)按这种考虑复利因素的存款方式,三年后他可获得本金和利息1069.03元。但是,如果第一年他就以三年期存入银行,三年后得到的本利和为:1000* (1+2.79%*3)=1083.7(元)与第一种存款方式相比,可多获利17.02元。这就是说,银行在设计利率档次时,是充分考虑了复利因素的。确定贷款的期限利率也基本上遵循这一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贷款各档次利率的形成还取决于对利率水平的预期,如预期利率将上升,则银行存贷款利率就会上升;如预期利率下降,则长期利率先行下降,短期利率也随之降低。

利率的体系结构

8. 金融学,利息与利率,计算题,下图第17题

现值是=5000+5000/(1+6%)+5000/(1+6%)^2=14166.96元
所以,选B。